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疾病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861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产动物疾病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产动物疾病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水产动物疾病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水产动物疾病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水产动物疾病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产动物疾病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水产动物疾病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动物疾病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产动物疾病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水产动物疾病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水生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课程代码222195)

一、名词解释

1、三环学说

2、鱼

3、血肿

4、出血

5、水肿

6、颗粒变性

7、渔药

8、寄生

9、耐药性

10、太阳籽

11、水产动物疾病

12、白点病

13、坏死

14、疾病

15、鳃蛆病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打“√”,错误的打“×”)

1、草鱼出血病是细菌病。

()

2、常说的“老三病”是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和白云病。

()

3、鱼的“红线虫病”是由嗜子宫线虫引起的。

()

4、三环学说是指鱼体、水环境和病原微生物三者的相互作用。

()

5、斑点叉尾鮰“白点病”是由小瓜虫引起的。

()

6、漂白粉是卤素类消毒剂。

()

7、“鳃蛆病”病原是锚头蚤。

()

8、锥体虫是一种血液寄生虫。

()

9、鱼红细胞与哺乳动物一样,为无核红细胞。

()

10、硝酸亚汞为禁用渔药。

()

11、引起鱼类细菌病的病原多数是G+菌。

()

12、鱼波豆虫是白点病的病原。

()

13、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1龄以下的草鱼鱼种。

()

14、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的比例是5∶1。

()

15、对于食用水产动物可采用氯霉素、孔雀石绿等防治其细菌性和真菌性疾病。

()

16、引起鱼类烂鳃的原因只有细菌。

()

17、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的用量是5mg/l。

()

18、食盐常用浸洗浓度是3-5%,浸洗时间是5-15分钟。

()

19、在鱼病流行季节生石灰用量是每亩水深1米用15-20公斤全池泼洒。

()

20、对鱼类危害最大的两种单殖吸虫是指环虫与血居吸虫。

()

21、鲤鱼痘疮病是病毒病。

()

22、常说的“老三病”是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

()

23、敌百虫可以和碱性药物同用。

()

24、白点病是细菌病。

()

25、鲢鱼的“黑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

()

26、孔雀石绿可以用来治疗水生动物水霉病。

()

27、“蓑衣病”病原是锚头蚤。

()

28、锥体虫主要寄生在鱼的体表。

()

29、鱼的泌尿器官主要是中肾。

()

30、硫酸铜与硫酸亚铁配伍比例是5︰3。

()

三、填空

1.鱼类寄生虫对鱼类的主要危害作用有、和。

2.生石灰干塘清塘的用量是,带水清塘的用量是。

3.鱼尾部鳞片竖起脱落,发炎,鳍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蛀蚀,鳍间组织破坏,鳍条散开,严重时尾柄肌肉溃烂是病。

4.肤霉病常见的两种病原是和,在临床上可选用

和等进行治疗。

5.病鱼消瘦,鳃丝末端挂着大量白色蝇蛆样的小虫,该鱼是患病,

可选用进行治疗。

四、选择题

1.下列疾病中属于病毒病的有()

A.草鱼出血病B疯狂病C竖鳞病D痘疮病

2.淡水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病原是()

A.嗜水气单胞菌B斑点气单胞菌C爱德华氏菌D弧菌

3.敌百虫可用来治疗下列那些疾病()

A.草鱼出血病B指环虫病C三代虫病D打粉病

4.鱼类养殖水体常用的消毒剂有()

A.漂白粉B优氯净C二氧化氯D溴氯海因

5.草鱼出血病在临床上的表现类型有()

A、肠炎型B、红鳍红鳃盖型C、红肌肉型D、红眼型

6.痘疮病主要危害()

A、鲤鱼B、草鱼C、鲫鱼D、鲢、鳙鱼

7.草鱼“老三病”是指()

A、草鱼出血病B、烂鳃病C、赤皮病D、肠炎病

8.锥体虫寄生在鱼类的()

A、鳃B、肠道C、皮肤D、血液

9.细菌性败血症是我国养鱼史上()的传染病。

A、危害种类最多B、流地区最广C、流行季节最长D、经济损失最大

10.水霉病的病原属于()

A、病毒B、真菌C、细菌D、寄生虫

11、以下水生动物属于侧扁型的是()

A、鲤鱼B、草鱼C、鲫鱼D、武昌鱼

12、血液积于体腔者称为()

A、积血B、血肿C、瘀斑D、瘀点

13、细胞核染色质溶解,仅留下核影,最后胞核可完全消失,属于那一种细胞死亡()

A、核浓缩B、核碎裂C、核溶解D、凋亡

14、以下哪种药物常用于消毒和水质改良()

A、二氧化氯B、高锰酸钾C、生石灰D、聚维酮碘

15、“白点病”的病原是()

A、小瓜虫B、三代虫C、指环虫D、车轮虫

16、寄生在血液中的寄生虫是()

A、小瓜虫B、三代虫C、锥体虫D、杯体虫

17、属于病毒性疾病的是()

A、烂鳃病B、肠炎病C、痘疮病D、烂尾病

18、斑点叉尾鮰肠型败血症病原是()

A、嗜水气单胞菌B、鮰爱德华氏菌C、荧光假单胞菌D、弹状病毒

五、简答题

1、分别列举出5种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

2、水生动物疾病的预防有何意义?

3、使用药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4、病毒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5、在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检查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6、如何区别诊断细菌性肠炎、草鱼出血病肠炎型?

7、泼洒用药时,应注意那些事项?

8、试述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理及用药注意事项?

9、为什么针对水产病害要采用“防重于治”的策略?

10、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六、问答题

1、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2、如何减少水生动物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

七、诊断与治疗(阅读以下病例,对所述病例进行疾病的诊断,并列出治疗方案)。

1、四川某养殖场池塘养殖的鲤鱼出现大量死亡,病鱼身体发黑,离群独游,采食量下降。

体表特别是胸鳍、腹鳍基部充出血明显,肛门严重红肿外凸。

剖开腹腔未见腹水,可见肠道浆膜面充血发红,肠粘膜严重充血、出血,呈一片红染。

肠腔内有多量黄色或淡黄色的粘液,食物少或完全无食物。

其他脏器未见明显变化。

请根据以上所述给出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三环学说:

是指鱼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病原体、宿主和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2、鱼:

鱼是指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以鳍运动的变温脊椎动物。

3、血肿:

组织内出血称血肿。

4、出血:

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就称为出血。

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为内出血。

5、水肿:

组织间隙内蓄积过多的等渗性体液叫水肿。

在浆膜腔内蓄积过多的液体时称为积水。

6、颗粒变性:

一种最早和最轻微的细胞变性,很容易恢复,其特点是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水分增多,出现许多微细红染的蛋白性颗粒,故称颗粒变性。

7、渔药:

是指专门用于渔业的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协助机体恢复正常功能,确保水产动植物机体健康成长的物质。

8、寄生:

是指一种生物在其全部或部分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夺取其营养物质、体液或其组织作为食物来源,并对该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生活方式。

9、耐药性:

是指细菌与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直至消失,致使药物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的现象。

10、太阳籽:

鱼卵孵化过程中感染时,内菌丝象树根侵入卵膜,外菌丝穿出卵膜呈辐射状,浸在水肿如一个白色绒球,又称“太阳籽”。

11、水产动物疾病:

是研究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12、白点病:

鱼类感染小瓜虫后身体出现大量白点,俗称白点病。

13、坏死:

活体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14、疾病:

是指当病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机体的新陈代谢失调,发生病理变化,扰乱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表现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以及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下降。

15、鳃蛆病:

鱼类鳃被中华鳋寄生后,形如鳃蛆。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打“√”,错误的打“×”)

1-10:

×,×,√,√,√,√,×,√,×,√

11-20:

×,×,√,×,×,×,×,√,√,×

21-30:

√,√,×,×,×,×,√,×,√,×

三、填空

1、吸收营养、机械损伤、毒素作用

2、50-75kg/亩·米;125-150kg/亩·米

3、烂尾病

4、棉霉,水霉,福尔马林,亚甲基蓝

5、中华鳋,溴氰菊酯

四、选择题

1、AD;2、A;3、BC;4、ABCD;5、ABC;6、A;7、BCD;8、D;9、ABCD;10、B;11、D;12、A;13、C;14、C;15、A;16、C;17、C;18、B

五、简答题

1、分别列举出5种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

细菌病:

细菌性烂鳃病、烂尾病、肠炎病、赤皮病、白云病、出血性败血症、溃疡病、斑点叉尾鮰肠型败血症;

病毒病:

痘疮病、草鱼出血病、鲤春病毒病、鳜鱼病毒病、蛙病毒病、鲑鱼贫血症

2、水生动物疾病的预防有何意义?

在水产养殖中,“防重于治”是预防鱼病的重要方针。

其理由有:

a)早期诊断困难

b)有效给药途径有限

c)当鱼病严重时,病鱼几乎没有食欲,因而无法通过内服药物进行治疗,即使是特效药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d)对于一些病毒病、寄生虫病等,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3、使用药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a)在全池泼洒用药时首先应正确测量水体;对不容易溶解的药物应充分溶解后,均匀全池泼洒。

b)泼洒药物一般在晴天上午进行,因为用药后便于观察。

c)泼洒药物时一般不喂饲料,最好先喂后泼药,泼药应从上风处逐渐向下风处泼,以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d)池塘缺氧、鱼浮头时不应泼药,因为易引起死鱼事故;如鱼塘有增氧机,泼药后应开动增氧机。

e)鱼塘泼药后一般不应再认为干扰,如拉网操作、增放苗种等,宜待病情好转并稳定后进行。

f)投喂药物饵料和悬挂法用药前应停食1-2天,使养殖动物处于饥饿状态,使其急于摄食药饵或进入药物悬挂区内摄食。

d)浸洗法用药时,捕捞患病鱼时应谨慎操作,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对浸洗时间应根据水温、药物毒性和患病鱼的忍受度为限灵活掌握。

h)注射用药,应先配制好注射药和消毒剂,注射用具也应预先消毒,注射药物时药准确,快速,勿使鱼体受伤。

i)在使用毒性较大的药物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人、畜和鱼等中毒。

4、病毒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病毒病一旦发生,无特效药治疗,所以在平时的管理生产中应更加细致。

(1)首先应做好疾病的检疫,防止外源疾病传入我国或传入养殖场,特别是在水产品引种时,对于外源性疾病的检疫工作尤为重要。

(2)其次做好种苗的购买,咨询亲鱼的患病情况,杜绝带毒鱼苗进入养殖场。

(3)再者做好平时的管理工作,做到“四定”原则的要求,定时测定水质,保持水质清爽。

(4)若病毒病已经发生,应及时隔离已感染的鱼,对于未患病的鱼做好消毒和预防,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争取早日耐过疾病。

(5)控制继发感染,坚持外用消毒和内服抗生素,防止因继发感染引起的大批量死亡。

5、在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检查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a)必须要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

b)样品应为活样品或死亡后不久的样品;

c)尽可能多检查病鱼,至少在5尾以上。

6、如何区别诊断细菌性肠炎、草鱼出血病肠炎型?

细菌性肠炎病的病原为细菌,主要表现为肠粘膜严重充出血、发红,肠壁变薄,弹性降低,内充满大量淡黄色粘液。

草鱼出血病肠炎型病原为草鱼出血病病毒,主要表现为肠粘膜严重发红出血,肠壁不变薄,有弹性,内炎性液体较少。

7、泼洒用药时,应注意那些事项?

a、药物应在非金属容器中进行溶解;

b、先喂料再泼洒;

c、气温突变或鱼浮头时不能洒药;

d、从上风往下风洒药;

e、上午9-10时,下午3-4时洒药

f、泼洒后及时开启增氧机。

8、试述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理及用药注意事项?

磺胺类药物药物的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能竞争性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抑制二氢叶酸合成,从而阻止了四氢叶酸的合成,导致核酸蛋白合成障碍,最终抑制细菌的分裂增殖,达到抑制细菌繁殖的作用。

A.首剂量加倍;

B.与等量碳酸氢钠合用。

9、为什么针对水产病害要采用“防重于治”的策略?

(1)发现难:

生活于水中,不易发现

(2)诊断难:

原因复杂、常为综合或并发感染

(3)治疗难:

a.水体施药用量大,治疗难以彻底;

b.患病后食欲减退,口服用药难以理想;

c.许多药物具有抗药性,反复使用无效;

d.许多药物同时影响浮游生物;

e.药物影响养殖生物;

f.药物残留影响养殖生物品质

10、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1)药物的理化性质与化学结构药物的分子越小越易吸收;脂溶性越大越易被吸收

 

(2)药物的剂量应掌握药物的安全剂量范围

 (3)药物的剂型与综合途径因吸收速率不同导致体内浓度差别而引起的

 (4)药物的蓄积当药物进入机体的速度大于药物自体消除的速度时易产生蓄积作用长期会产生中毒

 (5)机体的机能状态集体的大小性别营养状况和耐药性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不同

 (6)环境因素温度PH有机物含量等不同对药物的作用也有影响

 (7)病原体的抗药性,抗药性是生物与化学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六、问答题

1、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细菌胞体外有一层坚韧的细胞壁,具有维持细菌形态和保护功能。

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可药物通过各种环节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最终使细胞壁缺损,导致菌体破裂溶解死亡。

(2)增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位于细胞壁内侧的胞膜是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渗透屏障,具有物质交换,合成粘肽,保护菌体等功能。

一些抗菌药物(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等)可与细胞膜结合导致胞浆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菌体内氨基酸、嘌呤、蛋白质、盐类外逸,导致细菌死亡。

(3)抑制蛋白质合成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4)抑制叶酸代谢:

磺胺类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阻碍核酸前体物质嘌呤、嘧啶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5)抑制核酸合成:

喹诺酮类可抑制DNA螺旋酶,进而抑制DNA的合成。

2、如何减少水生动物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

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不管得了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治疗。

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

因此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疾病预防的时候,应不用或少用抗生素,特别不能抗生素小剂量长期刺激。

平时应多用抗菌中草药预防,另多饲喂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物预防疾病。

(2)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证,病毒感染若没有细菌继发感染不应采用抗菌药物治疗。

(3)药物种类、用量及使用时间都要注意,能用窄谱的就不要用广谱抗菌药物,能用一种有效的就不必用多种,以避免耐药性和二重感染。

(4)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随时掌握各种类细菌的耐药情况,以针对用药。

(5)抗生素的使用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

但生产上往往没有条件开展,一般凭经验,跟感觉,更是加大了耐药性的产生。

(6)加强养殖管理,疾病防控重在预防,不能等疾病爆发时才用药,而且大量用药。

(7)向养殖户普及开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关知识的教育,纠正抗生素是万能药的错误想法,指导正确用药。

3、试述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如何才能正确、科学用药?

 对于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绝大部分的养殖户采用的是药物治疗,合理用药有利于疾病的快速恢复及减少药物滥用,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

1、对患病水产动物进行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药物的治疗是具有选择性的,不可能有防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此,必须强调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科学地选用鱼药。

有时在同一养殖水体中出现几种病,应首先对其比较严重的一种病使用药物,使该种病好转或痊愈后,再针对其余的疾病进行用药。

 

2、了解药物有效成分及性能、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水产动物对药物的敏感性。

不同的水产药物其理化性质也不同,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合理用药,避免药物无效或药物中毒。

3、了解养殖环境,注意不同养殖种类、年龄和生长阶段的鱼对药物的敏感差异性,合理施放药量。

4、注意用药时间。

一般在晴天的上午或下午用药,避免阴雨天等低氧天气用药。

 

七、诊断与治疗

诊断:

细菌性肠炎病

治疗:

外用:

二氧化氯等消毒药外用消毒,连用2-3天,每天一次,于上午10点左右喂食后遍洒消毒。

内服:

诺氟沙星或恩诺沙星拌饲投喂,50mg/kg鱼体重·天,连喂5-7天

VC,50-100mg/kg鱼体重·天,连喂5-7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