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塔木德难题》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6236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0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塔木德难题》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塔木德难题》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塔木德难题》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塔木德难题》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塔木德难题》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塔木德难题》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初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塔木德难题》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塔木德难题》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塔木德难题》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初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塔木德难题》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

2019初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塔木德难题》

佚名《塔木德难题》初中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在犹太教典籍《塔木德》中,有一则三妾分产的故事。

说的是一名富翁在婚书中向他的三位妻子许诺,死后将给三老婆100个金币、二老婆2019金币、大老婆300个金币。

可是富翁死后人们分割其遗产时,发现他的遗产根本没有600个金币,那么他的三位妻子各应分得多少金币?

人们去找拉比,拉比是犹太人中的博学之士,拉比规定的财产分配方案如下(简称塔木德方案):

按常理,这三人得到的遗产比例应为1:

2:

3,而在犹太拉比的裁决中,只有当遗产数为300个金币时,这一比例才成立。

人们不明白这个与常理相悖的方案是如何制订出来的,它背后是否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分配原则?

为此,两千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求谜底。

1985年,罗伯特奥曼和另一位数学家解开了这个谜。

《塔木德》中有则故事:

甲乙二人共同抓着一件大衣来找法官,若甲乙都发誓自己拥有这件大衣的全部所有权,法官会判定甲乙分别得到这件大衣的二分之一。

若甲发誓自己拥有这件大衣的全部所有权,乙发誓自己拥有二分之一所有权,则法官会判定甲拥有大衣的四分之三,乙拥有四分之一。

奥曼深入研究了《塔木德》,并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古代犹太人解决财产争执的三个原则:

一、仅分割有争议财产,无争议财产不予分割。

二、宣称拥有更多财产权利一方最终所得不少于宣称拥有较少权利一方。

三、财产争议者超过两人时,___________。

以三妾分产为例,根据塔木德方案:

当遗产只有100个金币时,由于三位妻妾都宣称有权利获得100个金币,这时如果按照第三条原则来分割财产,要求最少的三老婆得到50个金币,而要求更多的二老婆和大老婆反而一共才得到50个金币,违背了第二条原则,所以三人应该平分,各得33.3个金币。

当遗产为2019金币时,由于三老婆宣称自己有权获得100个,因此剩余100个可以明确分给二老婆和大老婆。

然后,三老婆自成一组,二老婆和大老婆合为一组,两组分割三老婆宣称有权继承的那100个金币,二老婆和大老婆再得50个金币,三老婆剩50个金币,三老婆的财产继承结束。

此时,二老婆和大老婆共有150个金币,由于二人都宣称拥有这150个金币的继承权,因此这150个金币二人平分,二人各得75个金币。

当遗产为300个金币时,由于三老婆宣称自己有权获得100个,因此剩余2019可以明确分给二老婆和大老婆。

然后,三老婆自成一组,二老婆和大老婆合为一组,两组分割三老婆宣称有权继承的那100个金币,二老婆和大老婆再得50个金币,三老婆剩50个金币,三老婆的财产继承结束。

此时,二老婆和大老婆共有250个金币,由于二老婆宣称拥有2019金币的继承权,因此其中50个金币可以明确分配给大老婆。

然后,二老婆与大老婆继续分割二老婆宣称有权继承的那2019金币,双方各得100个金币,二老婆的财产继承结束。

此时,三老婆拥有50个金币,二老婆拥有100个金币,大老婆拥有150个金币。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塔木德方案给财产争执提供了一个出色的解决方案,它拥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原理,一旦接受这一原理,则争执方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都会发现这一解决方案是公正的。

1.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根据后文财产争执的解决方法,在文中空格处填入合适的句子。

3.文中加点的按常理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4引述的第一个故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列数字。

运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2.将所有争议者按照其诉求金额排序,最小者自成一组,剩下所有争议者另成一组,争议财产在两组间公平分配。

(意思相同即可)

3.不能。

按常理指的是在一般情况下的情形,准确说明1:

2:

3是正常情况下的财产分配情况,去掉后就变成所有情形下都按此分配,去掉后不合实际。

4.引出下文要讨论的问题和问题的解决方案,使文章更富有可读性。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煞(shà)白恣(zī)睢矫(jiǎo)揉造作即物起兴(xīng)

B、抽噎(yē)慰藉(jiè)引颈(jǐng)受戮鳞次栉(zhì)比

C、荫(yìn)庇诘(jí)难味同嚼(jiáo)蜡相形见绌(chù)

D、狡黠(xié)涟漪(yī)戛(gá)然而止叱咤(zhà)风云

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啜泣喑哑晨曦忧心忡忡谈笑风声

B.撺掇崔巍跻身玲珑剔透妇孺皆知

C.悲怆睥睨惆怅再接再厉心无旁鹜

D.禁锢帷幕赎罪顶礼膜拜无精打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流(《渡荆门送别》)

C.吾知所以(……的原因)距子矣,吾不言(《公输》)

D.固(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内行地赞美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是怎样地“本色当行”。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报,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栩栩如生。

C.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式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D.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5.下列短语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习快用热水擦干净送礼物

B.热起来做下去摆整齐读两遍

C.听说读写思想感情光荣艰巨轻松愉快

D.新的衣服魅力中国彻底领悟非常激动

6.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②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③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⑤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⑥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A.①②⑤③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④①②⑤③⑥D.④⑥①②⑤③

7.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

A.波涛如怒,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D.子曰:

“其恕乎!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是其中的作品。

B.《威尼斯商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悲剧。

C.《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描写了童年阿廖沙性格的形成过程,再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

D.林冲是《水浒》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

他武艺高强,安分守己,但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被高俅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二.(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故乡》中节选的文字,完成9----13题。

阅读《故乡》中节选的文字,完成9-13题。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我想:

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脽而生活。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

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

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芒远罢了。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对“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一句中“这地步”一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地步”指代“我”与闰土的关系,不仅失去了儿时的亲密友情,而且两个人彼此不能够了解、相通。

B.“这地步”正是“我”的一种极大的感慨,因为这感慨,“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看到了农民命运的悲惨、生活的极度穷困,看到了封建势力对像闰土一般的农民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双重摧残。

C.“这地步”是指我与闰土的隔绝。

因为在闰土的意识中,儿时的友伴已成了老爷和奴仆的关系。

D.“这地步”主要因为我比他富有,他太贫穷了,我们不是一个阶级的人。

10.下列说法分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再现了故乡中美丽的景色,是实写,是对主题的升华,展现了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和向往。

B.回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并没有多少变化,变化的是我的心

境。

C.我对理想中的故乡充满希望,在结尾议论也是积极乐观的。

D.我正在走的路,是指正离开故乡的路,正在走的道路。

11.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故乡》中的“我”是一个在自己的“故乡”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失去了自己的精神落脚地,已经没有了自己精神的“故乡”的现代知识分子。

B.“我”同情豆腐西施杨二嫂的人生命运,豆腐西施杨二嫂却不会同情他。

“我”无法同她建立起精神的联系。

C.但这个富于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少年闰土,到了现在,却成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

“我”很想念闰土,可闰土却不在想念着“我”。

D.闰土说说的“不懂事”中的“事”,实际是中国传统的一套封建礼法关系,以及这种礼法关系所维系着的封建等级观念。

12.下列句子分析错误的一项()

A.儿时的“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

B.现实的“故乡”,面目全非,沉寂、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

使“我”感到“希望”的幻灭,心中无比“悲哀”。

C.以前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一点也不一样,那时的故乡多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单纯。

D.“我”渴望打破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质关系的新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3.下列句子分析错误的一项()

A.“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就是“我”对故乡的理想。

B.“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他已经没有反抗现实的不幸的精神力量。

他把所有这一切都视为根本不能战胜的。

原因就是生活太贫穷了。

C.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闰土不再把“我”视为平等的、亲切的朋友了。

这个称呼带着一种“敬”,但同时也透脱着一种“冷”。

D.闰土“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说明他心里颤抖着多少真挚的感情呵!

但封建的礼法关系却把所有这些感情都堵在了他的内心里。

三、阅读《信客》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4----17题。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

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

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

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

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

“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零狗碎的。

”“你给他说说,那些货色不能在上海存存?

我一个女人家,来强盗来贼怎么办……”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

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

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

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

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

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

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

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

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

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

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

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

不能。

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

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14.对文中划直线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表现老信客不计私利、处处为人考虑的美德。

B.“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说明繁华多变的都市生活冲击着居住在落后农村的乡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信客对这一切感受最为迅速,最为真切,也最为深刻的。

C.“满脸戚容”,“一路上想了很久”突出了信客真诚、善良,能够宽容理解他人,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

D.“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作者在句中流露出了对旧中国农村的封闭,落后与农民生活贫穷的慨叹和对农村的厌烦。

15.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自己的冒险家们”指的是甘于出去冒险拼搏的家乡英雄。

B.这位信客集善良、忠厚、宽容、理解、诚信等美德于一身,竭诚为乡亲服务,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为人们排忧解难,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虽然嘴上不说但是他是放在心上的。

C.本文刻画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说明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敬重和爱戴的。

D.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设问手法,反映信客对他人的理解,体谅与宽容。

16.体现节选文语言特色正确的一项是()

A.排比成分,气势宏伟B.朴素平实,自然流畅

C.质朴典雅,警辟畅达D.生动形象感情细腻

17.体现节选文字内容的关键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羡慕嘲笑人头济济B.沉稳重担乡情情义

C.憎恨升沉荣辱血汗和眼泪D.代价可怜连声诺诺

四、﹙8分,每小题2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18----21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

不战,战必胜矣。

18.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

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9.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20.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

A.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B.“君子”是指文中所说的“得道者”。

C.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D.“得道者多助”的“道”在文中指“施行仁政”

21.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

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

B.第二段设了一个守城的例子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

C.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这个句子从反面论证了“人和”的重要。

五.﹙8分,每小题2分﹚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22----25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2.对牌名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江城子”为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B.上阕首句中的“老夫”为作者自称。

C.词的结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这首《江城子》和晏殊的《浣溪沙》都是豪放词。

23.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24.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

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25.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出猎的壮阔场面。

B.“酒酣胸胆尚开张”等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

言的醉态。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词人渴望摆脱政治窘境,为国

效力的心情。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28题(14分)

吕蒙深明大义

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

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

后宁赍(jī)礼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

宁许蒙不杀。

斯须还船,缚至桑树,自挽弓射杀之。

毕,解衣卧船中。

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

宁闻之,故卧不起。

蒙母徒跣出谏蒙曰:

“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

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

”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

“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

”宁涕泣歔(xǖ)欷(xī)曰:

“负卿!

”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选自(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26.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徒跣:

________________

(2)负卿:

________________

(3)蒙素至孝:

________________(4)欢宴竟日:

________________

27.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

(2)汝是为臣下非法。

(3)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28.请简要分析文段中吕蒙的性格特点。

(4分)

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29—32题(16分)

云计算   钟华

   ①云是络、互联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

云计算被视为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核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②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

很多人觉得数据只有保存在自己的电脑里才最安全,其实不然。

你的电脑可能会因为自己不小心而被损坏,或者被病毒攻击导致硬盘数据无法恢复,不法之徒则可能利用接触你电脑的机会窃取你的数据。

据报道日本核能机构电脑因为感染病毒,导致大量数据外泄。

反之,当你的文档保存在类似GoogleDocs的络服务上,你就再也不用担心数据的丢失或损坏。

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数据中心来帮你保存数据,有全世界最专业的团队来帮你管理信息。

   ③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最方便。

你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的电脑,有一个你喜欢的浏览器,你要做的就是在浏览器中键入URL,然后尽情享受云计算带给你的无限乐趣。

你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编辑存储在“云”的另一端的文档,可以随时与朋友分享信息。

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专业人员帮你维护硬件,帮你安装和升级软件,帮你防范病毒和各类络攻击,帮你做你

以前在个人电脑上所做的一切。

   ④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

不同设备的数据同步方法种类繁多,操作复杂,要在这许多不同的设备之间保存和维护最新的一份联系人信息,你必须为此付出难以计数的时间和精力。

这时,你使用云计算就会让一切变得简单。

在云计算的络应用模式中,数据只有一份,保存在“云”的另一端,你的所有电子设备只需要连接互联,就可以同时访

问和使用同一份数据。

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一台电脑找到某个朋友的电子邮件地址,可以在任何一部手机上直接拨通朋友的电话号码。

   ⑤云计算为我们使用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作为一种最能体现互联精神的计算模型,云计算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将从多个方面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29.云计算有哪些优点?

请简要概括。

(4分)

30.第②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4分)

31.请你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进行简要分析。

(4分)

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一台电脑找到某个朋友的电子邮件地址,可以在任何一部手机上直接拨通朋友的电话号码。

32.通过本文对云计算技术的介绍,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它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会有怎样的应用?

(列举一例即可,4分)

八(2分)

33.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

楷或行楷抄写在方格内。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九(40分)

34.作文

美国监狱里有个名叫库丁的重刑犯。

他游手好闲,嗜酒如命且毒瘾极大,因杀人被判终身监禁。

库丁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跟父亲一样从小不务正业,后来也因杀人入狱;小儿子却诚实好学,后来在一家大企业谋到了满意的职位,如今已做了那家公司的总经理。

在相同的成长环境里,为何两个儿子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

一位记者前去采访

,没料到兄弟二人的答案完全相同:

“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围绕故事的主旨,写出你的一段经历,或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

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2、自拟题目。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