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语录佛为心.docx
《南怀瑾语录佛为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怀瑾语录佛为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怀瑾语录佛为心
南怀瑾语录佛为心
导读:
本文是关于南怀瑾语录佛为心,希望能帮助到您!
南怀瑾语录佛为心
1)学佛只要两笔资本就够了,比做生意划得来。
那两笔资本呢?
就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
资粮就是资本,所以我们中国传统给朋友写匾额,写一个──福慧双修。
慧就是智慧,所以福慧双修就是佛境界。
有些人有福报,又有钱又有富贵功名,但却没有智慧;有些人智慧很高,穷得要死,世间福报不好,也没得办法。
佛境界就是福德与智慧都圆满,这叫作福慧双修,智慧资粮圆满了,福德资粮圆满了,就成佛。
所以大家念经的时候,念到皈依佛两足尊,就是这个两足──智慧具足,福德具足。
金刚经告诉你,真正的福德要怎样修呢?
就是不住相布施。
2)我常说,中国宋明以后的理学家讲规规矩炬做人,是佛教的律宗,老庄道家是佛教的禅宗,讲解脱的。
举这些例子,你说菩萨在哪里?
不一定在庙子,不一定在宗教中,社会上很多人行的就是菩萨道。
倒是穿上宗教外衣的人,常常听闻佛法的人,却做不到。
社会上很多不信宗教的人,我看了肃然起敬,他们真是菩萨。
3)学佛不是要度一切众生吗?
善人固然要使,恶人更要度了。
好人要爱护,不好的人更值得怜悯。
4)有人来说昨天他夜里看到佛,我说当然真的嘛!
因为他还在说梦话嘛!
所以我们清醒人答覆他,是对付他那个说梦话的样子。
这个是什么呢?
要研究唯识才知道这是意识境界的影像。
世上人做梦,随便你做什么梦,都是你一辈听过看过的经验,不会超出这个范围。
如果超越了这个范围的梦,另当别论,那个道理就很深了;有时是你前生阿赖耶识那个影像,不是这个世界上的,是偶然带过来的。
5)真正学佛的人先要发出离心。
出离什么地方?
出离三界,是跳出尘网之心,如果连出离心都没有发起,还自称在学佛,那就是自欺欺人。
6)佛学的中心是修证,但是现代全世界都把它当成一种思想学问,几乎与唯物论不分,严重曲解了缘起性空,认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
没有可不是空噢!
没有是断见!
7)有很多人学佛却还抱怨没有好的报应,你花这些精神去做世界上任何事都有利益的,只有学佛不同。
学佛法是学空法,一切放下,连放下的观念也放下。
大家如果用有所得之心去求无所得之法,那是完全背道而驰了。
8)还有一种学佛的,我看了就怕,他心里有一把佛的尺子,看到人就比一下,唉哟!
这个不是菩萨啊……他们都是着了“以爱见心庄严佛土”,以此心理成就众生,嘴无相、无作,实际一点也不空。
劝人家不要着相,自己什么相都着。
讲一切无作法,自己又作又要解脱,我要回去拜佛了。
这就是无方便慧的束缚,学佛而被佛法困住了。
9)古人说:
“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
”因为他气派、胸襟与众不同。
这种不同的境界从那里来呢?
从实相般若而来,是道体上所产生的,自然而来的。
因此,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辞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
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天下,无所不知。
这就是境界般若。
10)假使一个人,心里的观念著相来学佛;譬如今天非来烧香,非来拜拜不可,就是著相。
我说拜佛为什么要放炮?
好像菩萨耳朵聋要把他吵醒才知道有人拜他。
这个就是说著相,一切众生心理上的信佛都是大著相,就是著我相、寿者相。
著相就不是佛法。
有些宗教骂其它的宗教拜偶像,迷信,那么他的正信又是什么?
他说不拜偶像,事实上还是要拜的,这就是著相了,就是取法相,还是一样落在一个不是正信的观念上。
南怀瑾佛法经典语录
1)所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都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
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学佛了。
真正学佛法,并不是叫你崇拜偶像,并不是叫你迷信,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是解脱,是大解脱,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等于现在引磬一敲,下楼就是下楼,金刚经还是归金刚经,你还是你,如此应无所住。
2)不管学佛不学佛,一个人想做到随时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难的。
中文有一句俗语:
“随遇而安”,安与住一样,但人不能做到随遇而安,因为人不满不满足现实,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追求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
理由可以讲很多,追求事业,甚至于有些同学说人生是为了追求人生,学哲学的人说为了追求真理。
你说真理卖多少钱一斤?
他说讲不出来价钱。
真理也是个空洞的名辞,你说人生有什么价值?
这个都是人为的藉口,所以说在人生过程上,“随遇而安”就很难了。
3)我们学佛的根本是什么?
一切宗教都是一样,都是: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第一个起步。
如果不修一切的善法,光想求开悟,那就是青蛙跳井了,噗通!
那不是悟啦,那个是自误,聪明反被聪明误。
4)“维摩诘言:
然!
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他说,你们说得没错,但是我要你们出家,不是要你们剃光头披上僧衣,你们的心真出家了,发了大乘心了,立了大愿,这一生一定要求得菩提,大彻大悟,发了这样的无上真心真愿,就是出家,就是得了具足戒。
反过来说,你们即使形式上出家了,如果没有真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是真出家,也不是得具足戒。
这就是大乘菩萨道,大比丘的道理。
5)以我个人的经验,执著身相的人非常多;过份著相的人,在医学上叫作宗教心理病,没有办法治疗。
不仅是佛教方面这类人多,所有的宗教,都有些信徒并不追求教理,只是盲目的信仰,变成宗教心理病。
佛法里一句话,就是太著相。
所以金刚经翻译成“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就是说是智慧的成就,不著相,不能以身相见如来就是这个意思。
6)信心清净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专讲个人的信仰,因为真正的信仰并不是迷信。
为什么不是迷信呢?
因为是深解义趣,把道理彻底了解了来学佛,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
假定说佛学的理不透,盲目的去信仰,盲目的去礼拜,那不能说他是不信;不过,严格的说,还属于盲目迷信的阶段。
真正佛法的正信,是要达到深解义趣这四个字;先懂得理论以后,再由这个理论著手修持。
所以说,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必须要深解义趣,这个信心才是绝对的正信,这一个法门,才是真正的佛法,才是宇宙中一切众生,自求解脱成佛之路。
7)我常跟年轻同学讲,佛教的这个教,不跟着时代变是绝对维持不住的,世界的趋势太厉害。
像我每天不断地接触到国内外新的消息数据,所以天天有新的观念和想法,看见人类社会的转变太快了。
所以我说,宗教的形式不变的话,是没有办法的。
8)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也最不值钱,最值钱的东西没有价钱,智慧是绝对无价;但是智慧也一毛钱都不值,这就是佛常说的众生颠倒。
争入空王眼睫毛,大家争先恐后的想成佛。
9)真要学佛就要放下一切,至少有个短时期要放下。
有的人不肯放下,还以功利心来求佛法,希望对他的事业有帮助。
这我就不懂了,我学佛一辈子了,对我的事业没有帮助,我也不求帮助,要这样的心情才可以学佛。
没有这个认识,不但学佛,学任何宗教我都反对。
10)布施善行的福德,叫做人天福德,是小果报,并不是学佛的大福报。
福德跟功德大有差别,金刚经专讲福德,重点在福德,不在功德。
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福德?
悟道,成道。
智慧是人生最大的福报,所谓智慧的成就,指的并不是普通的知识。
11)有很多人学佛却还抱怨没有好的报应,你花这些精神去做世界上任何事都有利益的,只有学佛不同。
学佛法是学空法,一切放下,连放下的观念也放下。
大家如果用有所得之心去求无所得之法,那是完全背道而驰了。
12)大乘菩萨要有“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的智悲双运,但是许多学佛的朋友,始终搞不清楚这个观念。
而时下的年轻人,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小气,自我观念极重,真没办法,也就是业力越来越重了。
大乘菩萨是不入涅槃的,没得休息的。
13)涅槃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智者所受是大智慧成就,不是迷信,佛法是讲每一个人大智慧成就,自性自度,盲目信仰不会成就的。
所以真出家的,是大智慧的高人,才能智者所受,是圣人的境界,不是普通人受了痛苦,觉得世间很麻烦,因此出家,那就不算是“圣所行处”。
14)什么叫做佛法?
悟道,悟道没有一个东西。
这里说的没有一个东西不是断见,没有就是没有。
换句话说,成了佛的人告诉你,他是现在的佛,你尽管打他,这个是妖怪,不是佛。
佛是无法可得,住在无相中。
因为,真是大成就的人,绝对的谦和,谦和到非常平实,什么都没有。
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
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这就是金刚经的特点,所谓大般若经,智慧高到极点,一点痕迹不留,讲过以后,马上推翻。
等于一个教育家,教育了许多人都成功了,要是他觉得自己的确是今天的大老师,他已经完了,他已经是师老了。
所以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自己心中是没有这个观念的,他认为度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都是做人应该做的事情而已,做完了就过去了,心中不留。
15)佛说法四十九年,但在金刚经上却说没有说一个字。
这个法不可说,说的都不是,因为说的都会住于法相,开口就不对。
所以佛说的,他那个真正的佛法,他说他没有说,不可说,说的就不是,一开口就不是它了。
16)假使一个人,心里的观念著相来学佛;譬如今天非来烧香,非来拜拜不可,就是著相。
我说拜佛为什么要放炮?
好像菩萨耳朵聋要把他吵醒才知道有人拜他。
这个就是说著相,一切众生心理上的信佛都是大著相,就是著我相、寿者相。
著相就不是佛法。
有些宗教骂其它的宗教拜偶像,迷信,那么他的正信又是什么?
他说不拜偶像,事实上还是要拜的,这就是著相了,就是取法相,还是一样落在一个不是正信的观念上。
17)学佛不是要度一切众生吗?
善人固然要使,恶人更要度了。
好人要爱护,不好的人更值得怜悯。
18)大家学佛那么久,我慢的心理可能还检查不出来。
连一个白痴都有我慢,但是知识低的人,我慢心还差一点,学识越高的人,我慢就越大,因为又加上了增上慢,自以为了不起,自己就算错了,也还是对的。
所以学菩萨道的人要先去慢心。
慢不是骄傲,慢在内心你看不出来,人的慢心挡住了自己不能成道。
19)学佛只要两笔资本就够了,比做生意划得来。
那两笔资本呢?
就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
资粮就是资本,所以我们中国传统给朋友写匾额,写一个──福慧双修。
慧就是智慧,所以福慧双修就是佛境界。
有些人有福报,又有钱又有富贵功名,但却没有智慧;有些人智慧很高,穷得要死,世间福报不好,也没得办法。
佛境界就是福德与智慧都圆满,这叫作福慧双修,智慧资粮圆满了,福德资粮圆满了,就成佛。
所以大家念经的时候,念到皈依佛两足尊,就是这个两足──智慧具足,福德具足。
金刚经告诉你,真正的福德要怎样修呢?
就是不住相布施。
20)我们学佛的人,尤其出家的,都想自度度人,如果你自己还没有证得菩提,拿什么来度人?
度人要讲师道,佛祖是人天之师。
中国文化中的“经师人师”,与佛教中的“人天之师”的境界差不多,要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做佛法的法师,才可以教化服人,才可以度人。
度人不只是说让人信肯跪或是肯吃素了;那是教育方法之一,没有错,但不彻底。
要让人证得菩提,明心见性了,才算是彻底度人。
退一步说,就算没有让人大彻大悟,至少要能够让人晓得修学菩提的正知正见,才能算是度了人。
南怀瑾佛法经典句子语录
1)“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这一句话最重要,学佛法千万要记住。
大家学佛的人,都带有宗教性,佛在哪里?
佛在佛堂那里;佛在哪里?
佛在庙里;或者佛在西天,那就糟了。
佛在哪里?
佛就在你那里,“即诸法如义”。
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那一点法不是佛法,任何世间法,正如中庸所讲: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
”就是如来,都可以到的;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所以叫诸法如义。
这一点特别要注意。
2)法华经上也说:
“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
”世间的一切皆是佛法。
法华经上又讲“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并不一定说脱离人世间,脱离家庭,跑到深山冷庙里专修,才是佛法。
治生产业就是大家谋生!
或做生意等,各种生活的方式,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同那个基本的形而上道,并没有违背,并没有两样。
这是法华经上的要点,名言。
所以法华经成为佛法的一乘法门,出世法,平等平等,它所成就的是一样的。
至于说成就的过程当中,修持方面有难易的不同而已。
这也就是“无有定法,如来可说”的重点。
3)提得起,放得下,才有资格学佛;提得起,放得下,自然就可以成佛。
说般若境界,一切万缘放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一切善法。
做到了一切提得起,修一切福德,福德不是世间上的福报喔!
一个人要悟道成佛是要大福报的!
真正的智慧也是需要大福报的,不是世间的福报所能成的。
4)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注重在形式上,而且多半以有所求的心,求无所得的果。
尤其我们看到庙子上拜拜的人潮,以前是十块钱啦!
现在充其量是一百块钱,买一大饼,一人把香,烧了以后又拜,拜了以后又磕头,然后求神明保佑爱国奖生样样都好,然后还把香蕉带回去慢慢吃。
你们看!
出这么一点点本钱,那个要求多大啊!
我如果是佛是神,是不会理这一套的。
哼!
你这个人自己都成问题嘛!
花一点点本钱,要求一切都圆满,达不到目的,还要讲这个菩萨不灵,这个菩萨好当吗?
5)真正的福报是什么呢?
清净无为。
心中既无烦恼也无悲,无得也无失,没有光荣也没有侮辱,正反两种都没有,永远是非常平静的,这个是所谓上界的福报──清福。
学佛的人要先能明了这一点。
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佛都知道;一切人都把不实在的东西当成实在,真的清净来了,他也不会去享受。
学佛证到了空性,自性的清净无为,大智慧的成就,才算是真福报。
真福报那么难求吗?
非常容易!
可是人到了有这个福报的时候,反而不要了,都是自找烦恼。
6)根据我的经验,学佛修道的人,废物多,懒的多。
佛叫你精进,你做不到,叫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作不到。
姑且不论诸恶莫作,一善都不行是真的,因为他懒嘛!
这是我们要自我检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
7)什么是真头陀行,真出家才是头陀行,心出家才是真出家。
各位在座的不论在家出家的,要心能出家,才是真比丘比丘尼。
8)我们解释了因缘的道理,了解一切法皆从因缘而生,无主宰,没有一个上帝或命运来主宰,八字命运事实上就是因缘法。
宗教家都讲生命有个主宰,有个管你的。
有许多迷信的人常说,因为不拜某个菩萨就被降罪了,不拜某个鬼就被附身了,这些不是佛法,因为让神鬼作了你的主宰。
菩萨无论有缘无缘都要度,对坏人更要教化,怎么会因为不拜他就罚你?
这哪算是菩萨?
不要说是超人的主宰了,即使是个年纪大的人,或有道德修养的人,都会包容别人,难道菩萨连这样的胸襟都比不上吗?
一切法无主宰,那么是自然来的吗?
如果说是自然来的,就成了唯物思想。
所以一切法无主宰,也非自然,是因缘所生。
因缘道理是全部佛法的基础。
9)一切法皆是佛法,任何法都是佛法。
有些人学了佛以后,非常小气,所以真正的佛法,对于世间出世间一切,都是恭敬的,这是佛的精神,他没有看不起人,只是教你不要乱学。
佛在经典上讲,“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里又告诉你,“一切法皆是佛法”,这可是佛说的啊!
不是我说的。
所以说,宗教分派别,这一种胸襟就根本不能学佛。
我到了基督教堂一样的很恭敬,基督总是个好人嘛!
总叫人家去做好事,也叫白种人,都要做好事。
好人嘛,排排座,请上坐,吃果果,给他磕个头。
基督年纪总比我们大多了,大了一千多年了!
学佛的人第一个胸襟要大。
所以学佛,第一要学这个人,学常放大度量的菩萨,就是肚子要大一点,包容万象,什么都是好的,都对;一切法皆是佛法,先学他胸襟大,面孔对任何人都是慈悲笑容,这个就是佛法。
10)为什么学佛先要学作人?
人道没有修好就想证果是没有可能的。
人道怎么修呢?
就是修十善业道,修好了就是人道的成就。
11)这个道理与心的道理是同样的,你们学佛法就不要沈迷在宗教中钻牛角尖,要了解科学才可以更透彻地了解佛学,佛学是大科学。
12)所有其它的佛经典,对这个世界都是厌恶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
《华严经》则不然,主张这个宇宙一切的一切都至善、至美。
如何做到呢?
只有一念明心见性就做到了,你就看到真实的一面。
换言之,我们现在看到这个死无我,是一个影子。
你没有看到这些现象的后净。
13)我常告诉同学,真正佛法的成就,是智慧的成就,是般若的成就。
解脱不是靠功夫,四三明六通都是加行,是加工的程序。
所法身、解脱,三者不可缺一。
我们几十年看到过的,有些学显教的或学密宗教理的学者,例如欧阳竟无居士,他的老师杨仁山居士等等,他们的佛学真好,是我们一般人所不及的。
佛学好有什么用?
习气不改,生死到来不得解脱。
佛学是文字般若,也是般若的一种,但是毕竟没有得到真正解脱。
所以有般若没有解脱,法身不得清净,不得圆满。
有些人不研究佛学,专门参禅,常常在清净境中,好像是法身清净,那不是真法身,是偏空之果,因为他没有般若,始终被清净的境界绑住了,又是一条绳子。
有法身没有般若智慧,也是不圆满。
14)一切法用之则有不用即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本无所住。
二祖来求达摩祖师,说此心不能安,请师父替我安心。
达摩祖师说你拿心来,我给你安。
二祖说,觅心了不可得,找心找不到啊!
达摩祖师说那好了,替你安好了。
其实用不著他替他安嘛!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还安个什么啊?
所以说,虚空无著为谁安。
那里去安心呢?
此心不须要安,处处都是莲花世界,处处都可以安心。
在平实中间,处处都是净土,处处都是安心的自宅,因为处处是虚空,无著无住。
15)学了佛法容易被法困住的,任何一行干久了就有职业病。
我一再说,学佛是学解脱,学道是学逍遥,结果很多学佛的人既不解脱又不逍遥。
维摩居士告诉我们要解脱要逍遥,怕你被法困住了,所以他跟着说,“此法想者,亦是颠倒,颠倒者,即是大患,我应离之。
”你学佛学得满嘴佛话,满脸佛气,那就是众生颠倒。
本来好好一个人,又油漆上这么多东西。
人生已经被很多绳子捆起来了,结果想解脱这些绳子,又到解脱绳店里买了些绳子,菠菜(般若)啊,金菇(真如)啊,再往自己身上捆。
所以说:
法想也不对,法想也是颠倒。
一念颠倒就是大毛病,还是要丢离。
16)禅宗祖师有四句话: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
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达到这个境界就是佛,什么参禅啊!
打坐啊!
念佛啊!
念咒啊!
观想啊!
管它白骨红粉都可以观;白骨观不起来,观红粉,红粉观不起来,观白骨。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这是金刚经彻底的意义,佛都告诉你了,你还要求这个法,求那个法,千里迢迢从外国跑回来,非要在这里学不可。
那当然!
因为你有一切心嘛!
你就必须要回来求一切法。
17)以我个人的经验,执著身相的人非常多;过份著相的人,在医学上叫作宗教心理病,没有办法治疗。
不仅是佛教方面这类人多,所有的宗教,都有些信徒并不追求教理,只是盲目的信仰,变成宗教心理病。
佛法里一句话,就是太著相。
所以金刚经翻译成“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就是说是智慧的成就,不著相,不能以身相见如来就是这个意思。
18)学佛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认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它错的,其实是他错了。
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19)我常说,中国宋明以后的理学家讲规规矩炬做人,是佛教的律宗,老庄道家是佛教的禅宗,讲解脱的。
举这些例子,你说菩萨在哪里?
不一定在庙子,不一定在宗教中,社会上很多人行的就是菩萨道。
倒是穿上宗教外衣的人,常常听闻佛法的人,却做不到。
社会上很多不信宗教的人,我看了肃然起敬,他们真是菩萨。
20)清净的福叫做清福,人生鸿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人到了晚年,本来可以享这个清福了,但多数人反而觉得痛苦,因为一旦无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
有许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时侯,他硬是享死了,他害怕那个寂寞,什么事都没有了,怎么活啊!
所以我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
这才会看到鸿福是厌烦的。
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烦世间的鸿福,对鸿福有厌离心,才是走向学佛之路。
21)所以,悟了道的人等于未悟,但是他毕竟是悟了的,可是表面上是凡夫,你不知道的,他只是不具备叫做出家相的那个佛法。
大乘菩萨,一切皆在世间法。
诸佛菩萨真得道的,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没有不来的,这个世界不来,别的世界他早去了,不逃避的。
想离开这个痛苦烦恼的世界,想得定清净,想住山修道,都是邪见。
大乘菩萨亦不灭受而取证涅槃,不讲空寂,因为诸法本空嘛!
哪里证个空寂?
你觉得有个空寂那是你的心假造的,是小乘的法门。
22)《四十二章经》有讲,供养十亿个罗汉,还不如供养一个缘觉,供养百亿个缘觉,还不如供养一个佛,供养千亿个佛,还不如供养一个无修无证的道人,根据本经我说供养一个无心道人,还不如供养一个世界上最穷苦的人。
你看佛法是出世的还是入世的?
佛法注重社会的救济。
在本经中,维摩居士在法会中供养一个最穷苦的人。
你能供养世界上最穷苦的人,就比得上供养一个佛。
所以不要搞迷信,为什么要化什么东西?
这钱为什么不能拿去社会上多做一点好事?
这就是佛法的真精神!
因为你能供养下方世界这样穷苦的人,就等于供养了上方世界的诸如来,上下是一样的。
往往很多宗教徒只会向上供养佛,对于社会贫苦的人理都不理,这根本不是佛法。
23)所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都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
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学佛了。
真正学佛法,并不是叫你崇拜偶像,并不是叫你迷信,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是解脱,是大解脱,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等于现在引磬一敲,下楼就是下楼,金刚经还是归金刚经,你还是你,如此应无所住。
24)大乘道是不限于出家在家的。
大乘的菩萨道简单的说有八个字,永远都做不到的:
“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能做到了就是决定大乘,决不退转的。
真正大乘道不用装起那个学道的样子,有的人一脸佛相,满口佛话,一身佛气,进了房间把空气都染污了,我最怕这种人。
当然不只佛教徒如此,我看到这样的基督徒同样害怕。
25)所以佛说世界上一切都是有为法,有为法都不实在。
但是有为法,体是无为,用是有为。
所以我们想在有为法中,求无为之道,是背道而驰;因此一切修持都是无用。
并不是把有为法切断了以后,才能证道;有为法,本来都在无为中,所以无为之道,就在有为现象中观察,观察清楚才能见道。
26)“儿啼黄叶飘然落”,这是法华经上的典故。
金刚经上教人不能够执著佛的法,执著了佛法就不是真正学佛的人。
在法华经上,佛用另外的方法表达,佛说他说的法,等于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
那个小孩哭了,怎么办呢?
为了使他不哭,顺手检了一片黄叶来逗他,这个好玩啊!
这个是金子。
只要把小孩哄住了,不管它是鸡毛也好,树叶也好,只要小孩不哭就行了。
佛告诉我们,他讲的佛法,也就是这个样子,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
其实任何一法都是黄叶,都是为止儿啼而已。
如果一念停了,黄叶就不要了。
27)我们用各种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平自己心中那个波浪,想尽办法要让那个波浪变平,变平了又怎么样?
变平了还是水!
不平呢?
不平也是水。
所以说,拚命去弄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对不对?
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想是这个道理!
你仔细想想看。
你的想也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它本身就在如来清净的境界。
28)信心清净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专讲个人的信仰,因为真正的信仰并不是迷信。
为什么不是迷信呢?
因为是深解义趣,把道理彻底了解了来学佛,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
假定说佛学的理不透,盲目的去信仰,盲目的去礼拜,那不能说他是不信;不过,严格的说,还属于盲目迷信的阶段。
真正佛法的正信,是要达到深解义趣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