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高考考前大冲刺模拟卷十三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2057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高考考前大冲刺模拟卷十三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河北省高考考前大冲刺模拟卷十三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河北省高考考前大冲刺模拟卷十三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河北省高考考前大冲刺模拟卷十三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河北省高考考前大冲刺模拟卷十三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高考考前大冲刺模拟卷十三语文.docx

《届河北省高考考前大冲刺模拟卷十三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高考考前大冲刺模拟卷十三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北省高考考前大冲刺模拟卷十三语文.docx

届河北省高考考前大冲刺模拟卷十三语文

2020届河北省高考考前大冲刺模拟卷

语文(十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社会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

空间是固定、具体的,而时间则需要通过某种办法加以测定和标识。

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参照最初是感知和观察到的物候和气候的变化。

什么时间月圆了、月缺了,什么时候气候转暖,种子发芽、庄稼生长了……这些变化就被我们的先人用来作为早期测定时间的依据。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

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

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

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

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

纪元前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

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13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

协调和规范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是各国的特定历法。

世界现行历法最为普遍的有:

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太阳历或称阳历,我国当今使用的公历就是这一历法,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实质上也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阴历;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

这样说来,我们的夏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

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例如春节、元宵节等都是依据过去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定的。

这种历法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正像我们对光华照人的月亮以及太阳倍感亲切一样,对使用了几千年的阴阳合历我们同样有着深深的钟情和依恋。

为了找到一个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又准确标识寒暑往来规律的计时办法,人们将一年365天平分为24等份,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如立春、雨水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标识制度。

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

各个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作为标志,即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我们的先人发明节气,把自然界的变化、动植物以及人体功能的状态和变化都反映出来了,而且相当准确:

雨水,草木萌动;立秋,凉风至等。

这些都是从人们对自然界的细腻感觉出发而形成的,体现出对客观规律的准确认知,相当科学。

以上在我们中国人生活中合并使用的阴历阳历时间制度,各有其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

表面上看来似乎互不关联、彼此相悖,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交错使用、互为补充,形成了协调并用、多元而统一的时间计算体系。

这个多元而统一的时间制度就是我们中国人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

(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有删改)

1.下列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阴历”也称“农历”“旧历”,即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的“夏历”,是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

B.从感知、观察物候和气候的变化,到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性的参照物,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方法不断改进。

C.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以过去千百年以来通行的阴阳合历为依据为确立的,是我们民俗传统的一部分。

D.二十四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标志,作为一种时间标识制度,它有利于人们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2.下列对“时间制度”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共时间制度的实施靠各国特定的历法协调和规范。

B.历法是时间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参照物的不同,世界上目前普遍分为太阳历或阳历、太阴历或阴历、阴阳合历三种。

C.作为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这种情况在《淮南子》中已有记载。

D.时间制度中阴历阳历各有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国人合并使用,构成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

3.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指时杆、日晷、漏壶等,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

B.阴阳合历是我们确定传统节日体系的依据,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的依据太阳历,有的依据太阴历。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月亮一年内的位置变化及其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而制定的。

D.我国阴历阳历合并使用的时间制度,符合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性变化,能够反映寒暑往来的自然规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

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人民日报评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材料二:

(新华社发,国家统计局数据)

材料三:

中国财政部11月1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近日提前下达,共计1136亿元,以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引发外媒关注。

据拉美社11月18日报道,根据中国财政部的说法,其中一部分资金将分解到具体的地方政府,以在2020年加强脱贫攻坚战的力度。

报道称,这些资金将继续重点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

“三区”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

报道称,今年10月,中国国务院一位高级官员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

再经过2020年一年的努力,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该官员还提到,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0%左右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

(《外媒关注中国投入巨资决战脱贫攻坚》,参考消息网2019年11月20日)

材料四:

从范畴逻辑上看,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战略在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的深刻把握上,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

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的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

然而,只要社会存在收入差距,就会存在一部分人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数。

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在绝对贫困现象消除后,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凸显,农村人口成为相对贫困的主要群体。

从时间逻辑上看,要立足2020年和2050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在全面脱贫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

前者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者着眼于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按照时间节点,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上,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

(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效衔接》)

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贫困发生率来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员比片区外的贫困人员更加贫困。

B.2013年到2017年,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4000万,说明我国脱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C.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是解决贫困地区农村贫困问题的重中之重。

D.如果按照2013年的监测范围来统计贫困人口,2017年的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应该更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说明党和国家对解决我国贫困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从国务院某官员的预计情况来看,2020年必须让全国剩下的5%左右贫困人口与10%左右的贫困县脱贫。

C.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到2020年,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D.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是到2050年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6.为什么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送一朵荷花

余显斌

将军离开家的时候,年龄不大,只有十四岁。

将军说:

“娘,我走了。

"然后,将军就走出去,走向山的拐弯处。

两里多的路,将军走时说,一顿饭的时间就回来了。

可是,将军这一走啊,就再也没有回来。

将军因为有点事去舅舅家,从舅舅家回来时,走到半路上,就遇见了一群兵。

这是一群国军士兵,拉壮丁的。

他被一绳子绑了,拉着就走。

他急了,挣扎着大喊:

“让我回去,我要回去。

"可是,这些兵仿佛没有听见,连拉带扯,将他扯入军营。

他穿上军装,拿起了枪。

他哭了,泪水哗哗的,不想打仗。

他告诉军官,他娘在等着,他要回去,回到家里照顾老娘。

可是,谁敢放他啊?

他于是随着部队,一路打一路败一路撤退,最后过了海峡,去了那座孤岛。

他想娘,想自己的家。

他想,娘还在家里等着呢,一定以为自己在舅舅家玩忘记了,一定会去舅舅家找的,没有找见,一定会哭天叫地的。

他想到这些,心中如刀划过一样,带着一种薄薄凉凉的疼痛。

时间,在思念中慢慢消失,他也慢慢做到了将军。

可是,他的心一直牵系着一个地方——金湖。

梦里,将军会经常回到金湖,仍是小孩子的时候,拉着娘的手,走在金湖的夕阳下,走在一片荷叶和荷花间,嘎嘎地笑着,醒了,却是一个梦。

外面,月亮白亮亮的照着山,照着窗子,他的泪水流了出来。

有时,他会坐在书房里,悄悄打开保险箱,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仔细地抚摸着,那一刻,他的脸上一派肃静,一派庄重。

妻子见了,满眼疑惑。

儿子见了,也满眼疑惑。

可是,大家都不问是什么。

慢慢的,将军老了,头发雪白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最终瘫痪了,再也难以独自去书房了。

有时,他会让儿子用轮椅将自己推入书房,推到保险箱前。

然后,他会慢慢地掏出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一个盒子,抱在怀里,就那么紧紧地抱着,一动不动,一坐就是半天,不言不语。

随后,又将盒子慢慢锁进保险箱,小心地收起钥匙。

很多人猜测,盒子里一定是无价之宝。

也有的说,可能是祖传的东西。

一直到有一天,将军不行了,睡在床上,颤巍巍地伸出手指,指着那个保险箱。

儿子明白了,点点头,拿了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盒子,按将军的示意,慢慢打开,顿时睁大了眼睛。

盒子里并没有什么珠宝,也没有什么贵重东西,只有几粒莲子。

莲子下面,有一张纸条,儿子拿出来,上面记载着几粒莲子的来历。

将军当年去舅舅家,是去拿一种莲子的。

舅舅不知从哪儿弄到了九眼莲,那是一种新品种,开出白白红红的花瓣,如女孩的微笑。

最为奇怪的是,别的莲藕都是八个眼,这种莲藕竟然九个眼。

因此,舅舅称之九眼莲。

金湖的莲啊,无边无沿,尤其到了五六月的时候,到处荷叶片片,荷花朵朵,成为一片碧绿的世界,一片香气馥郁的世界。

这儿,人人都有养荷的习惯,有了好品种,更是视如珍宝。

这几粒莲子,将军当初没能拿回家,一直带到了孤岛,放在保险箱里。

每次,将军思念家乡的时候,都会拿出盒子看看摸摸,想到里面的莲子,就如同回了一次金湖,见了一次娘。

纸的结尾,将军叮嘱:

将莲子带回去,种在金湖里,莲花开了,就等于我回了一次家。

儿子读罢,流出了眼泪。

将军看着儿子,嘴唇轻轻嚅动着,一句话也没留下,停止了呼吸,眼睛却大大地睁着。

儿子俯下身子轻声道:

“爹,我一定办到,你放心地闭上眼睛吧。

”说着,他轻轻抹上将军的眼皮。

将军眼睛闭上了,两滴泪却缓缓地流出。

而今,五六月时,金湖一如既往,荷叶田田如云,荷花点点如星,其中有一种荷花,开得格外红,格外润泽。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三段写“有点事”而并不言明,在情节的逐步推进后才揭示内容,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衔接自然,使故事更具有可读性。

B.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客观详细地展现了将军戎马倥偬的一生,并且多用短句,既有效调节了叙事节奏,又增强了抒情性。

C.对于将军“悄悄打开保险箱”“抚摸盒子”等行为,众人虽疑惑,但“都不问是什么”,主要是照顾将军感受,怕引起他的忧愁。

D.作者使用“国军”“拉壮丁”“撤退”“海峡”等词,将故事置身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中,反映社会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8.小说是如何塑造“将军”这一人物形象的?

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

9.小说结尾处描写金湖荷塘的景象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赏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鹿善继,字伯顺,定兴人。

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善继端方谨悫。

由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

内艰除,起故官。

辽左饷中绝,廷臣数请发帑,不报。

会广东进金花银,善继稽旧制,金花贮库,备各边应用。

乃奏记尚书李汝华曰:

“与其请不发之帑,何如留未进之金?

”汝华然之。

帝怒,夺善继俸一年,趣补进。

善继持不可,以死争。

乃夺汝华俸二月,降善继一级,调外。

汝华惧,卒补银进。

泰昌改元,复原官,典新饷。

连疏请帑百万,不报。

天启元年,辽阳陷,以才改兵部职方主事。

大学士孙承宗理兵部事,推心任之。

及阅视关门,以善继从。

出督师,复表为赞画。

布衣赢马,出入亭障间,延见将卒相劳苦,拓地四百里,收复城堡数十,承宗倚之若左右手。

在关四年,累进员外郎、郎中。

承宗谢事,善继亦告归。

先是,杨、左之狱起,魏大中子学洢、左光斗弟光明,先后投鹿太公家。

太公客之,与所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谋,持书走关门,告其难于承宗。

承宗、善继谋借巡视蓟门,请入觐。

奄党大哗,谓阁部将提兵清君侧,严旨阻之。

狱益急,五日一追赃,搒掠甚酷。

太公急募得数百金输之,而两人者则皆已毙矣。

至是,善继归,而周顺昌之狱又起。

顺昌,善继同年生,善继又为募得数百金,金入而顺昌又毙。

奄党居近善继家,难家子弟仆从相望于道。

太公曰:

“吾不惧也。

”崇祯元年,逆榼既诛,善继起尚宝卿,迁太常少卿,管光禄丞事,再请归。

九年七月,大清兵攻定兴。

善继家在江村,白太公请入捍城,太公许之。

与里居知州薛一鹗等共守。

守六日而城破,善继死。

家人奔告太公,太公曰:

“嗟乎,吾儿素以身许国,今果死,吾复何憾!

”事闻,赠善继大理卿,谥忠节,敕有司建祠。

(节选自《明史·鹿善继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B.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C.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D.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内艰,即丁内艰,指朝廷官员遭遇父母丧事,需停职回乡守孝。

B.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会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C.起,指起用人任以官职;迁,古指调动官职,这里指提升官职。

D.谥是指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予褒贬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鹿善继灵活变通,关心边事。

担任户部主事时皇帝坚持把运往朝廷的金花银收入国库,鹿善继不死守旧制,要把这些金花银转拨为边塞的军饷。

B.鹿善继擅于谋划,深入士卒。

他深受大学士孙承宗信任,在替孙承宗做赞画时,谋划有方,开疆拓土,收复了不少失地,其间深入边塞慰劳将卒。

C.鹿善继很重情义,不惧奸佞。

在杨、左及周顺吕受阉党之害时,鹿善继不惧牵连,挺身而出,为救助他们,先后多次为他们筹措了数百两黄金。

D.鹿善继大义凛然,忠贞爱国。

大清军队攻打定兴,鹿善继入城与知州薛一鹗等一起坚守城池,六天后定兴城被攻破,他以身许国,谥封为“忠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帝怒,夺善继一年,趣补进。

善继持不可,以死争。

(5分)

(2)太公客之,与所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谋,持书走关门,告其难于承宗。

(5分)

(2)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南宋)张榘【注】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满袖尘埃推不去。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

十载重来漫如许。

且尽清樽公莫舞。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张榘:

宋理宗淳祐年间当过句容县县令,宝祐中又曾任江东制置使参议、机宜文字。

前后两次做官,均处于地位卑下的职位。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是一幅荒村行旅图,秋晨清冷,淡月当空,西风萧瑟,词人单骑独行。

B.尘埃不说“拂”而说“推”,用语新奇自然,极写词人行路的风尘仆仆之状。

C.霜打后,呈羞涩状的黄花,与《声声慢》一词中“满地黄花堆积”中“黄花”所抒情感相同。

D.上片写词人一路所见之景;下片写其到达山居所抒之情,全词情景交融。

15.词人以“万感天涯暮”收束全词,试结合作品分析词人的“万感”包含哪些深意。

(6分)

(3)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安慰。

(3)《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提出的关于生死价值的句子是“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许多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航天事业便是其中的一项。

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人员为了他们的梦想,要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为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

而实施探月工程就是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飞天揽月之梦。

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航天工作者们煞费苦心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积蓄的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磅礴伟力。

当然,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它不能急功近利,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      )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

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在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B.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C.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

D.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18.下列与文中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一句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的豪言,让人感到磅礴正气。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傍晚的秋水是另一番况味,王勃如是说。

C.鲁迅《拿来主义》中有言:

中国一向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D.记得有一个叫小花的学生,无论何时何地见到我,总是微笑着亮着嗓子喊:

“袁老师好!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B.之所以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C.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D.正因为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20.下面是一封推荐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5分)

现有我校高三(10)班**同学,打算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

他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都很好,担任学较“×××”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春雨杯”作文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作品发表在省市文学刊物上。

特此推荐。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今天,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措施。

之所以如此,①_________。

如果传统文化没有遇到传承危机,就无需花这么大的力气来传承了。

②___________?

因为传统文化已经失去或者正在失去存在的基础。

任何一种文化都要有它存在的物质基础,中国以前是农业社会,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便是农业文化。

今天的中国已进入工业社会甚至信息社会,以前的农业文化③___________。

因此,今天还要守着过去的农业文化就很困难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历经了三个浪潮:

第一个浪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

吸引外资投资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

第二个浪潮出现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从让世界接纳到离不开中国,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次浪潮从2013年开始……中国再出发,倡导共建“一带一路”,积极与世界各国一道,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和发展,推动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世界。

改革开放的每一次浪潮都是一场“接力跑”,每一代人都要跑出好成绩。

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朋友分享。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答案

1.【答案】A

2.【答案】C

3.

【答案】D

4.

【答案】A

5.

【答案】C

6.

【参考答案】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