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p100p11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227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8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p100p1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p100p1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p100p1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p100p1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p100p1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p100p112.docx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p100p1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p100p11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p100p112.docx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p100p112

1.数学思考(找规律)

年级:

六年级学科:

数学主备:

审核:

单元

课题

数学思考(找规律)

课型

新授

课时量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重点

学习重点: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难点

学习重点:

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P100例1

1、你可以用哪些方法解决问题?

2、根据题意,画图连线,写出算式,找出规律:

点数

..

.

..

..

..

..

..

.

增加条数

2

3

4

总条数

1

3

6

10

(二)自主解答

3、根据规律,你知道8个点、12个点、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

8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12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20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4、议一议:

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并说明理由。

2.你是怎样找到规律的?

三、汇报展示

各小组找代表上台展示交流的成果。

评正确率

四、巩固应用

1、巩固训练:

完成P100做一做

 

达标检测

1、找规律(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1)3,9,11,17,20,_____,_____,36,41……

(2)1,3,2,6,4,____,____,24,____……

2、

3、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

(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2.数学思考(逻辑推理)

年级:

六年级学科:

数学主备:

审核:

单元

课题

(逻辑推理)

课型

新授

课时量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实践能力。

重点

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难点

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一、自主学习

(一)、阅读P101例2

1、通过读题你能判断出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2、可以用什么方法把题意给整理、表示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解答

3、用列表的方法把题意表示出来。

【用“1”表示到会,用“0”表示没到会。

A

B

C

D

E

F

第一次

1

1

1

0

0

0

第二次

0

1

0

1

1

0

第三次

1

0

0

0

1

1

4、议一议,想一想:

(1)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

可以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

可以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么B和C分别与谁同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

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B只可能和E或F同班。

所以,C只可能与E同班。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二、合作交流

交流讨论:

可以用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汇报展示

各小组找代表上台展示交流的成果。

四、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P101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2、巩固训练:

完成P103练习二十二第3——7题。

3、拓展提高:

完成P103练习二十二第8——10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达标检测

1、在学校运动会上,1号、2号、3号、4号运动员取得了800m赛跑的前四名。

小记者来采访他们各自的名次。

1号说:

“3号在我们3人前面冲向终点。

”另一个得第3名的运动员说:

“1号不是第4名。

”小裁判说:

“他们的号码与他们的名次都不相同。

”你知道他们的名次吗?

2、学校组织了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一项。

笑笑不喜欢踢足球,小明没有参加电脑小组,淘气喜欢航模。

他们分别参加了哪个小组?

 

 

 

3-4.数学思考(等量代换、平角与直线)

年级:

六年级学科:

数学主备:

审核:

单元

课题

等量代换

课型

新授

课时量

1课时

1、根据已知条件中量与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找到中间量,通过相等的量去代替并得出结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和符号化的思想。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

等量代换的方法

难点

让学生真正理解等量代换的内涵。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一、自主学习

(一)旧知铺垫

三国时期曾经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小朋友名叫曹冲,在他五六岁时就运用我们今天要讲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什么问题呢?

出示图片并简要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

其中的原理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等量代换。

(二)自主学习

1、自学p101页例3

2、自学p102页例4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在推理的过程中,你运用了什么知识?

2、问题:

对看似不相关的独立的信息,在解决问题时你会怎样思考呢?

三、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的成果。

四、巩固应用

五、自我展示台:

(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达标检测

 

 

5.综合与实践(绿色出行)

年级:

六年级学科:

数学主备:

审核:

单元

课题

绿色出行

新授

课时量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通过调差认识到绿色出行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计算认识到绿色出行的好处,并倡导大家绿色出行。

重点

认识到绿色出行的好处

难点

倡导并提高大家绿色出行的意识。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四、自主学习

1、阅读p105——106的绿色出行

2、提出问题

(1)每辆汽车平均每千米排放160g二氧化碳。

一辆汽车一年排放多少千克?

合多少吨?

全国2011年末之前购买的私人轿车在2012年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碳?

(2)小明的爸爸从家到单位有多远?

如果全年按245个工作日计算,一年上下班行驶多少千米?

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3)妈妈从家到单位有多远?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

(4)调查本班同学及家长的出行方式,计算绿色出行所占的百分比。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上下班(上下学)交通方式调查表

爸爸

妈妈

学生

公共交通

私家车

自行车

步行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2、说一说计算步骤,写一写计算过程:

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完成。

说一

三、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的成果。

4、巩固应用

1.一列火车的行驶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行驶时间

1

2

3

4

5

6

路程

120

240

360

480

600

720

(1)分别写出各组路程和相对应时间的比,比较比值的大小。

(2)这个比值表示什么。

(3)火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吗?

为什吗?

根据调查的有关数据路程,并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意识到绿色出行的好处。

达标检测

 

1、统计本班同学和家长的出行方式,并倡导大家绿色出行。

 

6.综合与实践(北京五日游)

年级:

六年级学科:

数学主备:

审核:

单元

课题

北京五日游

课型

新授

课时量

1课时

在假期制定自己的出游计划。

根据计划预算一下需要的经费。

重点

制定暑假出游计划。

难点

根据出游计划算预算。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一、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107页制定暑假出游计划

填表p107

2、根据课本p108的北京五日游行程及费用,看看各有什么优缺点?

如何改进?

3、了解更多信息。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暑假出游计划。

2.根据出游计划算预算。

三、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的成果。

四、巩固应用

1、填表

达标检测

 

1、根据自己的想法制定一份出游计划,并预算出游的费用。

 

7.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年级:

六年级学科:

数学主备:

审核:

单元

课题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课型

新授

课时量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

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

学习重点:

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难点

学习重点:

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准备

今天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1、观察邮票。

2、说一说:

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

(二)自主解答

1、阅读下表,明确邮政相关的费用。

 

2、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3、不到20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________元的邮票。

4、不到20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__________元的邮票。

5、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

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并说明理由。

2.怎样设计才合理?

三、汇报展示

各小组找代表上台展示交流的成果。

 

四、巩固应用

7、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资费?

(完成下表)

注意:

为方便机器检信,一件信函最多可贴4张邮票。

达标检测

 

1、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1)你想设计什么面值的邮票?

(2)自行设计。

(3)与同学交流。

(4)你见到过自己设计的这种面值的邮票吗?

 

 

 

7.综合与实践(有趣的平衡)

年级:

六年级学科:

数学主备:

张维花审核:

候吉梅

单元

课题

有趣的平衡

课型

新授

课时量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去树立团体合作意识,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掌握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难点

体会和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具体内容及应用。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一、自主学习

(一)、阅读课本p111-112页内容,分组活动:

1、选一根粗细均匀的竹竿,或一根细空心管。

(长约1m)

2、在竹竿中点的位置打个小孔并栓上绳子。

3、从中点开始每隔8㎝做一个记号。

(或刻小槽)

(二)自主解答

(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

(2)小组代表上台演示

(1)。

(3)如果左右两边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要相同。

(4)演示小组代表上台演示(3)。

(5)你有什么体会?

注意:

要保证竹竿平衡:

中点左右边两边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与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并说明理由。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三、汇报展示

各小组找代表上台展示交流的成果。

四、巩固应用

(1)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

①也放4个棋子行不行?

会产生什么结果?

②应该放几个?

(2)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

①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

②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2上呢?

③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1上呢?

(3)你有什么体会?

注意:

左右两边棋子个数与刻度数的积要相等。

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

(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达标检测

(1)问题:

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2)动手进行实验活动,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上。

 

(3)从表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

(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4)观察表中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注意:

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