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人教版 必修1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考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1100 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164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51 大小:3.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人教版 必修1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考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1100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高中化学 人教版 必修1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考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1100 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高中化学 人教版 必修1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考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1100 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高中化学 人教版 必修1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考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1100 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高中化学 人教版 必修1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考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1100 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人教版 必修1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考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1100 含答案解析.docx

《高中化学 人教版 必修1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考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1100 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人教版 必修1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考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1100 含答案解析.docx(1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 人教版 必修1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考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1100 含答案解析.docx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高考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1100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高考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1-100)含答案解析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实验题

1.亚硝酰氯(NOCl,熔点:

-64.5℃,沸点:

-5.5℃)是一种黄色气体,遇水易水解。

可用于合成清洁剂、触媒剂及中间体等。

实验室可由氯气与一氧化氮在常温常压下合成。

(1)甲组的同学拟制备原料气NO和Cl2,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为制备纯净干燥的气体,补充下表中缺少的药品。

装置Ⅰ

装置Ⅱ

烧瓶中

分液漏斗中

制备纯净的Cl2

MnO2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制备纯净的NO

Cu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乙组同学利用甲组制得的NO和Cl2制备NOCl,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按气流自左向右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②装置Ⅳ、Ⅴ除可进一步干燥NO、Cl2外,另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装置Ⅷ中吸收尾气时,NO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组同学查阅资料,查得王水是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酸,一定条件下混酸可生成亚硝酰氯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

NOx能与Na2O2反应;NO和NO2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生成NO3ˉ和Mn2+。

I.用下图所示装置(略去夹持仪器)可制得少量亚硝酸钠(2NO+Na2O2=2NaNO2)。

(1)B、D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

(2)通NO前,需先通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__,

(3)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常温下,测得实验前后C的质量差值为0.30g,则制得NaNO2________g。

Ⅱ.NO2和Na2O2都有较强氧化性,为探究N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i.NO2氧化Na2O2;假设ii.Na2O2氧化NO2。

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5)单向阀在实现气体单向流通的同时,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

(6)待试管G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G中加入适量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甲同学据此认为假设i正确。

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应在F、G之间增加一个M装置,M中应盛装__________(可供选择的试剂:

碱石灰,浓硫酸饱和氯化钠溶液);乙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

得到结论:

假设ⅱ正确。

请做出正确判断,写出N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据报道,磷酸二氢钾(KH2PO4)大晶体已应用于我国研制的巨型激光器“神光二号”中。

利用氟磷灰石(化学式为Ca5P3FO12)制备磷酸二氢钾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流程步骤已省略):

已知萃取的主要反应原理:

KCl+H3PO4

KH2PO4+HCl;其中,反应产生的HCl易溶于有机萃取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中将氟磷灰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使用二氧化硅陶瓷材质的沸腾槽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副产品N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在得到KH2PO4晶体的一系列操作Ⅲ,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等。

(4)若用1000kg质量分数为50.4%的氟磷灰石(化学式为Ca5P3FO12,摩尔质量为504g/mol)来制取磷酸二氢钾晶体,其产率为80%,则理论上可生产KH2PO4(摩尔质量为136g/mol)的质量为_______kg。

(5)电解法制备KH2PO4的装置如图所示.该电解装置中,a区属于_______区(填“阳极”或“阴极”),阴极区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6)工业上还可以用氟磷灰石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500℃生成白磷,同时逸出SiF4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1)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

(2)资料显示:

Ca(ClO)2+CaCl2+2H2SO4

2CaSO4+2Cl2↑+2H2O。

某学习小组利用此原理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探究其性质:

①在该实验中,甲部分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

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装置中FeCl2溶液与Cl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③丙装置中通人少量Cl2,可制得某种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消毒的物质。

已知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则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④该实验存在明显的缺陷,改进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Ⅰ.甲学生对Cl2与FeCl2和KSCN混合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向A中通入氯气至过量,观察A中,发现溶液先呈红色,然后变为黄色。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A中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显示:

SCN-的电子式为

甲同学猜想SCN―可能被Cl2氧化了,他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通过实验证明了SCN―中氮元素转化为NO3― ,已知SCN―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若SCN―与Cl2反应生成0.5mol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mol。

Ⅱ.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现场有700吨左右氰化钠,氰化钠剧毒。

有少量因爆炸冲击发生泄漏。

这些泄露的氰化钠可通过喷洒氧化剂双氧水的方式来处理,以减轻污染。

(1)写出NaCN的电子式__________,偏碱性条件下,氰化钠溶液的CN― 被双氧水氧化为HCO3―,同时放出NH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CN-离子、SCN-离子和Cl-离子有相似之处,氰分子(CN)2和硫氰分子(SCN)2的性质与Cl2也有相似之处,且常温常压均为气体,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MnO2和HSCN的浓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N)2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亚硝酰氯(NOCl,熔点:

-64.5℃,沸点:

-5.5℃)是一种黄色气体,遇水易水解。

可用于合成清洁剂、触媒剂及中间体等。

实验室可由氯气与一氧化氮在常温常压下合成。

(1)甲组的同学拟制备原料气NO和Cl2,制备装置如下图所示:

为制备纯净干燥的气体,下表中缺少的药品是:

装置Ⅰ

装置Ⅱ

烧瓶中

分液漏斗中

制备纯净Cl2

MnO2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制备纯净NO

Cu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乙组同学利用甲组制得的NO和Cl2制备NOCl,装置如图所示:

①为了使气体充分反应,从A处进入的气体是____________(填Cl2或NO)。

②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气流自左向右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③装置Ⅲ、Ⅳ除可干燥NO、Cl2外,另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装置Ⅷ的烧杯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①水②冰水③冰盐水)

⑤装置Ⅶ中吸收尾气时,NO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组同学查阅资料,查得王水是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酸,一定条件下混酸可生成亚硝酰氯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碘化钠用作甲状腺肿瘤防治剂、祛痰剂和利尿剂等.实验室用NaOH、单质碘和水合肼(N2H4·H2O)为原料可制备碘化钠。

资料显示:

水合肼有还原性,能消除水中溶解的氧气;NaIO3是一种氧化剂.

回答下列问题:

(1)水合肼的制备有关反应原理为:

NaClO+2NH3=N2H4·H2O+NaCl

①用下图装置制取水合肼,其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②开始实验时,先向氧化钙中滴加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再向B的三口烧瓶中滴加NaClO溶

液.滴加NaClO溶液时不能过快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碘化钠的制备

i.向三口烧瓶中加入8.4gNaOH及30mL水,搅拌、冷却,加入25.4g碘单质,开动磁力搅拌器,保持

60~70℃至反应充分;

ii.继续加入稍过量的N2H4·H2O(水合肼),还原NaIO和NaIO3,得NaI溶液粗品,同时释放一种空气中的气体;

iii.向上述反应液中加入1.0g活性炭,煮沸半小时,然后将溶液与活性炭分离;

iv.将步骤iii分离出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24.0g.

③步骤i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步骤ii中IO3-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步骤iii“将溶液与活性炭分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本次实验产率为_________,实验发现,水合肼实际用量比理论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⑦某同学检验产品NaI中是否混有NaIO3杂质.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少量淀粉液后再滴加适量稀硫酸,片刻后溶液变蓝.得出NaI中含有NaIO3杂质.请评价该实验结论的合理性:

_________(填写“合理”或“不合理”),_________(若认为合理写出离子方程式,若认为不合理说明理由).

8.硫酸铵可用作肥料,也可用于纺织、皮革、医药等方面。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硫酸铵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铵样品,加水溶解,滴加NaOH溶液。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颜色无明显变化。

再将试管加热,试纸很快变蓝。

由此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废铁屑中回收铁屑,用碱溶液洗净之后,再用过量硫酸溶解。

然后加入稍过量硫酸铵饱和溶液。

在小火下蒸发溶剂直到晶膜出现,停火利用余热蒸发溶剂。

过滤后用少量乙醇洗涤,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①碱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硫酸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酸铵高温下完全分解生成氨气和其他几种气体(含硫产物只有一种)。

为探究硫酸铵的其他分解产物,通过下列装置进行实验,通入分解产物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E中的酒精灯并开始用装置F收集气体。

实验中观察到E中无明显现象,F中排水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经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

①装置A、B中的溶液分别是______(填标号)。

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NaOH 溶液b. 硫酸溶液 c.BaCl2溶液d.品红溶液

②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NH4)2SO4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过碳酸钠(

)是一种集洗涤、漂白、杀菌于一体的氧系漂白剂。

某兴趣小组制备过碳酸钠的实验方案和装置示意图如下:

已知主反应:

∆H<0

副反应:

50℃时

开始分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滤液X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选用无水乙醇洗涤产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物质中,会引起过碳酸钠失效的有____________。

A.

B.

C.

D.HCl

(5)过碳酸钠的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碳酸钠,可用重量法测定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其操作步骤:

取样品溶液→加入

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重。

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有:

样品的质量

g,沉淀的质量

g,则产品中过碳酸钠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

10.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不溶性盐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

(1)X除了含有H、O元素外,还有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2)混合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生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_。

11.I、瑞典化学家舍勒将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在世界上首先制得了氯气。

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反应物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

(1)A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要将C装置接入B和D之间,正确的接法是a→_____→_____→d。

(3)实验开始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夹子K,让Cl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

Cl2通过C装置后进入D,D装置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和HCl(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使C装置发挥更好的作用,可向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夹子K,移去两个酒精灯,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少量Cl2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

II、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漂白粉将在U型管中产生,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此实验结果所得Ca(ClO)2产率太低。

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型管中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了Ca(C1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是(写出此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为避免此副反应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12.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印染等行业。

在实验室中模拟热分解CuCl2·xH2O制备CuCl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Ⅰ)过程中,观察到B中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C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导致该现象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CuCl产品中可能存在少量的CuCl2或CuO杂质。

①若杂质是CuCl2,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杂质是CuO,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Ⅱ),测定CuCl2·xH2O中结晶水的含量。

取CuCl2·xH2O样品1.692g,经过3次灼烧、冷却、称量,得到黑色固体的质量数据如下:

称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质量(g)

0.820g

0.800g

0.800g

 

则x=_____________(保留2位小数)。

13.碘化钠用作甲状腺肿瘤防治剂、祛痰剂和利尿剂,食品添加剂、感光剂等。

实验室用NaOH、单质碘和水合肼(N2H4·H2O)为原料可制备碘化钠。

回答下列问题:

(1)水合肼的制备。

有关反应原理为:

NaClO+2NH3=N2H4·H2O+NaCl。

①用下图装置制取水合肼,其连接顺序为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②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碘化钠的制备。

步骤一:

向三口烧瓶中加入8.2gNaOH及30mL水,搅拌冷却,加入25.4g单质碘,开动磁力搅拌器,保持60~70℃至反应充分;

步骤二:

继续加入稍过量的N2H4·H2O(水合肼),还原NaIO和NaIO3,得NaI溶液粗品,同时释放一种空气中的某气体;

步耀三:

向上述反应液中加入1.0g活性炭,煮沸半小时,然后将溶液与活性炭分离;

步骤四:

将步骤三分离出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24.3g。

①步骤一反应温度不宜超过7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步骤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_。

②步骤二中IO-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三“将溶液与活性炭分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本次实验产率为_________。

14.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化学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①指出该反应中在反应中HCl(浓)所表现出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把

(2)中的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__________的现象(填选项,下同。

A.品红都褪色B.品红都不褪色

C.试管B中品红褪色D中不褪色D.试管D中品红褪色B中不褪色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又分别为__________。

A.无色红色B.无色无色C.红色红色D.红色无色

(4)C烧杯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

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高氯酸铜易溶于水,在130℃时会发生分解反应,是一种燃烧催化剂。

以食盐等为原料制备高氯酸铜[Cu(ClO4)2·6H2O]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1)发生“电解I”时,所用的交换膜是_______________(填“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

(2)歧化反应是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已知上述工艺流程中“歧化反应”的产物之一为NaClO3。

①“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歧化反应”阶段所采用的不同温度对产率影响的结果如图所示。

则该反应最适宜的温度是___。

(3)“电解II”的阳极产物为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操作a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用该工艺流程制备高氯酸铜时,若起始时NaCl的质量为at,最终制得的Cu(ClO4)2·6H2O为bt,则产率为___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16.为验证氧化性:

Cl2>Fe3+>SO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的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经检验完毕):

Ⅰ.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阳离子。

Ⅴ.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导致步骤Ⅲ中溶液变黄的离子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写试剂化学式)检验氧化产物,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说明氧化性Fe3+>SO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