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名词解释合集五篇修改版.docx
《小学数学名词解释合集五篇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名词解释合集五篇修改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名词解释合集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
小学数学名词解释
小学数学名词解释
1.数学基本能力:
基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表达、交流、与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2.课堂观察表评价:
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3.庭辩式评课法是指改变以往评课中听课者评、授课者听的模式,让授课者在课后解说自己的教学思路,并针对听课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从而促进听课者和授课者之间交流的一种评课方式。
4.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教学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
5.体态语言评价:
是指教师用体态来评价学生,诸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6.发展性教师评价:
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是教师自我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控发展过程的过程。
7.发展性学生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只是甄别和评比,注重过程,评价目标、内容、方法多元,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体现评价过程的开放、平等、民主、协商等特点,以学生素质的全面高为最终目的的评价。
8.数学知识与技能评价
9.课后备课:
指教师在上完课后或观摩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出现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最终形成较为成功的教案。
10.数学日记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数学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记数学日记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形式来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11.档案袋评价又称为档案袋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质的评价方法。
成长记录袋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思想,同时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强调自我纵向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12.综合比较法:
综合比较法是指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不是就课论课,也不是就一堂课进行评价,而是将几堂课放在一起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和评价,从而更清晰地看出每一节课的优缺点和特色所在。
13.数学思考评价通过课堂观察量表等手段,对学生思考的广度、深度、灵活度进行客观评价,促进学生思维水平提升。
14.教学后记:
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针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结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即为教学后记
15.激励性作业评价:
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作业,不仅起到了点评学生作业的作用,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指点他们努力的方向等。
16.教师的“大气”教师的“大气”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那种大家风范,那种充满自信、运筹帷幄、不急不躁、不拘小节的教学素质,那种能够自觉跳出单纯传授知识范畴而站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来反思教学的功底和底蕴。
17.商榷性评语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直接予以更正,有时则不是直接更正,而是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去更正。
18.延迟评价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即使优等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
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评价策略。
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将作业重做之后,再进行评判。
教学评价:
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19课堂教学要素评价法:
所谓要素评价法就是以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要素为支撑点,对整节课进行整体衡量的评价方式。
20数学学习评价:
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学生在数学知识、使用数学的能力和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证据,并根据这些证据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或某个课程教学计划做出结论的过程。
21课程评价:
是指对课程内容及进程进行的价值判断。
课程可以在三种意义上加以理解:
1、学校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和;
2、指某一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或英语,对某一具体学科课程的评价是我国中小学最常使用的;
3、对课程教育活动的评价。
23.分项作业评价:
所谓分项作业评价是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作业,从双基、书写、创新意识等方面采取分项评价的一种批改策略。
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
24口头型考试评价:
是一种以口头形式进行评价的考试方法,一般用于小学
一、二年级,受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用口头回答的形式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25教学诊断:
在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从教学问题入手,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深入剖析,找出“病因”,分析“病理”,进而“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27.课堂观察表评价:
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28.自我反思:
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
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能力发展的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
32.体态语言评价:
是指教师用体态来评价学生,诸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3.发展性教师评价:
是面向教师未来发展的期望性评价,它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取向,具有发展的自主性和超前性,具有评价结果的多元认同性,具有可持续进取的开放性,是促进教师不断完善的引导性评价。
34.课堂即兴评价:
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交往行为给予及时、合理的、激励的评价。
35.合作型考试评价:
是新课程中出现的最新颖的一种考试评价方式。
它要求几位学生合作完成一件作品或一个项目。
然后,教师对具体的作品或完成的项目结果首先进行量分或等级评价,这种量分或等第是合作的学生共同分享的。
其次,由合作的学生再相互对每个人分工完成的情感、态度和质量进行量分或等级评价,这种量分或等第是有差异的。
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和水平进行量分或等级评价,这种量分或等第又是合作的学生共同分享的。
把三部分量分或等第用一定的权重和形式合成,便成为每个学生在这次合作型考试评价中的最终得分或等第。
这样的考试评价更注重考核的是学生分工合作的过程、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简答题
1、自我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
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促进能力发展的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
2.在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中,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应体现哪些原则?
互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3.课堂教学要素评价法中确定的评价要素有哪些?
课堂教学要素评价法中确定的评价要素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行为、教学艺术、教学效果。
5.简述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思路。
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策略多样化、评价标准个性化。
6.数学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数学学习评价应促进学生发展;数学学习评价要体现多元化;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差异。
7.反思型教师的优点有哪些?
①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持有“健康”的怀疑;②有开放的心态易于接受新思想;③经常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思考善于调整和改变策略与方法;.④教育教学中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经常进行积极的反思。
8.小学数学考试命题如何体现“基础性”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有些学校在考试命题时,出现了忽视基础的倾向,这是很危险的。
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基础性是中小学教育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属性。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我们要多方位地、较全面地构筑“基础”的框架:
1、知识与技能基础。
2、过程与方法基础。
3、能力基础:
具体的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决不单单指语文学科)、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6大能力基础。
4、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
9.简述发展性学生评价的主要特征?
数学学习评价应促进学生发展;数学学习评价要体现多元化;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差异。
10.在新课程背景下要营造出“大气”的课堂,三个“不要”指的是情节不要太多,环节不要太细,问题不要太碎。
11.简述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范畴。
答: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范畴:
包括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数学考试评价以及以自我反思为主的教师发展性评价。
1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的“两实”、“两气”指的是什么?
答: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的“两实”、“两气”指的是:
真实、扎实、大气、灵气。
13.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答: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16.在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中,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应体现哪些原则?
答:
在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中,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应体现的原则:
互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17.课堂教学要素评价法中确定的评价要素有哪些?
答:
课堂教学要素评价法中确定的评价要素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行为、教学艺术、教学效果。
18.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有哪些?
答: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
分项评价,激励评价,跟踪评价,延迟评价,协商评价。
19.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答:
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
(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教学诊断;(4)反思日记;(5)教学案例;(6)观摩分析。
20.你认为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立足激励原则;关注人性原则;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21.新课程小学数学考试评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新课程小学数学考试评价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关注学生学业的原则、发掘学生潜能的原则、满足学生需求的原则、建立学生自信的原则、推动师生发展的原则。
22.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答: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是:
1、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
2、收集有关资料改善教师的教学;
3、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进行评价;
4、改善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3.传统小学数学考试评价存在哪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五个过”:
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评价方法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评价主体过多地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评价中心过于关注结果。
辨别题
1.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不被大家留意却又不可小视的规矩,那就是上课发言的“举手”和“起立”。
你认为需要改变吗?
为什么?
2.有人认为命题时只要能体现本册教材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就是一份好卷子,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不正确。
基础性是中小学教育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属性。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我们要多方位地、较全面地构筑“基础”的框架。
小学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应包含知识与技能基础、过程与方法基础、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
3.有人说:
“数学课上教师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务正业。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请你试着从教学目标定位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要点: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们应该由以往的“单纯追求知识目标,以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转向“以知识技能为基础,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既需要关注教学内容上的要求,促使学生达成知识上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关注教学的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学生达成情感的有益变化和意志水平的提升。
4.如果各科教师都让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你有什么建议?
不会。
5.有人认为:
时下的课堂应该“只要过程、不要结果”。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要点一:
由于许多教师已经深刻地反思过当初“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教学的利弊,所以,时下一些数学老师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只要过程、不要结果”的极端认识,这是矫枉过正;要点二:
与课前的学习基础比较,学生在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提升、提升了多少仍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
6.有人提出,评价要评在点子上,让学生感到评价的珍贵。
你认为这样会造成教师惜“评”如金的局面吗?
还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会。
教师评价不是说要吝啬自己的评价,不是在于量的多少,而是在于质的好坏;不是滥用评价,而是要评的到位、评得合理。
如果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论述题
1结合你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实际,谈谈你校在数学评课活动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
2.小学考试就应这样,重点不在于“考”而在于“试”,不应成为甄别与选拔的“考具”,而应成为激励与进步的“试纸”。
“考”,有上对下的压力,学生无选择,更多地是被动与紧张;“试”,有下对上的努力,学生有选择,更多是主动和快乐。
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
谈谈你的想法。
答:
关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两段很重要的论述。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由此可见,考试评价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为此,小学数学发展性考试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发掘学生的潜能,建立自信培养情感,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3.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答:
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的优点:
评价对象的主体性;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形式的生动性;评价过程的开放性。
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缺点:
如果各科都建立成长记录袋可能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4.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的策略。
要点一;多种境界探究教材;要点二:
多种方式呈现教材;要点三:
多种渠道开发教材。
5.你认为一堂好的数学课有哪些主要的指标?
答:
一堂好课的主要指标:
一堂好课应整体体现三个方面:
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法,高超的教学艺术;一堂好课应以学生的发展来衡量,要求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一堂好课的总体要求应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一堂好课应明确凸显在学习的主体——学生身上,以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状态为主。
6.你认为新课程倡导的数学学习评价理念与以前的、旧的评价体系相比有哪些不同?
答:
新课程倡导的数学学习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而以前的、旧的评价主要重在选拔和甄别。
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的策略。
要点一;多种境界探究教材;要点二:
多种方式呈现教材;要点三:
多种渠道开发教材。
2.你认为一堂好的数学课有哪些主要的指标?
一堂好课的主要指标:
一堂好课应整体体现三个方面:
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法,高超的教学艺术;一堂好课应以学生的发展来衡量,要求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一堂好课的总体要求应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一堂好课应明确凸显在学习的主体——学生身上,以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状态为主。
3.请你谈谈新课程小学数学考试评价改革的基本原则。
要点一:
关注学生学业的原则;要点二:
发掘学生潜能的原则;要点三:
满足学生需求的原则;要点四:
建立学生自信的原则;要点五:
推动师生发展的原则。
4.阅读下面案例,结合对算法多样化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上,经过老师的精心“引导”,出现了多样化的算法,老师花了将近半节课的时间进行了展示(还分别用动画课件进行演示):
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从评价目的上看,由重在甄别转变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句话的理解。
6.请你谈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与教学中差异性评价的联系。
只要从新课程评价理念的角度谈出自己的想法就可酌情给分。
五、案例分析分析下述教学片段,从数学课堂即兴评价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问题情境:
在学生认识了射线的特征后,教师要求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师:
我们可以把手电筒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看作射线,你还能举出一些射线的例子吗?
生:
我认为手电筒和太阳射出来的光线不是射线,而是线段,因为它在发射的过程中被东西挡住了。
我认为头发是射线。
师:
同学们怎么看的?
师:
如果我们大胆地假定一下,假如你的每一根头发都是朝着一端笔直地长,再假如你长生不老,而且永远不剪头发,那么你的头发就是射线。
答:
教师在课堂上的即兴评价重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具体的分析,做出必要的解释,提升发言的品质,在上例中教师用了几个“假如”保护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同时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举的例子的片面性,可谓一举两得。
2.请你从好课标准中“真实”的纬度来谈谈你对本案例的看法。
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整理和复习》一课的延伸拓展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编一道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来说一说分数乘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生1:
学校放学后,我和王亮在公路上练习长跑,我跑了15分钟,比王亮多用1/4,王亮跑了12分钟。
生2:
李俊的爸爸上个月捕青蛙,卖了240元钱,这个月卖的钱比上个月多1/6,这个月卖了280元。
第二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名词解释
小学数学教学论名词解释
1、教材: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
教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材料。
就广义而言,教材包括教科书、练练习册、教学挂图、教学软件、音像教材等一切教师用于指导学生生学习的教学材料,以及供教师使使用的教学指导书。
从狭义来看教教材只指教科书。
2、逻辑思维:
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
在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中,要采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其中分析和综合是基本的方法。
3、形象思维:
是依托于对形象材料的意会,从而对事物作出相关的理解和思考。
4、直觉思维:
与逻辑思维不同,他不是那种有步骤、有条理、渐进式的思维,而是一种整体的、高度简约的、跳跃式的思维。
5、空间观念:
是物体的大小、形状及其位置关系保留在人脑中的表象。
6、教学大纲:
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或批准的,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7、科学数学:
只考虑数学本身的的内容、结构、特点极其理论意义义、应用价值是科学数学。
8、学科数学:
在对学生教学时,依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把数学学的内容加以处理,即把数学的
是内容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象,这就是学科数学。
9、重点:
广义的重点就是数学知识中的飞跃,学生认识中的转折。
狭义的重点就是指在某部分知识中能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知识点,也就是学生认识中的生长点,突出这些重点知识,便可以以间驭繁,促进知识的迁移。
10、难点:
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困难的知识点,也就是说,完全是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的。
11、经验:
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所获得的知识或技能的反映。
12种系经验:
指的是在种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并以无条件反射活动的形式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因此它带有遗传的性质,实质上是一种先天的本能。
13、个体经验:
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习得的经验,也可称为后天的经验。
14、、学习:
是动物和人类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学习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15、、广义的学习:
是人类与动物所共有的,是指经验的获得以及行为倾向较久的变化过程。
学习总是以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的,但是行为变化却不一定都是学习。
16、30、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育情境中的学习,是学生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比较持
久的行为倾向的变化过程。
17、数学学习的本质:
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
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
18、同化:
是认知内容的扩大,即量的增加,属于认知结构广度的增加;
19、顺应:
是认知内容的改变,即质的不同,属于认知深度的增长。
20、数学认知结构是指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基本方法保留在学生头脑中的联系系统,与教材的知识结构相比,它是内在的。
22、接受学习:
是指学习的内容已以定论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条件、问题以及推导过程已叙述得很清楚,不需要学生去独立发现,只要能主动地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检索适当的知识与之关联,进行加工,从而扩大或改组、重建认知结构。
23、发现学习:
它并不是把学习结论呈现给学生,要靠学生自己独立发现其间的数量关系、图形的特征,自己去发现结论。
24、知识的感知:
是指通过观察、操作等的活动,让学生对提供的数学材料、数学事实进行最初步的区分和认识,获得感性的认识。
25、知识的理解:
这是指对已获得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或规律的实际含义,达到理性的认识。
26、知识的巩固:
是指数
学知识的记忆。
记忆就是在感知、理解后对知识的识记、记忆以及再认和再现的心理过程。
27、学习策略:
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对自己所采用的程序、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选择、运用和调整。
28、正迁移和负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积极作用)的是正迁移。
如果起干扰作用(消极作用)就是负迁移。
29、垂直迁移:
是纵向延伸,指的是两种学习在不同水平上的迁移,有由上而下的上升性的迁移和由上而下的演绎性的迁移。
30、水平迁移:
是指同一层次的学习内容的相互影响,其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如学过直角后,在学锐角、钝角便是水平迁移。
31、可辨性:
是指新知识和同化它的原认知结构中的可辨别的程度。
32、稳定性:
是指原有认知结构中连接新知识的“固定点”的巩固程度和清晰度。
33、心理定势:
是指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中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往往表现为一种思维趋向。
34、数学思维方法:
是数学内容的基本思想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手段。
35、并列同化:
新学的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应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无总括关系,但他们在有意义的学习中仍有一定的联系,这种学习的同化称为并列同化。
36、操作技能:
是指组成这类活动方式的动作需要通过人的头脑外部的机体运动或操作一定的对象来完成。
37、物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