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数学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5774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3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四下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四下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四下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四下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数学教案全册.docx

《四下数学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数学教案全册.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下数学教案全册.docx

四下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准备:

主题挂图

教学设计:

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看:

课本P1-5,例1‘例2

想:

图中人们在干什么?

“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

每个区多少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怎么解决?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做:

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      357÷3×59

尝试做第5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检查预习作业

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自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问:

图中人们在干什么?

“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

每个区多少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怎么解决?

(2)出示例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问:

你是怎样列式的?

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

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

问:

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总结:

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2、自学例2

  问:

你是怎么解答的?

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总结:

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检查尝试练习

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

3、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

五、小结。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

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反思与感悟:

第二课时

含有两级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6-9页例3,课后“做一做”,练习1第3-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尝试自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尝试,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例题板书

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看:

课本6-9页例3

想:

图里有哪些信息?

什么是半价?

做:

脱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467-240+129         624÷3×2

尝试做第7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学习例3

出示挂图

问:

图里有哪些信息?

什么是半价?

该怎样解答?

强调列综合算式

问:

你是怎样列式的?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总结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问: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答。

2、检查“做一做”

第1题:

学生说明运算顺序

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明解题思路,并说明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学生先估算再笔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2、练习一第5题:

先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

3、练习一第6、7题:

是例3的巩固练习,再审题的基础上,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4、第9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养鸭的指数是鸡的一半”这一条件,然后独立解答。

5、第10题:

解题思路是先求上、下两层相差多少本,再求上、下层各有多少本。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1)24+24+24÷2

(2)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反思与感悟:

  

第三课时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例4,第5页“做一做”,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积累,掌握知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积累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有括号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学例题

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1、看:

课本第10页例4

2、想:

60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

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

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什么?

3、做:

尝试做第11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学习例4

出示例4,学生读题

问:

60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

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

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什么?

问:

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2、检查“做一做”

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

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2、练习二第2题:

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

3、练习二第3题:

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二)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1)270÷30-180÷30

(2)(270-180)÷30

       =9-6                =90÷3

   =3(名)          =3(名)

   

反思与感悟:

第四课时

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13页例5、第12页“做一做”,练习二第4、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掌握关于0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观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总结,培养细心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

例题

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1、看:

课本第11页例5,

2、想:

两题的结果一样么?

为什么?

3、做:

尝试做第12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画出顺序线)

问:

两题的结果一样么?

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第一小题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为什么先算减法?

第二小题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为什么?

说明概括: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板书)

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2、检查“做一做”

第一题先让学生用术语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

第二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3、小结问:

这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运算顺序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

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是从左到右计算,有括号的最先算。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4题:

学生做完后,引导学生竖着比较上下三个小体的异同点。

2、练习二第5题:

先让学生估计平均每组做的个数,再计算精确数,通过估算和笔算结果的比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练习二第6题:

学生用一个算式解答后,要引导学生将具体情况与除法意义联系起来,说说为什么两步都用除法解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四)

(1)42+6×(12-4)     

(2)42+6×12-4      运算顺序:

   =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括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反思与感悟:

 

 

第五课时

0的运算

     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1、看:

课本第13页例6,

2、想:

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四、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总结有关0的运算

问:

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举例说明关于0的运算。

重点讲解0不能作除数

出示5÷0和0÷0

问:

能不能找到商?

有没有含义?

说明:

0作为除数不能找到确定的商,也没有含义,所以0不能作为除数。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能否做除数?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反思与感悟: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7-17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整理

1、预作:

练习二7-17题

2、想: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引导归纳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7题

可以用三步计算也可以用两步解决,审题后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

2、练习二第8题

学生经历填表——说思路——观察比较表中数据变化这一过程,加深对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的理解。

3、练习二第9题

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

4、练习二第10题

启发学生用生活经验理解题意,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想法。

5、练习二第11题

先让学生明白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作后组织全班交流思考过程及依据。

6、练习二12、13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7、练习二第14题

引导学生明白不同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弄清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启发学生用代换方法进行思考

五、总结全课:

今天有什么收获?

反思与感悟: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确定物体位置

教学内容:

课本P17~18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设计

课前自学

1、自学课本P17~18

2、你能回忆哪些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说一说。

3、根据教材介绍,你了解到什么知识?

有什么困惑?

尝试练习

1、你能填一填吗?

(1)◎在★的()方向上,

★在◎的()方向上。

(2)△在★的()方向上,

△在●的()方向上。

(3)★在()的正北方,()在★的正北方。

(4)★的南偏西是()。

(5)▲在★的()方向上。

2.

(1)超市在小红家()方向()米处,也可以说在小红家()方向()米处。

(2)小红家在超市()方向()米处,也可以说在超市()方向()米处。

二、自学反馈

检查预习作业

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出示情境图

(1)他们在干吗?

(定向越野运动)

(2)你知道什么是公园定向运动吗?

(出示资料)

(3)你们想去参加定向运动吗?

如果你想去参加定向越野运动,首先就必须准确确定物体的位置,这样才能赢得比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物体的位置”。

2、下面是一次定向运动的地图,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例1图)

(1)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

(方向标)

(3)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

(以起点为观测点)

(5)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

(6)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

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

(7)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8)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

为什么?

小结:

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

——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

你学会表示了吗?

四、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2、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快速地确定物体的位置吗?

说说看,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绘制平面示意图》

教学内容:

课本P19例2

教学目标

1.能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准确标出物体的位置。

课前自学

1、自学课本P19例2

2、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说一说。

3、你知道绘制平面示意图有哪些要求吗?

说一说。

4、有什么困惑?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师:

学校中有哪些建筑?

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

出示数据:

(1)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

(2)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

(3)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

2、新知学习

A、.小组讨论:

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

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B、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

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

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

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C、.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D、.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

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

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

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

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四、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上节课是给出地图,说出位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出了方向和距离,我们就能画出这个物体所在的位置。

板书设计

绘制地图

先确定角度

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看地图》

教学内容:

课本P2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

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1、自学课本P22例3

2、说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位置上?

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位置上?

你发现什么?

3、两个相对的事物相对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尝试解决P22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观察书上插图

小组讨论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

(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2、汇报讨论结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

(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3答疑解难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

四、复习巩固

1、反馈做一做

(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

(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

2、完成练习四第1、2两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描述并绘制简单路线图》

教学内容:

课本P23例4

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教学难点:

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1、自学课本P23例4

2、例4和例3有什么不同点?

说一说。

尝试解决P23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教学例4

1、小组讨论:

(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

(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

(3)描述行走路线

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

2、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3、说出具体路线:

从起点出发,先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1,再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2,最后向偏度方向走km到终点。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做一个定向运动员应该具备的方位知识,不过,真正的定向运动还需要强健的体魄和无畏的精神。

在平时,我们要加强锻炼,等你觉得准备得比较充分时,就可以参加这样富有挑战性的刺激的活动了。

四、巩固练习

1、反馈做一做

2、完成练习四第3题

3、设计一个小小动物园。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学课本P27~29例1、2

1、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

它们分别是什么?

2、你能举例证明加法运算定律的成立吗?

(举例)

3、你有什么困惑?

4、尝试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25+()=75+()36+()=64+()

56+44=()+()A+()=12+()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390+280=280+390A+40+60=40+60+A

(10+30)+50=10+(30+50)20+50+30=20+50+30

30+(A+50)=(30+A)+50B+900=900+B

二、课中反馈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25+()=75+()36+()=64+()

56+44=()+()A+()=12+()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390+280=280+390A+40+60=40+60+A

(10+30)+50=10+(30+50)20+50+30=20+50+30

30+(A+50)=(30+A)+50B+900=900+B

三、新课探究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教师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