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docx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篇一: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阶段汇报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我受课题组的委托,现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做以简单总结,请领导、专家给以批评指导。
一、选题原因
1、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的需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更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科学评价的原始资料。
在以人为本的新的数学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形式。
这就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的设计不仅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核心思想。
课程标准为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
有效的数学作业设计,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的体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是落实学生“减负”的需要,是学生的心声
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规定:
“作业的分量和难度要适当。
三年级每日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
学生不希望老师留带有惩罚性的作业,希望留带有趣味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的作业。
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学生们的心声。
3、是改变我校数学作业现状的需要
20XX年5月,我们进行了一次数学作业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全校教师、三到六年级全体学生及部分家长,调查内容涉及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作业批改与评价、学生对作业的认识态度、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结果及不同对象对作业的建议等。
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初始结论。
在这里,就学生问卷几个代表性的问题展开分析,作出思考。
调查问卷分析:
主要出现两方面问题即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
——教师层面
(1)我校的数学作业现状:
“拿来主义”纯文本化的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繁重的计算,作业布置一刀切,没有梯度,不分层次,缺乏趣味性和自主性等。
(2)作业批改草率,大多数有批无改,作业评价片面,对于作业出现的问题无改进措施和指导方法。
——学生层面
(1)学生对作业的认识存在一定问题。
作业认识——雾里看花。
大多数学生对作业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认识到完成作业能给自身带来丰富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但还有15%的学生认为作业是给老师完成的任务,说明他们对学习目的不明确。
作业检查——家长任务。
根据对作业自我检查这项调查结果来看,情况很差。
结合课堂观察发现,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检查作业的习惯。
大多数学生依赖于家长检查,没有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
遇难退却——思维惰性。
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接受式的、模仿式的作业练习,作业缺少自主性和独创性,一遇到困难就退却,没有迎接挑战的勇气。
由此能清晰地感受到学生思维的惰性与意志力的薄弱。
(2)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作业形式、难度、数量要求不一。
(3)作业完成情况不容乐观。
通过对我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我校学生作业的负担比较重,教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单一,不太注重学生的感受,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大多数学生把完成数学作业当作一种负担!
基于以上分析所得,我们现行的数学作业设计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基于对于此问题的思考和课程改革对作业的新要求,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重点难点、主要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促使我校数学教师在优化课堂结构的前提下能够优化课内外作业的设计,设计出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数学作业。
(2)通过研究,使学生作业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书本走向生活,由统一走向多元,并通过数学作业,达到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培养兴趣、形成能力的目的。
(3)通过研究,为数学作业设计和学生作业的评价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和教学策略。
(4)通过研究,使教师和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2、研究内容
(1)中高年级小学数学作业现状的调查研究。
分析当前我校数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2)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内容和样式设计标准的研究。
(3)为设计出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数学作业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作业设计策略。
(4)改变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尝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赏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研究。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并能激励他不断进步。
3、课题研究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内容和样式的设计标准。
难点:
探索出有效数学作业设计的操作方法和教学策略。
4、主要创新之处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的就是围绕上述课程理念进行研究的。
在确保实现研究目标的前提下,着力突出我校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内容和样式标准的研究,力求设计出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于完成作业。
最终使教师和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三、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我校3至6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开展研究,逐渐探索出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作业设计模式。
(2)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全校师生及家长就当前数学作业的形式、数量、评价等方面的想法及要求设计成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学生实验前后转变的轨迹,为课题研究提供研究依据。
(3)个案研究法:
针对不喜欢做作业、抄袭作业等个别学生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找出问题的症结,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总结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4)文献资料研究法:
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了解并掌握他人的研究成果。
分析比较进一步明确自己当前研究的起点,构建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四、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与措施
课题研究具体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截至目前进行到实施阶段。
(一)第一阶段:
20XX年5月~20XX年3月,准备阶段
1、20XX年5月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定人员分工:
(1)设课题专家指导组:
聘请大石桥市教师进修学校科研部吕宏生贾文清
主要职责:
负责课题立项申请培训,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培训,撰写课题结题
总报告培训。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给以全程指导、培训,并监督课题的开展实施情况。
(2)设课题组长两人,分别是
毕志民(课题主持人)
廉晓伟(课题负责人)
主要职责:
完成课题立项申请;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进程;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撰写阶段研究报告;总结整理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总报告。
(3)选拔课题组成员.由个人申请和领导审核确定课题组成员。
选拔教学骨干和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的同志参加。
最终确定以下课题组成员:
薛伟湘、金鑫、崔海兰、高丽娜、于东耀、姜秀峰、李振波、王秋萍
主要职责:
①着手进行各年级组作业设计(重点进行分层作业设计的探索)及学生作业的批改与评价(作业评价尝试自评、互评和教师赏评)。
②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撰写教学日记,记录数学教学中关于作业设计中的点滴体会。
③积累典型案例和经验,收集第一手资料,进行反思研究,提炼研究成果,并将成果及时运用于教学实践,让学生及时受益。
2、编制前测“数学作业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分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
对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
发现目前我校学生作业大多是“拿来主义”纯文本化的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作业布置一刀切,没有梯度,不分层次,缺乏趣味性和自主性等;作业批改与评价呆板,无激励性等。
学生作业负担较重,学生不希望老师留带有惩罚性的作业,希望设计有趣味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的层次作业。
“减负”是孩子们的心声,已迫在眉睫。
“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提上议事日程。
3、课题主管部门对于科研课题工作高度重视、严格要求。
市教师进修学校科研部于20XX年9月30日组织召开课题立项培训会,开会前科研部吕主任做了会前动员讲话,会上由贾文清主任对课题申请书的撰写做了主旨讲解,贾老师那深入浅出解释说明,让与会者收益良多。
最后由进修学校穆广杰校长做了总结讲
篇二:
小学数学组课题研究阶段工作总结2
小学数学组课题研究阶段工作总结
本学期始,在课题组组长的指导下,课题组制定了内容详实、操作性强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内容包括以各备课组为单位的子课题名称确立、理论学习、说课研讨、公开课研讨等。
标志着课题研究进入了全组老师开展“重亲身体验、重实践探索”的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本学期我组共完成了2节区级竞赛课、4节校级公开课、14节组内研讨课(一节复习课、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12节新授课)任务,跟踪听课的老师达289人次,课题组围绕各子课题认真开展的现场研讨活动3次,备课组内开展的研讨活动和网上研讨交流多次,备课组围绕卢秀彪老师竞赛课的集体备课和研讨表现突出,值得表扬。
自学校发出了《关于学习“新课标”为主题的读书活动》通知后,老师们又围绕“读书—教书—科研”为主线进行课题组教研活动,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121月底我组以“提高教学质效”为主题的专业书籍推介会成功举行,指导了课题研究成果的整理工作,真正实现了将“读书活动”服务于“教学实践”,从“教学实践”中提炼总结“课题成果”的科研之路。
经过一个学期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索,课题组老师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讨课成绩
(1)每节研讨课老师准备充分,课堂服务材料完善。
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精力充沛、富于激情。
师生共同体验公开课紧张有序的教学场景、通过努力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愉快经历”应该是本次活动取得的最为普遍的成绩。
(2)老师们均能自觉地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学。
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均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
尤其以饶军老师的竞赛课获区特等奖衡量出我组每节研讨课的质量也都非常高。
(3)这些课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动手实践、讨论探索,合理制作并熟悉运用教学课件,体现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应用。
(4)总体看,“在情境中导入、在活动中认知、在探索中创新、在交流中互补、在应用中提高”逐步形成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5)老师们相互观摩学习、交流研讨,取长补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同时也为我组课题研究提供了更为直观、更为丰富的研究素材。
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课件、教学论文成果
以研讨课为实施平台,以课题研究为实施目标,全组老师共上传教学设计18篇,教学课件19件,教学反思19篇,最后形成代表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的优秀教学论文18篇。
(1)教学设计均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自主建构理论等先进的教学思想,对老师们创新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指导性强。
如刘更来老师的《统计》、卢秀彪老师的《认识分数》、欧宝起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丁桂芹老师的《中位数和众数》、蔡慧文老师的《应用题复习》等。
(2)教学课件制作精良,不但美化了课堂环境,烘染了教学氛围,创设了教学情境,加强了教学密度,还在于“突破了教学重难点”,积极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3)教学反思均能紧紧围绕研讨课实践,实事求是地从理论层面上分析自己本节课的得与失,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和困惑,情真意切,反思深刻。
篇三:
小学生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课题研究实验计划
21世纪又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也将是一个创造的世纪。
培养学生具有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21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
可见,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与人合作,不会自主学习,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
将无法适应21世纪的社会,更谈不上获得个人的发展。
因此,本学期在小学生中开展了课题实验研究,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初步获得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具体计划如下:
一、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和运用的领域。
二、我们从阅读教学基本过程与操作模式入手,进行了漫漫求索。
过去,教学渠道过分单一,忽视了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
语文教学没有跟学生课外读写、课外生活结合起来。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推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
突破了传统的教材观念,拓宽了教材的外延,初步形成了富有新意的教材体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密切了课内外的联系,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创设了有利的大环境。
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所以,开展小学生课题研究,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天地,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舞台。
三、小学生课题研究实验,以学生合作学习为基础,让学生自己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反思总结、自主调整完善的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社会性等本质力量,进一步开发和培养了人的创造性。
四、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将学
生的学习教育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学校向社会扩展,使其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实践,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促进整体素质,特别是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五、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实地参观考查、调查、问卷、咨询、采访、观察、实验等方式方法,广泛搜集、阅读、研究,从而占有全面、客观、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指导学生按资料以剪贴、观察日记、实验记录与报告、采访记录等多种形式,按内容归类排序,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从而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全面、客观、科学的认识,找到解决矛盾的途径与方法,并撰写出课题报告。
六、建立激励机制。
为维护和强化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要采取全程全员激励措施,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定期开展展评活动,给学生以展示、交流的机会,树立榜样,典型引路。
在展评设奖时,本着“面积全体,赏识激励”原则,使参与研究的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赏识激励,都尝到参与、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自主实践与创新进取的热情。
总之,经过本学期的实验,激发了学生自我展示、主动发展、自我完善的欲望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学生自觉进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