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398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妇产科》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妇产科》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妇产科》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妇产科》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产科》考试重点.docx

《《妇产科》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考试重点.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产科》考试重点.docx

《妇产科》考试重点

选:

50题/50分,名:

3题/9分,简:

3题/18分,论:

1题/11分,病例:

1题/16分

P5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选,分值不高)

1.阴道:

是性交器官,也是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长7-9cm,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长10-12cm,与直肠贴近。

上端包绕宫颈阴道部,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

宫颈与阴道间的圆周状隐窝,称为阴道穹隆。

按其位置分为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穹窿最深,与盆腔最低的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

补充:

阴道无腺体,只有排泄功能。

P6

2.子宫:

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容量约5mL。

3.宫颈:

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补充:

宫颈糜烂并非炎症,为正常的生理现象)P6

4.子宫韧带:

共有4对。

(记住起始部位)P7

(1)圆韧带:

起自宫角的前面、输卵管近端的稍下方,在阔韧带前叶的覆盖下向前外侧走行,到达两侧骨盆侧壁后,经腹股沟管止于大阴唇前端。

(维持子宫呈前倾位)

(2)阔韧带:

位于子宫两侧呈翼状的双层腹膜皱襞,由覆盖子宫前后壁的腹膜自子宫侧缘向两侧延伸达盆壁而成。

(限制子宫向两侧倾斜)补充:

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卵巢动静脉从卵巢悬韧带穿行。

(3)主韧带:

又称宫颈横韧带。

在阔韧带的下部,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

(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的主要结构)

(4)宫骶韧带:

起自宫体宫颈交界处后面的上侧方,向两侧绕过直肠到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

(向后向上牵引宫颈,维持子宫前倾位置)

补充:

广泛子宫切除术时不易损伤输尿管的部位是:

切断圆韧带时。

5.盆腔静脉:

卵巢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右侧汇入下腔静脉,左侧汇入左肾静脉,故左侧盆腔静脉曲张较多见。

P8

P13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记住月经周期,3个分期;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有哪些)

1.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P20

子宫内膜分基底层和功能层。

基底层靠近子宫肌层,不受卵巢激素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在月经期不发生蜕落;功能层受卵巢性激素的影响出现周期性变化。

(1)月经周期的分期:

以月经周期28日为例,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分为月经期、增殖期和分泌期3期。

月经期

增殖期

分泌期

时期

月经周期第1-4日

月经周期第5-14日

月经周期第15-28日

表现

子宫内膜功能层螺旋小动脉持续性痉挛,促使组织缺血、变性、坏死,从基底层蜕离,形成月经血

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呈增殖状态

相当于黄体期。

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继续增厚;在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血管增加、弯曲,间质疏松水肿,利于着床

机制

孕激素和雌激素撤退的结果

雌激素作用的结果

雌激素和孕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增殖期:

分早、中、晚三期。

增殖期早期

增殖期中期

增殖期晚期

时期

月经周期第5-7日

月经周期第8-10日

月经周期第11-14日

子宫内膜

增殖与修复,内膜较薄1-2cm

稍增厚

进一步增厚至3-5cm,表面不平

腺上皮

呈立方形或低柱状

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

呈高柱状

腺体

腺体数目较少

腺体数目多,伸长,弯曲

腺体更长,呈弯曲状

间质

间质较致密

间质水肿明显

间质细胞呈星状,结合成网

螺旋动脉

间质中小动脉较直、壁薄

逐渐发育,管壁变厚

呈弯曲状,官腔增大

(3)分泌期的分期:

分早、中、晚三期

分泌期早期

分泌期中期

分泌期晚期

时期

月经周期第15-19日

月经周期第20-23日

月经周期第24-28日

子宫内膜

增厚,不平

较前更厚,呈锯齿状

增厚达10mm,呈海绵状

腺上皮

出现核下糖原空泡为其特征

出现顶浆分泌为其特征

有糖原分泌

腺体

更长,屈曲更明显

分泌达高峰

开口面向宫腔

间质

间质水肿

间质高度水肿

更疏松水肿

螺旋动脉

继续增生、弯曲

进一步增生、卷曲

迅速增长超出内膜厚度,小动脉更弯曲,血管官腔扩张

2.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P23

孕激素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两者有协同作用;雌激素和孕激素又有拮抗作用,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殖及修复,孕激素则限制子宫内膜增殖,并使增殖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

其他拮抗作用表现在子宫收缩、输卵管蠕动、宫颈黏液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蜕落以及水钠代谢等方面。

补充: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子宫肌

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肥大;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及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

子宫内膜

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殖、修复

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

宫颈

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富有弹性,易拉成丝状

使宫颈闭合,宫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黏稠

输卵管

促使输卵管发育及分泌;加强输卵管平滑肌的节律性收缩

抑制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和振幅

阴道上皮

使阴道上皮增生和角化,黏膜变厚;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使阴道维持酸性环境

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蜕落

下丘脑

通过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孕激素在月经中期可增强雌激素对垂体LH峰的正反馈;在黄体期,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

乳房

促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发育

其他

促进水钠潴留;促进HDL合成,抑制LDL合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孕激素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兴奋作用;可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5℃作为排卵日期的标志

P25第四章妊娠生理(概念出得多)

1.妊娠的概念: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成熟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P25

2.受精卵的形成:

P25

(1)精子获能:

精子进入宫腔及输卵管后,精子顶体表面的糖蛋白被生殖道分泌物中的α、β淀粉酶降解,同时顶体膜结构中胆固醇与磷脂比率和膜电位发生变化,降低顶体膜稳定性,此过程称为精子获能,需7小时左右。

精子的获能部位在子宫腔和输卵管。

(2)男女成熟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称为受精。

(补充:

正常受精部位是输卵管腹部与峡部连接处)

3.(背)受精卵着床后,子宫内膜迅速发生蜕膜变,致密层蜕膜样细胞增大变成蜕膜细胞。

按蜕膜与胚泡的部位关系,将蜕膜分为3部分:

①底蜕膜:

是指与胚泡极滋养层接触的子宫肌层的蜕膜,以后发育成为胎盘的母体部分。

②包蜕膜:

是指覆盖在胚泡表面的蜕膜,随胚泡发育逐渐突向宫腔,这部分蜕膜高度伸展,缺乏营养而逐渐退化,在妊娠14-16周因羊膜腔明显增大,使包蜕膜与真蜕膜逐渐融合,分娩时这两层已无法分开,宫腔功能消失。

③真蜕膜:

是指底脱膜及包蜕膜以外覆盖子宫腔其他部分的蜕膜。

P26

4.胎盘:

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

P29

5.胎盘的功能:

包括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出胎儿代谢产物、分泌激素、防御功能以及合成功能等。

P30

6.羊水的来源:

妊娠早期的羊水主要来自母体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

妊娠中期以后,胎儿尿液成为羊水的主要来源,使羊水的渗透压逐渐降低。

妊娠晚期胎儿肺参与羊水的生成,每日600-800mL从肺泡分泌至羊膜腔。

胎儿通过吞咽使羊水量趋于平衡。

(要搞清楚早、中、晚来源)P33

7.血容量:

循环血容量于妊娠6-8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增加40%-45%,平均约增加1450mL,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

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浆平均增加1000mL,红细胞平均增加450mL,出现血液稀释。

(考数据)P36

8.凝血因子:

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增加,仅凝血因子ⅩⅠ、ⅩⅢ降低。

血小板数无明显改变。

妊娠晚期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轻度缩短,凝血时间无明显改变。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比非孕妇约增加50%,于妊娠末期平均达4.5g/L(非孕妇女平均为3g/L),改变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出现红细胞线串样反应,使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可达100mm/h。

妊娠期纤溶酶原显著增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明显延长,表明妊娠期间纤溶活性降低,是正常妊娠的特点。

(考相关改变)P36

P39第五章妊娠诊断(考应用性,不用死记)

1.妊娠分期:

妊娠期全过程从末次月经第1日开始计算,平均280日,即40周。

临床上分为3个时期。

(1)早期妊娠:

妊娠13周末之前称为早期妊娠。

(2)中期妊娠:

妊娠第14-27周末称为中期妊娠。

(3)晚期妊娠:

妊娠第28周及其以后,称为晚期妊娠。

2.早期妊娠的诊断

(1)症状和体征:

临床症状和体征

临床意义

停经

孕龄有性生活史的健康妇女,停经10日以上,应怀疑妊娠。

若停经2个月以上,则妊娠的可能性更大。

停经是妊娠最早的症状。

但不是妊娠特有的症状

早孕反应

停经6周左右出现畏寒、头晕、流涎、食欲缺乏、喜食酸物、恶心呕吐等

多在停经12周左右自行消失

尿频

前倾增大的子宫在盆腔内压迫膀胱所致

子宫增大超出盆腔后,尿频消失

乳房变化

自觉乳胀,静脉显露,乳头增大,乳晕色素加深,蒙氏结节

哺乳妇女妊娠后乳汁明显减少

妇科检查

阴道黏膜和宫颈阴道部充血呈紫蓝色,黑加征阳性

停经8周,子宫为非孕时的2倍。

停经12周,子宫为非孕时的3倍。

注意:

①蒙氏结节——是指妊娠时,乳晕周围皮脂腺增生出现深褐色结节。

②黑加征——停经6-8周时,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似不相连。

③Chadwick征——是指妊娠时,阴道黏膜变软,充血水肿呈紫蓝色。

④停经是妊娠最早的症状。

(2)辅助检查:

检查方法

临床意义

妊娠试验

受精后10日即可用放射免疫法测出hCG。

临床上多采用早早孕试纸检测尿液hCG。

hCG阳性+临表可以确诊妊娠。

hCG对诊断妊娠有极高特异性,很少出现假阳性。

B超检查

阴道B超最早在停经4-5周,宫腔内见到妊娠囊;停经5周,妊娠囊内见到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停经12周,测量胎儿头臀长度,能较准确估计孕周。

诊断早期妊娠快速、准确。

阴道B超较腹部B超诊断早孕可提前1周。

超声多普勒

子宫区能听到胎心音,150-160次/分

可以确诊早期妊娠、活胎

宫颈黏液检查

宫颈黏液少而稠,涂片镜检见排列成行的珠豆状椭圆体,为黄体期或妊娠期;若黄体期宫颈黏液稀薄,涂片镜检出现羊齿植物叶状结晶,可排除早孕

特异性不强

基础体温

双相型体温的已婚妇女,出现高温相18天持续不降,早孕可能性大

高温相若超过3周,早妊可能性更大

注意:

①确诊早孕首选妊娠试验,其中测定血hCG较尿hCG早。

②临床上确诊早孕最常用的方法是早早孕试纸检测尿液hCG。

③确诊妊娠的方法——妊娠试验、B超检查、超声多普勒。

④确诊活胎的方法——B超检查、超声多普勒。

3.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1)病史与症状:

有早期妊娠的经过,感到腹部逐渐增大。

初孕妇于妊娠20周自觉胎动,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妊娠38周后逐渐减少。

(2)体征与检查

①子宫增大手测子宫底高度或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可以估计胎儿大小及孕周。

②胎动正常胎动每小时3-5次。

③胎体妊娠20周后,经腹壁能触到子宫内的胎体;24周后触诊能区分胎头、胎背、胎臀和胎儿肢体。

④胎心音听到胎心音能够确诊妊娠且为活胎。

妊娠12周用多普勒胎心听诊仪能探测到胎心音。

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可听到胎心音。

正常胎心音为120-160次/分。

听诊位置妊娠24周前,多在脐下正中或偏左、偏右;妊娠24周后,多在胎背。

头先露时多在脐下;臀先露时多在脐上;肩先露时多在脐周,听诊最清楚。

胎心音的鉴别子宫杂音为血液流过扩大的子宫血管时出现的柔和吹风样低音响,腹主动脉音为单调的咚咚样强音响,这两种杂音与孕妇心搏数一致。

脐带杂音为脐带血流受阻出现的与胎心率一致的吹风样低音响,改变体位后可消失。

若脐带杂音持续存在,应注意有无脐带缠绕的可能。

记忆:

①正常肠鸣音4-5次/分,右下腹为听诊点。

②正常胎动3-5次/小时。

③正常胎心音为120-160次/分。

④妊娠12周用多普勒胎心听诊仪能探测到胎心音;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可听到胎心音。

⑤初孕妇妊娠20周自觉胎动,经产妇妊娠16周末自觉胎动。

(3)辅助检查:

①超声检查②胎儿心电图:

通常妊娠12周后即能显示较规律的图形。

4.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考概念、胎方位)P41-43

胎产式:

是指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胎先露:

是指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胎方位:

是指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胎产式、胎先露与胎方位的种类及关系临床上以枕先露最常见,占95%-97%P43

P44第六章产前保健(考应用)

1.推算预产期(EDC):

按末次月经(LMP)第1日算起,月份-3或+9,日数+7。

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可能相差1-2周。

如末次月经第一日是2007年9月10日,预产期应为2008年6月17日。

P44

2.骨盆测量(考数值):

外测量和内测量

外测量:

①髂棘间径:

正常值23-26cm;②髂嵴间径:

25-28cm;③骶耻外径:

18-20cm;④骨盆入口前后径:

11cm;⑤坐骨结节间径:

8.5-9.5cm;⑥出口后矢状径:

8-9cm;⑦耻骨弓角度:

90°(<80°为不正常﹚

注意:

①若坐骨结节间径值<8cm,应加测出口后矢状径。

②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值之和>15cm,表示骨盆出口狭窄不明显。

③骨产道有3个平面:

即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骨盆出口平面。

④判断骨盆入口平面狭窄的重要指标是骶耻外径、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⑤判断中骨盆狭窄的重要指标是坐骨切迹宽度。

3.胎盘功能检查的项目有哪些?

(问答or选择,记项目便可)P54

(1)胎动:

胎动计数>30次/12h为正常,<10次/12h提示胎儿缺氧。

(2)孕妇尿雌三醇值:

评估胎儿胎盘单位功能。

24小时尿>15mg为正常值,10-15mg为警戒值,<10mg为危险值。

(3)测定孕妇血清人胎盘生乳素(HPL):

足月妊娠HPL值为4-11mg/L。

若该值于足月妊娠时<4mg/L,或突然降低50%,提示胎盘功能低下。

(4)缩宫素激惹试验(OCT):

NST试验无反应型需作OCT,OCT阳性提示胎盘功能减退。

(5)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舟状细胞成堆、无表层细胞、嗜伊红细胞指数(EI)<10%,致密核少者,提示胎盘功能良好;舟状细胞极少或消失、有外底层细胞出现、EI>10%、致密核多者,提示胎盘功能减退。

(6)胎儿电子监护仪与B型超声联合行胎儿生物物理监测。

P59第七章正常分娩(考选择题,重在应用,看ppt即可)

(具体的内容请细看书本P60-65)

1.补充某些概念:

分娩:

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早产: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196~258日)期间分娩,称为早产。

足月产:

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259~293日)期间分娩,称足月产。

过期产:

妊娠满42周(294日)及以后分娩,称过期产。

流产:

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流产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

早期流产:

妊娠12周前终止者,称为早期流产。

晚期流产:

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终止者,称为晚期流产。

产力包括:

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统称腹压)、肛提肌收缩力

正常子宫收缩力的特点有:

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复作用。

2.决定分娩的因素:

四要素:

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4“P”)

3.部分补充内容:

(一)骨产道:

指真骨盆,是产道的重要部分。

其原有的大小、形状与分娩是否顺利有直接关系。

(二)软产道:

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通道。

骨盆分为3个平面,每个平面又有多条径线组成:

1、骨盆入口平面:

为骨盆腔上口,呈横椭圆型。

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缘,后方为骶岬上缘。

有4条经线

(1)入口前后径(真结合经)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

11cm(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2)入口横径:

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13cm

(3)入口斜径:

左右各一,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

12.75cm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

2、中骨盆平面:

最小、最狭窄的部分,呈前后径长的椭圆形。

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方为骶骨下端。

有2条径线。

(1)中骨盆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

11.5cm

(2)中骨盆横径:

(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10cm(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3、骨盆出口平面:

两个不同平面的三角形所组成。

两个三角形共同的底边为坐骨结节间径,两侧为左右耻骨降支;后三角平面顶端为骶尾关节,两侧为左右骶结节韧带。

(1)出口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11.5cm

(2)出口横径:

(坐骨结节间径)两侧坐骨结节末端内缘的距离,9cm(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3)出口前矢状径:

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6cm

(4)出口后矢状径:

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8.5cm。

若出口横径稍短,而

出口横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cm时,正常大小的胎头可通过后三角区径阴道娩出。

4、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1)骨盆轴:

连接骨盆中点的假想曲线。

此轴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

(助产时也应按骨盆轴方向协助胎儿娩出)

(2)骨盆倾斜度:

指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

(骨盆倾斜度过大,影响胎头衔接和娩出;穿高跟鞋会影响骨盆倾斜度)

 

Ø胎头各径线:

胎头径线:

Ø双顶径Biparietaldiameter(BPD):

双侧顶骨隆突间距离,是胎儿最大横径。

9.3cm,

Ø枕额径occipitofrontal:

鼻根上方至枕骨隆突11.3cm,

Ø枕下前囟径suboccipitobregmatic:

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9.5cm

Ø枕颏径Toccipitometal:

颏骨下方中央至后囟顶部12.5cm

Ø

4.胎先露的分娩机制(记住顺序)P65-67

临床上枕先露最常见,占95%-97%,其中以枕左前位最多见。

(1)衔接

(2)下降(3)俯屈(4)内旋转(5)仰伸(6)复位及外旋转(7)胎肩及胎儿娩出。

(各动作是连续进行的,下降动作始终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5.临产的诊断:

临产开始的标志为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30秒以上,间歇5-6分钟,并伴随进行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用强镇静药物不能抑制临产。

(考临产的标志)

6.总产程及产程分期:

P68(要搞清楚)

总产程即分娩全过程,是指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直到胎儿胎盘娩出。

分为3个产程。

1)第一产程:

又称宫颈扩张期。

指临产开始直至宫口完全扩张即开全(10cm)为止。

初产妇的宫颈较紧,宫口扩张缓慢,需11-12小时;经产妇宫颈较松,宫口扩张较快,需6-8小时。

2)第二产程:

又称胎儿娩出期。

从宫口完全扩张到胎儿娩出的过程。

初产妇需1-2小时,不应超过2小时;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也有长达1小时者,但不应超过1小时。

3)第三产程:

又称胎盘娩出期。

从胎儿娩出后到胎盘胎膜娩出,即胎盘剥离和娩出的过程,需5-15分钟,不应超30分钟。

7.坐骨棘平面:

判断胎头高低的标志。

胎头颅骨最低点平坐骨棘平面时,以“0”表达;在坐骨棘平面上1cm时,以“-1”表达;在坐骨棘平面下1cm时,以“+1”表达,其余依此类推。

潜伏期胎头下降不明显,活跃期下降加快,平均每小时下降0.86cm,可作为估计分娩难易的有效指标。

P69

\

P83第九章妊娠时限异常

1.流产的概念P83

流产:

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流产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

早期流产:

妊娠12周前终止者,称为早期流产。

晚期流产:

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终止者,称为晚期流产。

2.自然流产的病因:

包括胚胎因素、母体因素、免疫功能异常和环境因素。

(选)

3.按自然流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以下临床类型:

①先兆流产②难免流产③不全流产④完全流产。

此外,流产有3种特殊情况:

①稽留流产②习惯性流产③流产合并感染P84

4.各型流产的鉴别诊断P85

类型病史妇科检查

出血量下腹痛组织排出宫颈口子宫大小

先兆流产

少无或轻无

闭与妊娠周数相等

难免流产

中到多加剧无

扩张相符或略小

不全流产

少到多减轻部分排出

扩张或有物堵塞或闭小于妊娠周数

完全流产

少到无无全部排出

闭正常或略大

5.早产:

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196-258日)间分娩者。

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体重为1000-2499g。

各器官发育尚不够健全,出生孕周越小,体重越轻,其预后越差。

(选)P86

P92第十章妊娠特有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出大题or病例分析)

1.本病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

全身小血管痉挛,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灌流减少,对母儿造成危害,甚至导致母儿死亡。

P93

2.【分类与临床表现】

(1)妊娠期高血压

(2)子痫前期:

轻度、重度(重点)

(3)子痫(重点)

(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具体定义如下:

妊娠期高血压:

BP≥140/90mmHg,妊娠期首次出现,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

子痫前期:

(重点,考大题)

(1)轻度:

孕20周以后出现BP≥140/90mmHg;尿蛋白≥0.3g/24h或随机蛋白尿(+);可伴有上腹不适、头痛等症状。

(2)重度:

BP≥160/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随机蛋白尿≥(++);血清肌酐>106umol/L;血小板<100×10ˆ9/L;血LDH升高;血清ALT或AS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

子痫:

子痫前期孕妇抽搐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重点,考大题)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以前无尿蛋白,若出现尿蛋白≥0.3g/24h;高血压孕妇20周后突然尿蛋白增加或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100×10ˆ9/L。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舒张压≥90mmHg(除外滋养细胞疾病),妊娠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后。

(自行补充:

诊断内容,见PPt)

1、病史:

特别询问有无头痛、视力改变、上腹不适等。

2、高血压:

持续血压升高至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血压升高至少出现2次以上,间隔≥6小时。

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可在妊娠20周后血压持续上升。

3、尿蛋白:

24小时内尿蛋白含量≥300mg或在至少间隔6小时的两次随机尿液检查中尿蛋白浓度为0.1g/L(定性+),其准确率达92%。

4、水肿:

体重异常增加是许多患者的首发症状,孕妇体重突然增加≥0.9kg/周,或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