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广东中考化学考题热点考点的备考策略.docx
《中考化学广东中考化学考题热点考点的备考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广东中考化学考题热点考点的备考策略.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广东中考化学考题热点考点的备考策略
广东中考化学考题热点考点的备考策略
一、广东中考化学考题热点考点:
实施新课改并不意味着弱化化学“双基”的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始终是构建化学高楼大厦的奠基石。
因此,重要的知识点几乎每年中考都有所涉及,随之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年年必考的若干知识点和相对稳定的题型、题量、结构和内容,使试卷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变”字主要体现在初步扭转了靠死记硬背就得了高分的局面,难度适中的题目将有所增加,考查能力的力度将有所加大,题目的灵活性将有所增大。
用现在的“灵活”代替以前的“难”,从而使“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复习战术失灵。
“新”字主要体现在题目的情境新、考查方式新、综合视角新等几方面。
下表是近几年广东中考化学考题热点考点:
序号
考点内容
出现的题型
序号
考点内容
出现的题型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选择题
15
合成材料
选择题、填空题
2
物质的分类
选择题
16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
选择题、
填空题
3
物质组成、构成的叙述
选择题
17
常见物质的用途
填空题
4
化合价的有关知识
选择题
18
有关水的问题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5
分子的性质
选择题
19
金属的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选择、填空、简答、实验题
6
质量守恒定律
所有题型
20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所有题型
7
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关知识
选择题、
填空题
21
溶液的酸碱性和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8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选择题、
填空题
实验题
22
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推断题
9
六大营养素
选择题、
填空题
23
常见离子的鉴定
推断题
10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选择题、
填空题
24
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推断题
11
化学肥料
选择题、
填空题
25
CO2、O2的实验室制法及相关性质的实验
实验题
12
家庭小实验
选择题
26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计算题
13
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选择题、填空题
27
综合计算
计算题
14
环境、能源、安全问题
选择题
填空题
2008年热点考点出现情况的统计:
序号
考点内容
出现的题号
序号
考点内容
出现的题号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6
15
合成材料
8
2
物质的分类
16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
14
3
物质组成、构成的叙述
12
17
常见物质的用途
15
4
化合价的有关知识
4
18
有关水的问题
10
5
分子的性质
11
19
金属的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9、21
6
质量守恒定律
3、16(3)
20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7、20
(2)、21
(2)、23(3)、25
7
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关知识
18
21
溶液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5
8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2
22
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9
六大营养素
1
23
常见离子的鉴定
23
10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9
24
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20、23、25
11
化学肥料
16
25
CO2、O2的实验室制法及相关性质的实验
22
12
家庭小实验
26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24
13
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18
27
综合计算
25
14
环境、能源、安全问题
7、14
二、热点考点典型题分析:
考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005年、广东)
5.下列描写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为床金做马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日照香炉生紫烟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006年、广东)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木条燃烧
C.活性炭吸收异味D.冰撑破水缸
(2007年、广东)
2.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蔬菜腐烂B.面包发霉C.灯泡通电后发亮D.菜刀生锈
(2008年广东)
6.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嘴嚼米饭时有甜味(化学变化)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C.用醋酸清洗热水瓶的水垢(物理变化)
D.纯净物加热后变为混合物(物理变化)
(2007济宁)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的是()
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
B.滴水穿石…………………………………………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
分析:
从上面的考题可以看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一考点,题目从考“日常生活的现象——诗句——成语”的变化,而广东近几年很少考通过“成语”来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还是热衷于考“日常生活的现象”来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考点8: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006年、广东)10.下列实验操作能预期目的的是
A.用10mL的量筒量取9.0mL水
B.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纯净的氢气
C.用托盘天平称取10.58g碳酸钠粉末
D.用150mL酒精和50mL水精确配制200mL医用消毒酒精
(2007年、广东)16.(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008年、广东)
22.(12分)现有以下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仪器⑤的名称是;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是(填名称);如果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取CO2,可选上述仪器中的(填序号)组合成制气装置。
(2)某同学利用仪器①与⑥组合成一个贮气装置。
当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甲烷(甲烷难溶于水、比空气轻)时,气体应从仪器①的(填“a”或“b”)通人;集满甲烷后将其导出使用时,水应该从仪器①的(填“a”或“b”)导入。
该装置还有其它用途,请你任举一例:
。
(3)下列对实验现象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选错一个扣1分,
本小题不出现负分)。
①铁丝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③将CO还原Fe2O3的尾气直接排人空气;
④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在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
⑤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分析:
本题是一道非常基础的试题,总分12分,平均分7.16分,得分率59.7%,难度系数为0.6.各小题之间没有表现出什么差异性,学生只在辨认仪器烧杯时回答得较好。
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书写不规范,表现在一些文字、数字难以辨认。
2、错别字现象严重。
如“烧杯”写成“燃杯”,“制气”写成“置气”,“药匙”写成“约匙”,“洗涤”写成一些自己创造出来的字。
3、化学用语不规范,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如“气体除杂”写成“过滤气体”。
4、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的理解不准确,尤其是对实验细节不清楚,具体表现在:
不知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还需要胶头滴管、药匙,就随便乱写一些仪器上去,气体除杂和气体储存时,导管长短不分,实验原理理解不准确,如回答成用稀硫酸做干燥剂等等。
5、对题意理解不准确,如仪器①⑥组合的用途,试题已经给出了两种用途,要求考生另举一种用途,但有不少考生不是另举用途,而是选择试题给出的用途。
总析: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考点题型由“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进行变化。
考点10、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005年、广东)
18.(3分)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2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填“大”或“小”);
(2)40℃时,在100g水中加入80g甲固体,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
(3)50℃时,某溶液所溶解的甲和乙物质都已饱和。
把该溶液冷却到室温,有晶体析出,经检验发现析出的晶体主要是甲,其原因是(填编号)。
①50℃时,甲的溶解度更大
②50℃时,乙的溶解度更大
③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乙大
分析:
2005年广东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考查了
(1)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比较。
(2)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
(3)物质的结晶与溶解度的关系。
(2007年、广东)6.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B.t1℃时,100g水溶解了40gA就达到了饱和状态
C.t2℃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分析:
2007年广东的中考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考查了
(1)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比较。
(2)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
(3)物质的结晶与溶解度的关系。
(4)在饱和状态下,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008年、广东)
9.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NaCl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总析:
对“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这一考点,主要考查的知识有: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关系;
(2)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比较。
(3)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
(4)物质的结晶与溶解度的关系。
(5)在饱和状态下,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从题型来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
考点11:
化学肥料
(2005年、广东)14.为研究化肥对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相同条件下,在实验田地里施用等量有效成份的化肥,对小麦的产量进行对比研究。
下表显示三年实验的结果:
(“√”表示施用化肥,“×”表示没有施用化肥)
实验田地
施用化肥情况
小麦收成的相对产量
氮肥
磷肥.
钾肥
田地1
×
×
×
1.0
田地2
√
×
×
2.2
田地3
×
×
√
1.2
田地4
√
√
√
3.9
根据上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氮肥可增加小麦产量
B.没有施肥,小麦不能生长
C.对于增加小麦的收成,氮肥比钾肥效果好
D.同时施用含有N、P、K的化肥可获得最大的小麦产量
(2006年、广东)9、某班同学就施用化肥的“利与弊”为题进行辩论,正方观点是施用化肥有利,正方的下列观点中不科学的是()
A、化肥的肥效快
B、施用化肥可使农作物增产
C、施用化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D、复合肥料能给农作物提供几种营养元素
17、化肥的使用使农作物大幅度增产,充足的农产品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请填空:
(1)检验一种化肥是铵盐氮肥的方法是。
(2007年、广东)10.下表中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2008年、广东)
16.(5分)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右图所示。
(1)硝酸铵属化学肥料中的(填序号):
A.钾肥B.氮肥C.磷肥
(2)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填序号):
A.易溶于水B.有挥发性C.受热易分解
(3)硝酸铵能与强碱反应,其中与烧碱反应的方程式为:
NH4NO3+NaOH=NaNO3+NH3↑+X,
则X的化学式是:
;施用该类肥料时,要避免与(填“酸”或“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减低肥效。
分析:
本题满分5分,学生平均得分3.24分,得分率64.8%。
难度系数为0.65
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肥料的相关知识,如化肥种类的判断,化肥的性质,铵盐化肥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答的最好的是第一小题,判断硝酸铵为氮肥,学生基本都能答对。
其次是第三小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出X的化学式为H2O,绝大部分学生能答对。
失分比较严重的是第二小题,由硝酸铵的使用说明推测硝酸铵具有的性质,此空2分,得全分的不到1/4,多为少选或多选,导致失分。
反映出学生对信息的把握不准,考虑不全面,部分学生不敢选两个答案,最终把选对的答案又划去一个。
另外,有近1/3的学生不知道铵盐氮肥在使用时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导致此空丢分。
总析:
对“化学肥料”这一考点,主要涉及到的知识有:
化肥种类的判断,化肥的性质,铵盐化肥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化肥对农作物的作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铵盐氮肥的检验等,题型可以是选择、填空。
考点14:
环境、能源、安全问题
(2005年、广东)17.(4分)汽油是石油炼制产品之一,是汽车的主要燃料。
请回答:
(1)汽油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推断汽油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元素。
(2)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
目前,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措施之一,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化学式为C2H5OH)。
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下列能替代汽油的燃料中,燃烧产物最清洁的是(填编号)。
①天燃气②乙醇③氢气
(2006年、广东)2.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
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下列措施能治理相关污染的是
A
B
C
D
污染
温室效应
赤潮
酸雨
沙尘暴
防治措施
使用无铅汽油
使用含磷洗衣粉
工厂废气直接排放
植树造林
(2007年、广东)10.下表中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2008年、广东)14.下列归纳中有错误的是()
考点16: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
(2005年、广东)19.(5分)今年5月,云南省某地一个内装白磷的储罐因泄漏而迅速自发引起大火,现场白烟弥漫。
消防人员马上采用水冷却罐体,再用沙土围堰填埋的方式灭火,火势很快得到控制。
已知白磷和红磷都是磷元素的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请回答:
(1)白磷与红磷比较,在空气中更容易着火燃烧的是;
(2)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消防人员采用的灭火方法原理是。
(2006年、广东)15.(3分)《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
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⑴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一,“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
⑵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的原因是。
⑶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烧得更旺。
(2007年、广东)12.下列有关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C、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图书资料着火,用压缩二氧化碳灭火
(2008年、广东)14.下列归纳中有错误的是()
考点17:
常见物质的用途:
(2005年、广东)16.(4分)结合化学知识,请选择下列合适物质的编号填表:
①葡萄糖②合成橡胶③铝合金④干冰⑤稀硫酸
用途
物质
用途
物质
(1)用于人工降雨
(3)用于制造门窗框架
(2)用于制造轮胎
(4)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2006年、广东)
(2007年、广东)18.(6分)现有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熟石灰、高锰酸钾、氢气、干冰、甲烷、一氧化碳、氧气等物质,请按要求选择:
舞台常用固体的气化,产生烟雾弥漫的感觉;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容易产生一种有毒的气体是;资源广、燃烧值高、无污染的新型能源是;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生活中可用于调味、防腐的是;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2008年、广东)15.(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填序号):
干冰、氯化钠、铜。
①制肥皂②作建筑材料
做导线④制生理盐水⑤用于人工降雨
分析:
本题,满分3分,学生平均得分2.65分,得分率88.33%,难度系数为0.88
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活中常见化学物质如干冰、氯化钠、铜的用途,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好,失分率低;
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对物质的主要用途把握不准,多选扣分严重;②部分学生审题不仔细,将要填写的序号写成了文字。
总析:
对这一部分的复习,我们要抓住常见物质的系统复习:
单质(O2、N2、H2、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常见的金属等)、氧化物(CO、CO2)、酸、碱、盐、有机物、合成材料等的用途。
考点18:
有关水的问题
(2005年,广东):
二、填空题
15.(4分)我们的地球表面3/4被水覆盖,但世界上有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减少污染和节约用水是解决这一危机的重要措施。
请回答:
(1)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农业污染。
(2)列举节约生活用水的两种方法。
(2006年,广东):
三、简答题
20、(5分)一位同学取了一瓶井水进行实验,请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1)用烧杯分别取少量井水和蒸馏水,加入适量,搅拌。
发现蒸馏水中泡沫多,井水的泡沫少。
结论:
井水是硬水。
(2)另取井水加热煮沸,发现有难溶于水的固体生成。
(3)过滤,把得到的难溶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现象是,并有气体产生;把生成的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
难溶物中含有碳酸盐。
(2007年,广东):
三、简答题
2l.(8分)某自来水厂用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流程如下:
(1)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在乡村没有活性炭,常加入来净水。
(2)实验室中,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中可以降低水硬度的是。
(3)若该地区源水中含有较多的MgCl2,请写出在源水处理流程中加入CaO时有关化学方
程式:
①;
②。
(2008年、广东)10.用右图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A.能杀菌消毒
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能得到纯净水
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的作用
分析:
近几年广东对有关“水”的问题,主要考查了水资源的污染和保护、节约用水、净化,以及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等,对水的组成(即电解水的实验)还没有考到。
考点19:
金属的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2005年、广东)23.(12分)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Intnet网上资料得知:
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
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
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
(1)【设计方案】①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②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
(2)【小组讨论】
①选择加入的金属
甲同学认为:
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
乙同学认为:
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
你认为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该方案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化学方程式为
(3)【进行实验】过程如下:
①废弃定影液
金属混合物+溶液A
②金属混合物
Ag+溶液B
请回答:
操作a是,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和;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4)【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还含有铁粉,方法是。
(2006年、广东)
19.(7分)右下图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锡、铁和铝元素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
⑴选择编号填空:
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得多,原因是;目前
铝在多个领域替代易生锈的钢铁,
其主要原因是。
①铝的硬度小②铝很活泼
③地壳中铝的含量高④铝的表面易生成致密的保护膜
⑵钢铁的冶炼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右图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写出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能证明产物中有铁粉的方法是:
。
⑶在组装仪器时,把玻璃管插入橡胶管的操作方法
是。
此装置有不完善的地方,请说出其中一种改进方法:
。
(2007年、广东)17.(6分)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高科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金属。
请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2)根据下图的应用实例,试说出金属具有的两点物理性质
(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已经开始炼铁。
①写出磁铁矿(Fe3O4)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钢铁防腐十分重要!
请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
(2008年、广东)
19.(2分)把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假如X、Y、Z都是+2价金属,则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分析:
本题满分2分,平均分0.913分,得分率45.6%,难度系数0.46
第一空学生较为熟悉的知识点,有几乎一半的学生能回答正确,但第二空只有少数学生能回答正确,说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差,而本题难度较大,如果平时没有训练过,能在现场分析出此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此题也较偏,不是常见题,因而得分率低。
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化学用语,平时的训练一定要规范;2、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
21.(7分)氯化铁能腐蚀铜,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
以下是印刷线路板的生
产及废液的处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
2FeCl3+Fe=3FeCl2和
(2)滤渣的成份有,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回收利用的物质是:
。
分析:
该题满分:
7分平均分:
3.23分满分人数:
577人0分人数:
3418人,难度系数为0.46
该题考查的知识点:
1、金属与酸反应;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3、过滤原理的运用;4、酸碱盐的溶解性。
与新课标要求的结合度:
与课标要求基本吻合。
但我们认为第三小问题目设置不够合理,没有明确要求所填的物质有几种,导致满分人数只有3.13%。
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不规范。
如把“Cl”写成“cl”,“Cu”写成“cu”或“CV”或“CU”。
2、在铁参与的置换反应中把生成物写成了三价铁。
如写出这样的化学方程式:
2Fe+6HCl=2FeCl3+3H2↑;2Fe+3CuCl2=2FeCl3+3Cu
3、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意义理解不够清楚,写出铜与盐酸的置换反应。
4、读题不仔细,将题中的盐酸误写成硫酸,导致答题错误。
5、空白卷较多,均分较低,胡乱写的不少。
6、第②③小问答题不完整,尤其是第③小问,题目没有明确的答题要求,很多学生只填了一种物质,导致失分。
7、把氯化亚铁和氯化铁当作滤渣。
教学建议:
1、加强对素符号和化学式等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教学。
2、注重读题审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3、加强框架题的训练。
4、铁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化合价的变价辨析须加强训练。
5、对中下层学生须强调溶液中反应后生成物的存在状态。
考点21:
溶液的酸碱性和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005年、广东)
20.(8分)某兴趣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