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学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382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词汇学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现代汉语词汇学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现代汉语词汇学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现代汉语词汇学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现代汉语词汇学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词汇学总.docx

《现代汉语词汇学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词汇学总.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词汇学总.docx

现代汉语词汇学总

第一章绪论

一、汉语词汇学的建立

“《爾雅》正是一部詞義學的專著,《方言》則是一部詞彙調查總集,所以我們說它古老。

其他學科:

文字、聲韻、語法都在《爾雅》、《方言》之後才有專著出現。

”(竺家寧,1999:

《漢語詞彙學》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汉语词汇学的初步建立应该可以上推到上个世纪前叶,当时触及到的领域包括词义(不完全是训诂学意义上的词义研究,已开始关注新词新语、常用词语)、词语的内部构造、造词之法、词源、词语与文化、词语的应用研究,只不过没有形成较为引人注目的论著。

真正从学科的角度加以确立的,应当是五十年代周祖谟的《汉语词汇讲话》,此书奠定了大致的研究领域、框架,但那只是狭义的框架,没有形成真正的汉语词汇学的学科体系。

随着研究的领域的逐步扩展,理论高度的不断加大,汉语词汇学的学科体系正逐渐建立起来。

汉语词汇学大致领域包括:

词汇的单位、词的性质、词义、词源、构词、词典编纂、词用(修辞、应用,如词汇的人机研究、词汇习得研究)、词际联系、词汇与文化、词语的演变与规范、熟语系统、古今南北词汇的沟通贯穿。

这是广义的。

狭义的汉语词汇学研究汉语中词的内部构造、词的形成发展及规范、语词之间的语义联系、词义运动和词义系统。

汉语词汇学界定:

●汉语词汇学是以词和词汇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部门。

●其研究领域既包括本体的,也包括应用的、外部的研究。

二、词

(一)什么是词

1、从与汉字对比的角度来认识词

人们对词汇单位的研究,是从“字”开始的。

章士钊:

“泛论之则为字,而以文法规定之则为词。

”杨树达《中国语法纲要》的论述:

“中国语里面的一个一个的字叫做字,一字或是二字以上表示一个意象的叫做词。

”“所以,字有时是词,却不能个个都是词。

庄天详讨论词与字的区别:

“形式之区别,指字形之多少言。

一形为一词,多形亦为一词,非若字之一形必为一字,不能多形为一字也。

”“声音之区别,谓字既成词,无论为单字之词,为多字之词,一字只读一音,不能兼读他音也。

”意义之区别则“谓既成词,一字只训一义,不得兼训他义,非若字之含有多义也。

2、从意义角度来认识词

(1)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

“不问它是一个字或是几个字,只要是表示一个观念,就叫做词。

●黎锦熙、刘世儒《中国语法教材》:

“词,就是说话的时候表示思想中一个观念的语词。

(2)王力《中国现代语法》也从意义角度下了定义:

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

●3、从句法结构角度来认识词

●这个角度是从在构造言语作品时词所起的作用方面进行思考。

●李荣在《北京口语语法》(1952)中说:

词是造句的单位。

●吕叔湘《语法学习》:

“语言的最小的独立运用单位是词。

●3、从句法结构角度来认识词

●史存直在《什么是词儿》(中国语文,1956)一文中提出“词是语法的单位,应该以语法为判定词儿的依据”,他的定义是“词是当作造句材料看的最小的独立运用的单位”,或者说“词是分析句子结构所得的最小的独立运用的单位”,“研究词必须抓住形式方面,不管它的意义如何”。

3、从句法结构角度来认识词

●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进一步明确:

“词的定义很难下,一般说它是‘最小的自由活动的语言片段’。

”“最小”是指小于词组,“自由活动”就是单用。

自由活动或单用,就是自由地充当句子的成分。

并提出相应的办法:

“第一条,可以单独作为一句话来说的,比如可以回答问话的,是不成问题的词。

第二条,一句话里边把所有既可以单说的部分都提开,剩下来不能单说,可也不是一个词的一部分的,也是词。

4、综合意义与句法结构

●周祖谟在《汉语词汇讲话》(1959)中说:

“词在语言中是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形式,它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1982)中也说:

“我们把词定义为:

最小的能够独立活动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

5、综合语音、意义与句法结构

●郑林曦是:

一个简短的语音组合表达一个单一完整的意义或者起一定的语法作用的,能够自由运用来构造句子的基本语言单位。

(中国语文,1959)

6、韵律角度

●冯胜利提出“韵律词”。

“韵律”指的是人们说话时表现出来的“轻重”、“缓急”、“节奏”等超语音现象。

从韵律角度研究词,就是在自然语言中寻找“节律”上最基本的单位。

一个在韵律节奏中可以独立的基本单位,就是一个“词”,为了跟语素词或句法词区分开来,叫做“韵律词”(prosodicword,简作:

PrWd)。

7、从词汇系统的角度认识词汇

●刘叔新认为,词的根本性质是词汇性,词是具有音义个性的完整定型的语言建筑材料单位。

也就是说,作为语言建筑材单位,它是完整定型的,它具有备用性,它就是摆在那里的。

它是处在一个大的词汇系统中的,它要受其它词汇成分的制约。

词汇不是杂乱无章地聚在一起,而是具有系统性。

系统性的特征之一就是各子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限制,子系统内一个成分的变化很可能导致其它相关成分的变化。

二、词

(二)词感问题

●吕叔湘、冯胜利的看法,实际上就是词感问题。

词感也是我们在考虑什么是词这个问题上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语言学者所制定的词的标准,如果与普通人的词感完全相悖,那是一种失败。

比如刚才我们说到的语言学者的词感是偏于严格的,而普通人的词感是宽泛的。

(二)确定词的一般方法

●1.词和语素的区别方法:

是否能自由运用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既是词汇单位,又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例:

“夕阳”“语言”“草原”

2.词和词组(短语)的区别方法:

扩展法

(1)如果AB可以扩展,则A和B是词,A和B是自由组合成的词组;

(2)如果AB不可以扩展,则A和B是构词成分,AB是词;

(3)如果AB有时可以扩展,有时不可以扩展,则AB具有双重性,是处于词和词组之间的过渡性语法单位,可以扩展时是短语,不可以扩展时是词。

和词组比较,词具有结构上的凝固性和意义上的融合性。

结构上的凝固性是指不能往其中加入别的语言成分,即不能扩展;意义上的融合性是指词的整体意义不等于各组成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

a)+凝固性+融合性如:

语言、如果

b)—凝固性—融合性如:

我吃、他笑

c)+凝固性—融合性如:

笔谈、中国人民银行

d)—凝固性+融合性如:

帮忙、走后门

a)是典型的词,b)是典型的词组,c)和d)双音节处理为词,如“笔谈”“帮忙”,双音节以上处理为短语,如“中国人民银行”“走后门”。

二、词汇

●词汇包括语言中的词和固短语。

●固定语是指语言中可以把词作为构成成分的、同词一样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语言单位;它在结构、意义、作用上有自己的特点

●专名词语

●专门用语术语

●行业语

●成语

●固定语熟语谚语

●惯用语

●歇后语

●习用词组

(二)词汇的系统性

●1.词的结构的系统性。

●并列、陈述、偏正、补充、附加、重叠

●2.词义关系的系统性

有意义上共同关系对象、关系范围的词还可以组成词群。

层次关系词群和非层次关系词群(同位关系)

●3.同族词的系统性

●1)同族词意义上的联系;

●2)同族词通过同一语素和不同语素组成不同结构的合成词,表现出现代汉语词汇机构平面上的规律性、系统性。

●三、词汇学

●词汇学是以词和词汇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部门。

●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实践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有助于语文教学;

●(三)有助于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工作。

第二章词的构造

●一、单纯词的音节特征(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以上)。

二、合成词的构成

(一)合成词结构的分析附加式合成词、派生式合成词

(二)疑难问题

●合成词中存在意义模糊、没有意义的成分;

●虚词充当词根的合成词;

●合成词构词成分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带字母的词语结构。

三、合成词结构类型讨论

(一)三类语素:

实素、虚素、弱素

(二)结构类型

●两个语素组成的合成词;

(1)实素+实素

(2)虚素+实素(3)实素+弱素(前附加、后附加)(4)虚素+虚素

●2.三个以上语素组成的合成词(多层结构)

●3.凝合词(词的构成成分无直接的意义关系)

第三章词义

一、词的符号性和词的意义

符号就是拿来代表某物的标记

符号的特点:

它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规定的。

符号和它被代表的东西无必然的联系,它们的联系是外加的。

词的语音形式同其代表对象发生联系,它所代表的对象就是词的语音形式的(一般就叫做词的)意义。

二、词的概念义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一般本质特点的反映,这个反映是理性认识,在感性认识阶段是没有的。

概念反映的特点是:

非形象性、一般性

词是概念存在和表现的形式。

但词和概念并不等同:

第一,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词是一种语言单位;

第二,概念不仅存在、表现于词中,也存在、表现于词组中。

第三,一小部分词不表示概念,主要是指语气词

第四,词有一定的“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概念没有。

词义(狭义的用法,指概念义)从构成上说,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联系的概念内容,从概念内容的本性上讲,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概念内容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反映事物、性质、行为

(2)反映事物现象的各种关系联系。

(3)曲折、歪曲反映。

词义的特点:

一、概括性;二、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三、模糊性。

三、概念义的分析

(一)表名物的词(名词)意义(指概念义)的分析:

类别+特征。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词(动词)的意义的分析。

1.包含有特定的行为主体。

2.包含有特定的行为关系对象。

3.包含有对动作行为的各种限制。

4.包含有多个动作行为。

(三)表性状的词(形容词)意义的分析。

从“适应对象”看:

1.适应对象只是一种或一类事物;2.适应对象是多个或多种事物;3.适应对象广泛。

从“性状特征”看:

1.性状特征为一项;2.性状特征为多项;3.用主谓结构说明性状特征。

四、词义的单位——义项

(一)语音形式作为物质外壳

(二)都有开阔性,但概括范围、概括程度有很大差别;

(三)有某种程度的相对性。

五、词的附属义

(一)形象色彩;

(二)感情色彩(褒贬);(三)语体色彩(书面语和口语)。

第四章多义词和同音词

从词的语音形式和义项的联系来看,词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音一义一音多意

(1)多义词

(2)同音词

一、多义词

(一)词义和语素义

(二)多义词的类型

(1)全部义项是词义的多义词;

(2)一个义项是词义,其余都是语素义的多义词;

(3)分别有多个义项是词义和语素义的多义词;

(4)多义不成词语速

(三)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1.本义2.基本义

3.引申义

(1)从本义、基本义发展出来的引申义;

(2)从引申义发展出来的引申义;

4.比喻义

●第一,原义项是具体的,比喻义是抽象的;

●第二,原义项和比喻义的性质悬殊;

●第三,经过长期运用,固定在词义中。

●(四)多义词义项意义的联系(关联性和相似性)

●关联性的意义联系(引申义)相似性的意义联系(比喻义)

二、同音词

(一)同音词的类型同音同形同音异形

(二)同音词和写别字

●音同(形义俱异)而误;音同形似而误;音同义近而误;

●(三)同音词的来源

●语音变化而同音;词义分化而成;音译外来词,同本族语的一些词同音;

(四)同音词和多义词的界限(词义有无联系)

三、多义词和同音词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经济实用;双关修辞。

●二、消极作用:

容易造成歧义,语意不明。

●附:

异形词和同形词

(一)异形词:

同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

整理办法:

废除、选用、分化

选用原则:

从俗,从简,义明,音准。

(二)同形词:

同形同音词、同形异音词(多音词),它们是不同的词。

异读词:

从文言文中遗留下来的特殊的多音词。

第五章同义词、反义词和词的层次关系

●一、同义词

(一)同义词的产生和类别

●产生:

新旧语并存;标准语和标准语吸收的方言词;外来语词和本民族语词;意译词和音译词。

主要原因:

社会的发展。

●分类:

●等义词:

概念意义完全相等

●同义词:

概念义有同,概念义和附属义有异的词。

(二)同义词的分析

●词义对比

(1)一个义项对一个义项

●1)比较其概念义的异同(名词、动词、形容词)2)比较其附属意义的差别

(2)一个词对另一个词

●1)单义词对单义词2)单义词对多义词3)多义词对多义词

2.充当句子成分的对比(主谓宾定状补)。

3.词语搭配对比

●(三)同义词的作用

●增强语言的精确性。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二、反义词

(一)什么是反义词:

意义相反的词。

●1.非此即彼2.两个极端

第二讲构词法与构形法

一、语素

《现代汉语》: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不能再切分。

划分语素最常用的方法是替代法。

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否语素的语言单位。

两种替代缺一不可,在替代中保持意义基本一致。

蜡——蜡烛花烛香烛火烛烛——蜡烛蜡人蜡纸蜡染

这里涉及的问题:

●关于替代,用已知的去替代,那么有待确定的单位必需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合成词。

但并不是所有构词单位都参与构成这么多词。

●比如“肄业”(修习课业。

古人书所学之文字于方版谓之业,师授生曰授业,生受之于师曰受业,习之曰肄业。

●《左传·文公四年》:

“衞甯武子來聘,公與之宴,爲賦《湛露》及《彤弓》。

不辭,又不答賦。

使行人私焉。

對曰:

‘臣以爲肄業及之也。

’”

●《现汉》:

“(学生)没有达到毕业年限或程度而离校停学”),“肄”在现代汉语里只构成这一个词,如何确定它是不是语素?

因此,替换法有不能涵盖的地方,怎样解决?

(1)查找源头。

肄本义是学习,《说文》:

“肄,习也。

”《礼记·曲礼下》:

“君命,大夫與士肄。

”郑玄注:

“肄,習也。

”肄在古代的构词能力不强,从古代遗留下来,只保留在这一个词里面。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言色彩浓厚的语素。

(2)更换位置。

再如“谦逊”,能替换“谦”的只有“不”,“逊”是不是语素?

可以把“逊”放在前面,有逊色、逊位,所以,“逊”是语素。

●2、苹果和骆驼。

后面的部分可以组成其它的词,干果、鲜果、青果、芒果,驼绒、驼毛、驼峰、驼铃,前面的部分不能。

●实际上,它们不是一类。

苹果是一类,还有菠菜、沙丁鱼,等等,主要是音译加意译的外来词,音译部分可以被替换,苹果,梵语bimba,最初译作“蘋婆果”,后来简化成苹果,菠菜最初作“菠稜菜”,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沙丁鱼,译自英语sardine。

经过替换,后面的意译部分“果、菜、鱼”是语素,没有问题,前面的“苹、菠、沙丁”是不是语素呢?

它们有声音,符合语素的定义,它们在汉语里没有意义,不符合语素定义,但它们具有别义作用,“苹”能够把“苹果”和其它的果区分开来,所以,应该把这一类成分看作是语素。

●骆驼是一类,还有蜘蛛,蝴蝶,等等,是联绵词,后面的部分可以组成其它的词。

驼是不是语素?

驼的本义就是骆驼,《後汉书·耿恭传》:

“建初元年正月,會柳中擊車師,攻交河城……獲生口三千餘人,駝、驢、馬、牛、羊三萬七千頭。

”后来经过双音化,变成骆驼,骆的本义是骆马。

《诗·鲁颂·駉》:

“有驒有駱。

”毛传:

“白馬黑鬛曰駱。

”《齐民要术》:

“驒、骆马,皆善马也。

●在“骆驼”中,骆没有含意,是否与“苹、菠、沙丁”一样,起别义作用呢?

不是。

●从上面驼的本义可以看出,驼本来表示骆驼,从驼绒、驼毛等词可以看出,驼是骆驼的省称。

因此,骆只有音,没有别义作用,不是语素;驼有音,它的义是骆驼的含意,不是音义结合体,也不是语素。

另外,关于语素和词的区别。

●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可以在句子中被替换;语素不能够独立运用,只能在词的内部被替换。

●这是理论上的区别,具体操作起来还有差异。

第二节构词法“构词法”,顾名思义,就是指构词的法则,也即词的构成方式,是从静态的角度,对现有词内部语素间的结构关系进行考察分析的结果。

●“造词法”,指的是创造新词的方法,是从动态的角度,对词的来源的一种发生学研究。

●前者关注的是词的内部各构成成分间在结构关系上有无规律,有哪些规律等问题;后者关注的是词是怎样产生的,有无规律,有无理据,都有哪些规律和理据等问题。

●无论从研究的角度、研究的目的以及结果,两者均有本质的区别。

●从音节的数量来讲,词分为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一个音节的词叫单音节词,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叫多音节词;

●从语素的数量来讲,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组成的词叫合成词。

1.单纯词

●按音节划分,单纯词的类型有单音节的和多音节的;

●需要注意的是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联绵词是从古汉语流传下来的,近代以来的外来词不叫联绵词,例如沙发、里拉。

(2)判断联绵词的所属类型,现在需要从普通话的读音出发,不能以方言的读音为标准,比如“垃圾”。

●单音节:

山、飞、把、呢音译词:

塔、佛、碘、拟声词:

砰、哇

多音节:

联绵词:

参差(双声)、哆嗦(叠韵)、蝴蝶(非)叠音词:

奶奶音译词:

尼龙、巧克力、歇斯底里、布尔什维克拟声词:

扑通、轰隆隆、叽哩咕噜

2、合成词

●《现代汉语》课本上讲了合成词的类型,以组成语素是词根还是词缀以及组合方式进行划分:

●合成词:

复合式:

联合式(道路、国家)、偏正式(皮鞋)、补充式(提高、车辆)、动宾式(司机)、主谓式(心疼)[词根+词根]重叠式:

妈妈、刚刚[词根重叠]附加式:

前缀(阿姨)、后缀(记者)[词根+词缀]、花儿

这个构词类型的划分,得到公认,但是,还是有例外。

(1)最明显的是字母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一部分字母词,叫做“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比如AA制,WC,最有意思的是HSK,明明是“汉语水平考试”的汉语拼音的缩写,用英文字母的发音读出来,成了西文字母开头的词。

对这一类词怎么划分?

(2)纯粹虚词组成的词,而且、因为、假如,怎么划分类型?

(3)意义类型不能涵盖所有合成词的语素之间的意义类型。

一是动词表示的动作由两个人完成,如请示,诱降,请示是甲请乙指示,诱降是甲引诱乙投降。

这两个动词的语素之间的意义类型,不好归类。

二是截取的词怎么分析。

比如在乎,在是动词,乎是介词,本来是在于的意思,可是,“在乎”现在的意思发生很大变化,《现汉》:

“在意;介意(多用于否定):

满不在乎。

”用于肯定的情况也不少。

“斯文”,出自《论语·子罕》:

“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

”斯是代词,“这个”,文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现在“斯文”指文雅,“斯”没有任何含意。

对于第一类,这是两种语言的产物,可以不用划分,需要区别的是,苹果这样的音译加意译的词可以划分,因为它的组成部分都是汉语成分。

●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现在学术界也没有解决办法,之所以把它们列出来,是让大家知道,汉语词汇的结构类型还没有研究完毕。

第三节构形法

●构形就是词的形态变化问题,一个词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态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词的形态变化的方法就是构形法。

屈折语的形态变化比较多,比如英语,孤立语的形态变化少,比如汉语,汉语的构形不发达,构形法的作用也小。

●汉语词汇的构形法有两种:

●1.附加法把词缀加在词根上,公认的是加“们”,

●我-我们你-你们朋友-朋友们同学-同学们

●加“们”之后,增加了表示“多数”的语法意义。

2.重叠法将整个词或词的一部分进行重叠,类型有:

●AA式:

人-人人个-个个扫-扫扫长-长长

●ABAB式:

研究-研究研究考虑-考虑考虑雪白-雪白雪白笔直-笔直笔直

●AABB式:

大方-大大方方安静-安安静静快乐-快快乐乐勤恳-勤勤恳恳

●AAB式:

跑步-跑跑步把关-把把关

●ABB式:

亮堂—亮亮堂干巴-干巴巴暖和、冷清

●A里AB式:

马虎-马里马虎糊涂-糊里糊涂罗唆、慌张

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重叠都是构形,构形是词的形态变化,变化之后增加了语法意义,必须有原形。

●有些重叠,比如以下ABB式,红通通、软绵绵,没有原型,不存在红通、软绵,所以它们不是构形,而是构词,由词根加词缀组成,属于构词法中的附加式。

现在我们看构词法和构形法的区别:

(1)构词法关注的是词的构成方式,词是由语素怎样组成的,规律是什么。

构形法关注的是同一个词的语法变体,这些变体有什么样的词汇形式,有没有规律。

(2)构词法比较复杂,有许多种类;构形法比较简单,只有附加和重叠两种形式。

●(3)构词法重在考察词的形成,必须没有原型;构形法重在考察形式的变化,必须有原形和变形,变形比原形增加语法意义。

第四讲现代汉语词汇的分类及其形成

一、什么是词汇

●1.存在的分歧及目前通行的观点80年代以前主要有三种意见:

(1)词汇是语言中所有词的总汇,不包括固定短语;

(2)词汇是语言中所有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

●(3)“一个语言的所有语素和所有具有特定意义的语素组合,总起来构成这个语言的语汇。

罗列一个语言的语汇,解释每一个语汇单位的意义的是词典。

认同第2种观点的:

●张永言(1982)指出:

“所谓词汇就是语言里的词和词的等价物(如固定词组)的总和。

词汇中包括实词和虚词,词汇学的研究重点是实词。

●符淮青(1985)指出:

“什么是词汇呢?

斯大林说:

‘语言中所有的词共同构成所谓语言的词汇。

’意思是说,词汇是词的总和。

但语言学一般所说的词汇,不仅包括词儿,也包括由词构成的、性质作用相当一个词的语言单位,叫‘语’,我们叫‘固定结构’,如成语(例略,下同),谚语,俗语,歇后语。

●刘叔新(1990)认为:

词汇是“一种语言(一个语言符号系统)全部词语的总和。

认同第3种观点的:

●郭良夫(1985)指出:

“词汇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

狭义的词汇指的是一个语言里头最后的意义单位,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也不管能独立的还是不能独立的,全部形成一系列的语素;这个全体就叫做词汇。

广义的词汇,不但可以包括狭义的词汇,而且还包括语素跟语素组合成的复合词…熟语、成语、有特殊意义的词组,这些也都是词汇所要研究的对象。

●2.非成词语素是不是词汇单位?

●固定短语之成为词汇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什么会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同?

而那些非固定短语又为什么总是被排除在词汇大家族之外呢?

●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固定短语”是词的等价物,在性质、特征上均与词极为相近,它们同词一样也具有“结构的完整定型性”、“意义的整体性”、“不可扩展性”等等,它们之所以被称作“短语”而不称作词,主要是从这类语言单位的长度上着眼的,即它们在结构长度上比一般人心目中的‘词’要大。

而非固定短语则完全不是一码事了,它们的性质、特征同词很不一样:

不具有结构的完整定型性,其意义完全是构成成分——词的意义的简单加合。

●由此可见,能否进入词汇大家族,词是唯一的参照物,只有“类词”的语言单位,才能进入词汇大家族。

二.现代汉语词汇的分类

(一)目前最流行的分类在现代汉语词汇的分类中,在国内学术界最为流行的并被作为比较成熟的词汇学研究成果编入现行各种现代汉语教科书的是关于“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分类。

●1.“基本词汇”理论及其争鸣

●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语言中所有的词构成为所谓语言的词汇,语言的词汇中的主要东西就是基本词汇。

其中包括所有的根词,成为基本词汇的核心。

基本词汇是比语言的词汇窄小得多的,可是它的生命却长久得多,它在千百年的长时期中生存着并给语言构成新词的基础。

符淮青认为基本词汇包括下列八种词:

●a.表示人们最熟悉的自然届现象和事物的一些词(如“云、山、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