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4222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

《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

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

杭州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庇(yìn)着落(zhuó)刽子手(guì)插科打诨(hún)

B.机杼(zhù)刷白(shuà)冠心病(guān)踽踽独行(jǔ)

C.气氛(fēn)雾霾(mán)捅娄子(lóu)噤若寒蝉(jìn)

D.脂肪(zhǐ)肖像(xiào)太阳穴(xué)瞠目而视(chē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我原以为自己的刚强值得夸耀,可民众却觉得它更应受到批判和遣责,没人相信一个不顾惜自己生命的人会有能力保护好民众。

B.李娜在澳网的表现仍是强势,这种强势不仅表现在球技上的日臻完善,更表现在其心态上的沉稳和“无所谓”的胜败观,展现了一位成熟球员的风范。

经过连续的过关斩将,她终于进级决赛。

C.古老的涅瓦大街两旁矗立着一座座历尽沧桑的老建筑,那每一块沉默的大理石上,仿佛都铭刻着这座城市曾经有过的荣光、梦想和变迁,还有一代代圣彼得堡人悲欢离合的故事。

D.毕飞宇的《推拿》是超凡脱俗的大气之作,小说以细腻而熨贴的文笔,写出了一群盲人在急剧发展

的都市丛林中的梦想与尊严,作者借助盲人之“盲”反映了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窘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我们应明白:

考试不是学校的唯一追求,学校不是学习的唯一场合,课堂不是学习的唯一渠道,教师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传授者。

B.本次机构改革要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方针,具体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进行调整,力求毕其功于一役。

C.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

只有少一些“拼爹门”,公民才会多一分平常心;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人自怨自艾,感叹什么大材小用、怀才不遇。

D.面对新规严厉的处罚条款,很多有车一族、有证一族小心翼翼恶补新交规,尽管如此,还有部分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清明节期间,深圳和广州部分地区突降暴雨,导致很多航班被延误或取消,大量滞留在机场的旅客没有像往常那样大闹相关航空公司,而是保持了理性的态度。

B.2011年的电视荧屏,最惹人注目的电视剧要算是这部《甄嬛传》了,它在多个电视台都拿下了收视冠军的佳绩,并引发持续话题效应。

C.日方非法“购买”钓鱼岛的行径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日方应正视当前中日关系的严峻形势,回到谈判解决钓鱼岛问题的轨道上来。

D.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教育部明确指出,“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5.以“自由”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

要求不改变原意,句间衔接连贯。

(3分)

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棵脆弱的幼苗主要需要自由。

6.请概括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被称为“天然发射场”的四点原因,每点不超过5个字。

(4分)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海拔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在这里发射卫星,既可以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以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

同时坚实的地质结构,对地面发射设施设备、跟踪测量、通讯布网有利。

这里,晴好天气多,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交通通讯方便,为运输火箭、卫星和燃料提供保障。

因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被称为“天然发射场”。

7.分析下面表格内容,回答相应问题。

(5分)

年龄

美国

中国

9-24个月

自己扔尿布

认字

2-3岁

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

背唐诗

3-6岁

铺床、摆餐具、擦桌子、收拾房间

各种艺术能力培训

6-12岁

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

做作业,艺术培训

13岁以上

换灯泡、做饭、洗衣、修剪草坪

做作业,艺术培训

   

(1)美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                        (1分)

   

(2)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                 (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李安华语电影创作以其思想深刻、故事性强、画面优美、叙事从容而为广大观众津津乐道。

他的影片,在娓娓道来的好看故事中,倾注着对人性的思考、对社会人生的探究,通过对主人公情感的抒写而达到对人性意义的探寻。

在李安身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古典美学的浸润,又有西方文明的熏陶,他将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融为一体而为他所用,但他又是有根的,他的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学观念、传统道德伦理观念。

对李安华语电影创作影像风格进行分析,无疑可以为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与帮助。

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一般都会在长期艺术创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风格是艺术家“创作成熟的标志,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风格反映出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以及艺术家的思想内涵,并通过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集中表现出来,是艺术家所独有的气质个性的外化。

李安在自己十余年的电影创作过程中,通过将自己“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艺术风格。

他的影片,从总体上体现出“淡雅平和”的艺术特征。

“淡雅”侧重于李安电影外在表现形式,“平和”则多从李安电影的思想内容体现出来。

李安的影片很少有人数众多、气势磅礴的宏大场面、场景,画面相对干净雅致、朴素自然,似中国水墨山水画般充满意境,给人以典雅素洁之美。

无论是《卧虎藏龙》中的江南水乡,亦或是《色戒》中旧上海的街景、旗袍,都蕴含着典雅的韵味。

那种素净与雅致在华语电影中只属于李安,这种“淡雅”来自于李安的修养与文化。

由于李安作品所具有的浓郁的文化意蕴,致使他的作品自然流露出“雅”的气息。

而在思想内容方面,李安的电影表面看虽然充满矛盾冲突,但本质上追求和谐、融合。

他的影片,矛盾冲突虽然看似激烈但不极端,最终都归于“和”的统御之下。

“和”是李安电影创作的出发点,更是其电影创作的归结点。

这种“平和”源于李安自身的性格、教养以及中国传统“中庸”思维的熏陶。

“淡雅平和”构成李安电影创作的风格特征,在这一风格特征下,李安进行着有别于人的独特的艺术创作。

《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被认为是李安的早期创作。

在这三部影片中,李安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家庭伦理、东西方文化冲突、新旧观念冲突等一系列矛盾充分展现在银幕上,创造出华语影坛不曾有过的艺术形象,拓展了题材范围,极大地丰富了影片内涵。

同时,这三部影片展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美学观念与现代电影观念、表现技巧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延续到李安以后的电影创作中,构成重要的艺术内容,李安华语电影的叙述手法质朴自然,人物对白风趣幽默,故事情节紧凑别致,整个剧情圆融流畅,影片致力于探讨传统与现代的伦理矛盾、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冲突、父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纠葛,为华语电影开辟了新的表现领域。

(节选自许波《试论李安华语电影影像风格特征》)

8.下列对“李安华语电影创作”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安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古典美学的浸润和影响,因而他的华语电影创作常常表现得非常唯美、宁静、平和而少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B.李安华语电影创作画面优美,故事性强,叙事从容,娓娓道来,同时又思想深刻,倾注着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人生的探究。

C.李安华语电影创作在后期才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探索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美学观念与现代电影观念、表现技巧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D.《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影片创造出华语影坛不曾有过的形象,但是它们都属于李安的早期华语电影创作,还不够成熟。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研究分析李安华语电影创作影像风格,能够为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与帮助。

B.艺术风格一般都是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在长期艺术创作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十余年的电影创作过程,李安也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艺术风格。

C.叙述手法质朴自然,人物对白风趣幽默,故事情节紧凑别致,整个剧情圆融流畅,是李安华语电影的几个重要特点。

D.李安的电影是有根的,他将根深深地扎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之中,将古今中外文化融为一体而为他所用,为华语电影开辟了新的表现领域。

10.“淡雅平和”是李安华语电影的总体风格,请联系文本阐述其具体内涵。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爷爷的宝藏

[美]劳拉·乌朗

闹钟响过后,布丽姬特从床上跳了起来。

她轻轻地来到客厅,客厅非常安静,只有桌子上那只雕着各

种图案的闹钟在“滴答滴答”地走着。

那声音听起来伤感而空洞。

自从爷爷去世后,玫瑰别墅里的每一样东西似乎都让人感到伤感。

爷爷在这儿生活了82年,每年夏天布丽姬特都来看望他。

现在别墅将要被卖掉。

“你可以留下一样东西来怀念爷爷。

”昨天,妈妈这样对她说。

布丽姬特把目光从闹钟上移开。

怀念与爷爷在一起的那些快乐的时光,一只闹钟不是她所需要的。

一本书呢?

她走到书架前,浏览着那些书名。

大部分书看起来都很烦,她不知选择哪一本。

正在翻找的时候,她看到其中的一本书里露出来一张纸。

她轻轻地抽出了那本书。

纸的一面写着一个日期:

1927年2月1日。

另一面却写着令人兴奋的内容。

布丽姬特大喊着跑到哥哥科林的房间。

“科林,看我发现了什么?

”布丽姬特喘着气说道。

科林接过那张纸,心不在焉地看了一眼那个日期。

但当他看到纸的另一面时,呼吸一下子变得急促起来。

上面写着几个字:

我的藏宝图。

“爷爷一直说在他的农场埋有一份宝藏。

我还以为他是在开玩笑。

”布丽姬特说。

“我也以为是。

”科林说,“这个藏宝图证明他没有骗我们。

这个藏宝图非常简单:

一个大圆圈,圆圈里写着“巨石”的字样,然后一个箭头从巨石画出去,旁边写着:

走20码。

箭头的末端画着一个小圆圈,小圆圈里写着“石头”的字样,还打着一个叉。

“巨石就是爷爷所说的大圆石。

”布丽姬特说。

“宝藏就埋在巨石20码以外的石头下。

”科林说,“走,我们去挖宝藏。

他们从杂物房里拿了两把铲就往外跑。

他们穿过一块玉米地来到那块巨石旁。

那块巨石是爷爷的农场里唯一一块大圆石,立在小河边已经不知多少年了。

科林从巨石开始计算步子。

用他的小脚来计算出20码的距离并不容易。

但在玉米地周围只有两块石头能藏宝藏。

“先看这块。

”说着,科林把那块比较大的石头滚到了一边。

布丽姬特马上用力把铲插进泥土里。

“会是什么宝藏呢?

金条,还是满满一箱的宝石和钻石?

”布丽姬特嘀咕道。

科林哈哈笑道:

“实际些,布丽姬特。

我敢打赌是钱。

“够买一台新电脑或者一辆自行车吗?

“也许够买下这个地方。

”科林说道,“如果找到很多钱,妈妈就不用卖掉别墅了。

以后我们每年都可以来这里度暑假。

布丽姬特知道,爷爷不在了,一切都不一样了,但她爱这栋老别墅。

留住别墅的想法刺激着她。

她紧握着铲,挖得更卖力了。

但挖了半个小时,他们看到的还只是泥土。

“一定是在另一块石头下。

”科林说。

他们马上转移地点。

但两人又挖了一个小时,仍然一无所获。

这时,阳光已经很强烈了,晒得两人的皮肤生痛。

“宝藏也许不在这儿。

”布丽姬特甩着酸痛的手臂沮丧地说。

然后,她叹了口气,拖着铁铲转身走回了别墅。

而科林咬着牙继续不停地挖。

回到别墅,布丽姬特又盯着那张藏宝图。

忽略了什么呢?

到底还有什么线索还没被发现?

她仔细地看着那幅图,然后翻过图的另一面。

那上面只写着一个日期。

看着那个日期,布丽姬特的眼睛忽然一亮。

“我找到啦!

”她大喊着冲出屋子,抓起铁铲,朝巨石附近的小河跑去。

“布丽姬特,等等我!

”科林喊道,也跑向小河。

布丽姬特已经坐在划艇上。

渡过小河,布丽姬特领着科林来到河岸的一块石头边。

科林搬开石头,一只铁盒出现在他们眼前。

“布丽姬特,你怎么知道的?

”科林乐坏了。

布丽姬特笑了:

“藏宝图是在隆冬画的。

那时小河已经结冰,爷爷穿过小河,把宝藏埋在了这里。

“我们还忘了一些事情。

”她继续说道,“那一年是1927年,藏这个盒子的时候,爷爷还是个孩子。

科林急忙打开盒子。

盒子里面没有钱,没有珠宝,也没有金条,只有几个铁做的士兵。

科林失望地叹了口气。

但布丽姬特笑了。

对她来说,这些玩具士兵才是一份真正的宝藏。

(选自《意林》2010.3,略有删改)

11.小说开篇描写闹钟的声音,有什么作用?

(3分)

                                             

12.“爷爷”这一形象虽未正面出场,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结合文本分析“爷爷”的形象。

(4分)

                                             

13.小说以“爷爷的宝藏”为题,有哪些作用?

(3分)

                                             

14.“盒子里面没有钱,没有珠宝,也没有金条,只有几个铁做的士兵。

”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在情节结构上的艺术效果?

(4分)

                                             

15.对“爷爷的宝藏”,科林失望地叹气,布丽姬特却满意地笑了。

“对她来说,这些玩具士兵才是一份真正的宝藏”,你有怎样的见解?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辨奸论

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事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

“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

”郭汾阳见卢杞曰:

“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

”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

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

不求,与物沉浮。

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

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

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书,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是王衍、卢杞合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

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

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

是也。

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

“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

”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

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注】

忮:

嫉恨

竖刁、易牙、开方:

春秋时齐桓公近臣。

管仲死,三人专权。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利害夺其外也夺:

改变

B.身履夷齐之行履:

践行

C.囚首丧面丧:

沮丧

D.天下将被其祸被:

蒙受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月晕而风,人人知之而用流俗人之言

B.其祸岂可胜言哉其皆出于此乎?

C.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乃能见微而知著而后乃今将图南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始先将天象和人事进行比较,指出了人事比天象更难掌握,并说明这是由于“好恶”和“利害”所形成的必然结果。

B.文章通过历史上山涛、郭子仪对王衍、卢杞的评论,说明了山、郭两人的评论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所疏漏。

为下文的论述作铺垫。

C.作者认为一些人表里不一,说的是孔孟之道,做的事情却阴险狠毒,这种人一定是大奸大恶之人,像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种人。

D.卢杞不学无术,容貌一般,说话的水平也很平常,之所以成为奸臣,败坏国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用人不当。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3分)

                                              

(2)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

(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

江城子

段成己①

阶前流水玉鸣渠。

爱吾庐,惬幽居。

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

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

月边渔,雨边锄。

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

谁唤九原摩诘②起,凭画作、倦游③图。

【注】①段成己,金末正大间进士,曾任宜阳主簿。

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

兄殁后,闭门读书,近四十年。

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

②九原,指墓地;摩诘,唐王维字摩诘。

③游:

即宦游,外出做官。

21.词的上阕运用修辞描写出了的环境。

(2分)

2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材料一: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论语·沂水春风》

材料二:

有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23.孔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曾点所描绘的和谐盛世图景。

请简要概括。

(2分)

                                           

24.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儒家“礼”与“和”的关系。

(3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呜呼!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苏洵《六国论》)

(3)   。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4)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论语》)

(5),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杜甫《旅夜书怀》)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挤”是一种状态,无数人挤在纷扰的城市,挤在狭窄的路上,挤在人口日渐膨胀的世界:

“挤”也是一种行为,摩肩接踵是一种“挤”,竞争进取也是一种“挤”。

有人说,中国的“90后”无法回避一个“挤”。

“挤”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励人争先恐后,不断奋斗。

你对“挤”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杭州第二中学2013届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A.插科打诨(hùn)C.雾霾(mái)D.脂肪(zhī)

2.C.A.遣-谴B.进-晋D.贴-帖

3.D.(A场合:

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

场所:

活动的处所。

此处应用“场所”。

B毕其功于一役:

一次行动便完成本应分期做完的事情。

其意思与所在句子表意相矛盾。

C自怨自艾:

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仅指悔恨。

感叹怀才不遇,是心怀幽怨,而不是悔恨,望文生义。

D尽管:

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

4.C.A.表意不明,“深圳和广州部分地区”有歧义。

B.“它在多个电视台都拿下了收拾冠军的佳绩”属于搭配不当或句式杂糅,“拿下”不能和“佳绩”搭配,可改“拿下”为“创下”,或把“的佳绩”去掉。

D.成分残缺,在“放任学生”后加上“的现象”。

5.自由是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主要需要的,因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这棵脆弱的幼苗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3分,第一个分句1分,“因而”后的内容2分)

6.①地理位置佳②地质结构优(实)③气象条件宜(好)④交通通讯畅。

7.

(1)从小就参与家务劳动或者从小就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1分,意思对即可)

(2)更专注于学业和各种艺术培训,基本上不需要做家务。

(1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示例:

认可美国的教育方式,因为美国的教育方式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一个人学会生存的基础,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独立性和责任心。

(3分,理由有两条,且言之成理即可。

如果理由只有一条,得2分)

8.B(A“少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误,原文表述中告诉我们李安电影中是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的C根据原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李安在早期创作中就探索出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D“还不够成熟”无中生有)

9.D(“他将根深深地扎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之中”有误,原文是“他的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学观念、传统道德伦理观念”。

10.“淡雅”侧重于李安电影外在表现形式,他的影片画面雅致素洁;“平和”则多从李安电影的思想内容体现出来,他的电影表面看虽然充满矛盾冲突,但本质上追求和谐融合。

(应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阐述,只写到一个方面2分)

11.①渲染忧伤、空洞的氛围。

②烘托布丽姬特失去爷爷后的悲痛心情。

③引出小说的主要情节。

(每点1分)

12.①关爱孩子,性格乐观。

孩子们和爷爷在一起时很快乐;爷爷死后,他们很怀念,很悲伤。

②充满童趣,童心未泯。

爷爷小时候埋藏了几个铁做的士兵,还“郑重其事”地画了“藏宝图”;长大以后依然念念不忘,经常告诉他的孩子们农场埋有一份“宝藏”。

③喜欢读书。

布丽姬特就是在爷爷留下的大量藏书中发现“藏宝图”的。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即给满分,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适当给分)

13.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小说围绕发现藏宝图、寻找宝藏、找到宝藏展开故事情节。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

③暗示主题。

通过“爷爷的宝藏”展示了爷爷少年时代的天真和老年时对孩子的关爱,也表现了布丽姬特的童真情怀以及对亲情的珍视。

(每点1分)

14.①历尽波折找到的“宝藏”竟是几个铁做的玩具士兵,虽大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爷爷的性格,符合情节的逻辑。

(2分)

②照应前文(标题),交代宝藏的内容;同时引出下文科林的失望叹气。

(2分)

15.①科林“失望叹气”是因为宝藏仅是几个铁做的玩具士兵,而不是他所期盼的财宝。

(2分)

②布丽姬特“满意地笑了”是因为这些“玩具士兵”在价值上虽不能与珠宝钻戒相提并论,但她从中感受到了爷爷的那份童趣,那份对子孙的关爱和亲情,“玩具士兵”可以寄托她对爷爷的思念之情。

(2分)

③真正的宝藏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精神财富。

(2分)

16.C.丧:

丧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