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过关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1902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过关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过关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过关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过关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过关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过关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过关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过关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过关测试含答案解析1.docx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过关测试含答案解析1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过关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实验说明了(  )

A.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值为165.6

B.该反应可能为复分解反应

C.反应过程中,B与D的质量比为36∶142

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8∶40,则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1

3.25℃时,某气态碳氢化合物与氧气混合后装入密闭容器中,经充分反应后,又恢复25℃,此时容器内气体分子是反应前的一半。

再经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成真空。

此碳氢化合物可能是()

A.CH4B.C2H6C.C2H2D.C3H8

4.科学家最新发现,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反应中X、Z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

7

C.反应中Y和W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

5

D.参加反应的Y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Z的质量

5.Fe和Fe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7.0g,加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FeSO4的质量为()

A.7.6gB.15.2gC.20.0gD.40.0g

6.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有单质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D.参加反应的

的质量比为17:

24

7.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X的化学式为CO

C.偏二甲肼中氮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14:

1

8.如图所示: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和

的混合物10g,测得其中氧元素含量为

,再向密闭容器中通入足量的氧气,通电使电火花塞点火让其中的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成二氧化碳。

则完全反应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

B.

C.

D.

9.现有一包碳酸钙和生石灰的混合物,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样品21.2g将其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白色固体33.3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约为(  )

A.52.8%B.47.2%C.36%D.64%

10.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Y、Z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t)的变化

如下图所示。

判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Y→3ZB.n的数值为9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后容器内为混合物

11.现有10.6g碳酸钠和8.4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其中()

A.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B.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少

C.碳酸氢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12.如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转化①中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C.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D.物质丙不属于氧化物

13.物质R在0.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

R+3O2

XO2+2SO2,测得X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0.44g和1.28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R的质量为0.86g

B.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R中含有X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X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14.两个或多个同种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H3PO4可形成H4P2O7或H5P3O10等。

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H2SO4)脱水后形成的是

A.H2S2O7B.H2S2O8C.H2S3O10D.H2S4O13

15.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  )

A.烧碱B.浓硫酸C.浓盐酸D.双氧水

16.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右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最多能收集到(a-b)g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在反应过程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0~t2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不断增多

17.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

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5:

16

C.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D.消耗的甲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18.从如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

C.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

4

D.反应后生成的丙属于氧化物

19.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铜和氧化铁混合粉末与足量的CO充分反应后,测得质量减少了4.0g。

另取等质量的该粉末用适量的稀硫酸完全溶解后,再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了20.5g的沉淀。

则粉末中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A.20%B.40%C.50%D.80%

20.如图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受热至完全反应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剩余固体的质量B.生成氧气的质量

C.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D.氯酸钾的质量

2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10

m

8

7

反应后的质量/g

2

3

30

25

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m的数值为32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

4

2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

A.14:

11B.11:

14C.11:

7D.7:

11

23.由C2H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之比是44:

9,该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

A.C2H2和COB.只有C2H2

C.C2H2、H2和COD.CO和H2

24.已知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

把12克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样品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CO2质量为4.4克B.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30%

C.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8.6克D.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3%

25.高温条件下,14.4g某种铁的氧化物恰好与5.6g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则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18:

7B.7:

2C.7:

3D.21:

8

26.复方冬青油软膏有强力镇痛作用。

其有效成分的分子模型如图。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8H8O3

C.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D.该物质分子中氢、氧原子的质量比为8∶3

27.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g

46

128

1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待测

89

54

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克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9:

54

2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A.该反应后待测Q质量为12g

B.反应后生成15gZ

C.该化学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3

D.该反应中Y与Q质量之比为1:

1

29.密闭容器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不同时刻的质量如表所示。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丙的质量/g

丁的质量/g

反应前

64

10

1

16

t时刻

32

a

b

c

反应后

0

42

d

48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为32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丙可能是催化剂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1

30.为测定某样品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样品只含氧化铜和氧化镁,取10g该样品,向其中加入150g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则该样品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4%B.76%C.38%D.7.6%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D

【解析】

【详解】

A、加热蔗糖的产物是炭黑和水,但蔗糖不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蔗糖属于纯净物,而炭黑和水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蔗糖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能说蔗糖分子由碳元素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说明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D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反应的质量看AC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且分别有9.8克和8克参加了反应,D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且产生的质量为14.2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B是生成物,且有3.6克的B物质生成,反应过程中,B与D的质量比为36∶142;则X的值是162g+3.6g=165.6g;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说明该反应可能为复分解反应;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8∶36,则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1,D错误,故选D.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3.D

【解析】容器内气体分子是反应前的一半。

再经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成真空。

由定组成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此碳氢化合物可能是D.C3H8。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4.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3C+4NH3

2N2+3CH4。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已变,故A错误;B、反应中X、Z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2×3∶4×17=9∶17,故B错误;C、反应中Y和W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

3,故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参加反应的Y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Z的质量,故D正确。

点睛∶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物质的量之比。

5.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Fe和FeO中的铁元素都上了硫酸亚铁中去了,根据铁元素的质量算出硫酸亚铁的质量。

解:

由Fe和FeO的混合物质量为7.0g,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解出铁元素质量为:

7.0g×80%=5.6g;

用铁元素质量除以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算出硫酸亚铁的质量:

=15.2g

故选B。

考点: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

已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求化合物的总质量方法是:

用该元素的质量除以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6.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反应图示:

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3O2+2H2S

2H2O+2SO2;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反应物中氧气属于单质硫化氢属于化合物;B、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C、由图示或方程式都可以看出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

1;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的质量比为2×(2+32):

6×16=17:

24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7.C

【解析】

【详解】

A、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三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不正确;

B、由C2H8N2+2N2O4═2X↑+3N2↑+4H2O↑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8个,氮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碳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CO2,故不正确;

C、偏二甲肼中,碳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24,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8,氮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28,因此氮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

84:

72=7:

6,故不正确。

故选C。

8.A

【解析】

【详解】

混合物中碳元素质量为:

反应后碳元素完全转化到二氧化碳中,则完全反应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故选:

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是解题关键。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9.B

【解析】

【详解】

解:

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由题意可得:

+

=33.3g;

x≈47.2%。

故选B。

10.A

【解析】

【详解】

由图像分析可知,化学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3g,Y质量减少了6g,故XY为反应物,Z质量增加了ng为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n=3g+6g=9g,

A、不能根据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推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故A错误;

B、n的值为9,故B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和Y,生成物为Z,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故C正确;

D、反应后容器内为剩余9gZ和1gX,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正确。

11.A

【解析】

【分析】

【详解】

8.4g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时消耗的盐酸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

10.6g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时消耗的盐酸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

通过上述比较可知,10.6g碳酸钠和8.4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故选A。

12.B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回答有关的问题。

【详解】

由微粒的构成和变化可知,反应①②的方程式分别是:

2H2S+3O2

2SO2+2H2O;SO2+H2O2═H2SO4

A、由微粒的示意图可知: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由方程式可知反应①中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

3,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转化②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物质丙含有3种元素,故该物质不会是氧化物,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能够考查知识运用能力。

13.B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反应的R的质量为:

1.28g+0.44g-0.96g=0.76g,A错误;设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根据方程式计算

R+3O2=XO2+2SO2

X96

0.760.96

x=96*0.76/96=76,B正确;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即为相对分子质量之比,那么X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可能是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0.32g+0.64g=0.96g,等于反应物中氧气的质量,那么R中含有X元素、S元素,不含氧元素,C错误;二氧化碳主要是造成温室效应,D错误。

故选B。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所以可以由2个硫酸分子脱掉1个水分子得到H2S2O7;B选项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所以可以由2个硫酸分子脱掉1个水分子得到H2S2O7;所以是错误的;C选项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3个硫原子,所以可以由3个硫酸分子脱掉2个水分子得到;D选项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4个硫原子,所以可以由4个硫酸分子脱掉3个水分子得到;故答案选择B

考点:

物质的反应

15.A

【解析】

【分析】

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增加,也就是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详解】

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质量增加,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其质量减少,故C不正确;

D、双氧水常温下能分解产生氧气,露置于空气中,会使其质量减少,故D不正确。

故选A。

16.C

【解析】

【分析】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详解】

A、理论上反应结束时最多能收集到(a-b)g氧气,但是由于氧气可能有部分溶于水或部分氧气留在试管中,因此实际上收集的氧气会偏小,故A不正确;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部分分解生成的氯化钾,还有作为催化剂的二氧化锰,故B不正确;

C、在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逐渐减少,而氯元素的质量不变,则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故C正确;

D、在0~t2时段,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没变,混合物中的质量不变,故D不正确。

故选C。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开始是3个分子,反应后变为2个;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5:

8;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乙物质属于单质;消耗的甲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故选D.

考点:

物质的构成质量守恒定律

18.D

【解析】

【分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CO2

2CH2O;

【详解】

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故B正确;

C、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44:

16=11:

4,故C正确;

D、反应后生成的丙物质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19.C

【解析】

【分析】

分别假设氧化铜和氧化铁的质量,进而结合化学方程式、关系式及对应的数据求解,进而求出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详解】

设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氧化铁的质量为y,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根据元素守恒列关系式:

结合题干,列出方程:

解得x=8g,y=8g

则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但是需要根据方程式、关系式进行大量计算,根据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

书写方程式正确,使用数据准确,计算过程完整。

20.A

【解析】

【详解】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固体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分解,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与图象对应;故符合题意;

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直到反应结束为止,与图像不对应;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与图象不对应;故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于需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氯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分解,氯酸钾的质量为0,与图象不对应。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21.D

【解析】

【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10g﹣2g=8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8g;同理可以确定Z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30g﹣8g=22g;W是生成物,生成的W的质量为25g﹣7g=18g;由质量守恒定律,Y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22g+18g﹣8g=32g,故m的数值为32g+3g=35g。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和Y,生成物是Z和W。

【详解】

A、若W为水,则X或Y不一定为酸或碱,如甲烷等有机物燃烧也能生成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无法确定Z和W的类别,该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Y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22g+18g﹣8g=32g,故m的数值为32g+3g=35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8g:

32g=1:

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2.A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分别设出CO和CO2的质量,利用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列出等式,进行解答。

【详解】

解:

设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x,CO2的质量为y,

x:

y=14:

11。

故选A。

23.A

【解析】

【详解】

解:

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之比是44:

9,即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

1,若只有一种气体,则就是C2H2;根据元素守恒知,如果原来气体中不含C2H2,则一定含有CO、H2且二者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

1,C2H2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子个数之比为2:

1,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子个数之比为2:

1,有两种情况:

①如果不含甲烷,一定含有CO、H2且二者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

1;②如果含有C2H2和CO、氢气,CO、H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

1,与C2H2的多少无关;若是甲烷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时,则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之比大于2:

1。

故选A。

24.B

【解析】

【分析】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碳酸钠y、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详解】

A、反应生成的CO2质量为2.2克,故A不正确;

B、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故B正确;

C、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8.4克,故C不正确;

D、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