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精编作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5844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精编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精编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精编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精编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精编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精编作业.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精编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精编作业.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精编作业.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精编作业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20课西学东渐作业

一、选择题

1.19世纪40年代,魏源等人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初步认识,以为是(  )

A.军事技术落后B.社会制度滞后

C.政治腐败D.思想观念陈旧

解析:

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故A项正确;魏源向西方学习并没有深入制度和思想方面,而其又属于统治阶级,故B、C、D三项排除。

答案:

A

2.(2014·北京文综)《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解析:

《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故A项错误;“西业”“里勃里先好司”“勃列西领”等词汇体现出西方的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中涉及这些外来词汇,反映出它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故B项正确。

答案:

B

3.(2014·广东六校联考)维新派指出,洋务运动“利未一见,弊已百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不知本原”。

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  )

A.专制制度B.工业经济

C.传统儒家思想D.民主制度

解析:

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即不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维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因此,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民主制度。

A、B、C三项不符合维新派思想主张。

答案:

D

4.(2014·金丽衢一模)右图是中国近代一部著名的思想文著。

它(  )

A.编者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体现了中国草书的传统艺术特色

C.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

D.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

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是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海国图志》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

答案:

D

5.(2014·黑龙江哈三中考试)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

“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

”这说明(  )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

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

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

解析:

材料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民愤极大。

但政府官员却“讳言务”这就是对西方的一种畏惧,而“称夷务为洋务……不敢斥言夷字”更反映出官方对西方列强态度的变化,选择A项。

答案:

A

6.(2014·天津文综)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

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

解析:

A项不符合时间限制;“中体西用”认为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政治制度,材料没有体现“中体”,故B项错误;从李鸿章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可见,他对西方科技的关注,但无法推测整个社会对西式教育的态度,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7.有学者认为:

1840—1895年,用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以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这里所说的“中国近代观念”的代表人物有(  )

①林则徐 ②洪秀全 ③张之洞 ④严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学者的核心思想是指吸收西方先进文明来改造传统落后中国文明,但必须仍然以儒学经典为主导,以救亡图存。

林则徐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师夷长技以制夷,张之洞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中体西用”,两者均符合材料核心思想,据此①③正确。

答案:

B

8.(2014·北京东城联考)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对他来说,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

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

A.林则徐B.张之洞

C.郑观应D.康有为

解析:

关键信息:

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

反映的是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而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人物,故B项正确。

答案:

B

9.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A项表述正确,但易服不是维新派的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易西服”服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思想的变化,有利于推行维新变法,故B项正确;当时中国需改变形象,但结合史实可知维新派目的是为推行变法改制,故C项错误;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的表述没有体现出易服的意义,故D项错误。

答案:

B

10.(2014·海南单科)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解析:

革命派此时已经开始革命运动,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上海是最早开放城市,该说法明显错误,故B项错误;材料中“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说明对改革和革命的意见不一,故C项错误;“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说明当时革命思潮不占据主流,改良仍然是主流思潮,故D项正确。

答案:

D

11.(2014·吉林摸底)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

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

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  )

A.要不要社会革命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

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解析:

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故D项正确。

A、B两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是共同主张,故选D项。

答案:

D

12.(2014·洛阳一模)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

”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意是(  )

A.树立孔子权威B.否定君主制度

C.促进思想启蒙D.减少变法阻力

解析:

材料反映康有为打着孔子旗号宣传变法。

当时中国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康有为此举主要是为变法减少阻力,故D项正确。

答案:

D

13.(2014·湛江调研)“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解析:

依据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思想界和政治界的变化,可知选择C项,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开始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

A项为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B项为辛亥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D项为中共二大的思想。

答案:

C

14.(2014·凉山一模)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

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解析:

材料明显强调全民教育的理念,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教育对象,没有涉及教育内容问题,故A项错误;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是教育的目的,与材料体现的全民教育无关,故C项错误;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是洋务运动,故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5.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年轻一代成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所受的教育的种类、教育的深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

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

答案:

(1)贡献: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原因:

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诘;诸侯争霸,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

(2)主张:

教育是社会福利(或义务教育);完整的教育体系;文化与职业技能并重。

思想根源:

继承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