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复习宝典.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188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学复习宝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神病学复习宝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神病学复习宝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神病学复习宝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神病学复习宝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病学复习宝典.docx

《精神病学复习宝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学复习宝典.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神病学复习宝典.docx

精神病学复习宝典

精神病学复习宝典

名词解释

精神症状:

精神疾病是以精神活动异常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异常的精神活动由感知障碍,思维障碍,记忆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等。

这些异常的精神活动可通过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达或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妄想:

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精神发育迟滞:

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以前起病,脑发育受阻所造成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以智能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临床症状的精神障碍。

谵妄:

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

自知力:

精神病人对自己精神状态的判断认识能力,即能否觉察或识辨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能否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

痴呆:

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又称慢性脑综合征。

幻觉:

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是临床上最常见而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

柯萨克夫综合症(遗忘综合症):

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伴虚构和定向力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心境稳定剂:

又称抗躁狂药物,是治疗躁狂以及预防躁狂或抑郁发作的药物。

思维破裂:

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义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

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不连贯:

意识障碍的背景下出现语词杂拌。

思维中断:

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

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

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插入:

指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其脑中。

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迟缓:

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患者表现言语缓慢、余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患者自觉脑子变笨,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多见于抑郁症。

思维贫乏:

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患者体验到脑子空洞无物,没有什么东西可想。

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简单。

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

思维奔逸:

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患者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诉述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思维敏捷,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不断涌现出来。

说话增多,语速加快,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随境转移),音韵联想(音联),字意联想(意联)。

多见于躁狂症。

病理性赘述:

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无法使他讲得扼要一点,一定要按他原来的方式讲完,最终可回到问题主题。

见于癫痫、脑器质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

思维散漫:

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与另外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

回答不切题。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定向力:

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情况的认识能力。

注意:

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于一定对象的过程。

刚赛综合症:

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患者能理解问题的意义,但回答内容不正确,行为方面也有错误。

被洞悉感:

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记忆:

为既往事物经验的重现,在感知觉和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木僵:

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

虚构:

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

错构:

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

特殊意义妄想:

患者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感觉:

客观刺激作用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内感性不适:

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

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

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

内脏幻觉:

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

如感到肠扭转、肺扇动、肝破裂、心脏穿孔、腹腔内偶虫爬行等,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或被害妄想伴随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

知觉:

一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的印象。

情感:

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躯体内部、外部世界的感知,相应态度和外部表现,如面部表情、身体表情、声音表情等,这种喜、怒、哀、乐、憎等体验和表情,称之为情感活动。

情绪:

受一定意识影响的一种心理状态,与集体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有关。

心境:

一种持续、微弱、不受意识控制较广泛地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状态。

双相障碍:

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

发作间期通常可完全缓解,最典型的形式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环形心境障碍:

持续性心境不稳定,心境波动通常与生活实际生活事件无明显关系,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每次波动极少严重到轻躁狂或轻度抑郁的程度。

恶劣心境:

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

人格障碍:

是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得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交和职业功能,或患者自己感到痛苦。

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生。

朦胧状态:

特点是意识范围缩小或狭窄,同时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

较多见于癫痫性精神障碍和癔症。

谵妄状态:

意识障碍,恐怖性错觉,幻觉,相应情绪和行为改变,思维不连贯。

为病因学上非特异性的脑器质性综合征。

梦样状态:

梦境样体验,内容以想象性,神话性和既往生活体验为主,多衔接情节。

病人以参与者加入。

常见于癫痫患者。

癔症:

是指一种以解离症状或转换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该障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该类障碍有的亚型没有自知力,大多数类型的自知力基本保持完整;病程多反复迁延;青春期和更年期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简答

精神症状的特点

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3、症状的内容与外在客观环境不相称;

4、症状的出现多伴有痛苦体验,或具有不愉快的性质;

5、症状均会给病人带来或轻或重的社会功能损害。

如何判断精神正常与否

1、所作所为与生活环境间是否相称;

2、精神活动自身是否平衡协调一致;

3、个性特征是否相对稳定。

即所谓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结合当时心理背景与处境。

精神症状的三个基本要素

1、性质:

表现性质和归类

2、频度和强度:

次数、持续时间、影响因素、影响程度;

3、时间:

开始时间、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发作时间。

意识障碍的表现

1、感知觉清晰度下降,迟钝,感觉阈值上升;

2、注意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出现遗忘或部分遗忘;

3、思维变得迟钝、不连贯;

4、理解困难,判断能力下降;

5、情感反应迟钝、茫然;

6、动作行为迟钝,缺乏目的性和指向性;

7、定向力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妄想的特点

原发性妄想是最具有精神分裂症诊断意义的妄想之一,直接产生于大脑里未知的病理变化,发生前精神活动正常无和现实有联系的心理学解释,突然发生,立即坚信不疑,非常显著。

精神分裂症症状

一、早期表现:

1起病类型:

急性(2周内),慢性(3月以上),亚急性(2周到3个月)。

2性格改变:

精神活动迟钝,冷淡,疏远,敌意;寡言少语,懒散违纪,无目的游逛;幻想,自笑,闭门不出;无端恐惧。

3类神经官能征症状;失眠,紧张性疼痛,敏感,孤僻,不可理解的行为特点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缓慢起病者多见。

(一)急性症状(阳性症状)

1感知觉障碍:

言语性幻听。

内容多为争论性,评论性或命令性,还可以思维鸣响的方式表现出来;

2思维障碍:

内容荒谬离奇的妄想具诊断意义,以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多见;被动体验几乎都是特征性症状,包括患者对自己的思维,情感,行为丧失了自主性,受外力控制等;思维联想障碍包括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贫乏,语词新作,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和思维逻辑障碍等。

3情感障碍:

情感不协调、情感倒错、矛盾情感等。

4行为障碍:

退缩、无故发笑、独处、发呆或冲动行为;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青春型兴奋),紧张综合征,自杀等。

(二)慢性症状(阴性症状)

思维贫乏

情感平淡或淡漠

意志活动的减退

多数患者是阴性、阳性症状同时存在。

(3)认知功能障碍

精神分裂症预后影响因素

1精神病阳性家族史者预后不良。

2起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

3发病和病前所受到的精神刺激在时间和内容上联系越紧密,预后越好。

反之,如果在缺乏外界诱因的情况下患病,提示病情主要来自患者的“内因”,预后不良。

4起病越缓慢,预后越差。

如单纯型。

相反,起病越急,且越是兴奋躁动明显,貌似严重的病人,治疗效果可能越好。

5病前性格有缺陷者,易发病,易复发。

6治疗及时,对药物敏感并坚持维持治疗者预后好。

7分型中,单纯型者预后最差。

8连续病程越长,复发次数越多,预后越差。

9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越强,预后越好。

经统计,此因素在所有预后影响因素中作用最突出。

精神分裂症病因

1、遗传因素

2、神经生化病理学假说:

多巴胺功能亢进

3、脑结构和脑影像学的异常

4、社会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

偏执型

紧张型

青春型

单纯型

发病率

最常见

少见

较少

较少

起病

年龄

较晚,多>30岁

中青年

<25岁,青春期

青少年期

起病

形式

较急

缓慢隐袭

症状

表现

幻觉妄想为主

紧张综合征,紧张型木僵和兴奋交替

青春型兴奋,思维破裂,情感肤浅,不协调,行为幼稚,愚蠢

生活懒散性格改变渐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

预后

较好

好,多数可痊愈

短期好,但易复发

衰退

单纯型发病早+慢性期症状;

青春型青春期发病,情感障碍,思维破裂,易于衰退;

紧张型青壮年发病+紧张综合征;

偏执型发病晚+妄想+幻觉。

人格障碍的特点

1、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

2、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3、已经形成一种广泛、稳定和长期的行为模式

4、不能从经验中学习,总是重复出现

5、抗拒改变

心境障碍的神经生化因素

1、5-羟色胺功能活动降低与抑郁发作有关,增高与躁狂发作有关;

2、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降低与抑郁发作有关,增高与躁狂发作有关;

3、多巴胺功能活动降低与抑郁发作有关,增高与躁狂发作有关;

心境障碍类型

1、躁狂发作;

2、抑郁发作;

3、双向情感障碍;

4、复发性抑郁障碍;

5、持续性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特征

1、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

2、情感高涨或低落;

3、伴有认知和行为改变;

4、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5、反复发作,间歇期完全缓解,或转为慢性。

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

1、情感高涨;

2、思维奔逸;

3、活动增多;

4、可伴有夸大观念或妄想、冲动行为、认知障碍,精神病症状等;

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1、情感低落;

2、思维迟缓;

3、意志活动减退;

4、可伴睡眠障碍、躯体症状、精神病性症状等。

谵妄的临床特征

1)意识障碍,昼轻夜重

2)定向障碍

3)记忆障碍,以即刻记忆和近记忆障碍最明显

4)常见感知障碍,包括感觉过敏,错觉和幻觉,以生动恐怖性的视错觉和视幻觉较常见,伴继发性的片段妄想,冲动行为

5)睡眠-觉醒周期紊乱

6)事后大都遗忘。

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特征

1.精神刺激必须有一定程度

2.精神障碍的发生与刺激事件在时间上密切相关

3.精神症状必须与精神刺激内容有内在联系

4.精神刺激消除后症状较快消失,预后良好

5存在个性缺陷

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特点

1、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2、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3、持续回避。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特点

1)有引起精神障碍的脑部疾病,脑损伤或脑功能不全的证据;

2)脑病变和精神症状的发生有时间上的关系;

3)精神障碍可因原发性脑部疾病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4)精神症状不是由其他病因引起(如明显的家族遗传史或应激等诱发因素)。

妄想的特征

1、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

2、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

3、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

4、妄想的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妄想的分类

原发性妄想是最具有精神分裂症诊断意义的妄想之一,直接产生于大脑里未知的病理变化,发生前精神活动正常无和现实有联系的心理学解释,突然发生,立即坚信不疑,非常显著。

(三大特点)

妄想知觉;妄想心境和看法;突发性妄想

 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癔症人格特点

情感的强烈性和多变性,这种病人的情感活跃,但肤浅幼稚,易受环境影响,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

他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从感情出发。

这种人很容易接受周围人的言语、行为、态度的影响。

神经症的共同特点

1不健全个性常构成发病基础

2起病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因素

3没有突出的精神病性精神症状,社会适应障碍不明显。

4无相应的器质性损害。

5对疾病有自知力,有治疗要求。

神经症的分类

癔病,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强迫症,恐惧症,神经衰弱,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

神经症性障碍的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1、经常或持续存在无明确对象或无固定内容的恐惧,紧张不安,惶惶不宁。

2、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3、运动性不安

急性焦虑发作的临床表现

1、突出强烈惊恐伴频死,失控感,惊叫奔走。

2、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3、发作不可预测,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4、小于2小时,发作时明显影响日常活动。

5、1月内至少发作3次。

强迫症状特点:

1属我性,患者觉察到强迫观念和行为是自己的

2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即对强迫现象的竭力自我克制和控制。

幻觉按产生条件分类

1、功能性幻觉:

一种伴随显示刺激而出现的幻觉。

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两者同时为患者感知,互不融合。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心因性精神病等。

2、反射性幻觉:

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

见于精神分裂症。

3、入睡前幻觉:

出现在入睡前,患者闭上眼睛就能看见幻觉形象,多为幻视。

它与睡梦时的体验相近似。

4、心因性幻觉:

在强烈的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见于心因性精神病、癔症等。

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分型和智商范围

四等级分法

三等级分法

智商

相当智龄

轻度

愚鲁

50~69

9~12

中度

痴愚

35~49

6~9

重度

痴愚

20~34

3~6

极重度

白痴

20以下

<3

注意障碍的分类

1注意增强为主动注意的增强

2注意涣散主动注意不集中,注意稳定性降低所致。

3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

4注意转移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

5注意狭窄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

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用药原则

1、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2、靶症状和药物选择

3、剂量滴定、有效剂量判定和最低有效量的维持治疗

4、用药方式及剂型选择

5、疗效与安全性的综合评估和治疗方案修订

抑郁症药物分类、药名一个

1.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

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

3.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

4.其他递质机制的抗抑郁药(NaSSA,米氮平)

抗精神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特点及处理方法

1、急性肌张力障碍:

东莨菪碱;

2、静坐不能:

苯二氮类药和β受体阻滞剂;

3、类帕金森症:

抗胆碱能药物盐酸笨海索,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应缓慢加药或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4、迟发性运动障碍:

关键在于预防;抗胆碱能药物会促进或加重TD,避免使用。

恶性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肌肉强直、高热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原则

系统,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和单一用药。

电抽搐治疗适应症

1、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

2、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

3、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

4、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精神药的分类

1.典型抗精神药物又称传统抗精神药物:

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治疗中可产生锥体外系副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

代表药物:

氯丙嗪、氟哌啶醇等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非传统抗精神病药):

5-HT2A和受体D2受体阻断作用。

较少或不产生锥体外系症状和催乳素水平升高。

代表药物:

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

 

鉴别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与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时称作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状态,并和环境密切配合。

患者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可理解的整个精神活动时协调的,多见于躁狂症;

非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动作单调杂乱,无动机及目的性,使人难以理解,所以精神活动是不协调的,与外界环境也是不配合的。

见于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的兴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谵妄。

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

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头脑中的观念、表象、或冲动,它们几乎总是令人痛苦的。

患者往往试图抵制,但不成功。

虽然这些思维并非自愿且令人反感,患者认为它是属于自己的。

强迫行为:

一再出现的刻板行为,这些行为既不能给人以愉快,也无助于完成有意义的任务。

患者常将其视为能防范某些客观上不大可能的事件。

患者认为它是无意义的或无效的,且反复企图加以抵抗,但抵制可能十分微弱。

1型2型精神分裂症

I型

II型

核心症状

阳性症状为主

阴性症状为主

表现

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行为紊乱和失控

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

推测病理基础

多巴胺功能亢进

颞叶结构的细胞缺失

对神经阻滞剂的反应

较好

反应差

预后

较好,较少精神衰退

较差,易精神衰退

谵妄和痴呆

痴呆

谵妄

性质

慢性脑器质性综合征

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

起病

潜隐起病,常无明确起病日期

急性突然起病,日期明确

病程

缓慢,逐步进展性功能下降

急性病程,持续数日数月

转归

通常不可逆

常为可逆性

临床

表现

疾病晚期出现定向力障碍

早期即有

每日间差异轻微

意识状态每时都在波动

晚期出现精神运动性改变

早期即出现

注意范围正常

注意范围狭窄

昼夜变异大的睡眠

时刻变异的睡眠

觉醒周期紊乱

觉醒周期紊乱

生理变化不突出

生理变化突出

谵妄和抑郁

痴呆

抑郁

起病

隐袭,发展慢

发作性,症状存在相对短发展快

主诉

少有主诉,关于认知缺陷的叙述含糊

常诉苦脑力不好,叙述比较明确

首发症状

近事遗忘为突出表现的记忆障碍

抑郁心境和记忆力减同时出现

心境

情感肤浅,心情不稳定

显著情感低落,晨重夜轻

结局

不可逆,趋于社会功能丧失和死亡

可逆,社会功能可完全恢复

情感高涨和欣快

情感高涨:

情感活动明显增高,音联,意联,具有感染性,共鸣。

常见躁狂症。

欣快:

不易理解,自得其乐,给人呆傻的感觉。

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情感低落和情感淡漠

情感低落:

患者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觉得自己前途灰暗,严重时悲观绝望而出现自杀观念和企图。

常伴有思维迟缓,动作减少等及某些生理功能的抑制,是抑郁症的表现。

情感淡漠:

情感的波动性明显削弱或基本消失。

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漠不关心,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贫乏。

可见于单纯型和慢性精神分裂症。

全面性痴呆和部分性痴呆

全面性痴呆:

大脑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散性器质性损害,只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均受到损害,从而影响患者全部精神活动,常出现人格的改变。

定向力障碍及自知力缺乏。

可见于阿尔茨海默病和麻痹性痴呆等。

部分性痴呆:

大脑的病变只侵犯脑的局部,患者产生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削弱,分析综合困难等,但其人格仍保持良好,定向力完整,有一定的自知力。

可见于脑外伤后以及血管性痴呆的早期。

强迫思维和强制性思维

强迫思维

强制性思维

归属性质

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

特点

一个或几个观念,反复、经常出现

大量的观念,一次涌现

感受

属我性,纠缠感

属它性,被动感

常见于

强迫症

精神分裂症;癫痫

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错觉

幻觉

感知觉综合障碍

知觉对象

没有

反映性质

整体上完全错误

虚幻

部分歪曲或错误

举例

将石头看成老虎

凭空看见老虎

将小石头看成巨石

常见于

意识障碍,紧张恐惧等特殊心理状态,昏暗等特殊视觉环境

幻听常见于精分症,幻视常见于谵妄状态

癫痫,精神分裂症

顺行性与逆行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

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精力不能回忆,遗忘的产生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精力。

逆行性遗忘:

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作后。

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

主动注意:

由于外界刺激引起的定向反射,为既定目标的注意,与个人的思想、情感、兴趣和既往体验有关;

被动注意:

由外界刺激被动引起的注意,没有自觉的目标,不需任何努力就能实现。

精神发育迟滞、真性痴呆、假性痴呆

精神发育迟滞

痴呆

假性痴呆

病因

大脑发育成熟前的病因(18岁前)

大脑退行性病变、脑外伤、

强烈精神刺

激肿瘤等

性质

智力停滞于低水平,全面的,从未发展到正常

智力由正常退行到低水平,全面的

智力由正常退行到低水平,部分的

预后

不可逆

不可逆

可逆

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真性幻觉

假性幻觉

性质

幻觉的一般特性

幻觉的一般特性

来源

客观空间

主观空间(脑内,体内)

形象

如同真实所见;所闻所感之物

无真实体验明确生动

感知途径必须通过实际感觉器官

不通过感觉器官

癔症型精神障碍与癫痫大发作

癔病性痉挛

癫痫大发作

发病精神因素

都有

一般没有

发作先兆

有短暂先兆

发作时意识

一般不完全丧失,多不引起外伤,后能部分回忆

完全丧失

痉挛表现

无规律,多变

强直期-阵挛期-恢复期.形式不变

曈孔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