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SWOT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3726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区域经济SWOT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我国区域经济SWOT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我国区域经济SWOT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我国区域经济SWOT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我国区域经济SWOT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区域经济SWOT分析.docx

《我国区域经济SWOT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区域经济SWOT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区域经济SWOT分析.docx

我国区域经济SWOT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SWOT分析

[摘要]一个国家总体战略首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四十年,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已迫在眉睫,区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之一,区域是整体的组成部分,区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可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所以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容忽视甚至应该受到高度关注。

本文用SWOT分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三大区域经济圈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以期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找寻符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推动我国区域经济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SWOT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

TheSWOTAnalysisofChina'sRegionalEconomy

[Abstract]The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strategyisanessentialcomponentofacountry'soverallstrategy.Chinahasenteredthe40yearsofreformandopeningup,andthegoalofbuildingamoderatelyprosperoussocietyinanall-roundwayisalsoimminent.Theregionaleconomyisoneofthemodelsof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andtheregionisanintegralpartofthewhole.ThedevelopmentoftheregionaleconomyisdirectlyrelatedtothedevelopmentofChina'seconomy.Regionaleconomycandrivethedevelopmentofwholeeconomy,sothedevelopmentofregionaleconomycannotbeignoredorevenshouldbepaidcloseattentionto.Thispaperanalyzestheadvantages,disadvantages,opportunitiesandthreatsofthethreeregionaleconomiccircles:

theYangtzeRiverDelta,thePearlRiverDelta,andtheBeijing-Tianjin-HebeiRegion,withaviewtoprovidingascientificbasisfortheformulationofChina's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policiesandfuturedevelopment,andfindingapaththatconformstoChina's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WewillpromotethedevelopmentofChina'sregionaleconomyinthedirectionofintegration.

[Keywords]RegionalEconomySWOTYantzeRiverDeltaPearlRiver

DeltaBeijin-Tianjin-HebeiRegion

前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考量综合国力的因素之一就是经济实力,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后,一个国家才能够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区域经济是大环境经济的组成部分,它从属于国家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社会总体战略首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历程日益加快,世界经济正朝着区域化的方面发展,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状态也趋向于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

本文通过SWOT方法,来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各因素匹配的结果,以寻求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法。

一、我国区域经济的基本概况

(一)区域经济的基本概念

1.区域经济的含义

区域经济广义上是指某一地域内人类的经济活动,狭义上是指在该区域内影响经济发展的各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区域内发展实体。

在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上,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空间经济体系,是带有自身特点的国民经济。

区域经济概念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综合性经济概念,它受到该区域的地理条件、资源情况和开发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1]。

某几个地理位置相邻或相近、经济发展模式相同、经济发展状况相同或相近的这些地区的经济就形成了区域经济,这就是区域经济现实中的含义。

区域经济的范围也称作区域经济圈,这类经济圈的范围可大可小,被划入经济圈内各个地区的共同点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因为地理位置相邻,比如北京、天津、河北就组成了京津冀经济圈;有的也可能因为经济侧重点相同,比如珠三角则以轻工业及高科技产业为主,而东北地区则因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存在,依然以重工业为主。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重要的联系方式,它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进行的,或通过地方政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协商等进行联系[2]。

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E.M.Hoover)认为,“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它可以按照内部的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理进行划分[3]”。

区域经济是通过结合区域内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后,形成的具有特地功能和结构的经济体系。

2.区域经济的特点

区域是空间和地理上的概念,它的边界既是观念上的又是行政上的含义。

空间距离是区域经济活动的本质要素之一。

区域经济的空间地理位置相近的两个及其以上的地区,它们之间具有区域特色的国民经济就形成了区域经济,空间距离也是区域经济形成的前提条件之一。

京津冀经济圈就是以空间距离为要素形成的区域经济圈[4]。

(1)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

区域经济在整体上来说是可以作为一个系统的。

系统是指按一定关系组成的同类事物。

由于区域经济包括区域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领域,区域经济系统与其它系统一样,具有明显的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整体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特征[5]。

区域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发展。

(2)区域经济具有关联性。

区域经济内部和之间都不是以孤立的状态存在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关联。

区域间最常见的联系方式就是区域经济合作,就比如南水北调就是较为典型的经济合作的工程,这也是联系南方和北方的一种渠道。

区域经济的关联性使得区域以整体的形象展现出来,促进经济整体性的形成,以经济带动该区域的社会发展、文化发展。

(3)区域经济具有开放性。

经济开放以后,各种经济要素、商品、服务才可以在不同地区和国家间流动,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率。

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经济开放是必然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型经济是它的必然发展。

改革开放后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促使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大环境下的经济都时时刻刻谨记着开放的特质,区域经济是大环境经济的组成部分,所以开放对区域经济来说是必然的要求。

(4)区域经济具有空间上的差异性。

区域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不是完全均衡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状况也是不一的。

区域差异有积极作用,也有反作用。

它发挥了地区优势,使得地区资源配置达到优化,也可以激励落后地区。

但巨大的经济落差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会引起社会矛盾,也不利于总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二)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1.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分析

稳定发展经济的需要。

同一空间内,存在着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经济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

低水平区域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增加国民经济总量,缩小贫富差距,但集中经济、市场心理和喜好等,往往有利于富裕地区的发展。

这类地区人口密度大,发展速度较快。

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依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制定符合该区域自身发展特点的经济政策。

这样既能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又能使区域间差异稳定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区域经济政策能够有效协调这个关系。

有效配置资源的需要。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要对某些重点区域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来实现其稳定增长。

因为产业经济活动的空间非平衡分布的特点,分步骤实施。

要制定促进产业增长的政策,则要求区域内经济有所增长,但并不要求它们的产业结构是门类齐全的,只是需要根据地区自身优势形成区域特色产业。

2.区域经济政策的可行性分析

政府政策的支持。

政府强有力的财政、税收、行政支持是发展区域经济必不可少的有利条件。

只有取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区域经济才会发展的更稳、更快。

我国上至中央政府下至地方政府,都十分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政府政策的支持稳步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交通便利。

便利的交通是保证区域经济有序进行的保证。

无论是从与其他地区的联系还是区域自身的交通状况,都应该是方便、便捷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区域经济,产品、人员的流通和流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的发展也逐渐追上发达国家的步伐。

发达的交通网络能够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发达的经济。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我国的经济水平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

区域经济是区域内各地区经济的整合,也是众多行业的整合,那么必然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条件,而发达的经济反过来会推动区域经济的形成、发展、成熟。

3.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

(1)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和外延

区域经济政策是指中央政府为推动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调控区域经济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6]。

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区域经济政策。

一般认为其外延是由一系列相关的政策组成的,是政府为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制定和实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套政策系统。

概况来讲,区域经济政策也是为了预防和解决其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其外延至少包括区域分工、区域布局、特殊问题对策、调控与管理政策。

(2)区域经济战略发展经济格局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质是在经济规律的顺应之下,先富带后富以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我国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做了很多努力。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三大区域经济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要注重经济的统筹协调。

区域经济新格局的出现,使得高质量均衡发展成为重点[7]。

河北雄安新区建立以后,长江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之焦点。

整的来讲,区域经济以平稳的趋势增长,一些经济上的数据包括经济增速、财政收入等说明我国在区域经济政策上所做的努力成效显著,将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会更深入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我国区域经济的优势分析

(一)长三角经济圈的优势

1.地理条件优势

长三角地区位于华东平原,历来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的地区。

它在地理位置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它低平的地势、肥沃的土壤、宜人的气候、充足的水源,为农业发展和居民居住提供良好的条件;它广阔的腹地,促进经济纵深化发展;它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部地区,是长江的入海口,河海相连,水上交通运输便利,依托港口资源和开放优势,有“出”有“进”地发展海铁联运,加快航运物流业发展,2017年第一季度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已居世界第三[8]。

图2.1长三角经济圈图示

2.政策优势

长三角地区历来是我国经济发达区域,并且经过长期的历史和发展演变,这一区域各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多的共同点,相互间的联系也较为密切。

“长三角经济圈”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但是客观上,长三角经济圈早已存在[9]。

为了促进长三角经济圈更快、更好地发展,政府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政府给予了长三角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2013年8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贸区的成立促进金融、航运、贸易等的发展。

得益于自贸区的设立,长三角两省一市的对外贸易规模已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10]。

2016年5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明确其功能和定位,造就改革新高地,复制并且推广示范区、试验区的经验。

一系列的政府优惠政策使得长三角能够迅速成长起来,“国家级”的城市群也被打造成为了“国际级”城市群,长三角地区逐渐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特别是跨国资本正大举向长三角地区转移[11]。

3.人才优势

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区域的长三角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比较丰富。

这里高等院校百余所,科研机构千余所,汇聚了众多熟练工人和科技人才。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已经从整体推进的第一阶段发展到重点扶持的第二阶段,现在已经进入高端引导的第三阶段——通过领军人才、创新人才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2]。

(二)珠三角经济圈的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早实行开放的地方之一。

1980年经济特区设立,珠三角占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中的两个。

1985年,沿海经济开放区也设立在珠三角。

珠三角地区交通发达,到2000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29029公里,公路网密度达0.70公里/平方公里[13]。

珠江内有八条河口,密布的河网,发达的供水系统,众多的港口和便利的水路运输。

数十条铁路和高铁线交汇并贯穿于三角洲内部,高速公路网络也已形成并覆盖珠三角主要城市。

珠三角航空港的形成推动国内与国际上中心城市的通航交流。

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以后,“粤港澳”城市圈初步形成。

图2.2珠三角经济圈图示

2.政策优势

由于靠近港澳,珠三角区位优势明显,是我国与世界交流的窗口之一,国家在财政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了其一系列政策扶持。

借助着各种优势的合力,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实现了经济的历史性腾飞。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它充分发挥邻近港澳的优势,凭借着“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起步,并吸引众多投资。

珠三角是我国外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表2.1珠三角享受的优惠政策

时间

政策

影响

1980年

设立经济特区

珠三角占了其中三个(深圳、珠海、汕头),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

1985年

珠江三角洲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促进珠三角地区出口经济的发展

1997、1999年

港澳回归,“一国两制”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

2003年

首次提出“泛珠三角”的构想

拓展空间、加强交流、强化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2012年

人才引进政策

人才是发展的动力,推动珠三角发展

2015年

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

用创新的方式推动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

2016年

惠港优惠政策

促进珠三角港口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出口经济

2017年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的财政扶持政策

引导珠三角产业转移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人文因素优势

理论上来讲,人文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及其它规范,而通俗地讲,就是说人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珠三角俗称我国的“南大门”,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侨胞数量众多,并分布在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对珠三角的招商引资有很大的帮助。

正是因为侨胞众多这一人文优势,珠三角集中力量发展外向型经济。

珠三角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一半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不少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是供应国际市场的[14],这离不开侨胞的付出与帮助。

(三)京津冀经济圈的优势

1.政策优势

京津冀都市圈在“十一五规划”中数重点规划区域。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首都经济圈”的理念,该理念加强了京津冀三个地区间的联系,提升了该地区的经济竞争力。

天津滨海新区在1994年时就初步建成,它现已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推动了天津的发展,缩小与北京的差距,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

天津自贸区于2014年设立,其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本着可复制与推广的要求,建成协调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

获益于改革创新,天津自贸试验区用占天津市1%的面积创造了天津市约12%的地区生产总值[15]。

国家重点战略之一就是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

比如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目的就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重点突破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

政府的优惠政策提高了京津冀地区的就业水平,带动区域消费,扩大内需,推动京津冀经济转型升级、产业间合作和产业层次推进。

2.地理条件优势

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起源是首都经济圈,它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11个地级市,2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1.1亿的常驻人口。

京津冀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它是我国政治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顾名思义,京津冀指的是北京、天津、河北这三个区域,它处于华北平原的北部,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南部,靠近渤海。

京津唐地区为我国四大工业区之一,也是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进行交通联络的必经之地,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图2.3京津冀经济圈图示

3.文化优势

从历史上看,京津冀地区是多朝国家首府所在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京津冀地区尤其是北京一直是中国文化源头和领头羊。

这里大学密度最大,而且享誉全球的大学也很多,全国的一等文艺大学都聚集在北京。

其次这里的文化文艺市场很活跃,就算是平民也可以走进艺术的殿堂。

从该地区人们的消费指数也可以看出,人们注重文化方面的消费及文化素质的自我提升。

三、我国区域经济的劣势分析

(一)长三角经济圈的劣势

长三角经济圈不仅存在着优势,也存在这些许劣势,限制了该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长三角经济圈突出的劣势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协调程度差、生态环境的破坏。

表3.1长三角劣势分析

劣势

具体表现

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雷同现象严重;产业布局不合理、条块分割、重复布点;产业结构依旧是以“二三一”为主;产业结构低度化明显。

地区协调程度差

没有形成产业的集群效应,区域内统筹协调机制不强;行业之间的协调程度也较差,企业转型升级困难;城乡协调程度也不高,城乡收入差距过大;行为扭曲导致过度竞争;缺乏分工导致城市功能模糊。

生态环境破坏

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水体污染在加剧,水产资源不断减少;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酸雨发生频繁;地面沉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受到威胁;农村居住环境不佳,基础设施滞后,脏乱差明显。

长三角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内部不同区域产业的严重趋同,导致投资和生产的分散。

地区协调程度差使得长三角不能充分展现该区域经济的优势,也就是说地区间是以割裂的而不是以统一、整体的形象出现。

长三角地区经济速度加快,对资源的需求增加,资源消耗的速度也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愈加突出,资源环境瓶颈显现。

这些资源问题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限制的作用。

(二)珠三角经济圈的劣势

珠三角地区发展存在着先天的优势,但是目前其发展水平落后于其需求,它的发展劣势包含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优势效应逐渐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大。

表3.2珠三角劣势分析

劣势

具体表现

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以轻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弊端显现;老龄化加剧,新生劳动力不足;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数量少,产业的竞争力不强;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仍以传统产业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存在新项目推进缓慢等问题,对接下来经济的增长形成了较大压力。

优势效应日趋弱化

国内,在承接新兴行业和国际企业上,包括长三角在内的许多地方走在了珠三角之前;国际而言,作为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后发优势被东南亚等国削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先进制造业的基础薄弱。

资源环境约束加大

劳动力紧张,人力资源成本上涨;能源和材料成本上升,资源供应的紧张,价格的持续攀升;土地不足,地价上涨问题突出;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环保成本上升。

珠三角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困难,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来讲,珠三角原先所具有的优势效应也日趋弱化,受资源环境的约束加大,经济发展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它不仅受劳动力成本的约束,还受能源、土地、环境问题的困扰。

没有必要的资源保证,经济难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京津冀经济圈的劣势

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及长三角和珠三角,限制其经济发展的因素大致包括行政壁垒坚固、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等。

表3.3京津冀劣势分析

劣势

具体表现

行政壁垒坚固

国有经济比重较高,存在强烈排外意念;政府的力量比市场的力量要强大;政府间合作层次现在仍比较低,没有实质性的政府间的大力合作,也很少有政府层面的协作与合作。

经济发展不平衡

京津冀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间经济悬殊过大,落差明显。

北京和天津与河北的差距过大,京津对河北的辐射带动效应有限。

环境污染严重

京津冀是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雾霾频发。

京津冀除了大气污染问题,还有土壤污染、土壤沙化、河流污染、水源短缺、草污染场退化等问题。

京津冀区域行政壁垒坚固、悬殊的经济实力阻碍了京津冀协调发展,造成了该区域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并实现一体化。

生态的恶化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也对区域协同治理提供了倒逼机制。

四、我国区域经济的机会分析

(一)长三角经济圈的机会

1.经济区域扩大

长三角经济圈最初的腹地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是区域性经济模块和生产性综合体。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量的积累以后实现质的跳跃,长三角经济圈在体量、层次、纵深方面都得到发展。

从空间上看,长三角的的地理区域在扩大。

长三角经济圈的最初雏形是上海经济特区。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合作的深入,更多的外围城市被纳入,并且发达的交通网络使得空间上的距离已不再成为区域间联系与合作的障碍。

长三角目前的地理区域初步确定为2020年高铁的两小时经济圈。

2.高端人才集聚

人才能够驱动创新,珠三角进一步深化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网罗各色高端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该区域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通过自身的教学资源培养了许多的高端人才。

长三角也凭借着发达的经济条件吸引高端人才的入驻。

政府也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用包括以企引才、中介引才和孵化器引才等多种市场化手段,通过企业和政府的各种手段来吸引人才。

长三角完善创新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等方式,这能够更好地留住人才。

人才成为了推动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二)珠三角经济圈的机会

1.一体化进程加快

珠三角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推进一体化的进程。

泛珠三角的提出就是为了扩大区域范围,加快一体化进程。

泛珠三角各方深入开展产业合作。

此外,泛珠市场建设、环保领域、水利建设上加强合作,与港澳台的合作愈加深化。

并深入推进“双转移”以及粤东西北“落子”到位,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该区域工业化进程加快,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

广东自贸区的设立推动了珠三角出口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提议话进程。

2.生态环境建设

珠三角城市群,立体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发展方式。

珠三角地区率先采用先进环保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改造。

各城市积极推动环评“瘦身”,珠三角的多个地级市完成了分级审批名录的修订,并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支撑体系。

以广东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为例,珠三角创建从农村到城市的方式立体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其次,珠三角为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加强环保研究,创新环保模式,提升环保设备水平。

2018年底,珠三角经济圈对污水集中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