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2296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docx

《新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docx

新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

新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

(最新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教案模板、教学设计、说课稿等等,想了解不同教育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educationalmaterial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juniorhighschoollessonplans,highschoollessonplans,lessonplantemplates,teachingdesign,lecturedrafts,etc.Ifyouwanttolearnaboutdifferenteducationalmaterialformatsandwritingmethods,pleasepayattention!

正文内容

  学习数学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让学生学会了数学的灵魂。

会用数学知识去认识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类的幸福。

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新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米(m)厘米(cm)

  2.用手比一比1米和一厘米有多长?

  3.你能正确使用这些长度单位了吗?

  

(1)房子高约4();

(2)一支铅笔长18();

  (3)米尺长100();(4)课桌高约7();

  二、互动解疑

  1.认识分米

  

(1)猜一猜课桌高约7什么呢?

  板书:

分米dm

  

(2)探究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你对分米还有哪些了解?

  1分米=10厘米1dm=10cm

  (3)剪一剪,1分米到底有多长?

你能从纸条上找出1分米,并把它剪下来吗?

  (4)想一想,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分米?

  (小棒、光碟盒的长度……)

  (5)我们的直尺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

(2分米)

  2.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1)请同学们在米尺上找出几个1分米,并汇报

  0——1010——2040——5090——100

  

(2)1分米与1米之间的关系

  ①在米尺上数出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1米=10分米。

  ②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

  所以1米=10分米1m=10dm

  3.认识毫米

  

(1)请你先估算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各是几厘米?

  

(2)讲述:

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得更精确,我们要用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

毫米。

  ①关于毫米,你都知道些什么?

  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所以1厘米=10毫米1cm=10mm

  ②建立1毫米的表象

  A:

一张IC卡,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它的长、厚度。

  B:

课堂练习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4.阶段性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厘米和分米”,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

如果测量比较精确,我们还可以用毫米,这些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

  三、实践运用

  1.填一填

  2dm=()cm70mm=()cmm800cm=()m

  6m=()dm80cm=()dm3m=()cm

  2.画线段

  ①20mm②3cm5mm③2dm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练习本的长约();课桌宽约();一栋楼高();

  数学书厚5();小亮身高135();课桌高9()。

  四、总结评价

  比划所学过的长度单位。

  新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计,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

数字卡片、

  学生:

10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桌用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每次每人抽出一张,谁先说出大数,谁就赢。

  2、交流判断大数的经验。

  二、新授

  1、教学“比一比”

  

(1)出示1084、982说说谁大,谁小?

  

(2)学生说:

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1084>982

  (3)教师出示另一些数,学生进行比较。

  (4)总结规律:

  数的比较:

  

(1)数位比较多的一个数比较大

  

(2)从位比起,位的数大的大(数位相同)

  (3)如果数位和位都相同,我们比较下一位。

  2、练一练

  

(1)学生完成P36在O里填上、=

  

(2)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填

  3、试一试

  

(1)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说说怎样能比较快地比出大小?

  (3)教师总结:

  先将这些数按数位多少分一分,再将相同数位的数进行比较。

  99  4、想一想

  

(1)指导读题,理解题意

  

(2)最小的四位数1000,的四位数9999

  5、数学游戏:

  

(1)告诉同桌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数,……

  

(2)请一个学生上台示范,全班再分组做。

  6、练一练

  完成练习题1、2两道题

  三、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1、学会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四位数与三位数怎样比

  3、都是同数位的数怎样比

  4、如果很多数在一起比较大小,该怎样做

  四、作业

  1、最小的四位数是(),的四位数是()

  2、最小的三位数是(),的三位数是()

  3、在287、7650、80、285、1651、79这几个数中,二位数的有(),三位数的有(),四位数的有()

  4、427O5271620O620888O988

  29O11099O9996080O3090

  新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中和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中1格代表1个单位。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难点:

  1.根据实例,读懂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

  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读懂纵向统计图

  1.会看统计图。

  师:

这是育才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这个统计图和你们以前接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会发现:

  

(1)现在的统计图中有很多的直条。

  

(2)在统计图的左边还有许多数。

师:

你知道统计图中的直条和左边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说明:

图中的直条表示喜欢各种电视节目的人数;图中左边的数的意义是:

1格代表1个单位,在这里1格代表1个人,2格代表2个人……

  2.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师:

这个统计图告诉了你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

  

(2)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最后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可能会从图中看出:

喜欢卡通片的人数最多,有12热;喜欢看歌舞片的人数最少,才4人;喜欢看新闻和喜欢看电视剧的人数同样多……从图中还能计算出一共统计了39个人。

  3.延伸。

  师:

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你又想到了什么?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给统计图起名字。

师:

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统计图,你认为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1)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名字。

  

(2)教师指出:

因为这种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数量的多少,所以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条形统计图”。

  5.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1)学生说一说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有哪些优点。

  

(2)教师总结:

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只管得看出数量的多少,一目了然。

  二、读懂横向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可以是横向的。

  师:

这是育才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这副统计图和第一副比较,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第一副统计图是直条是竖着的,第二副的直条是横着的……教师肯定:

条形统计图也可以是横向的。

  2、会看横向统计图。

鼓励学生自己说一说横着看、竖着看各表示什么。

  3、从图中获取信息。

让学生与同伴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4、讨论。

  师:

如果我们班要组织单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欢迎?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当他们的意见不一致时,使学生体会到通过统计有助于做出决策。

  三、读懂统计表

  1、会看统计表。

  师:

这是某地安装电话情况的统计表。

你们知道这个统计表中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各表示什么吗?

  

(1)学生自由发言。

  

(2)引导学生说出:

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年份,每隔5年统计一次,而第二行表示这个地区安装电话的部数。

  2、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分析。

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分析,学生会感到比较捆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作出简单的分析:

如1985年安装的电话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五年统计一次,电话数量逐年增加:

1985到1990年增加142部;1990—1995年增加190部;1995—2000年增加950部,远远高于前些年的增长速度。

  3、估计。

  在学生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简单分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表中组数的变化情况估计一下现在可能有多少部电话。

  四、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教师给予评价。

  新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

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

  教师:

瞧!

小明、小美和妈妈正在超市里面买水果呢!

  (课件播放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500克、lkg等)。

  教师:

谁来说说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

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

对,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这里出现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你还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斤、公斤、两等。

  教师:

对,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斤、两和公斤。

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教师板书课题:

克和千克。

  二、探究讨论,获得方法

  1.认识克

  

(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

  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

  教师:

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三样物品,看看你能了解到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吗?

  教师:

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品,现在请你们拿在手中掂一掂。

  教师:

你有什么感觉?

轻还是重?

  教师:

对,它们都很轻。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教师板书:

克(g)。

  教师:

除了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这些物品以外,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以克作单位的物品?

  教师:

这是一枚2分的硬币,老师告诉你们,它约重1克。

  板书:

一枚2分硬币重1克。

  

(2)掂一掂,感知1克。

  教师:

请大家取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那枚2分硬币,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3)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观念。

  教师:

下面请大家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小盘子里面找一找,掂一掂,看看还有哪些物品大约也重1克。

  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活动,借此加强学生对1克的体验和感受,之后通过交流汇报,提炼出找的方法:

用一枚2分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对比着来掂一掂就找到了。

为后面的估量作铺垫。

  教师:

刚才我们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重1克,你能从装了黄豆的袋子中取出重1克的黄豆吗?

  教师:

你取出的黄豆有几颗?

你是怎么知道它重1克的?

  教师:

那到底多少粒黄豆重1克?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认识天平

  教师:

对,我们就要来称一称。

称比较轻的物品我们常用天平。

  教师(出示天平):

这就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

  教师(出示砝码):

瞧,这些就是砝码。

(举起1克的砝码)这是这盒砝码里最轻的,只有1克。

这盒砝码里最重的有100克呢!

你们听出砝码是用什么作单位的了吗?

  教师(边说边用课件演示):

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O”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教师演示利用天平称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

  教师:

瞧,7粒黄豆的质量是1克。

下面请大家都取出1克重的黄豆,掂一掂。

  教师:

很好!

看来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过1克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师就来考验考验大家,有信心吗?

  教师呈现第101页“做一做”,让学生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的方法。

  3.认识千克

  

(1)认识千克。

  教师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苹果的实物。

  教师:

请大家观察这两样物品,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教师:

谁到黑板前来拿拿这两样物品?

  教师:

说说你们有什么感觉?

轻还是重?

  教师: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

  教师板书:

千克(kg)。

  教师:

有谁知道多少克和千克的关系吗?

1千克等于多少克?

  教师:

对,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

1千克=1000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

  教师:

老师这里有2袋盐,每袋都重500克,那2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学生1:

1000克。

  学生2:

1千克。

  教师:

很正确!

现在,同学们的桌上也有这样的2袋盐,请大家先拿起其中一袋,掂一掂。

  教师:

再将这2袋盐都放在同一个手上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

很好!

再闭上眼睛,掂一掂2袋盐,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

  教师:

好!

下面请大家凭借刚才的感觉,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

  教师:

看看藏在物品里的标签,谁找得最准?

  教师:

你能说说自己是怎么找的吗?

  教师:

现在请大家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只手拿1克重的物品,每个同学都来掂一掂、比一比,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秤

  教师:

测量比较重的物品,你们知道用什么秤吗?

  教师用课件出示盘秤的刻度盘。

  教师:

这是我们生活中的盘秤。

谁来说说这台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学生:

盘秤用千克作单位。

  教师:

千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斤。

  教师(用课件演示放入1千克装的洗衣粉后,指针指着1)现在表示洗衣粉有多重?

如果指针指着5呢?

  教师:

很好,仔细观察盘秤的刻度,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有多种表述,只要合理即可,重在使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以1千克为标准去量。

  教师用课件出示弹簧秤。

  教师:

这是弹簧秤,看看弹簧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弹簧秤挂上5个一袋的西红柿后,指针指着10

  教师:

谁能说出现在称的西红柿有多重?

有几个?

  教师:

这个弹簧秤最多可以称量多少千克的物品?

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用课件出示体重秤。

  教师:

看看这台体重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一个学生站上之后,指针指向20和25之间的23的刻度处。

  教师:

这名学生有多重?

当指针指在20和25这两个数之间时,就要从20开始往后数。

指着30呢?

  教师:

通过对这三种秤的观察,你能发现它们在测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学生可能回答,都以千克作单位,看看有多少个这样的1千克等,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

  三、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1.口答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梨重150()一个西瓜重6()一个鸡蛋重50()

  一只公鸡重2()一个汉堡重280()一桶油重5()

  一支铅笔约重180()

  2.完成第106页第6题

  在○里填上“>”“  2千克○2000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3.一抓准

  

(1)介绍全国劳模——张秉贵。

  教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非常能干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比如全国劳模张秉贵,他是北京市百货大楼的一名售货员。

大家都叫他“一抓准”,无论顾客要多重的糖,他用手就能够抓出来,他的手就像一台秤!

  

(2)明确要求:

我们每组都有一篮橘子,一会儿请大家从这个塑料袋里往外抓橘子,不用秤,看看哪组同学取出的橘子最接近1千克。

  四、回忆交流,总结反思

  教师: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

通过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第二课时

  1、课前让每位同学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2、调查表

  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个

  1千克(盐)()袋

  2、同学汇报自身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动手实践:

  师的桌面上陈设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

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1个苹果()克()克()克()克

  4、从同学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如课本89页第7题。

  5、解决问题

  问:

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会解答吗?

  教学反思:

  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