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704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行业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通信行业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通信行业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通信行业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通信行业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行业分析.docx

《通信行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行业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信行业分析.docx

通信行业分析

、行业分析

通信行业,本质上我认为就二类公司:

运营商和设备商。

运营商国内是移动,电信,联通

国际上有近百家。

设备商目前有5大家,都是全球级别的巨无霸,E,H,A,N,乙这些公

司基本上都可以提供从核心网到无线,IP,传输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还有一些做计费和信令

分析的有一定技术含量。

其他的不值一提,如DT,FH,Gen。

还有一些小公司比如工程公

司,集成公司,劳务外包公司,还有提供诸如DDF架子等低技术含量配件的公司。

终端设备厂商和SP厂商,软件公司等,我认为更贴近于终端用户,是消费电子业态,在此不作过多阐述。

通信行业,在国内经历了2大高潮,1是90年代中期固网大发展,2是2000年左右的移动通信大发展。

在这期间,通信行业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家家有电话,人人有手机。

也催生了一大批效益非常好的公司,通信在大众心目中树立了“高技术,高待遇”的观念。

通信行业对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和周边同学都觉得通信比其他专业难读多了。

又要懂硬件,又要懂软件,还有数据库,信号系统,无线射频,模拟技术,数字技术;单数学课就7,8门。

工作后也觉得这个行业是挺难,要严谨,细心,不能出差错,又要有毅力和耐心。

通信行业已经从2G,3G进入了4G时代,移动办公和娱乐的时代已经来临。

几乎每个人都

XX。

在享受着通信行业带来的好处,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其中的艰辛,还有各种

、通信困局

通信行业外表风光,有占了“高科技”的光,不少家长都愿意送子女去学习。

实际上,通信行业在2000年前后的移动通信浪潮的风光过后,就逐步开始走下坡路。

高瞻远瞩的H公司任总就曾经提出“冬天来了的口号”,也有一些人后知后觉。

从2005年起,各通信公司的实际薪资平均涨幅就基本上很难跑赢通胀;运营商的兄弟们反映

事情越来越多,人和薪资缺不见增加;2007年起,各设备公司就此起彼伏的传出裁员的新闻(老本吃光了)。

不争的事实是,摩托被谷歌收购,北电被A收购,A,L合并(目前A内部还

有很多人提起L就咬牙切齿,认为L拖累了A),西门子和N合并,现在是又退出了;还有很多小公司直接关门大吉。

一个行业,在向上发展之时总归会有不少公司加入;而走下坡路的时候总会有公司退出,可能倒闭,可能合并(抱团取暖?

),可能撤出。

很显然,通信行业属于走下坡路的情况。

我一直在分析个中原因,分析思考。

直到离开,我才深入的挖掘出其中的原因。

正所谓“不知庐山正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列出我本人总结出和行业内部常见流传的几个原因,然后一条条分析。

1)H公司的狼性竞争(不是主要原因)

2)TD的神话变鬼话(重要原因)

3)行业特点(首要原因,会具体分析)

•H公司的狼性竞争

首先我不太认同这个说法。

但是行业都在流传,我在此就谈一下。

H公司是我崇拜和认同的一家公司,任总是中国少有的受到我尊敬的企业家。

H公司曾经多次向我发出邀请加入,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去。

但是大家不可否认的是,H公司从一个小型民营企业,做到目前世界销售额第2(和第1差不了多少),利润第1的世界领先通信设备企业,并且涉足通信服务,软件,手机终端等多个领域。

从客观上讲,H公司打破了之前外资企业垄断的局面,使中国人在世界上扬眉吐气,其规模和利润的增长速度举世瞩目。

正如“考试成绩不好,不能怪同学晚上读书用功”一样,不能把整个行业的衰败与没落怪罪于H一家公司。

而况,H本身盈利状况良好,只能说其他厂商竞争不过而已。

固然,H的员工极其辛苦,也有“非正常XX',但是无论如何员工有干与不

干的自由。

而况,离开通信行业后,发现其他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一点都不亚于通信,劳动强度有很多公司超过了H。

•TD的神话变鬼话

2009年1月7日,中国政府正式向中国移动颁发了TD-SCDMA业务的经营许可,中国移动也已经开始在中国的28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进行TD-SCDMA的二期网络建设。

3G终于发牌了,这一年不久以后,联通,电信也相继拿到了WCDMA和CDMA2000-EVDO的3G牌照。

3G在中国真的运行顺畅了吗?

2013年12月,4G牌照(TD-LTE)发布,很显然是打了中国

3G政策的一个耳光。

在3G成本都没有收回的情况下,这么快的发放4G牌照,只能说中国的3G政策是完完全全失败了。

至少中移动对TD是失去信心了(转W就打自己耳光太明显了,所以美其名曰发展4G)。

TD-SCDMA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

如果XX一下,会有很多结果,什么中国特有知识产权的3G标准啦,什么智能天线啦,什么技术领先啦。

我们先看速率:

CDMA2000EVDORevA下行3.1M上行1.8M;

WCDMAHSPA下行14.4M上行5.75M,后续还可升级到HSPA+42M下行;

TD-SCDMATD-HSUPA2.8M下行1.6M上行。

TD-SCDMA是最慢的,实际测试结果大家也都可以感受到,联通>电信>移动。

只要看看哪

个运营商的3G上网卡卖的好就知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除了套餐赠送,有人会出钱买

移动的MIFI上网卡吗?

?

那么其他呢?

智能天线,大家都知道这是扯淡。

覆盖,MyGod。

切换?

比起W和C差远了。

对同步要求高,技术难度大。

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产业链的极其不成熟。

(即使技术先

进,产业链不成熟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甚至是致命的缺点)设备商还可以强制命令生产,用户可没人陪你玩,这样终端就少了。

所以,苹果,Nokia(前几年还是很牛的)都不陪你玩,三星装模作样应付一下,出TD的大多是国产厂商和山寨厂商。

作为消费者来说,你愿意很没面子的用一个破烂手机,上着速度慢的所谓“中国知识产权”的网络吗?

所以,换运营商!

也有不少人像我一样,不想换号码,也不想用2个手机,那就2G网络先用着呗,打电话发短信反正没有问题,大不了忍受下慢网速,不用3G。

就这样,一大批有着充分消费能力的人群,无法享受成熟的WCDMA或者是CDMA2000,

只能忍受着龟速的E甚至是G。

要说高层实在有智慧,争来争去,最后移动通信运营商整合到3个(为什么不是4个或者2

个?

因为3个标准啊)。

最好的W给最弱的联通,C给电信,顺便照顾下美国大爷的面子;TD给移动,移动不是“实力雄厚”嘛!

为什么TD这么弱的“阿斗”硬要扶上位呢?

国家怎么没有要求大家的电脑都不用Intel和AMD

的CPU,强制要用“龙芯”和“汉芯”?

呢(这里开一个玩笑,汉芯是上海交大的丑闻)

是为了国家安全吗?

不是,这不是“两弹一星”,不是航母,核潜艇和歼10战斗机。

是为了支持创新吗?

不是,TD的核心网信令“兼容”WCDMA说穿了就是直接抄袭,连一点

修改的痕迹都没有的。

(你好歹把IAM换个名字叫IAM-TD啊,SRI改为SRI-Chineseversion

啊,直接抄也太偷懒了吧!

!

)TD的无线性能很差,就算是创新,也是不值得推广的“创新”。

(注:

TD-LTE其实和TD-SCDMA关系不大)

是为了规避专利费用吗?

不是,W是欧洲ITU标准,基本没有专利流氓。

而况,目前各大设

备商,在ITU都有话语权,没有厂家会忽视中国这样大的市场,使用昂贵的专利费用来设置壁垒。

这样一个技术指标差,产业不成熟,而且各方面反对意见甚多的标准,申请个“专利”也就罢了,为何要硬性摊派仓促上马呢?

估计高层认为通信业尤其是中移动"家大业大”,玩的起。

成功了是“中国知识产权”的伟大胜

利(核心网没有知识产权的吗?

),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就这样一个草率的,非常不专业的,很多业内精英很早就提出反对声音的TD上马的决定,

就这样通过了。

造成的后果:

1)严重违反“技术中立”的原则。

表明上看只是强制中移动一家使用TD,实际上是强迫中移

动的7亿用户使用不成熟的标准,无法享受成熟的3G服务。

2)严重违背技术“标准统一,优胜劣汰”的准则。

技术标准目前的趋势是统一,比如互联网上

的TCP/IP协议。

2G时代的2个标准GSM和CDMA已经给很多人所诟病,3G时代居然还多了一个标准,还是一个极其不成熟,落后的标准。

3)为了等TD成熟,3G发牌等到2009年。

欧洲国家WCDMA已经用了5,6年了。

以上几点导致了

1)运营商想买W(或C),用户想用W(或C)但是用不到。

中移动网速低信号差所以用的人少联通电信网络可以但是用户少。

由于通信产业链的是用户->运营商->设备商;用户不买单,因此大家都挨饿。

2)多一套不成熟但是主推的标准对于研发,网优的成本也增加很多。

3)用户等得黄花菜都凉了。

很多依赖于3G的应用也收到很大影响,影响一大片通信周边产业。

•行业特点

通信行业之困局,和这个行业的特点很有关系。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我总结下来,主要是,盛极而衰,市场方向和大船难题。

1)盛极而衰

通信业在90年代的固话浪潮和2000年左右的移动浪潮中曾经非常风光。

但是,这几年风光不再,趋于沉沦,这是每一个行业的必然趋势,有盛有衰。

你们知道80年代初纺织厂工人的工资超过银行吗?

你们知道80年代末出租车司机个个赚大钱,很多人找空姐当女朋友吗?

你们知道90年代钢铁厂要托关系才能进的去吗?

比起那时的银行,公务员可是吃香多了。

只是这个盛衰的过程在通信行业表现得比较快,比较明显罢了。

90年代安装固定电话,2000年左右的手机潮,由于通信行业对于GDP拉升和整个社会效率提升帮助很大,因此国家也作了很大的投资,整个行业蒸蒸日上。

有一个老的运营商员工对我说,我94年去装电话的时候,每天3点以后不出去的。

去了用户家安装,还要给我敬烟递酒塞钱,哪像现在,事情难做钱又少显然,上面提到的“好日子”是无法持久的,经济学原理说明当一个行业存在超额利润时,就会有其他竞争者涌入瓜分利润,直到利润下降到正常水平。

通信行业就像一个富家子弟童年大手大脚惯了,成年后家道中落,一下子不适应了。

雪上加霜的时,奢侈的习惯一下子还没改过来。

更可怕的是,由于整个行业曾经的辉煌以及过于高调,到目前为止社会上不少人还认为通信行业是“暴利”,因此整改,责备,“去垄断”之声音不绝,资费是只降不涨。

利润是什么,利润=收入-成本。

成本低了,利润还是保持高位。

这就是中移动财报的真相。

削减的成本,正是克扣供应商和基层员工的血汗钱。

漂亮的财报,给社会还是造成了“通信油水多”的印象,真是管中窥豹,盲人摸象。

真应了一句古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开句玩笑话,真该好好学习下电力系统,员工个个月薪上万,行业亏损要求国家补贴,电费屡屡涨价。

“闷声发大财”远远胜过“打肿脸充胖子”啊。

2)市场方向

客观的讲,整个通信行业这几年还是进步不少的,在2G->3G->4G,从TDM承载到信令语音

IP化;传输速度的飞速提升等等。

但是,整个行业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没有把握住市场方向。

单单有技术指标,用户是不买单的。

比如,苹果手机的硬件从来就不是最顶级的,但是软件,

SUV,跑

生态环境,用户体验做的好,功能完善。

比如汽车行业,按用途分为家用轿车,车,客车,货车等也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如果按照四缸,六缸,八缸分,就是纯技术派,你造个100缸的汽车用户就买了吗?

这和整个通信行业以技术为导向,而不是市场为导向有莫大的关系。

历史已经证明了,很多优秀的技术,如果不符合市场需求,难免失败的命运。

很多好的应用和商务模式,通信业没有建立起来。

设备商卖硬件,卖完就Over了,只能等下一轮国家投资;运营商呢,到头来沦为管道化,为微信微博一类热门应用作嫁衣。

另一个原因是,“成本收益逆向定律”,这个词是我想出来的。

具体来说就是,技术的发展会使边际成本越来越高,而边际效益越来越低。

比如,没有手机的时代出现第一代模拟网,大家都抢着用还抢不到(除非老百姓实在用不起),据说一个手机好几万。

模拟转数字2G(GSM),确实很不错,信号好耗电省,大家也都争着用。

2G->3G速度进一步提升,但是我如果只是打电话发短信,也可以不用3G。

到了4G更是如此,如果我用了W,那么4G对我来说至少目前可有可无。

举个更通俗一点的例子,一个人经常要从A地跑到B地,两地相隔100公里。

走着去的话,要3天,整整72小时又特别累。

于是乎,他买了第一辆车,一辆二手小破车,时速50公里。

单程一下子节省了70个小时!

!

这笔投资非常划算。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有了钱,买了辆时下的新车,时速100公里。

节省了1个小时。

再过了几天,他还想快些,重金买了一辆跑车(法拉利啊),时速200公里,可是这里只节省了半个小时,维修啊,油费什么的还贼贵。

这不就是2G-3G-4G的写照吗?

整个行业走上了拼速度,拼带宽而没有良好商务模式的怪圈和歧途。

成本越来越高,效益越来越低。

可是有人觉得这还不够,价格战才是撒手锏!

语音资费从2000年的0.6元双向收费慢慢变成了0.1元单向收费(有的资费套餐不是这样,大致估算吧)下调12倍;如果算上2000年到现在通货膨胀5倍总有吧,那就是降价到1/60。

技术再先进,再降低成本也架不住这么折腾啊!

而况,人工,水电这类成本是只升不降的。

设备商这下子遭了秧,很多地方交换机5元,10元一线,白送都有(为的是搬迁对手,再换个维护合同);要知道在90年代100元一线,还是美金!

数据上网资费的情况和这个差不多。

这样的价格战,不能起到良性竞争的作用,只能是加速这个行业的沉沦。

毛利如此低甚至是负数,还能有多少净利润呢?

量已经不会再有大的增加了。

3)大船难题

通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司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

大的来说有销售(包括售前方案),售后(技术支持,工程服务),研发等等;产品线有四大类,核心,无线,传输,IP,还

有电源等配套设备;运营商有庞大的网络需要维护。

因此,能独立生存的通信公司,经过数轮合并,各个都是巨无霸。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缺点,机构浮肿,人员冗余,效率较低,决策链长,决策速度慢。

就像恐龙一样,尾巴被咬了要15分钟才能觉得痛。

目前的经济结构,社会发展日新日益,这样的状况已经越来越不适宜新的发展新的方向,但是目前却也看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案。

4)事在人为

这要从通信行业脉冲式的发展说起。

通信行业90年代飞速发展,国家也是大力扶植和投资,效益好,机会多。

每个通信公司都在拼命招人,通信,计算机的招不到,就找数学,物理,化学,只要是理科或者工科都行。

当时的员工如果表现出色,2,3年就能提拔到经理,接下

来是高级经理,总监。

而2000年后通信行业发展趋缓,2005年后更是没有太多好的机会。

这样带来几个问题:

1)在行业飞速发展时大量招人,而劳动法的保护使得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又不能轻易裁人,裁老员工的时候成本也很高。

比如,一个02年毕业的,和一个98年毕业的人相比,无论如何后者工资都要高很多,哪怕前者能力比后者强很多,业绩好很多。

由于公司庞大体制复杂,基层领导知道什么人能干活哪个人业绩好但是没有足够的权力让能人涨薪;高层有权限但是不清楚哪些人能干哪些人不行,每次调薪都是HR按照年资来排。

这样,有能力的人也变得士气低落,大家都在混。

2)大家都看到到通信行业“风光”,口口相传通信行业多么好的时候,其实最好的时代已经过

可惜就是考上了大学,也至少

去了。

这时候大学开始扩招,童鞋们一窝蜂的去学通信专业。

要4年才能毕业,研究生更长。

这时候通信行业虽然人才济济,可惜工作岗位已经不多了。

即使有幸进了3大运营商或者5大设备商,也没有好的位置或者好的发展空间。

等到年以后,这个曾经的“天之骄子”专业,甚至连找工作都成了难题。

不管你多么优秀,行业向下走的时候,很难有用武之地。

像不像供应链管理中的鞭梢效应?

市场急需某样产品或者原材料的时候,全面缺货,加价抢也只能买到劣质产品;等到供应商看到有超额利润,大规模生产铺货的时候,买方已经不再那么缺货了,大量的库存使得供应商只能血本贱卖。

3)庞大官僚的大公司体制,使得来自基层的一些好的想法,意见很难得到具体的落实。

决定脑袋,领导一句话,不管对还是错,都有人拍马屁,都有人抢着做。

由于可跳槽的公司就这么几个,行业相对封闭,能人也变得小心谨慎,明哲保身。

三、突出重围

主要分为以下4部分内容:

1、初出茅庐

经过长时间的冥思和打坐,好不容易,我的思绪回到了大约15年前。

2007

屁股

那是我们学校的重点专业。

本来觉

考大学时,我选择的是某理工类重点大学的通信工程系,得自己成绩不错,自信满满。

到了学校一看,我们系的新生充斥着各省状元,市状元,几乎人人都是优异生。

通信工程这个专业总体来讲是比较难学的。

系主任就说过通信专业,数学是基础。

除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外,还有好几门工程数学课,像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数理方程(概率统计

之类的还算是容易的)之类;几乎每一门都是苦涩难懂。

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那时候做作业,很多公式是练习本上一行都写不完的,而且都是上下都有(又是分子,又是分母,分子分母

上又有积分,开根号,指数)。

除了数学,英语也同样重要,通信专业有不少原版的资料,

没有很好的英文基础是啃不动的。

到了大三学专业课,本以为会轻松些,没想到更难。

什么信号系统,通信原理,模拟电路技术,视频编码。

都是非常搞脑子的东西。

什么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什么包络信号,那些东西对于没有学过的人真的就像是天书一样。

很多都淡忘了,我现在还记得比较清楚的有这么几个知识点:

香农公式,说的是信噪比和最大传输速率的关系;傅里叶变换,是把一个信号

由时域函数转换成频域函数;汉明码,是一个错误校验码码集。

像数字通信技术,高频电路,微波天线之类,虽然也不容易,但是相对还是容易及格些。

像C语言之类的课,那是必过科,攒学分用的。

好不容易到了大四,那时候觉得吃了几年苦还是值得的。

到了招聘会,很多大公司的HR见到我们也是客客气气,基本上简历一投肯定会有面试通知。

很多非通信行业的公司,也非常愿意招收通信专业的毕业生。

由于不是很喜欢出差,也不想换专业就业,于是我经过并不紧张的面试,轻松的进了一家运营商,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2、血战到底(上)

大学本科毕业后,我顺利的进了一家大型的电信运营商,分配到移动通信核心网机房从事运维工作。

刚去的时候觉得公司不错,高端气派的大楼,宽敞明亮的机房,树立着一台台以前没有见过的设备,发出一阵阵设备运行的隆隆声,但并不十分吵闹,指示灯有绿有黄有红,规律性的一闪一闪;显得很先进。

尤其是当领导在机房向我们新员工做入职介绍的时候说到:

这个设备是目前最先进的XXXMSC,容量达到XXX万,支持XX个E1,覆盖XX广场;这

个设备是HLR,存储了XX万用户数据;这个是XXX数据核心网络路由器...;我们心里顿时都心潮澎湃。

2000年那时候移动通信,手机之类的可是稀罕玩意啊;学校里也从来看不到这些

设备,何况是世界最领先的电信设备!

不过没过了多久,这种激动的心情就渐渐淡化了下来,转化成了无聊。

机房班长和副班长似乎从来不教我们具体的技术问题,总是让我们值班。

机房里面除了班长和副班长技术能力还比较强外,其他人似乎都安于现状,也不好好学习。

由于自己看资料是在是很难看懂,现网设备也绝对不允许你做实验(查看命令除外),因此我把那份“XXXMSC/VLR操作手册”和“7号信令简明版”翻来覆去看了至少十遍,还是不知所云。

于是我向公司提出要参加设备商的培训,以便于尽快掌握工作技能。

1个月后我获得了去S公司参加交换机中级培训的资格。

7号信令也能看懂了。

可是

培训后我觉得大有收获,除了交换机基本操作外,一些常用的没想到回来后,班长并没有安排什么重要工作给我,对我似乎更冷淡了。

由于我平时为人还算谦虚勤快,经理那里对我印象还可以,慢慢的总算熬到1年后快转正了。

那时候运营商做事最大的好处是时间多。

我报名学习了CCNA,周末上课,晚上抓紧自学。

我很快通过了考试,了解了TCP/IP协议的基本知识;接下来开始自学CCNP。

为什么我要学TCP/IP呢?

我很早就知道要成立数据班组了,开展对外的数据专网业务,班子

搭好了,还缺一个维护组班长。

待竞聘班长的时候,我凭借业务能力和刚学到的CCNA,CCNP的知识,面试的技术组工程师基本找不到大毛病,最终打败了几个竞争对手,终于有惊无险的晋升到了数据维护组班长。

当上班长以后,我很是兴奋了一阵,可是发现情况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维护班组是一个

很小的班组,我手底下就2个人,一个老员工G和一个小员工S。

这2个人基本上什么都不懂,G是天天除了上网就是聊天,快四十的老员工我是拿他没辙。

S虽然也懒散,看上去

比较听话,于是我便经常指派小的去做一些工作,我自己也是拼命努力的干,想做出一些成绩出来。

可是过了没多久我就发现,你越是努力,周围部门就越是对你掣肘。

你一个人想要做出成绩,周围人就觉得你抢他们的饭碗。

由于我安排的工作量比较多,要求比较细致。

S

很不满意,没多久我就听说S在背后对我颇多微词,还想换部门。

终于有一天经理找我谈了:

“你啊,要注意人际关系,工作做得再好,周围人意见大也是不行的。

我仔细想想,也是,在运营商,技术搞不定,一个电话厂商的技术支持就来了,技术练这么好有什么用?

干活的人,多做多错。

我就算是谨慎小心,混到个工程师也就算到头了。

平心而论,我当时去运营商待遇还行,是A类工。

后面几届运气就没那么好了,只有研究生直接签A类,本科以下的全部派遣制,然后每年给一定名额转A。

那时候工资4,5千税后,还有各类补贴,购物卡,补充公积金,年金;过个小康生活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主要有3点:

1.职业生涯看不到任何希望,向上空间打开要等20年,老员工退休。

2.学不到技术的精髓,核心技术工作都是请商家来处理,可能也是为了规避责任吧3.这点工资买房结婚是远远不

够的。

出于这三点考虑,我坚决想跳槽。

那时候我有不少同学在设备商,听下来至少是个做事的地方,待遇也要好一些。

当然工作压力会大,出差多。

这些我还是可以接受的。

于是,在工作大约2年半左右的时候,我拿到了新的Offer,递交了辞职报告。

接下来的境遇我确实没有想到,没想到办个离职会这么艰难。

(现在听说好很多了,走的人多)首先是经

理和我谈,然后是党委书记和我谈,劝我不要离职。

软磨硬泡的2个多月过去了,快到了合同续签的时候了。

(第一份合同签了3年)我是坚决不签合同,总算拿我没辙了,经理让我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