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关键词培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551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关键词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三章关键词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三章关键词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三章关键词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三章关键词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关键词培训.docx

《第三章关键词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关键词培训.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关键词培训.docx

第三章关键词培训

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第一节 企业员工培训开发体系的构建(P161-183)

 

 

C  培训开发的系统思想有两方面含义(P161):

一是常态系统,是各个部分相互联

结的网络;二是总是与其他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培训效果是相互作用的结构。

A   培训开发系统的设计与运行须回答三个问题(P162):

培训目标是什么?

开展哪些活动才能实现目标?

怎样检验目标是否达到?

C   有效的现代企业培训开发系统,是指企业从自身需要出发,通过学习训练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促使其提高工作绩效,改善业绩的一个系统化的行为改变过程。

A   员工培训开发子系统的构成(P163):

需求分析系统、规划系统、实施管理系统、

评估反馈系统;

1、需要分析系统包括:

需求动议、确认需求。

该系统关键是找出产生培训需求的

真正原因,并确定是否能通过培训开发来解决。

 2、规划系统包括:

设计培训开发课程、时空方式方法选择、设施设备资源配置、

选定师资教材课件、确定组织机构主管。

 5W1H:

培训者(Who)、培训对象(Whom)、时间(When)、地点(Where)、

方式(How)、内容(What)。

 3、实施管理系统包括:

落实时间地点、核定培训经费、保障资源配置、组织运

行监控。

 培训开发规划的贯彻实施是员工培训开发系统运行的关键环节。

4、 评估反馈系统包括:

实施过程评估、教师教材评估、组织管理评估、成果应

用反馈。

 反馈体系是最后环节,既是评价和总结,又是新的培训开发项目的重要基础;既

是终点,又是基础和起点。

C   企业员工培训开发的发展趋势(P165):

三个“加强”+实施与开发;

        即:

加强新技术在培训中的与运用;加强对智力资本的存储和运用;加强与外界的合作;新型培训方式的实施与开发。

A   企业培训开发职能部门的组建模式(P165-167):

学院、客户、矩阵、企业办学、虚拟培训组织;

    1、学院模式。

优点:

①培训师是他们所负责培训领域的专家;②培训部门计划很容易拟定。

缺点:

未联系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或需要。

    2、客户模式:

培训项目与经营部门的特定需要相一致。

缺点:

①研究花费时间多;②培训项目的有效性存在差异。

    3、矩阵模式:

优点:

①将培训与经营需要相联系;②培训师可获得专门的知识;③培训师保持自身专业知识的不选更新与完善;缺点:

培训师因需向职能经理和培训主管两个经理汇报工作,故将遇到更多指令和矛盾冲突。

    4、企业办学模式:

适用于提高范围更广的培训项目与课题。

客户群:

员工、经理、公司外部的相关利益者。

(A)

    5、虚拟培训组织模式(VTO):

其与传统培训部门的最大区别体现在结构上。

    VTO应遵循三个原则:

①员工对学习负主要责任;②在工作中而不是在课堂上进行最有效的学习;③经理与员工的关系对将培训成果转换成工作绩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虚拟培训组织、企业办学模式均成上升趋势。

C   企业员工培训开发主要应解决问题(P167):

①如何制订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

②如何满足职业生涯发展需求?

③如何贯彻实施?

A   制定企业员工培训开发规划的前提(P167):

除分析企业外部的培训环境外,还

应考虑企业的经营战略、员工的发展期望,员工自身发展和素质状况等内部因素,这是A    制定企业培训规划的前提与依据;

        1、经营战略与培训需求(P167):

四种经营战略:

集中、企业内部成长、外部成长、紧缩投资。

        其中:

内部成长战略的关键事项:

①创造新的工作任务;②革新。

培训重点:

①企业文化培训;②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能力;③工作中的技术能力;④对管理者进行的反馈与沟通方面的培训;⑤冲突调和技巧培训。

        外部成长战略的关键事项:

①兼并那些处于产品市场链条上相同经营阶段的公司;②从多个方面扩大业务范围;③兼并那些处于不同领域的公司。

培训重点:

①拍死判断被兼并公司的员工的能力;②联合培训系统;③合并公司的方法和程序;④团队建设。

        2、员工自我发展期望与企业发展期望值的关系(168-169):

        四种情况:

①对企业期望高对自己期望高:

将实现双赢;②对企业期望高对自己期望低:

缺乏人力资源支撑;③对企业期望低对自己期望高:

将导致员工“跳槽”和人才流失;④对企业期望低对自己期望低:

于双方都不利。

        企业培训开发规划时以企业内在发展要素为对象制订的规划。

        3、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分析:

质量开发即:

心(心理品质)、脑(智力水平)、手(职业技能)。

A   年度培训计划的内容(P171):

培训组织机构的建设、培训项目的运作计划、资源管理计划、年度培训预算、培训开发机制建设;

C   年度培训计划制订的基本步骤:

前期准备、培训调查与分析、主体内容确定、审批及开展;

A   制订企业培训开发规划的注意事项(P175):

重视制度、落实到部门(关键)、界定目标和内容(具体内容包括:

①培训目的、目标及要求;②培训时间、地点、对象、讲师以及负责人;③培训方式;④培训内容;⑤评估方式和指标;⑥奖惩措施)、重视培训方法、学员(须适当筛选:

①企业急需人才;②可塑性强)、培训师的选择;

B   培训文化的发展过程(P177):

萌芽阶段(培训管理者的角色仅是实施者)、发展阶段(培训管理者既是组织战略的促进者,又是培训实施者)、成熟阶段(培训管理者是培训战略的促进者,实施者为各部门)。

        区分以上三个阶段可考察的指标:

培训的计划性、参与性、内容和形式、资源的利用程度、基础管理水平台的完善、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

        判断从萌芽阶段进入发展阶段的三个重要标志:

“企业是否真正”①理解和认识了现代培训;②拥有了自己行之有效的培训规划与实施计划;③拥有了阶梯化的于需求很好匹配的培训课程体系。

A   学习型组织的含义(P178):

是一个由员工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三个

方面组成的一种正式组织形式。

        目的:

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持续不断的坚持学习,获得职业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增强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四个维度(层次):

个体、团体、组织和社会。

A   与传统的组织相比,学习型组织具有以下特征(P178):

        1、愿景驱动型的组织。

“是谁”远比“是什么”更重要;愿景来源于员工的个人愿景而又高于个人愿景。

        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团队组成。

        3、自主管理的扁平型组织。

以多个自主管理型团体为基础,以基层为主。

        4、组织的边界将被重新界定。

边界建立在组织要素与外部环境要素互动关系的基础上。

        5、注重员工家庭生活与职业发展的平衡。

        6、领导者扮演新的角色。

领导者是设计师、仆人和教练。

        7、善于不断学习的组织。

①员工个人终身学习(具有个体属性、社会属性、中介属性和发展属性;终身学习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②全员学习;③学习工作化;④团体学习。

        8、具有创造能量的组织。

持续学习是组织持续发展的精神基础。

A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内容(P181):

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A   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应达到的要求(P181-182):

1、明确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各类重要学习工具。

2、激励员工取得并保持参与学习活动中的优势。

3、将学习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活动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4、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员工学习中的各种障碍。

5、对员工学习活动进行全面管理。

B  组织学习力的培养四大环节(P182):

1、对未来的警觉程度,洞察是否准确。

预警能力是组织学习力的首要的视觉和触觉环节。

2、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掌握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组织学习力的重要环节。

3、对信息的传递速度,沟通是否畅通。

信息传递能力是组织学习力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4、对变化的调整能力,应变是否及时。

调节能力是组织学习力的行动环节。

    

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第二节 企业集团人力资本战略管理(P184-214)

B  创新能力的含义(P184):

创新的含义比创造广;创新能力主要由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构成。

提出问题又叫形成问题,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寻找资料、弄清问题。

A   常见思维障碍(P184-186):

习惯性、直线型、权威型、从众型、书本型、自我中心型、自卑型、麻木型;

    1、习惯性思维障碍:

又称思维定式,解决一般问题、老问题有效。

    2、直线型思维障碍:

指死记硬背现成答案。

    3、权威型思维障碍:

指迷信权威,权威人物的意见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4、从众型思维障碍:

指因懒于独立思考,而盲目从众。

    5、书本型思维障碍:

指迷信书本上的理论。

    6、自我中心型思维障碍:

指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7、自卑型思维障碍:

指在自卑心理的支配下,不敢去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8、麻木型思维障碍:

指对问题习以为常,不会主动寻找困难。

B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P186):

发散思维类型包括:

逆向(如医疗中,西医不行看中医)、横向(如城市交通拥挤,限制小轿车的数量)、颠倒(如教育孩子的方法,把家长教育孩子变换为孩子教育家长);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区别(P187):

思维指向不同、作用不同;

B  想象思维与联想思维(P187):

想象思维类型包括:

无意、有意(包括再造型、创造型、幻想型);

    抑制想象思维的障碍主要有:

环境方面(如人际关系不协调)、内部心理(如积极、愉快)、内部智能(如思维方法僵化)

联想思维类型包括(P188):

接近、相似、对比、因果;

     联想思维与想象思维的不同(P189):

前者只在表象之间,后者可超出已有的记忆表象范围;前者不能产生新的记忆表象,后者可以;前者操作过程是一维的、线性的、单向的,后者则是多维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前者思维活动空间封闭、有限,后者则开放、无限;前者不能超越现实,后者可以;后者所获结果有可引起新的联想

B   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P189-191):

逻辑思维的作用:

发现问题、直接创新、筛选设想、评价成果、推广应用、总结提高。

逻辑思维的局限性(P190):

常规性、严密性、稳定性;

  逻辑思维解决的是准确性问题,创新思维解决的是新颖性问题。

  逻辑思维训练方法:

严格遵循逻辑原则;结合案例,深思熟虑;孰能生巧,举一反三。

辩证思维在创新中的作用(P190):

统帅、突破、提升。

辩证思维的方法要求我们抓事物发展的关键点。

A  创新方法(P203-214)包括:

设问检查法、组合技法、逆向转换型技法、分析列举型技法、智力激励法。

        1、设问检查法。

适用范围:

合理化建议活动、小发明、小革新;

        具体方法:

奥斯本检核表法、5W1H法(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How)

        2、组合技法。

具体方法:

主体附加法、二元坐标法、焦点法、形态分析法(实施步骤(P210):

明确问题→要素分析→形态分析→方案综合和选择)

        3、逆向转换型技法。

        4、分析列举型技法。

具体方法:

特性列举法、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成对列举法。

        5、智力激励法。

基本原则:

自由畅想、延迟批评、以量求质、综合改善、限时限人(时间为30分钟到1小时,人数10人左右);

实施步骤(P213):

准备阶段→热身活动→明确问题(包括介绍问题、重新叙述问题(注意两点:

不要急于提出具体设想;鼓励与会者尽可能多地对问题提出重叙述形式)、选择重新叙述形式)→自由畅谈→加工整理(设想的增加;评价和发展)。

 

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第三节 企业员工培训开发成果的转化V(P215-222)

B   培训成果转化的四个层面(P215):

依样画瓢、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我管理;(注意顺次)

A  培训转化理论(P216):

同因素、激励推广、认知转换;

1、 同因素理论:

转换取决于任务、材料、设备和其他学习环境特点与工作环境的相似性。

强调重点:

培训环境与工作环境完全相同。

适用条件:

工作环境的特点可预测且稳定的例子:

设备使用培训。

被用于培训项目的开发,尤其是与设备应用相关或包含特定程序的培训,如飞行员的培训。

2、 激励推广理论:

         强调重点:

一般原则运用于多种不同的工作环境。

         适用条件:

工作环境不可预测且变化剧烈的例子:

人际关系技能的培训及管理技能的培训。

         管理技能培训项目属于行为模拟培训。

         3、认知转换理论:

转换效果取决于受训者恢复所学技能的能力。

强调重点:

有意义的材料和编码策略可增强培训内容的存储和回忆。

适用条件:

各种类型的培训内容和环境。

A  培训成果转化机制(P217):

环境支持机制、激励机制。

         1、环境支持机制包括:

管理者支持(三层含义:

①支持程度越高,培训成果越易发生转移;②最基本支持是允许员工参加培训;③支持最高水平是管理者作为培训的指导者。

)、同事支持、受训者的配合、应用所学技能的机会、技术支持。

         2、激励机制。

弗隆的期望理论M=V×E。

(M:

激发力量;V:

全部预期价值;E:

期望概率。

B   培训成果转化方法(P220):

建立学习小组、行动计划、多阶段培训方案、应用表单、营造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C   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技巧(P221):

关注授课风格、立即应用、讲师建立学习应用目标、讨论如何运用、建立考核奖励机制。

 

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第四节 职业生涯管理(P223-255)

B   按照管理主体与客体的不同,职业生涯管理可分为(P223):

个人的和组织的;

     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双方利益需求。

     职业生涯管理的要求来源于社会和环境的要求。

     组织的成长发展培训计划和个人的早期职业生涯问题,在管理的职务轮换、绩效考核、开发性培训中紧密相连。

B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目标:

四个方面:

三“实现”一“促进”。

①实现员工的组织化;②实现员工发展与组织发展的统一;③实现员工能力和潜能的发展;④促进企业事业的长久发展。

成果体现在五个方面:

①提高员工积极性;②员工前景美好;③留住好员工;④公司需要与员工前景更协调;⑤人员继任规划更有效。

C   组织生涯管理的原则(P226):

利益整合、机会均等、协作进行、时间梯度、发

展创新、全面评价;

A      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不仅是职务上的提升,还包括工作内容的转换或增加、责任范围的扩大、创造性的增强等内在质量的变化。

B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任务(P227):

帮助、确定、开展、评估、调适、发展。

A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中的角色(P228):

组织最高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职业生涯委员会、职业生涯指导顾问、直接上级、直接下级、同级;

A   职业生涯知道顾问的任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直接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咨询;②帮助各级管理人员做好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工作;③协助组织做好员工的晋升工作;④协助组织做好各部门管理人员间的薪酬平衡。

C  组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制订应注意问题(P231):

考虑职业通道、使职业通道得到拓展、提供均等机会、注重员工个人发展需要的满足、改善业绩、确定方法;

A   职业生涯路径设计形式(P231):

传统、网状、横向、双重;

     双重职业路径人员的职业发展不体现在岗位的升迁,而是薪酬的变更。

     传统职业路径和网状职业生涯路径均基于晋升而设计的;横向职业路径可增加员工的职业生活多样性;双重职业路径可保证员工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展。

C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制度与措施(P233-234):

最常用的有:

建立职业记录及职

业公告制度、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开展职业正压年度评审、建立组织职业信息系统等。

C  职业生涯年度评审会谈(P239):

     对员工实施者: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业生涯专职管理人员或员工的精神导师。

     作用:

一是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深入;二是弥补直线经理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广利方面的不足;三是发现员工在职业生涯中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

     通过面谈可发现员工如下问题:

①人生目标选择不当;②生涯通道设计不当;③生涯规划不够周密;④培训不足。

A   职业选择与职业准备阶段(P241):

组织的主要任务是:

做好招聘、挑选和配置

工作,组织上岗培训,考察评定新员工,达成一种可行的心理契约,接纳和进一步

整合新员工。

A   员工职业生涯早期阶段(P242):

新员工和组织之间相互认识,组织通过试用

和新工作的挑战,发现员工的才能,帮助员工确立长期贡献区,即帮助员工建立和发展职业锚。

即个人与组织应进行相互接纳的时期。

     早期的组织管理(P242):

     1、相互接纳的表示。

①新员工接纳组织有信号发出。

包括:

决定留在组织中;发挥出高水平的内激励和承诺;关注组织的发展;接受不合意的工作、报酬或较低的职务等级。

②组织对新员工的接纳。

包括:

正面的实绩评定;分享组织的“机密”;流向组织内核;提升;增加薪资;分配新工作;仪式活动。

     2、相互接纳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

①对新员工的第一次正面的实绩考察与测评,缺乏准确的反馈信息传达;②尽早向新员工分配由其负责的、有意义的工作;③组织与新员工都不能完全相信彼此交换的信息;④将相互接纳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契约固化。

A  员工职业生涯中期阶段(P242):

既是黄金时期,又是危机期;

     中期的组织管理(P245):

具体措施如下:

     1、提拔晋升,职业通路畅通;

     2、安排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新的工作任务,或者安排探索性的工作;

     3、实施工作轮换;(应做好三项工作:

①检查每一个连续在同一职业岗位上干了5年以上,特别是更长时间的,正处于职业中期的员工的人事文件。

②评价这些员工的工作,认清其工作专长,了解其个人特征、才干等。

③调查这些员工的工作,包括心理、价值取向、需求及未来打算等。

     4、继续教育和培训;

     5、赋予员工以良师益友的角色,提供适宜的职业机会;

     6、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增加报酬福利;

     7、实施灵活的处理方案。

D  员工职业生涯后期阶段(P242):

退休问题。

 

     后期的组织管理(P247-248):

1、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

2、做好退休后的计划于安排;

3、做好退休之际的工作衔接。

A   组织角度进行职业锚的开发(P248):

     员工能否确认自己所渴望的锚位,组织是否为其提供职业发展的顺畅通道,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1、分配给员工以挑战性工作,为其提供建立职业锚的机会。

     2、帮助和指导员工寻觅职业锚。

员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锚选定的责任,最终还是落实在员工自己身上,组织的任务是适时地位员工提供帮助和指导。

     3、指导员工确认职业锚和职业发展通道。

B  职业生涯的系统管理(P251):

层次系统、过程系统、保障系统(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

C  组织职业生涯系统化管理策略(P252-254):

     1、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组织业务战略规划融为一体。

     2、加强员工需求与组织需求的有机结合。

     3、加强职业生涯开发与其他人类资源管理系统之间的联系。

     4、通过技能培养和责任制加强管理人员在职业生涯开发中的作用。

     5、提供各种工具和方法,让职业生涯开发系统更具开放性。

     6、重视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及平级调动,不断发现和开发可转移的能力。

      (职业生涯开发应该包括胜任能力的开发,重点强调对变革的适应能力。

     7、对职业生涯开发工作进行评估、改进和推广。

     8、在组织职业生涯开发活动中纳入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分析。

     9、坚持研究全球最佳的实践和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开发工作。

D  组织职业生涯系统化的管理方法(P255):

追踪、与其他管理活动相结合、交流与计划、赋予责任、监督、评估和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