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上海外大《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3773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硕士上海外大《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金融硕士上海外大《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金融硕士上海外大《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金融硕士上海外大《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金融硕士上海外大《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硕士上海外大《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docx

《金融硕士上海外大《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硕士上海外大《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硕士上海外大《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docx

金融硕士上海外大《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金融硕士上海外大《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30分)

1加权资本成本

2影子银行

3量化宽松

4信贷违约掉期

5MM定理

二、计算分析题(90分)

1以10%年利率借入100万,借30天。

以15%利率借出去,借60天。

第二个30天要以多少利率借才能无风险?

(20分)

2中国2014年下半年M2增幅大,M2规模世界第一是什么原因?

(20分)

3什么是托宾Q理论,对中国证券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20分)

4什么是特里芬难题,你支持美元的红利期在加速衰退的观点么?

(20分)

5欧元的内生性缺陷。

(10分)

三、论述题(30分)

中国带头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从国际市场需求、国际经济秩序和人民币国际化等角度分析其背景与意义。

(30分)

二、金融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选择题

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其本质是(  )。

A.代用货币

B.银行券

C.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D.可兑现的信用货币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人民币采取不兑现纸币的形式,没有含金量的规定,也不与任何外币确定正式的联系,是一种信用货币。

因此其本质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2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纸币被广泛接受,是因为(  )。

A.纸币代表金融货币

B.纸币依靠国家法律强制流通

C.纸币代表商品

D.纸币由国家财政发行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银行,其发行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由国家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并强制流通。

3银行券和银行存款是(  )。

A.实物货币

B.法律货币

C.信用货币

D.信用纸币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信用货币实际上是一种信用工具或债权债务凭证,除纸张和印制费用外,它本身没有内在价值,也不能与实物货币按某种平价相兑换。

现代信用货币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两种主要存在形式。

4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是(  )。

A.金块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金币本位制

E.信用货币制度

【答案】AC查看答案

【解析】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不再流通金币而流通银行券,黄金统一由国家储备;金汇兑本位制作为货币发行的黄金准备必须存放到被挂钩国,要兑换黄金必须先将本币兑换成外币才能换成黄金。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因而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5金本位制的类型包括(  )。

A.金币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金条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E.金银复本位制

【答案】ABD查看答案

【解析】由于货币材料的确定在货币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所以货币制度的类型一般根据币材来划分。

从历史发展来看,世界各国先后采用过以下几种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材料,分为三种类型:

①金币本位制;②金块本位制;③金汇兑本位制。

二、判断题

1被当作交换媒介的商品不一定是货币。

(  )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东西。

最初被当作交换媒介的商品很多,它们具备为人们所普遍需要的特性,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但具备这种特性的商品不一定适合在发展起来的商品流通中充当货币。

只有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最终固定在某些特定种类的商品上,这些商品才成了货币。

2当你将到期的债权卖出转化为银行的储蓄存款时,货币发挥了储藏手段职能。

(  )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价值储藏是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而被人们用作财富或购买力储藏的工具。

当你将到期的债权卖出转化为银行的储蓄存款时,货币发挥的是贮藏手段。

3电子货币作为一种信用货币,预示着无现金社会的发展趋势,即完全没有货币的社会。

(  )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电子货币是网络技术发展条件下信用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子货币作为一种信用货币,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无须纸张作为载体的货币形式,但并不是完全没有货币的社会。

4在当前的纸币制度下,货币既不是单纯金银的替代物,也不是信用的载体,只是国家主权的象征。

(  )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在当前的纸币制度下,货币不是单纯金银的替代物,而是信用的载体,是国家主权的象征。

三、概念题

1本位币

答:

本位币又称主币,是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

本位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

现在流通中完全不兑现的钞票,也称之为本位币,其含义也不过是用以表示它是国家承认的、标准的、基本的通货。

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一个货币单位。

如中国的银铸币全部是1元。

有些国家的金银铸币最小规格的面值为5个、10个,甚至100个货币单位。

2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答: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关于汇率机制和货币一体化的理论,该理论着重解决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实行固定汇率和货币同盟或货币一体化最佳。

西方的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是有关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论的概念,即指由一些符合一定标准的地区所组成的独立的货币区,在这种货币区内,各成员采用固定汇率制并保证区内货币的充分可兑换性。

其最适度性表现为,这种货币区能通过协调的货币、财政政策和弹性的对外汇率实现三个目标:

区内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对外收支平衡。

关于组成这种货币区的标准问题,经济学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研究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目的是试图分析各国经济的结构特征,并就这些特征给出某些标准,使满足这些标准的国家组成货币联盟。

同时,它研究一国加入一个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认为,加入货币区将为加入国带来好处,当然也得付出某些代价。

3货币面纱论

答:

货币面纱论是关于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问题的一种观点。

该理论认为货币的作用仅在于媒介商品交换,即只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起转瞬即逝的作用,并不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它如同罩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

货币面纱论在货币数量论中得到最完整的理论表述。

其基本观点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实物经济,其市场条件是充分和完备的;交易者对所有商品的供求状况、现期与未来的价格状况等都具有充分的知识和完备的信息;所有的商品交易都可以在组织完备的市场体系中进行;因而经济中不存在所谓“不确定”的因素。

②在这样一个确定性的世界里,把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是没有必要的。

③商品销售收款无需储藏的现实,使社会商品的总供给与以货币表示的总需求在理论上取得了紧密的联系,供给会自行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需求。

④在这样一种供求均衡的世界中,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供求关系所决定,货币在其中只起乘数因子的作用。

货币数量的变动只是在总体上改变全部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而不会对商品的相对价格体系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既然如此,也就无法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进而对实际产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货币只不过是“一块遮挡实际经济力量活动的面纱”。

4金块本位制

答:

金块本位制又称为生金本位制,是金本位制三种基本形式之一,流行于金币本位制消亡后。

其特点是:

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政府发行的“纸币”)作为流通货币。

银行券仍规定一定的法定含金量,其发行以一定数量的黄金作为准备,银行券在达到一定数额之后可以兑换为黄金。

但这一兑换限额往往比较大,一般公众通常无法接受。

实行金块本位制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黄金作为发行准备,可节省黄金使用,暂时缓解了黄金短缺与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矛盾。

但金币流通的取消和兑换数量的限制,表明黄金的货币职能已开始萎缩,这时货币制度已不如金币本位制稳定;并且长期来看黄金数量仍然不能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维持汇率稳定的需要,最终会被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

5欧元和欧洲货币单位

答:

欧元是1999年1月1日,欧洲经济联盟国家内正式发行的统一法定货币,具有独立性、超国家性和货币所具有的全部职能。

欧元实际上是欧洲经济联盟国家统一的货币。

欧元纸币和欧元硬币于2002年1月1日正式流通。

欧元纸币由欧洲中央银行负责,具体由有关联盟国家中央银行印制。

纸币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各自的标志。

欧元硬币由欧盟各国铸造,所有硬币的一面都铸有欧洲货币联盟的统一标志,另一面是有关国家自己的图案。

欧元的启动,是欧洲经济共同体一体化、货币一体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国际市场的运作、国际储备资产的选择、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欧洲货币单位(ECU),是指欧共体成员国货币的加权平均组成的复合货币,每种货币的权数根据该国在欧共体内部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和该国国民生产总值规模进行确定。

以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欧洲货币单位具有价值比较稳定的特点,而且该计算方法也决定了在ECU的组成货币中,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和英镑是最为重要的三种货币,它们汇率的上升或下降,对欧洲货币单位的升降往往具有决定性影响。

根据规定,ECU中的成员国货币权数每5年调整一次,必要时可随时对权数进行调整。

欧洲货币单位的作用主要有:

①作为欧洲稳定汇率机制的标准;②作为决定成员国货币汇率偏离中心汇率的参考指标;③作为成员国官方之间的清算手段和信贷手段以及外汇市场的干预手段。

6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答:

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中三种不同的制度。

①平行本位制是金银各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任意流通的一种货币制度。

国家对其兑换比例不加固定,而由市场自发形成。

由于金银比价变动频繁,造成交易混乱,所以这种制度极不稳定。

②双本位制是金银两种货币按法定比例流通的一种货币制度,国家为金币银币规定固定兑换比率。

官方的金银比价较之市场自发金银比价缺乏弹性,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即当金银的实际价值与法定比例相背离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

③跛行本位制指国家规定金币可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只能以固定比例兑换金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即金的价值与其作为金属一致,而银的价值与金挂钩。

实际上,三者的区别在于金银两种金属的不同流通方式和相对地位。

平行本位制中金银处于平等地位,可在市场上自由兑换流通,而双本位制中是按法定比例兑换进行流通。

进入跛行本位制后,银币已降为金币的附属,所以跛行本位制只是金银复本位向金本位的过渡。

随着金银复本位制的消亡,这三种形式都不复存在了。

7收益资本化

答:

收益资本化是指将各种有收益的资产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推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的一种方法。

这一资产可以是一笔贷款的货币金额,或是其他可获得固定收益的资产。

具体方法是:

从本金、收益和利息率的关系考虑,收益是本金和利息率的乘积,即B=P·r。

其中,B代表收益;P代表本金;r代表利息率。

由此,可推导出p=B/r。

这样,有些本身无法从内在规律决定其相当于多大资本的资产,也可以取得一定的资本价格,例如土地。

其中最突出的领域是有价证券的价格形成。

这是商品经济中的规律,只要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这个规律就起作用。

8利率管理体制

答:

利率管理体制指一国政府管理利息率的政策、方法和制度的总称。

一国的金融体制、经济体制、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和金融监管水平决定了其利率管理体制。

利率管理体制在一个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水平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改变,一般分为直接管理体制和间接管理体制。

在直接管理体制下,政府或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利率政策、利率结构和利率水平,要求金融机构执行国家利率政策并进行监督检查;在间接管理体制下,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由市场形成,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准利率,运用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手段,进行间接调节和控制。

9实物货币

答:

实物货币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来充当的货币。

实物货币的显著特点是,其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货币价值)是相等的。

货币最初的实物形式五花八门,各地、各国和各个时期各不相同。

例如,在中国历史上,充当过实物货币的物品种类很多,如龟壳、海贝、布匹、农具等都充当过货币,其中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贝币和谷币。

由于许多实物货币形体不一,不易分割和保存,也不便携带,而且价值不稳定,很难满足商品交换的要求,所以不是理想的货币形式。

四、简答题

1“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976年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达成“牙买加协议”,该协定内容在同年4月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第二次修正案中得到肯定,从而形成了国际货币关系的新格局。

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

(1)取消货币平价和各国货币与美元的中心汇率,确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

(2)汇价非货币化,取消黄金官价,黄金不再是平价的基础。

(3)提高SDRs的国际储备地位,修订SDRs的有关条款,以使SDRs逐步取代黄金和美元而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储备资产。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除以出售黄金所得收益设立“信托基金”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援助外,还扩大了普通信用贷款的限额,并放宽“出口波动补偿贷款”额度。

(5)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从原有的290亿SDRs增加到390亿SDRs,各成员国的份额比例也有所调整,主要是增加了德国、日本和石油输出国的份额比例,减少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份额比例。

2人民币能否充当世界货币职能?

答:

(1)世界货币是指当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作为国际间一般的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②作为国际间一般的购买手段,用以购买国际商品和劳务;③作为国际间财富转移的一种手段。

这一职能是货币其他基本职能在国际间的延伸和发展。

(2)理论上,信用货币没有实在价值,依靠各国法律在境内流通,不能执行世界货币职能。

但是目前一些信用货币实际上执行了这一职能,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元,主要表现在:

绝大部分国家都将美元作为本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大部分国际贸易用美元作为标价货币或结算货币;在国际经济组织的报告和统计数据中大多用美元价值作为计量标准等。

美元之所以能行使世界货币职能,一方面是全球一体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与其自身特点分不开:

①美元可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持有美元便于必要时转化为所需货币。

②美元的价值比较稳定,可降低持有的市场风险。

③美国经济发达,国力强大,信用度高,货币价值兑换有保障。

④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占优势地位,且份额较大,促进了美元被广泛接受。

近年来,随着日本和欧洲经济的发展,日元和欧元也开始行使国际货币职能。

(3)从国际经济实践看出,不是所有主权国家的货币都可以充当国际货币,就人民币而言,目前难以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国际货币地位。

这是因为:

①人民币虽然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可以用于对外贸易的计价结算,但在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持有人民币在转化成其他币种时有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它被广泛接受。

②目前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储备中所占份额很低,用它购买商品进行支付不够便利。

③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日渐提升,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尚不能被广泛接受,尤其难以被西方国家接受并作为普遍的流通手段。

④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中国和西方一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存在分歧,国际关系存在着波动的隐患,出于政治和安全的考虑,部分西方国家也不可能持有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

(4)虽然目前人民币不能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世界货币,但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亚洲周边国家中国力较强,加之亚洲金融危机后至今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坚挺,信誉较高,因此在边贸中已广泛用作计价结算和支付手段,甚至成为部分国家与个人乐于保留的储藏形式。

在亚洲货币区域化进程中,人民币很有可能成为区域化的世界货币。

3比较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答:

这是国家通过法律对于不同地位的货币赋予的不同支付能力。

(1)无限法偿指国家赋予本位币的一种无限制清偿的能力。

本位币是一国基本的通货,是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本位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

法律规定,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不论是何种性质的支付,接受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同时在使用上,本位币是最后的支付工具,具有最后的支付能力。

(2)有限法偿指法律规定辅币所具有的有限清偿的能力。

辅币是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供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辅币一般用贱金属制造,其所包含的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是不足值货币。

为了防止辅币充斥市场,国家法律规定,每次支付时可在一定金额内用辅币支付,如超过一定金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为了能使过多的辅币自发流回国家手中,法律还规定,用辅币向国家纳税不受数量限制,用辅币向政府兑换本币也不受数量限制。

总之,两者的区别在于支付能力的不同,这种区别是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同造成的,反映了国家意志的人为选择。

而具有不同法偿能力的货币在经济生活中地位不同,一般而言,无限法偿货币是基本货币,而有限法偿货币处于附属地位。

4什么是货币的储藏手段?

答:

(1)货币的储藏手段是货币的职能之一。

当货币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被储藏起来时,就执行储藏手段职能。

一般有储存金银、储存纸制货币和持有银行存款等方式。

(2)商品交换初期,货币储藏的目的是用储存货币形式来保存剩余产品。

在商品经济不发达阶段,生产者不一定能在需要时卖掉产品,为了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连续进行,不致因经济波动而中断,就必须进行货币积累。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被视为绝对财富的象征,促使人们为追求更多财富而储藏货币。

(3)在足值货币流通时,货币储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

当流通中的货币多于商品交易所需货币,其交换价值低于自身价值,多余货币自动退出流通领域,转为价值储藏。

反之,当流通中货币少于所需货币,储藏货币又会自动进入流通领域。

这一机制只能在储藏量充足时才能顺利发挥作用。

到了信用货币流通时期,由于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一种符号,货币储藏时并未退出流通领域,不能起到调节流通功能。

5何谓货币的支付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有何区别?

答:

(1)支付手段是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的职能。

货币这一职能最初是由赊买赊卖引起的。

这时在原有现金交易基础上产生了商品的让渡与价值的实现相脱节,买卖关系变成债权债务关系,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使流通过程结束。

后来这一职能被广泛地运用于大宗交易,清偿债务,支付工资劳动报酬和国家财政与银行信用领域。

总之,只要没有商品或劳务与货币同时、同地的相向运动时,货币就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

(2)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后,直接的物物交换就分离成买卖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改变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当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用货币符号来代替时,货币与商品价格的关系会发生变化。

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价格由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量来决定。

(3)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都是流通中的现实货币,而且在大宗交易中二者往往会出现职能交错,因此两者联系紧密,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①二者发生作用的形式不同。

流通手段的货币支付时,伴随着商品劳务的流动,买方在获得商品劳务的同时就支付了货币,完成了等价交换。

而支付手段的货币在支付时它是独立于交易之外的,用以结束交易过程。

②二者产生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同。

流通手段产生于商品流通初期,商品交换还不发达,社会刚刚从物物交换向货币交易发展。

而支付手段产生于商品经济较发达时,货币在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已经广泛地出现了商业信用。

③二者产生后的影响不同。

流通职能出现后,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如买卖双方供求匹配,交换时间地点一致等,便利了商品流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而支付手段出现后克服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局限,进一步促进了商品交换。

但同时它也使商品经济矛盾更加复杂,形成债务链条,当一部分生产者不能支付时,可能使链条崩断,造成危机。

6简述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谈谈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答: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1)国际货币体系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选择与确定国际储备货币或本位币。

即使用什么货币作为国际间的支付货币,一国政府使用何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维持国际支付和满足调节国际收支的需要。

②安排各国货币间的汇率。

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应如何确定和维持,能否自由兑换成支付货币,是采取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制度。

③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当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各国政府应采取什么方法弥补这一缺口,各国之间的政策措施又如何相互协调。

在这三个内容中,国际本位货币的选择——黄金还是不兑现信用货币是最根本的,它决定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性质和运作特点。

(2)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促使国际生产与分配的基本经济过程尽可能顺利而有效地运行。

一个理想而有组织的国际货币体系,可以促成世界各国生产要素的有效分工、充分运用,以达到世界生产总值的极大化,并使全部生产在世界各国之间的分配处于最能被接受的状态。

在这种状况下,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与劳务、资本、劳动力可以自由流通,而没有必要为了国际收支的理由去实施直接的管制。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并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以及保证国际收支的失衡能够得到有效而稳定的调节。

①国际清偿力是否适当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理想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能提供与世界各国生产、贸易、融资相适应的、合理的、正常的储备供给与成长,过多的国际储备会加剧世界性的通货膨胀,而过少的国际储备会导致世界经济和贸易的萎缩。

②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涉及到一种储备资产转换为另一种储备资产是否顺利的问题。

一个理想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能够确保不会产生信心危机,并使各储备资产的汇率安排保持基本稳定。

③国际收支调整涉及到一国维持或恢复其国际收支均衡能力的问题,理想的国际货币体系应有一个有效的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机制,并使顺差国与逆差国承担对等的调节责任与义务。

(3)当今货币制度的最大缺陷在于其不稳定性。

主要表现在:

①多元化储备体系的不稳定性。

在多元化储备体系下,各储备货币发行国仍享受着向其他国家征收“铸币税”的特权,并且国际清偿力的增长仍不能完全符合世界经济均衡增长的形势,它不仅丧失了金本位条件下的自发调节机制,而且也没有形成IMF对国际清偿力增长的全面控制,因此容易引发或加剧世界性通货膨胀。

另外,多元化储备体系缺乏稳定的货币标准,只要对其中某一种货币的信心稍有动摇,其持有者便欲抛出该货币,兑换成别的国际储备货币,国际储备货币间的投机不可避免,这种投机会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

②汇率的不稳定。

实际情况表明,浮动汇率不仅在短期内经常波动,而且长期看也是大起大落,增加了汇率风险,对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不利影响。

③国内经济仍受外部冲击。

各主要国家仍然对市场汇率进行干预,即所谓的“肮脏浮动”,并不能完全隔绝外部经济的冲击。

④国际收支失衡严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仍不健全,各种调节机制都有局限性,IMF的援助和监督能力有限。

国际收支失衡的局面日趋严重,一些赤字国长期赤字,盈余国也是长期盈余而且数字还越来越大,世界经济增长仍远离协调和均衡的增长路径。

五、论述题

1什么是货币制度?

建立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当今世界上的货币制度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答:

(1)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综合构成。

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货币制度也不断演变。

(2)建立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