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docx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
二、单选题
1.1865年,(A)将两个希腊名词合并构成生态学一词。
A.勒特B.海克尔C.坦斯列D.奥德姆
2.1866年,(B)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学的概念。
A.勒特B.海克尔C.坦斯列D.奥德姆
3.《生态学基础》是著名生态学家(D)的著作。
A.勒特B.海克尔C.坦斯列D.奥德姆
4.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D)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A.勒特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列
5.生态学按性质划分为(D)和应用生态学A.普通生态学B.陆地生态学C.海洋生态学D.理论生态学
6.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A)提出食物链和生态金字塔理论。
A.林德曼B.坦斯列C.谢尔福德D.奥德姆
7.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包括无机环境和(B)环境。
A.生态B.生物C.宇宙D.人类
8.()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
A.农业B.农田C.草地D.森林
9.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学科。
A.种植业B.农业C.林业D.畜牧业
10.1803年,()在《人口论》中不仅研究了生物繁殖与食物的关系,而且特别分析了人口增长与食物生产的关系。
A.坦斯列B.海克尔C.马尔萨斯D.奥德姆
11.(),生态学已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A.18世纪初B.19世纪初C.18世纪末D.19世纪末
12.1859年,()出版著名的《物种起源》,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A.奥德姆B.马尔萨斯C.坦斯列D.达尔文
13.1807年,德国学者()分析了植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A.洪堡德B.奥德姆C.马尔萨斯D.海克尔
14.生态学开始进入()生态学阶段,也标志着生态学已进入近代生态学发展阶段。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15.()进一步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使生态学研究领域更为广泛。
A.《人口论》B.《物种起源》C.《植物地理学》D.《生态学基础》
16.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境划分为()和陆地生态学。
A.普通生态学B.陆地生态学C.海洋生态学D.理论生态学
17.农业生态学在进入()世纪以来,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A.18B.19C.20D.21
18.意大利的()教授在大学正式开设讲授农业生态学课程,并于1956年正式出版了《农业生态学》一书。
A.克拉克B.柯克斯C.小田桂三郎D.阿兹齐
1.2.3.4.5.67.8.A9.B10.C11.D12.D13.A14.D15.D16.C17.C18.D
三、多选题
1.生态学研究逐步由()、)与()生态学,最终走向生态系统生态学。
A.个体B.种群C.群落D.景观
2.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
A.食物链B.生态金字塔C.生态学D.生态系统
3.生态学产生之后便出现学派的分化,在植物生态学方面主要有()学派A.英美B.法瑞C.北欧D.苏联
4.现代生态学在研究层次上向()方向发展。
A.宏观B.微观C.两极D.多级
5.生态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可划分为()。
A.分子生态学、进化生态学B.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D.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6.现代生态学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扩展到()复合系统的研究。
A.自然B.经济C.社会D.人类
7.生态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分类学类群可划分为()。
A.植物生态学B.动物生态学C.微生物生态学D.人类生态学
8.陆地生态学可分为()等。
A.草原生态学B.森林生态学C.沙漠生态学D.海洋生态学
9.生态学与其它学科间相互渗透而产生的边缘学科,如()。
A.数学生态学B.化学生态学C.生态经济学D.行为生态学
10.以下学科属于应用生态学的有()。
A.农业生态学B.城市生态学C.人类生态学D.普通生态学
三、多选题1.ABC2.AB3.ABCD4.AB5.ABCD6.ABC7.ABC8.ABC9.ABCD10.ABC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
二、单选题
1.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又叫系统的()。
A.目的性B.有序性C.整体性D.整合性
2.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系统。
A.孤立B.封闭C.隔离D.开放
3.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流动。
A.往复B.单向C.多向D.反向
4.()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由哪些生物种群所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量比关系。
A.物种结构B.时空结构C.垂直结构D.营养结构
5.()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在空间上的配置和在时间上的分布。
A.物种结构B.时空结构C.垂直结构D.营养结构
6.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以食物营养关系所组成的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
A.物种结构B.时间结构C.空间结构D.营养结构
7.在演替过程中农业生态系统处于()时期。
A.未成熟B.成熟C.演替D.顶极
8.()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A.系统B.生态系统C.农业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
9.()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A.系统B.生态系统C.农业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
10.()为介于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典型代表。
A.自然保护区B.城市生态系统C.农业生态系统D.宇宙飞船生态系统
11.大多生态系统都具有水平空间上的()、垂直空间上的成层性和时间分布上的发展演替特征。
A.均匀性B.分散性C.镶嵌性D.合理性
12.农业生态系统的()系指农、林、牧、渔、副(加工)各业之间的量比关系,以及各业内部的物种组成及量比关系。
A.组分结构B.时间结构C.空间结构D.营养结构
13.农业生态系统的()系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农业生物类群在水平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亦即由农田、人工草地、人工林、池塘等类型的景观单元所组成的农业景观结构。
A.营养结构B.时空结构C.垂直结构D.水平结构
14.农业生态系统的()系指农业生物类群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垂直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
A.营养结构B.时空结构C.垂直结构D.水平结构
15.农业生态系统的()系指农业生物类群在时间上的分布与发展演替。
A.组分结构B.时间结构C.空间结构D.营养结构
16.农业生态系统的()常分为水平结构与垂直结构。
A.组分结构B.时间结构C.空间结构D.营养结构
17.人类为了扩大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常采用食物链()来改造营养结构。
A.加环B.解列C.浓缩D.放大
18.为了防止有害物质沿食物链富集而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存,而采用食物链()法中断食物链与人类的连接从而减少对人类健康危害。
A.加环B.解列C.浓缩D.放大
19.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农作物B.家畜家禽C.农田生态系统D.农业生态系统
20.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变化比自然生态系统()。
A.复杂B.简单C.一致D.相反
21.农业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自然生态系统。
A.高于B.低于C.等于D.不等于
22.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于自然生态系统。
A.高于B.低于C.等于D.不等于
23.农业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是有()。
A.能量流B.物质流C.信息流D.资金流
24.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
A.高生物产量B.高经济产量C.高生物多样D.输入输出特点
25.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
A.生产环B.增益环C.减耗环D.复合环
26.农田养峰的食物连加环属于()。
A.生产环B.减耗环C.增益环D.复合环
27.生产中常常采用作物套种来弥补生育期的不足,这主要是体现生物群落的()。
A.水平结构B.垂直结构C.时间结构D.营养结构
二、单选题1.D2.D3.B4.A5.B6.D7.A8.B9.C10.C11.C12.A13.D14.C15.B16.C17.A18.B19.D20.B21.A22.A23.D24.D25.C26.C27.C
三、多选题
1.系统的基本特征体现在()。
A.结构有序性B.结构整体性C.功能整合性D.功能目的性
2.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具体表现在()方面。
A.系统的边界B.系统的层次C.系统的整体性D.系统的整合性
3.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有一定的()关系。
A.系统的边界B.系统的层次C.数量比例D.空间位置排列
4.根据生态学原理,人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管理者
5.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分包括()。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人类
6.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组分包括()。
A.无机物B.有机物C.物理因子D.化学因子
7.生态系统的结构有()。
A.物种结构B.时间结构C.空间结构D.营养结构
8.生态系统的功能有()。
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信息传递D.价值传递
9.生态系统从物理学角度可分为()。
A.隔离系统B.封闭系统C.开放系统D.孤立系统
10.生态系统根据人类干预程度划分为()。
A.自然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C.半自然生态系统D.经济生态系统
11.生态系统根据环境特性划分为()。
A.海洋生态系统B.陆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12.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功能。
A.能量转换B.物质转换C.信息转换D.价值转换
13.农业环境是由以下哪两个环境复合而成的()。
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人工环境D.生物环境
14.农业生产包括三个系统,把三个系统相互统一研究,是农业科学在体系上的一个重大发展。
这三个系统是()。
A.农业生态系统B.农业工业系统C.农业技术系统D.农业经济系统
多1.ABC2.AB3.CD4.BD5.ABC6.ABCD7.ABCD8.ABC9.ABC10.ABC11.AB12.ABCD13.AC14.ACD
第三章生物种群
二、单选题
1.农田中农作物的分布属于()类型。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成群分布
2.自然界中老虎的分布属于()类型。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自由分布
3.自然界中蒲公英的分布属于()。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概率型
4.农田中杂草的分布属于()类型。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自由分布
5.森林中蜘蛛类的分布和北美洲海岸潮带间的小蚌蛤均属于()类型。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成群分布
6.()分布的例子,如蚂蚁、蜜蜂、人类的分布等。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概率型
7.在特定的环境中对于同一种群来说,生态密度常()于粗密度。
A.等B.不等C.大D.小
8.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型又称为()型增长。
A.JB.SC.rD.K
9.种群的指数增长型又称为()型增长。
A.JB.SC.rD.K
10.当增长率()0时,种群数量就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A.等于B.大于C.小于D.不等于
11.种群的年龄结构常用()表示。
A.逻辑斯谛型B.指数型C.几何型D.年龄金字塔
12.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
A.密度效应B.整合效应C.整体效应D.邻接效应
13.符合几何级数增长的种群在λ>1时,种群数量()。
A.增长B.稳定C.下降D.在下一代灭亡
14.具有指数增长特点的种群,在r<0时,种群数量呈()。
A.指数上升B.稳定C.指数下降D.在下一代灭亡
15.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
A.生物对策B.环境对策C.生态对策D.进化对策
16.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A.原始协作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D.寄生
17.下列生物中,属于r-对策者的生物是()。
A.银杏B.狗C.昆虫D.大象
单选题1.B2.B3.A4.C5.A6.C7.C8.B9.A10.A11.D12.D13.A14.C15.C16.C17.C
三、多选题
1.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特征。
A.空间分布B.数量C.遗传D.质量
2.K-型生物的特点是()。
A.繁殖率高B.竞争力强C.个体小D.生活周期长
3.种群的数量变化取决于()的对比关系。
A.出生率B.死亡率C.增长率D.生态效率
4.种群的空间动态包括()。
A.个体对空间的需要B.空间结构C.个体对空间的利用方式D.空间分布特征
5.种群的年龄结构有()几种类型。
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均衡型
6.r-型生物的特点是()。
A.繁殖率高B.竞争力强C.个体小D.生活周期长
7.种群的正相互作用类型有()。
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原始协作D.化感作用
8.符合逻辑斯谛增长型生物的增长主要受()所影响。
A.内禀增长率B.环境容纳量C.时间D.初始种群数量
9.符合指数增长型生物的增长主要受()所影响。
A.内禀增长率B.环境容纳量C.时间D.初始种群数量
10.最大出生率也叫()出生率,是在理想条件下产生新个体的理论最大值。
A.绝对B.生理C.实际D.生态
11.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
A.种间调节B.食物调节C.种内调节D.环境调节
12.种间正相互作用可按其作用程度分为()。
A.捕食与寄生B.互利共生与原始合作C.偏利作用D.互利共生与竞争
13.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分为()。
A.共同利用B.分散利用C.种间利用D.种内利用
14.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分为()。
A.正相互作用B.负相互作用C.中性作用D.前导性作用
多1.ABC2.BD3.AB4.ABC5.ABC6.AC7.ABC8.ABCD9.ACD10.AB11.AB12.BC13.AB14.ABC
第四章生物群落
二、单选题
1.一块农田、一片草地或一片森林都可以组成一个()。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景观
2.()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A.形态外貌B.种类组成C.结构D.群落环境
3.生物群落的结构被称之为()。
A.形态结构B.生态结构C.营养结构D.松散结构
4.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形成()。
A.小环境B.微环境C.生境D.群落环境
5.多度、盖度、频度等是描述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
A.个体数量指标B.综合数量指标C.物种多样性D.物种丰富性
6.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先锋期、过渡期和顶级期3个阶段。
其中顶级期出现的物种叫()。
A.先锋种B.过渡种C.演替种D.顶级种
7.决定群落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A.光照B.温度C.气体D.土壤
8.()的个体数量并不一定多,但决定整个群落的内部构造和特殊环境。
A.优势种B.建群种C.亚优势种D.附属种
9.()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生活力强,它决定群落的结构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A.优势种B.建群种C.亚优势种D.附属种
10.群落中的生物个体,分别处于不同高度和密度,从而决定了群落的()。
A.形态外貌B.种类组成C.动态特征D.群落环境
11.多种鱼类混合养殖,分层利用水体空间和多级利用饵料;水面养鸭,水中养鱼;池岸建畜舍,养鸡养猪等,池中鱼鸭混养属()。
A.物种结构B.时间结构C.营养结构D.立体结构
二、单选题1.B2.B3.D4.D5.A6.D7.D8.B9.A10.A11.D
三、多选题
1.每个群落都由一定的()种群组成。
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生物
2.群落的结构主要有()。
A.水平结构B.时间结构C.垂直结构D.营养结构
3.根据生物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可分为()。
A.建群种B.优势种C.亚优势种D.附属种
4.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几种类型。
A.内因演替B.外因演替C.原生演替D.次生演替
5.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个体数量指标有()。
A.多度B.盖度C.频度D.密度
6.在完全发育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等基本结构层次。
A.乔木层B.灌木层C.草本层D.地被层
7.对陆生植物群落来说,决定地上部分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条件。
A.光照B.温度C.湿度D.土壤
8.水生生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取决于()等。
A.阳光B.温度C.食物D.氧浓度的质量分数
9.动物的分层结构主要取决于它们对()的选择。
A.生境B.食物C.巢穴D.生物
10.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阶段。
A.先锋期B.过渡期C.演替期D.顶级期
11.群落演替是群落()作用的结果。
A.内部关系B.外界环境C.人为活动D.气候因素
12.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顺序依次是()A.草本群落阶段B.地衣群落阶段C.木本群落阶段D.苔藓群落阶段
多1.ABC2.ABC3.ABCD4.AB5.ABCD6.ABCD7.ABC8.ABCD9.ABC10.ABD11.AB12.BDAC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单选题
1.各种作物对病、虫具有不同抗性的品种群,可看作不同的()。
A.生态型B.生物生态型C.气候生态型D.土壤生态型
2.生活型着重从()上进行划分,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
A.种类组成B.形态外貌C.结构特征D.群落环境
3.水稻品种中的不同光温生态型以及耐热性,抗寒性和抗旱性等属于不同的()。
A.生态型B.生物生态型C.气候生态型D.土壤生态型
4.生态型是分类学上()以下的分类单位A.纲B.科C.属D.种
5.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叫()。
A.环境B.生态因子C.生存因子D.生态环境
6.()因子是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影响生物的间接因子。
A.气候B.土壤C.地形D.人为
7.蝙蝠与大多数卵生鸟类属于同一种()。
A.生态型B.生活型C.生态位D.生境
8.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上限和下限的因子称为()。
A.生存因子B.生态因子C.限制因子D.直接因子
9.水稻和陆稻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条件不同而分化形成的()。
A.生态型B.生物生态型C.气候生态型D.土壤生态型
10.太阳光谱中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生物生存的()。
A.环境B.生态环境C.生境D.热量环境
11.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
A.环境B.生态因子C.生存因子D.生态环境
12.海豚、海象、海狮、海豹等哺乳动物和鱼类属于同一种()。
A.生态型B.生活型C.生态位D.生境
13.在可见光中除()外,其它均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辐射。
A.红光B.橙光C.黄光D.绿光
14.通常把维持生物正常生育的最高温度称为()。
A.最低温度B.最高温度C.最适温度D.最大有效温度
15.使各种生物作用的反应速率进行的最快的温度称为()。
A.最低温度B.最高温度C.最适温度D.最大有效温度
16.春播秋收的作物和秋冬播春收的作物属于不同的(A.生态型B.生物生态型C.气候生态型D.土壤生态型
17.各种作物的耐肥品种或耐瘠品种,是与一定的土壤肥力相适应的()。
A.生态型B.生物生态型C.气候生态型D.土壤生态型
18.早稻、中稻与晚稻可看作是不同的()。
A.生态型B.生物生态型C.气候生态型D.土壤生态型
19.仙人掌、仙人笔、霸王花和海星花属于同一种()。
A.生态型B.生活型C.生态位D.生境
20.在干燥炎热的沙漠地区和草原地区,以()占的比重最大
A.一年生植物B.高位芽植物C.地面芽植物D.地下芽植物
21.()是指作用于生物个体或群体的外界条件的总和。
A.环境B.生态因子C.生存因子D.生态环境
22.粳稻与籼稻可看作是不同的()。
A.生态型B.生物生态型C.气候生态型D.土壤生态型
23.限制因子一般是指某一数量和质量()的因子影响了生物的生长而且限制了其它处于良好状态的因子发挥作用。
A.最多B.最少C.过多D.中等
二、单选题1.B2.B3.C4.D5.C6.C7.B8.C9.D10.D11.B12.B13.D14.D15.C16.C
17.D18.C19.B20.A21.A22.C23.B
三、多选题
1.环境与生物关系的基本规律有()。
A.最大因子定律B.最小因子定律C.耐受性定律D.热力学定律
2.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因子之分。
A.环境B.生物C.生存D.生态
3.与海豚、鲸等哺乳动物属于同一生活型的有()。
A.蝙蝠B.海象C.海狮D.鱼类
4.可以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将植物生态型分为()。
A.气候生态型B.土壤生态型C.生物生态型D.地形生态型
5.由于生物对水分的响应程度不同,通常把生物分为()类型。
A.水生生物B.陆生生物C.湿生生物D.旱生生物
6.陆生植物包括()类型。
A.水生B.湿生C.中生D.旱生
7.生物对环境中各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最终表现出()的生态适应。
A.趋同B.趋异C.趋向D.相同
8.在具体研究中,又常把生态位分为()类型。
A.基础生态位B.营养生态位C.现实生态位D.空间生态位
三、多选题1.BC2.CD3.BCD4.ABC5.AB6.BCD7.AB8.ACD
第六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二、单选题
1.“水稻→蝗虫→青蛙”属于()食物链。
A.捕食B.腐食C.寄生D.混合
2.工业辅助能也称为无机能、商业能,或()。
A.辐射能B.生化能C.化学能D.化石能
3.除去呼吸消耗以后绿色植物真实积累下来的能量或干物质量即为()。
A.总初级生产力B.净初级生产力C.次级生产力D.群落净生产力
4.“稻草→牛(牛粪)→蚯蚓→鸡(鸡粪)→猪(猪粪)→鱼”属于()食物链。
A.捕食B.腐食C.寄生D.混合
5.()又分为生物辅助能和工业辅助能。
A.自然辅助能B.人工辅助能C.有机能D.无机能
6.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光合作用总速率为()。
A.总初级生产力B.净初级生产力C.次级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