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水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5898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10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农水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小农水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小农水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小农水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小农水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农水建设方案.docx

《小农水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农水建设方案.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农水建设方案.docx

小农水建设方案

1.1.1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位置

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赣州县西部,介于东经114°01′~114°40′,北纬25°42′~26°02’之间。

东邻南康市,南接上犹县,西靠湖南桂东县,北毗吉安县遂川县。

上犹县山青水秀,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

(2)地貌概况

上犹县地形轮廓呈掌状,东西最大横距6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2公里。

地势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与西北部多为山区,山峦重叠,山峰海拔多在1000m以上,其中五指峰为县内最高峰,海拔1608m;东南部为起伏不平的低山、丘陵地带,其间散布着大小不一的谷地、盆地。

县内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2%,丘陵和低丘岗地各占14%。

土壤以黄红壤及棕壤为主,偏酸性。

其中山地以黄红壤为主,间有少量棕壤,耕作土壤有黄泥田、红壤性的水稻土和潮沙土等,河谷两岸多为冲积土。

县内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约达78%,主要树种有松、杉、杂木和毛竹等,植被良好。

(3)气候条件

上犹县属中副热带东南亚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阳光充足,无霜期长,适宜种植水稻、瓜果等多种农作物。

根据上犹气象站资料统计(1959~2007年),上犹县年平均降水量1485.9mm,年最大降水量2148.1mm(1961年),年最小降水量935.2mm(1971年),丰水年降水与枯水年降水的比值达2.30。

降雨的年内分布也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其中主汛期4~6月降水量占全年的43.7%以上,7~9月降水约占全年的25%。

另据气象资料分析,全县多年平均气温为17.8℃,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8.0℃。

年平均无霜期280天,年平均蒸发量985.7mm,平均最大风速16m/s,多年平均风速为1.1m/s。

(4)河流水系

上犹县有大小河流共610条,总长2050km,其中10km2以上集雨面积的河流有35条,总长484.9km;20km2以上集雨面积的河流有18条,总长293.8km。

各主要河流概况如下:

⑴上犹江

上犹江系赣江上游左支章江的主流,发源于湘赣交界的诸广山区,自西南向东北经湖南省汝城进入江西省境内,沿途经上犹县、上犹县、南康县,于南康县三江口处汇入章江,三江口以上始称上犹江。

上犹江流域面积4583km2,主河道全长193.3km。

上犹江在陡水镇窑下进入上犹境内,经陡水镇、上犹县及黄埠镇,在黄埠镇大回村进入南康县。

⑵营前水

营前水系上犹江一级支流,发源于罗霄山上犹、上犹、湖南省桂东县三县交界处,由干流太乙河、石溪河、金盆河等汇集后,由窑下村汇入上犹江水库库区,流域面积547km2,主河道长62.1km。

⑶油石河

油石河系上犹江一级支流,发源于上犹县油石乡莲花碗,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油石于东山镇汇入上犹江,流域面积168km2,主河道长31.6km。

⑷龙华江

龙华江系上犹江一级支流,发源于上犹县双溪乡高洞村,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双溪、寺下、安和、社溪,于龙华乡龙华圩汇入上犹江,流域面积1144km2,主河道长89.4km。

⑸紫阳河

紫阳河系龙华江一级支流,发源于上犹县紫阳乡花桥鼎,自西北向东南流经紫阳、蓝田,于社溪乡老圩汇入龙华江,流域面积203km2,主河道长39.1km。

1.1.2社会经济状况

上犹县全县共划5个镇、9个乡,131个村委会,2452个村民小组,8个居委会,21个居民小组。

全县30.06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25.67万人。

全县土地面积231.5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68万亩,实现财政总收入24005万元,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47709万元,全县县域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519元,农民人均收入2741.01元,人均储蓄存款7365元。

粮食播种面积24.2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0.9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6.27万亩,茶园面积4.14万亩,果园面积7.68万亩。

粮食总产量8.89万吨,全年出栏猪15.51万头,全县肉类总产量16967吨。

附表:

主要农产品产量

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粮食总产量

88845

#早稻

29937

二晚

34358

大豆

970

薯类

4059

油料总产量

1711

#花生

1697

#油菜籽

12

茶叶总产量

534

水果总产量

8877

年末生猪存栏

万头

8.84

全年出栏肉猪头数

万头

15.51

肉类总产量

16967

#猪肉产量

12994

水产品产量

13058

1.1.3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我县近3年平均粮食总产量为8.88万吨,经县统计局核准,今年我县粮食总产量达到8.89万吨,较上年增加0.09万吨,增长1%;平均亩产366公斤。

粮食总产量连续三年增产。

 我县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切实把粮食生产摆到突出位置。

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指导性文件进行专题部署。

着力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今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4.28万亩,较上年增长0.4%。

同时,切实强化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建设,坚持把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投资的重要投向,并不断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最大限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针对去年以来粮食生产中遭遇到的缺水、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我县积极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多次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督导组深入基层指导、落实耕地、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措施,扭转了不利生产形势,确保了粮食生产顺利进行。

今年粮食生产中,我县及早制订实施方案,量化、细化、实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通过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补贴,最大限度调动农民搞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我县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及时全部兑现到位。

1.1.4高效农业发展状况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上犹县在逐年加大农业生产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使农业生产呈现比较良好的局面。

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84亿元,比上年增长3%,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4.28万亩,增长0.4%,茶园面积4.14万亩,增长24.5%,果园面积7.68万亩,增长1.2。

粮食总产量8.89万吨,增长1%,茶叶产量534吨,增长2.1%,水果产量8877吨,增长8.3%。

全年出栏肉猪15.51万头,增长0.2%;全年肉类总产量16967吨,增长3.2%:

家禽产蛋量2174吨,增长3.5%;水产品产量4204吨,增长21.7%。

(2)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迅速发展。

近年来,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发展迅速。

特别是通过“抓基地、扶龙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合理规划,高位推动“茶叶、油茶”等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开发了沙段、油石嶂、齐里等万亩“两茶”基地,工列为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和全国茶叶技术体系建设协作县。

经过精心打造的仙湖米业、上犹绿茶等重点的有机、绿色、生态品牌,以及“客家红”有机脐橙(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已倍受青睐。

上犹县现有的水利设施大部份建于五、六十年代,至2011年止,全县有小

(一)型以上水库22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总库容9.38亿立方米;中型水库3座,总库容8645万立方米;小

(一)型水库1座,总库容271万立方米;小

(二)型水库16座,总库容554.58万立方米;山塘2150座,总库容2542万立方米;引水灌溉工程1451座,提水灌溉工程145座;已有中型灌区2座,小型灌区110座,200亩以下灌区494座。

大型水库:

全县有大型水库2座,即龙潭水库和上犹江水库。

龙潭水库地处江西省上犹县西部,东南距上犹县城约70千米。

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50平方千米,大坝最大坝高90米,总库容1.156亿立方米。

电站装机容量4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9234万千瓦时。

水库1990年7月开工,1995年11月建成,系河道型多年调节水库。

上犹江水库又名陡水湖,地处上犹县中南部、上犹县东北部,东南距上犹县城18千米。

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750平方千米,大坝最大坝高67.5米,总库容8.22亿立方米。

电站装机容量6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2.33亿千瓦时。

水库1955年3月开工,1957年8月建成,系湖泊型年调节水库。

中型水库:

全县有中型水库3座,即南河水库、仙人陂水库和灵潭水库。

南河水库位于县东南约5千米的东山镇上埠村境内,水库面积控制流域面积2830平方千米,大坝最大坝高13.5米,设计总库容5250万立方米。

水库1970年1月开工,1983年1月建成,属河道型日调节水库,以发电为主,兼防洪。

仙人陂水库位于上犹县东南部,西部距上犹县城约4千米。

水库面积控制流域面积3108平方千米,大坝最大坝高7.2米,设计总库容1915万立方米。

水库1992年10月开工,1995年9月建成,属河道型日调节水库,以发电为主,兼灌溉和养殖效益。

灵潭水库位于上犹县紫阳乡长岭村境内,水库面积控制流域面积26.5平方千米,大坝最大坝高12米,设计总库容1480万立方米。

水库1973年11月开工,1975年10月建成,是一座灌溉为主,兼有发电、养殖的中型水库。

全县小

(一)型水库1座,小

(二)型水库16座。

至2011年止,全县实有山塘水塘2150座,有效灌溉面积2.28万亩,完好率34%。

上犹县小

(二)型水库区域分布面

乡镇

数量(座)

库容(万立方米)

有效灌溉

面积

(万亩)

附注

总库容

兴利库容

东山镇

3

121.1

97.1

0.17

社溪镇

2

81.8

48.7

0.28

黄埠镇

2

94.9

72.2

0.23

营前镇

1

13.7

9.8

0.05

紫阳乡

4

92

76.04

0.21

水岩乡

1

34.8

17.1

0.03

梅水乡

1

77.5

66.8

0.25

双溪乡

1

23.08

9.96

0.03

油石乡

1

15.7

12.6

0.05

合计

16

554.58

410.3

1.3

全县引水工程共建成1451座,可灌溉面积3.6万亩,其中1000亩以上的4座,分别是:

万潭陂、营里陂、石溪陂、横岭陂;1000亩以下的1447座,生活饮用水工程233处,分为城镇供水、农村饮水解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全县排灌工程145座;水轮泵站5座,提灌站23台。

机电排灌总面积0.5万亩。

多数排灌工程仅在缺水季节开机灌溉,作为提高灌溉保证率的一种辅助设施,有部分和蓄、引水工程结合灌溉。

1.2.2节水灌溉及高效节水发展状况

上犹县现有节水灌溉面积约1.29万亩,主要的节水灌溉方式为:

渠道衬砌现浇砼、U型槽等。

2008年我县对营里陂中型灌区、梅岭中型灌区及平富小型灌区的主干渠进行了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改造干渠35km,并维修、新建了干渠的渠系建筑物,取得了一定的节水效果,农民群众非常满意。

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状况差,目前我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为零。

1.2.3渠系水利用系数

上犹县共有中型灌区2座,小型灌区110座,200亩以下灌区494座。

其中中型灌区的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5,灌区现状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55;小型灌区的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2~0.46,灌区现状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55;200亩以下灌区的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2~0.46,灌区现状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55。

上犹县共有中型灌区2座,分别是营里陂灌区和梅岭灌区。

(1)营里陂灌区位于上犹县东北部社溪镇和安和乡境内。

覆盖安和乡、社溪镇的7个行政村,49个村民小组,受益农户3221户,人口12734人。

区域内现有耕地总面积1.08万亩,2007年营里陂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列入江西省综合农业现代化项目。

我县于2008年10月正式对营里陂灌区渠道及渠系建筑物进行加固,包括主干渠、左右干渠及渠系建筑物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

施工期为四个月。

总投资为473万元。

至2009年3月,工程已全部完成。

工程现运行状况良好。

在2011年已完成对营里陂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

(2)梅岭灌区位于上犹县东北部东山镇和油石乡境内。

覆盖油石乡、东山镇的9个行政村,235个村民小组,受益人口2.19万人。

区域内现有耕地总面积1.06万亩,2008年梅岭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列入江西省综合农业现代化项目。

我县于2008年10月对梅岭灌区渠道及渠系建筑物进行加固,包括左右干渠及渠系建筑物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

施工期为四个月。

总投资为350万元。

至2009年3月,工程已全部完成。

工程现运行状况良好。

上犹县有大小河流共610条,总长2050km,其中10km2以上集雨面积的河流有35条,总长484.9km;20km2以上集雨面积的河流有18条,总长293.8km。

主要河流有上犹江、营前水、油石河、龙华江、紫阳河、梅水河、寺下河、中稍河,分布于东山镇、营前镇、油石乡、紫阳乡、梅水乡、寺下乡等乡镇。

我县河流经过多年洪水的侵蚀,大多河道水毁严重,运行状况较差。

2010年我县营前镇防洪工程列为江西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项目,主要对营前水进行河道整治、砌筑防洪堤及护岸。

河道整治长9.0km,其中营前水河段整治长5.2km,支流石溪河河段整治长3.8km,。

砌筑防洪堤及护岸堤岸线总长6.960km。

实施防洪工程后,防护区内的保护面积将达6.4km2,防洪标准将提高至10年一遇,可保护营前镇的2万人,耕地0.3万亩,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县有小

(一)型以上水库22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总库容9.38亿立方米;中型水库3座,总库容8645万立方米;小

(一)型水库1座,总库容271万立方米;小

(二)型水库16座,总库容554.58万立方米;山塘2150座,总库容2542万立方米;

(1)中型水库灵潭水库于2007年列入全国中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共投资两千多万元对水库大坝进行了灌浆、坝面干砌石护坡等,并加固了溢洪道,确保水库的安全。

目前水库运行状况良好。

(2)中型水库南河水库于2008年列入全国中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共投资八千多万元对水库大坝、副坝、溢洪道等进行了加固处理,确保水库的安全。

目前水库运行状况良好。

(3)小

(一)型水库梅岭水库于2009年列入全国668水库除险加固项目。

我县于2009年3月对梅岭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共投资三百多万元对水库大坝、溢洪道等进行了加固处理,确保水库的安全。

目前水库运行状况良好。

(4)2010年根据省市安排,我县共投入资金160万元对全县16座小

(二)水库溢洪道进行了应急除险加固。

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同时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小

(二)水库运行状况良好,全县16座小

(二)型水库正在进行除险加固。

至2011年止,全县实有山塘水塘2150座,有效灌溉面积2.28万亩,完好率34%。

运行状况较差。

1.2.6近年来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及成效

近年来,上犹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把小农水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加大了投入力度。

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县投入小农水资金7035.25万元(中央、省市级以上补助资金3797.65万元,县级财政投入2932.6万元,投工投劳14.5万人次,自集资金306万元)。

其中,2006年投入小农水建设资金627.6万元(中央、省市级以上补助资金394.6万元,县级财政投入183万元,群众自集50万元);2007年投入小农水建设资金861.9万元(中央、省市级以上补助资金573.4万元,县级财政投入236.5万元,群众自集52万元);2008投入小农水建设资金966.01万元(中央、省市级以上补助资金646.9万元,县级财政投入253.1万元,群众自集66万元);2009年投入小农水建设资金1721.07万元(中央、省市级以上补助资金840.07万元,县级财政投入835万元,群众自集46万元)。

2010年投入小农水建设资金2858.67万元(中央、省市级以上补助资金1342.67万元,县级财政投入1424万元,群众自集92万元)。

上犹县小农水项目近五年投入情况表单位:

万元

项目

单位

资金来源

年份

合计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上犹县水务局

中央及省级小农水补助

101

125

160

155

75

616

小农水县级配套补助

92

115

116

112

410

845

群众集资及投工投劳

50

52

66

46

92

306

省市级特大防汛补助等

20

25

9

55

109

市级小农水

4

11

3

9

68.7

95.7

县级岁修等

85

109.5

130.1

116

410

850.6

世行贷款(县财政还贷)

600

600

1200

上犹县扶移民贫办

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

101.2

104.8

165.21

356.37

372.97

1100.55

上犹县发改委

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

18

39

25

22

451

555

县级补助资金

6

12

7

7

4

36

上犹县国土局

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

120

230

233

236

240

1059

上犹县水保局

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

30.4

38.6

51.7

61.7

80

262.4

合计

627.6

861.9

966.01

1721.07

2858.67

7035.25

其中:

省市级以上资金

394.6

573.4

646.91

840.07

1342.67

3797.65

县级财政

183

236.5

253.1

835

1424

2931.6

群众自集

50

52

66

46

92

306

经过近五年的各级各部门对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大力支持,使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9万亩,恢复、新增和改善排涝面积0.68万亩,年新增供水能力32万立方米,年新增节水能力13万立方米,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954万吨。

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572万元。

项目区农民年人均增收130元。

农民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011年重点县建设项目总投资2061.96万元,其中: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补助资金65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65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400万元,受益区群众投资投劳361.96万元。

经过2011年重点县的改造,项目区灌溉工程灌溉保证率达到85%左右,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左右,年新增供水能力52.8万立方米,年新增节水能力318万立方米;恢复灌溉面积0.2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9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31万吨,新增粮食产值按0.4的分摊系数计算约156万元,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680.01万元,受益人口3.59万人,项目区受益农民年人均增收160元。

2012年重点县建设项目总投资2047万元,其中: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补助资金65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65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400万元,受益区群众投资投劳347万元。

经过2012年重点县的改造,项目区灌溉工程灌溉保证率将达到85%左右,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左右,年新增供水能力52.8万立方米,年新增节水能力82.5万立方米;恢复灌溉面积0.2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9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279万吨,总产量达9.65万吨,新增粮食产值按0.3的分摊系数计算约558万元,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55.8万元,受益人口3.59万人,项目区受益农民年人均增收85.5元。

1.3水土资源状况

根据《赣州水资源公报》,2011年,上犹县水资源总量为14.54亿m3,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为7.66亿m3,地表水资源量为5.62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04亿m3。

我县水利工程可供水量为9399.4万m³。

2011年上犹县总用水量8944万m3,其中,农业用水量6700万m3,占总用水量的75%;工业用水量900万m3,占总用水量的10%;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1168万m3,占总用水量的13%;生态环境用水176万m3,占总用水量的2%。

详细用水量百分比见下图:

上犹县全县全县土地面积231.5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72万亩,水田12.85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1.6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3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旱涝保收农田面积1.1万亩,近3年平均农作物播种面积37.28万亩,近3年平均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23.89万亩。

从水资源总量看,水量较丰,但是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年际及年内降水不均匀,径流的年际及年内分配也不均匀。

年际间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4.9倍,主汛期4-6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50.1%而水稻灌溉用水量最多的月份在7-9月,其径流量仅占全年径流量的22%,致使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突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

2.开展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必要性

由于我县大多数农田灌溉工程设施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设计不合理、配套不到位、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

加上经过长达50年来的长期运行,大多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有些水利工程还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隐患。

灌区渠道淤积、渗漏、塌方和边坡坡降过陡失稳比比皆是。

骨干工程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足0.45,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干、支渠分水口无配套控制闸门,无量水设施。

多数农田采用串、漫灌方式,直接从干、支渠上取水灌溉,用水不均。

水库周边地势较高耕地,因渠道渗漏、塌方、淤积等原因,灌溉保证率极低,而地处低洼的地势较低的耕地,又因渠道排水设施不完善,渠道常被洪不淹没。

近年来,受异常天气影响,频繁的洪涝干旱灾害,全县水利设施更是不堪负重,雪上加霜,致使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低,灌溉效益衰减,工程的效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通过重点县的开展,可使我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上一个新台阶,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可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项目区改造后,农田灌溉面积得到恢复和改善,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将增加到12.18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达75以上;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50%以上。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提高到25%。

高效农业区喷灌、微灌工程面积占高效农业区工程面积比重50%以上。

灌区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不足0.45提高到0.55,灌溉保证率达到0.85,大大改善灌溉条件,达到节水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可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项目区改造后,改善灌溉条件,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耕地平均亩产由0.342t提高到0.392t,项目区恢复和改善面积6.30万亩,新增粮食产量1.08万吨,产值1991万元。

新增经济产值1200万元。

灌溉条件恶劣的库区高岗地和山丘地,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其灌溉设施基本得到改善,农民口粮问题得到解决。

(三)、可促进经济社会进步。

项目区改造后,项目受益人口13.28万人,增加农民人均村收入238元。

同时将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所以,在我县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农民群众迫切的要求。

2.2可行性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