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6514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旅游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旅游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旅游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旅游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旅游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旅游地理.docx

《中国旅游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旅游地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旅游地理.docx

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作业之华夏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班

姓名:

吕娅学号:

20092416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①文物: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②建筑群: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③遗址:

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下面将取其精华,对我国的几处世界遗产做一下简介。

一.丽江古城TheAncientCity-lijiang——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建筑群落

“丽江古城恰好填补了当时世界文化遗产中缺少平民建筑群落的空白”,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馆长李锡在回忆丽江1997年能以全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时说,丽江古城不仅独具纳西族风格,又融合了汉、白、藏、彝等民族的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罕见的至今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距今已有八百年历史的丽江古城海拔2416米,面积3.8平方公里,四面青山绿水环绕,晶莹璀璨、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远远挂于天际。

据说,世居于此的纳西族的土司姓木,木字加框便成“困”,故丽江古城不筑城墙。

自古以来,丽江古城是南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集市,是滇藏贸易的商品集散地。

曾参与丽江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的李锡说,原有的文化遗产大多以王宫及名人故居为主,而古城内目前仍居住着4000多户以纳西族为主的普通老百姓。

  水是丽江的灵魂,古城依山跨水而建,水随街走,街依水筑,整个小城就是一张树状的水网,300多座朴实无华的石桥、木桥将古城连成了一体。

清亮亮的河水或在古城人家门前,或在屋后,或绕墙而行,或干脆穿室而过。

  古城依水而建的街道过去一律用据说是从玉龙雪山采来的五彩石铺就,岁月已将这些石板磨砺得光滑如镜,色彩斑斓,不过人走在上面并不会滑倒,石板之间有着防滑槽。

伴着弯弯的石板路,古朴厚重的建筑鳞次栉比,街道曲曲折折,灵活多变,宽不过三五米,窄处仅一二米。

灰瓦、土坯墙、木结构的房舍都不高,基本为一至两层,因而虽然房舍集中,但古城内并不觉得拥挤。

 古城内家家有小院,从大门进去你就会发现纳西小院其实是典型的汉族三坊一照壁或一坊房,一楼是宽敞的走廊,走廊冬暖夏凉,是纳西家庭活动的主要场所。

纳西人喜好花木,家家果木扶蔬,小河旁垂柳依依。

徜徉于蜿蜒的窄巷中,抬头会有一丛葱翠的绿树或几枝红艳的花朵从土墙里斜伸出来,撒你一头的绿荫和花香。

 位于狮子山麓,如球场大小的四方街是古城中心。

站在四方街中间,只见几条五彩的石板路从几个方向游进古城深处,消失在密密的房舍中。

丽江古城布局与大多数城市棋盘式的空间布局不同,它以四方街为中心,主要街道呈放射状,四通八达。

在古城蜿蜒曲折的小街巷里穿行,迷路了也不用担心,无论怎样都可以到达四方街。

清清的玉河水从四方街口流淌过,过去人们曾在这里设堤,每天集市散了以后堵水冲洗四方街,这是纳西族的一个杰作。

 “丽江古城骨子里是平实随和的,孩子们在城内嬉戏,你不用担心有汽车;老人就坐在街边晒太阳打瞌睡。

在这里你会惊讶地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样恬静。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

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概况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

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

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

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

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

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

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

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

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楼内的天花板上还绘有多种精美的图案。

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

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

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

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

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

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

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符合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理由。

(一)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井自具纳西族独特风采。

1986年,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了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二)丽江古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

  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

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三)丽江古城民居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城镇、建筑本身是社会生活的物化形态,民居建筑较之官府衙署、寺庙殿堂等建筑更能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丽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井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鲜明之处就在于无一统的构成机体,明显显示出依山傍水、穷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质朴的创造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特定的区域里对纳西民族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丽江民居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四)丽江古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艺术与适用经济的有机统一体

  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

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而完整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

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

古城所包涵的艺术来源于纳西人民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术交流融汇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宝贵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丽江古城包容著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己逐渐成为滇西北经济文化中心,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聚居在这里的纳西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

尤其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等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六)关于丽江古城的真实性

 丽江古城从城镇的整体布局到民居的形式,以及建筑用材料、工艺装饰、施工工艺、环境等方面,均完好地保存古代风貌,首先是道路和水系维持原状,五花石路面、石拱桥、木板桥、四方街商贸广场一直得到保留。

民居仍是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在修复和建造,古城的风貌已得到地方政府最大限度的保护,所有的营造活动均受到岩格的控制和指导。

丽江古城一直是由民众创造的,井将继续创造下去。

作为一个居民的聚居地、古城局部与原来形态和结构相背离的附加物或是“新建筑”正被逐渐拆除或整改,以保证古城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或历史价值能得以充分发扬。

  以上所述丽江古城是具有综合价值与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只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才能使其得以水久传世,井更好地发挥其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文化遗产

1、古街

 丽江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

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

四方街是一个大约1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

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

西有西河,东为中河。

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

 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

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

2、古桥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

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

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

 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

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3、木府

  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略备于元,盛于明”。

历经战乱动荡,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

  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15幢,大大小小计162间。

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上书“忠义”、“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等。

有人评价:

“木府是凝固的丽江古乐,是当代的创世史诗。

4、福国寺五凤楼

  五凤楼(原名法云间),位于黑龙潭公园北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楼高20米,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三层共24个飞檐,就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

全楼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楼尖贴金实顶。

天花板上绘有太极图、飞天神王、龙凤呈祥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具有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5、白沙民居建筑群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城北8公里处,曾是宋元时期丽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

民居铺面沿街设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广场,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色。

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6、束河民居建筑群

  束河民居建筑群在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

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

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

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

青龙桥高4米、宽4.5米、长23米,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桥束侧建有长32米、宽27米的四方广场,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样可以引水洗街。

二.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TheMountainResortanditsOutlyingTemplesinChengde——地既高敞,气亦清朗,四周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

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

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概况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座落于中国北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以北的狭长谷地上,占地面积584公顷。

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雍正(公元1723~1736年在位)时代一度暂停营建,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又继续修建,增加了乾隆(公元1736~1796年)三十六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

整个避暑山庄的营建历时近90年。

这期间清王朝国力兴盛,能工巧匠云集于此。

康熙五十年康熙帝(公元1662~1723年在位)还亲自在山庄午门上题写了“避暑山庄”门额。

避暑山庄主要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

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宫室建筑林立,布局严整,是紫禁城的缩影。

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

正宫是清代皇帝在山庄时,处理政务、休息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松鹤斋寓意“松鹤延年”,供太后居住,建于乾隆年间;万壑松风是清帝批阅奏章和读书处,是宫殿区与湖区的过渡建筑,造型与颐和园的谐趣园类似;东宫在宫殿区最东面,原为清帝举行庆宴大典的场所,后毁于战火。

苑景区又分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

宫殿区以北为湖泊区。

湖区集南方园林之秀和北方园林之雄,将江南园林的景观移植到塞外。

区内湖泊总称“塞湖”,总面积57公顷。

平原区位于湖泊区以东,占地53公顷。

区内的万树园不施土木,仅按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设置蒙古包数座。

乾隆帝常在这里召见各少数民族政教首领,举行野宴。

平原区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岳区,面积422公顷,占避暑山庄总面积的五分之四。

高耸的山峰好似天然屏障,阻挡了西北寒风的侵袭,是调节山庄气候的重要因素。

康乾时期还在在山区修建了40余处建筑。

避暑山庄周围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

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外八庙”。

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

这些寺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

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

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构成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由如下:

(一)避暑山庄是中国清朝的园林式皇宫,具有丰富的社会政治历史意义

 避暑山庄,是中国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

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使这里成为中国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这里发生的一系例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

(二)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与皇家寺庙完美融合的典型范例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历经康雍乾三代帝王,历时八十九年,集中全国入力物力建造而成。

它是帝王范囿与皇家寺庙建筑经验的结晶。

它成为与私园并称的中国两大园林体系中帝王宫范体系中的典范之作。

园林建造实现了“宫”与“苑”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和“理朝听政”与“游息娱乐”功能上的高度统一。

寺庙建筑具有鲜明的政治功用。

(三)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标志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巨大成就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范囿和皇家寺庙群。

它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是具有创造力的杰作。

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

在建筑上,它继承、发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

在园林与寺庙、单体与组群建筑的具体构建上,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实现了中国古代南北造园和建筑艺术的融合,它囊括了亭台阁寺等中国古代大部分建筑形象。

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

加之建筑装饰及佛教造像等中国古代最高超技艺的运用,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

(四)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实物资料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不论是造园还是建筑,它们都不仅仅是素材与技艺的单纯运用,而是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内涵融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如上所述,这样一座具有世界性突出普遍价值的艺术杰作,只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才能使其得以永久传世并更好发挥其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三.九寨沟——世界水景之王

◎简介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所以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

九寨沟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有“童话世界”之誉;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海拔在2000-3200之间,现保存着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

九寨沟的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来自雪山、森林。

九寨沟的活水泉又异常洁净,加之梯形状的湖泊层层过滤,其水色愈加透明,能见度高达20米。

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誉为九寨沟“五绝”。

水乳交融,美不胜收。

◎景点

九寨沟的主要景点包括:

宝镜岩、盆景滩、芦苇海、五彩池、珍珠滩、镜海、犀牛海、诺日朗瀑布、五花海和长海等。

九寨沟景观五绝之一的雪峰,在蓝天的映衬下放射出耀眼的光辉,像英勇的武士,整个冬季守候在九寨沟的身旁。

站在远处凝望,巍巍雪峰,尖峭峻拔,白雪皑皑,银峰玉柱,直指蓝天,景色极其壮美。

◎人文风俗

  九寨沟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尽融于瀑、河、滩、缀成一串串宛若从天而降的珍珠;篝火、烤羊、锅庄和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展现出藏羌人热情强悍的民族风情。

九寨沟,一个五彩斑斓、绚丽奇绝的瑶池玉池盆,一个原始古朴、神奇梦幻的人间仙境,一个不见纤尘、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

她以神妙奇幻的翠海、飞瀑、彩林、雪峰等无法尽览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成为全国少有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

九寨沟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显现“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誉为“童话世界九寨沟"的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情被称为“五绝”。

因其独有的原始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人间仙境”。

  这里藏胞的语言、服饰和习俗,与四邻的藏胞有着明显的差异。

据考证,他们的祖先原来生活在甘肃的玛曲,属阿尼卿山脚下的一个强悍的部落,随松赞干布东征松州时留在了白水江畔。

《唐书·吐蕃传》中记载了唐初叶蕃东征时,松赞干布以勇悍善战的河曲部为先锋,一举占领松州,后部分人马被留在了弓杠岭下。

他们将原河曲的俄洛女神山的传说及部落出生传说均带到了九寨沟内。

九寨沟的色嫫山名及蛾洛色莫的传说都源于河曲。

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岷山山脉南段尕尔纳峰北麓,是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一条支沟,海拔2000-4300米。

九寨沟一年四季均可旅游,犹以秋季为最佳,过去人们都已为九寨沟的冬季不能旅游,但是随着成都-九寨沟旅游公路的开通,才发现九寨沟冬季之美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自98年首推九寨沟冬之旅以来,一年比一年火爆,特别是春节期间,若不提前订房,根本就不能保证旅游团队的住房。

  九寨沟已开树正、日则、则查洼、扎如4条旅游风景线,长60余公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