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考研简答题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4979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考研简答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考研简答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考研简答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考研简答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考研简答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考研简答题汇总.docx

《外国教育史考研简答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考研简答题汇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教育史考研简答题汇总.docx

外国教育史考研简答题汇总

1.简述苏格拉底法

(1)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

他的一生以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众教育为乐,从不收取学费,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吸引了许多学生,是西方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

(2)苏格拉底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

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3)该方法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影响灌输或强加给对方,而是通过探讨和提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

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第一,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

第二,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第三,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4)总之,苏格拉底在西方教育史上是一位不可忽略的伟大人物,他把教育放在国家大事的位置上,强调教育与政事的结合;苏格拉底不仅总结自己经验提出有异于前人的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而且也在实践中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助产术以其独特的优点影响了后世很久,至今教学领域还很提倡类似这样的启发教学方法。

因此,苏格拉底在教育史上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虽然在当时时代背景下有其难免的弊端,但仍是一份有价值的精神遗产。

2.简述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1)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所生活的时代是雅典迅速走向衰落的时期,见到了社会的混乱、多变、无序、争斗、罪恶,从而萌生了探求一个稳定、和谐、正义、不变、完善的理想社会的宏愿,并且希望通过教育,实现这一理想。

(2)他的想法集中体现在其著作《理想国》的教育观中,主要内容包括:

①高度肯定教育作用。

在理想国中,爱智慧、掌握真理的哲学家居于统治地位,有勇敢美德的军人居于辅佐地位,第三类人则是具有节制美德的手工业者和农民。

哲学家是生来含有黄金的人,军人生来含有白银,手工业者和农民则生来只含有铜和铁。

一个人属于哪一类,不是决定于他的血统和财产,而是决定于其天赋、及在教育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才德。

②理想国的教育特点: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这种教育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学习与实际锻炼始终结合。

认为女子应当和男子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

重视早期教育,认为从小养成的习惯会成为第二天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实际就是看问题的立脚点和世界观的转变。

教育要培养人从可见世界上升到可知世界,转离变化着的感性世界,看到真理、本质理念,认识最高的理念——善。

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他要求不强迫孩子们学习,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教育孩子,但游戏必须是合法的。

柏拉图发展了苏格拉底关于节制的思想,认为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快乐与欲望的控制,人应当用理性来指导欲望

③对《理想国》中教育观的评价

【优点】:

它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与政治结合,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塑造中的作用,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四门课程(后来成为四艺)列入教学科目,第一次提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强调身心协调发展、男女教育平等,注意早期教育,主张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反对强迫学习,以理性指导欲望作为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这些就是《理想国》中教育观的积极因素,对后来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长期影响。

【局限】:

过于强调一致性,用一个刻板的模子塑造人,忽视个性发展;且拒绝改变,认为变革会给国家带来危害,这些观念的负面作用也不小

 

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与教育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区分为两个部分:

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

非理性部分又包括两种成分。

所以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

这三个部分相应于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人的生命。

当营养的灵魂单独存在时,是属于植物的,如果它还有感觉,则属于动物的灵魂。

如果它既是营养的,也是感觉的,同时又是理性的,就是人的灵魂。

在灵魂的三部分中,植物的灵魂与理性不相干,动物的灵魂即感觉,使灵魂的三部分在理性的领导下和谐共存,人就成为人。

(2)灵魂论的教育意义

灵魂论在教育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说明人也是动物,人的身上也有动物性的东西,它们与生俱来,不承认它是违反人的本性的,也是做不到的;其次,人又不同于动物,人具有理性,高于动物。

能否用理性领导欲望,使欲望服从理性,使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志。

人品欲望肆虐,不听从理性的指导,人就降低成为动物。

用理性引导、限制、指导欲望,人就上升为人。

发展人的理性,使人超越于动物的水平,上升为真正的人,这就是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任务。

通过对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阐述,亚里士多德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

他本人也在这方面做出示范,按照人的自然发展顺序,把人分为三个阶段,并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渗透于其中。

4.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作用论

(1)在分析教育的内容的同时,亚里士多德还论证了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

天性、习惯和理性。

他认为重视人的天性、在良好的环境和正当的行为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通过教育发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的领导,人就能成为有良好德行的人。

在这三因素中教育显然有其特殊的作用。

但是,在高度评价教育作用的同时,他并不认为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力量是万能的。

教育不能使那些天性卑劣又在不良环境中形成坏习惯的人服从理性的领导,对这种人需进行法制。

只有当法制、良好的环境影响、正确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形成合力时,人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2)亚里士多德的这一理论,是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理论的雏形,也是卢梭划分自然教育、事物教育和人的教育的张本。

不同的是卢梭认为后两者应服从前者,亚里士多德坚持天性、习惯服从于理性的指导。

可见,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作用的观点,为教育思想的发展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线索,不愧为教育先驱,他的这些论证在当今社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在学校、家长教育儿童方面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简述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是罗马著名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他二十多年教学工作的总结,体现了他丰富的教学思想,具体看来其内容可以分为三大主要部分:

(1)有关培养雄辩家的教育观

首先,在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务上,昆体良的见解与西塞罗一样有很大一致性,都主张培养雄辩家。

但是在他看来,雄辩家不仅仅是擅长演说的人,还应当是一个具有较高的才能,对于雄辩家来说,才能与德行是相互联系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德行比才能更重要,因为雄辩的主要任务是要宣传正义和德行,指导人们趋善避恶;因而雄辩家自身的德行很重要,教育的任务应当是培养良好的德行。

此外,昆体良还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天赋,都能敏捷地、灵敏地学习。

真正天生愚笨不可教的人是罕见的。

另一方面他认为,天生的才能只是个人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天赋的发展有赖于不断的实践和教育。

但是,教育的作用也不是绝对的,教育应当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教育者应当尊重受教育者个性差异和年龄差异。

(2)教学观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使他关于教学问题的一系列主张。

首先,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昆体良提出了分班教学的思想,主张把学生分成班组,在同一时间,由教师对全班组而不是个别学生进行教学,这些见解是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在课程设置上,他认为专业知识应当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在教学方法上,昆体良提倡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的方法;此外,昆体良还提出学习与休息交替的教学原则,以防止学生过度疲劳。

(3)教师观

昆体良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要做好教育工作,教师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教师应当具有全面的素质。

①教师应当是德才兼备的,即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又教学生做人;

②教师对学生应宽严相济;

③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当有耐心;

④教师应当懂得教学艺术,教学简明扼要,明白易懂,深入浅出;

⑤教师要注意到儿童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6.简述中世纪大学的特点与形式

(1)【原因】

①西欧封建制度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之后,王权日渐强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稳步上升,手工业逐渐成为专门的职业,形成一批新兴的市民阶层,提出新的文化要求,追求学问成为时尚;

②同时十字军东征使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到东方,加强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③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传统的宫廷学校和骑士教育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新的教育机构和形式开始出现,其中中世纪大学最为引人注意。

(2)这些最初的中世纪大学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特色:

①他们最初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

②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

③当时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在意大利形成的萨来诺大学,其次是12世纪初形成的波隆纳大学。

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

从组织上看,大学最初是由进行知识交易的人自行组成的团体,14世纪以后,大学逐步成为由教师和学生组合的团体。

中世纪大学从最初形成一表现出自治的特点,即学校的事务基本由学校自行管理。

中世纪大学具有一些自己的特权。

如:

大学师生免税、免服兵役等等。

中世纪大学按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

“学生”大学与“先生”大学。

前者由学生主管教务。

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期限和授课时数等,均由学生决定;后者由教师掌管校务,学校诸事均由教师决定。

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开始并不固定,后趋向统一,应社会需求分文、法、神、医四科进行学习。

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生修毕大学课程,经考试合格,可得“硕士”“博士”学位。

此外,中世纪大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与教会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中世纪大学是西欧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教会自身不具备创造大学的能力。

由于中世纪的社会性质,中世纪大学以后逐渐被教会所控制。

但其体制、特点影响深远,是近代西方大学的直接渊源。

在现代西方大学高等教育的不少方面,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中世纪大学所具有的文化精神和教育特征。

 

(3)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虽然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但是应该肯定,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大学的办学基础,为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树立了学术自由、探求真理的典范。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尤其是中世纪大学拥有极大的自主权,推行学术自由,鼓励学者和学生探求真理,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大学成为先进文化的聚集地,与中世纪大学在社会系统中奠定的地位是分不开的。

其次,形成了学术中心,推动了思想和学术的发展。

中世纪大学推行学术自由,会集了大量学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传播了社会文化,直接成为传承文化的桥梁;进行了对真理的探求,促进了社会思想和科学的发展。

使大学成为了社会学术中心。

第三,为后期大学发展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办学实践经验。

早期中世纪大学形成了初步的学科划分和学位制度。

比如学科划分制度,这种按照职业划分的教学和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现代大学。

再比如学位制度,现代各国高等教育的学位制度虽然存在一些差别,但都是直接源于中世纪大学。

现代意义上的三级学位制度直接起源于英国大学,英国大学是深受巴黎大学的影响,引入的学位的概念,后来,英国的学位制度被移植到美国。

19世纪后,随着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出现和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按照美国模式建立了现代意义的学位制度。

 

7.简述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第斯多惠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他在德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人们尊称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

其教育思想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对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探讨、对教育目的的规定、教学理论、对教师的要求。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方面】

第斯多惠人为,有三个因素影响着人的发展:

天性或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

人的天资既有相同性,也有差异性,人的天资是随着时间连续不断的发展的,但是,不是所有人的天资在同一时间是同步发展的。

有些人的天资发展要比一般人早些,有的人晚些。

天资在人的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他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天资和激发两个条件。

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激发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激发需以天资为基础,天资的发展要靠激发,教育就是一种激发。

天资、教育与自由自主的关系:

首先,第斯多惠非常重视主动学习,人必须主动掌握知识;另外,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天资,教师不能过早或过晚的激发学生的天资。

【教育的目的】

第斯多惠是从人生观的角度来进行论述的。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与人类的目的一致。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人达到自我完善。

自我完善意味着一个人的发展应该是和谐的,和谐发展要求全面发展身体和精神,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

【教学上】

在教学方面,第斯多惠不仅对历史上形式教学和实质教学做出自己的回答,而且还提出一系列的教学原则。

①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

教学应该以智力发展为主(形式教学),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实质教学),第斯多惠认为,二者是相互相成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一方面,学生要掌握知识必须依靠一定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智力发展离不开教材(知识的学习)。

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

但两者有主次之分,形式目的应占首位,因为发展能力是最后的目的。

②教学原则

第斯多惠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这些:

①遵循自然原则。

首先要认识人的一般天性和特殊天性,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这是一切课堂的最高原则,其他一切原则只属于从属地位。

②遵循文化原则。

教师在制定一切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时代的精神文明以及民族的民族性。

③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

学生智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教育必须遵守这一规律。

教师必须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入与年龄和天性相符的主动性阶段,以便达到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彻底认识事物本质。

④直观教学原则。

人的智力发展是从观察外部世界开始的,人的一切认识的基础是感受、感觉,教学必须遵守这一认识规律。

直观教学的要求是:

从直观到思维,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第斯多惠十分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他竭力提倡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并对教师提出一些要求。

第一,自我教育;第二,有崇高的责任感;第三,有良好的素养和教学技能。

从那个上面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第斯多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其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吸收了教育史上苏格拉底、卢梭、赫尔巴特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并运用于教师培训实践中,推动了德国师范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仍有指导意义。

8.简述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

乌申斯基是19世纪俄国卓越的教育家,俄国国民学校和教育的奠基人。

他著作在当时是教育工作者的必读书,所以他又被称为“俄国教师的教师”。

祁家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乌申斯基把教育分成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两种。

无意的教育是指大自然、家庭、社会、人民及其宗教和语言等,是对人的发展有最大效力的教育者;有意的教育是学校和教育者,对人的发展有直接强大的影响。

教育的作用:

完善的教育可以大大发挥人类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力量,因此,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这种人除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外,应该有劳动的习惯和爱好,并把祖国命运与个人结合起来。

2.论教学

乌申斯基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的。

在教学目的上,他批判形式教学论者和实质教学论者的片面性,认为,知识和能力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据此,他得出课程设置也要把古典课程和实科课程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上,他再三强调心理学和生理学是教学的科学基础,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指出,“如果教育学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它就应当首先全面的了解人”。

在教学原则上,他所提倡的原则有:

①直观性原则。

“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因此必须给儿童进行直观教学,儿童越小,就越要注意直观教学。

②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要求教师上课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防止呆读死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③连贯性原则。

他认为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连贯。

④巩固性原则。

认为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练习和复习,特别是复习,应经常复习,在学习开始后就不断复习

3.论道德教育

乌申斯基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

他认为:

“道德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种任务比一般地发展儿童的智力和用知识去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的多。

在德育方法上,他主张以下几方面:

(1)通过教学进行德育;

(2)教师本身的榜样;(3)说服;(5)预防(4)机智地对待学生;(6)奖励和惩罚。

还有就是强调劳动对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4.论教育学及教育者的培养

乌申斯基认为,教育学不是一种科学,而是一种学艺。

他把教育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广义的教育学是教育者所必须或有用的一切知识汇集;狭义的教育学是教育活动规则的汇集。

教育学要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首先要从一切去了解人。

教育学应该吸取一些为了达到目的所需要的知识。

 

9.简述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

贺拉斯·曼在推动美国公立学校发展上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

(1)论教育作用与目的

论述了普及教育对国家、社会的重大意义:

首先,用尖利免费学校的办法实施普及教育是共和政府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培养理想的国家公民的途径;

其次,教育是维持现存社会安定的重要工具。

再次,教育是使人民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目的:

教育应当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工作者。

(2)论教育内容

在12次年度报告中,贺拉斯.曼对体育、智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进行了阐述。

①体育方面,他认为健康和体力是做一切工作的基础应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②智育方面,与其阐述的教育目的一致,教学科目应该是语文、生理学、历史、地理等实用科目,不应传授过广过深的知识,以致脱离实际。

③政治教育,每个人都应有自己所要履行的责任方面的知识,共和国的公民--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都要有政治知识。

④德育方面,道德教育是社会存在的基本需要,应当及早进行德育,要由有经验的老师和良好的环境。

⑤宗教教育,他反对宗教控制学校,但不反对宗教本身。

(3)论师范教育

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养,认为这是提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10.简述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

代表作:

《劝学篇》与《文明论概略》

(1)教育的作用

通过知识教育开发人的智力,培养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道德教育培养民众,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提高民族自尊心;通过体育提高国民素质。

同时强调,遗传、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同时发生作用。

(2)论智育

智育目标:

在于提高学习者的智慧水平,并进而提高个人思考事物、分析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

在智育的具体实施上,应向学生传授一些与社会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经世致用之学。

(3)论德育

一个国家文明水平的高低,除反映在国民的智慧水平上外,道德水平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

在德育实施中,福泽渝吉竭力反对向学生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反对用忠臣、孝子、义士、节妇等故事向学生传授封建伦理观念。

道德教育在学校实施的同时,还必须由学校协同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来共同实施。

(4)论体育

体育锻炼的目标,旨在使人健壮无病,精神活泼、愉快,从而可克服社会上的各种艰难而独立生活。

认为体育锻炼无固定的方式,应列为必修课。

福泽谕吉论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

一生致力于日本的“文明开化”事业,积极宣传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并以教育为批判日本封建意识形态、开发民智、传播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根本途径。

他对教育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所可能发挥的作用有清醒的认识。

《劝学篇》与《文明论概略》为代表作。

他集中论述了智育、德育和体育。

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积极从事文明开化、思想启蒙等活动,并以教育为利器批判封建意识形态,号召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日本国民素质,把日本带入文明国家之林。

 

11.简述夸美纽斯教育管理的思想

①夸美纽斯基于“泛智”思想,第一次提出了统一的学校体系,打破封建教育的等级限制,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是个重大进步,也是夸美纽斯的巨大贡献

②认为国家应重视教育,拥有管理教育的最高权力。

③因此,应设置督学,对全国进行监督。

④督学的职责是对教育管理者进行培训、对各级学校人员进行管理、检查学校教学工作、监督各级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对家长和监护人员加以指导。

⑤他是外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倡设置督学的教育家。

 

12.简述夸美纽斯学制和班级授课制的思想

【学制】:

①他在《泛智学校》中根据学年制度,所谓学年制,就是所有公立学校在一年之中只招一次学生,秋季始业,同时开学,同时放假。

一学年分四个学季,四次节假日。

学校工作应按年、按月、按日、按时安排妥切。

学年终了时,通过考试同时升级。

 

②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入学,以便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致,学年结束时,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升级。

他还强调学校工作要有计划。

【班级授课制】:

①中世纪学习的教学组织工作十分松散,为改变这种状况,他总结各教派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初步经验,提出全面系统的论述班级授课制,要求用班级授课来代替个别教学。

②他主张把全校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作为教学的组织单元,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的班级。

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又分成许多小组,每组10人,选出一个组长帮助教师管理小组同学。

夸美纽斯断定,班级授课制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①它扩大了教育对象有利于普及教育;

②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工作兴趣大增,工作热情高涨,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③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在一起,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

 

13.简述卢梭自然教育的思想

(1)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通过教育代表作《爱弥尔》,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新人的教育理想,奠定了在教育史上显赫地位。

①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以其天性论为基础的,天性哲学是卢梭向旧制度提出挑战的武器。

在人的天性方面,卢梭推崇性善论,他认为,原始时代,每个人都没有任何社会性,是最初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人卢梭认为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包括两种先天存在的感情,即自爱心和怜悯心,怜悯心可以使人的自爱心扩大到爱他人、爱人类,教育应顺从这种天性。

②除了坚信人性本善以外,卢梭还深信人的心灵中存在着认识世界的巨大能量,即理性,理性使人认识事物,良心使人热爱正确的事物,最终就能得到智慧和道德。

(2)正是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卢梭提出他那影响巨大的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

①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②卢梭所说的“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

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

教师的作用只是要防范不良环境的影响,使消极的,不是积极,因而他常提及“消极教育”。

③对于自然主义的教育目的,卢梭认为,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