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题型示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481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6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题型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题型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题型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题型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题型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题型示例.docx

《高考化学题型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题型示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题型示例.docx

高考化学题型示例

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化学及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例1背景材料:

(1)2006年春季,宁夏大部分地区进行了人工降雨;

(2)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用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3)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用乙醇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4)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Tamifiu)的原料之一,它的一种异构体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I和于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B.用米汤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C.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D.1mola能与4molNaOH完全反应

 

【说明】本题主要涉及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的内容。

主要通过设置化学与生活、环境、能源等相互关系的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再现、辨认的能力;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

例2图中曲线a表示反应X(g)+Y(g)

Z(g)+M(g)+N(s),△H<0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C.加催化剂D.增大体积

【说明】本题主要涉及选修模块“化学反应与原理”的内容。

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考查考生对曲线的观察能力;检验考生根据曲线提供的信息,通过图像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式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密性。

例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

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

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

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

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说明】本题考查简单化合物的分离以及去除杂质相关实验的操作。

利用不同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即可进行分离。

:

例4右图标所警示的是

A.当心火灾——氧化物B.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然物质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安全图标的识别。

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化学实验基础部分中,都明确要求“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本题的4个选项都与实验安全有关。

规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安全、合理、准确、顺利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保证;一些常用化学危险品的标识是对已知或未知化学品的潜在危险给予一种直接的警示;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则是综合运用上述知识和技能对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突发事件具有预防和处理能力的要求。

例5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

NH3(g)+HI(g);②2HI(g)

H2(g)+I2(g)

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9B.16C.20D.25

【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学平衡常数。

考生对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准确回答此题。

例6.已知H2(g)、C2H4(g)和C2H5OH

(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411.0kJ/mol和-1366.8kJ/mol,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A.-44.2kJ/molB.+44.2kJ/molC.-330kJ/molD.+330kJ/mol

【说明】本题涉及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化学反应热和盖斯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示例

2014年例7:

右图表示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w

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

C.图中T1<T2

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

【答案】D

【解析】随着温度的升高,Kw会增大,上面的曲线是浓度乘积较大的,所以C正确。

只要是水溶液中,都会有A关系;B中,固定氢离子浓度为十的负七次方,氢氧根浓度总是大于十的负七次方。

D中是一条Kw渐渐变大的线,PH也变大。

2013年例8、2014年的例11:

0.80g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mol·L-1(Kap[Cu(OH)2]=2.2×10-20)。

若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mol·L-1。

例题8【答案】

(1)CuSO4·5H2O

CuSO4·(5-n)H2O+nH2O

25018n

0.80g0.80g-0.57g=0.23g

解得n=4

200℃时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H2O

(2)CuSO4

CuO+SO3↑,CuSO4·5H2O,102℃

(3)2H2SO4(浓)+Cu

CuSO4+SO2↑+H2O

(4)2.2×10-80.2

【说明】本题通过热重分析实验中化合物的一系列变化,引导考生分析化学中的基本计量关系、化合物的性质等。

特别是通过严格和定量的实验来证明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虽然中学化学没有涉及热重分析的内容,但考生完全可以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分析方法回答相关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并应用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高考化学的评价目标。

2014年例8:

【2013新课标Ι.10】银制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

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

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答案】B

【解析】A错,银器放在铝制容器中,由于铝的活泼性大于银,故铝为负极,失电子,银为正极,银表面的Ag2S得电子,析出单质银附着在银器的表面,故银器质量增加;

C错,Al2S3在溶液中不能存在,会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H2S和Al(OH)3;

D错,黑色褪去是Ag2S转化为Ag而不是AgCl

例9:

(2013年新课标Ⅰ卷1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答案】D

【解析】A错,萃取的原则之一是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但乙醇易溶于水中,故不能分离;

B错,分液原理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乙酸乙酯和乙醇均为液体有机物,可以互溶;

C错,重结晶可以分离KNO3中混杂的NaCl是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NaCl大。

”本题就是按照这一课程目标进行考查的。

2013年例7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ΔH)分别为-890.3kJ·mol-1、-285.8kJ·mol-1和-283.0kJ·mol-1,则生成1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______。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 ΔH=+108kJ·mol-1。

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图0所示(第10min到14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8min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比较第2min反应温度T

(2)与第8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

T

(2)________T(8)(填“<”、“>”或“=”);

③若12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________mol·L-1;

④比较产物CO在2~3min、5~6min和12~13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____________;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

v(5~6)________v(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说明】本题以光气制备和分解的研究与应用为情景,考查了中学课程中一些基本物质的制备反应,并且除涵盖运用燃烧热数据计算反应热之外,还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平衡常数、转化率、平均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特别是根据相关数据关系图来正确判断温度、浓度等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

试题体现了对化学学科内基础知识整合的基调,特别是对化学基本原理的充分理解和融会贯通。

例11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

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引发反应b.加快反应速度c.防止乙醇挥发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b.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碘化钠溶液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例题11【答案】

(1)d

(2)c(3)溴的颜色完全褪去(4)下(5)b(6)蒸馏

(7)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