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乡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1878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关乡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关乡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关乡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关乡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关乡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关乡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docx

《城关乡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关乡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关乡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docx

城关乡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说课稿

(新郑市城关乡胡庄完全小学二年级岳丽娜)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全册教材及其特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将从说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教学材料、授课时数、授课对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这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程名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二、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

三、教学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四、授课时数:

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我们将授课时间定为60课时。

五、授课对象:

小学二年级学生

六、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第二学段的要求以及学生的人认知规律,我准备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来谈一下课程目标。

数与代数: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并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空间与图形:

1、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2、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千克=1000克。

统计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

1、在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2、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活动的相互配合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及合作意识。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程内容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本册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安排如下。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单元

序号

单元专题

主要内容

单元训练重点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1. 加减、连减应用题

2. 乘加、乘减应用题

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课时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

(一)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12课时

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

1. 锐角和钝角

2. 平移和旋转

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3课时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

(二)

1.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 解决问题

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9课时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1.1000以内数的认识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数学。

 

 

8课时

第六单元

克与千克

克与千克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掌握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2课时

第七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 几十几百的加减法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7课时

第八单元

统计

1. 简单的复式统计图

2. 简单的统计图

3. 简单的统计图表练习课

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分析统计表,能正确地绘制统计图。

3课时

第九单元

找规律

1.图形的变化规律

2.数列的变化规律

能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4课时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个单元的单元主题、单元内容、单元训练重点及课时安排。

八、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程与课程资源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

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拓宽数学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如灵活运用教材中的信息窗、教室的环境、图书、报刊杂志、实践活动材料、音像资料、远程教育资源等进行数学学习。

2.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

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民子弟,对农业生产和农家生活有较深切的感受。

在学校的附近有乡敬老院、蔬菜脱水厂、医院、农村信用社、农贸市场,超市等便于学生开展调查活动。

有趣的农家事、特殊的田园景色、有关农作物的种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

这些资源有着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既增长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这些都是传统教材所不能代替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这些当地的特色资源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过程,以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二)教学实施

(一)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关注计算能力的培养

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包括除法的意义、用乘法口诀求商和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除法意义的教学要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首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逐步建立平均分的表象。

其次,除法运算的教学宜采用有意义接受的方式。

在建立平均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同时说明除法算法各部分的名称。

但要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需要建立除法算式和平均分操作活动之间的联系。

一方面,要从具体到抽象,即让学生能根据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体验其中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还要从抽象回到具体,即让学生根据除法算式进行操作,并根据操作描述算式的意义,加深对除法运算的认识。

如“12÷3=4”既可以理解为“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4个”,也可以理解为“有12个苹果,每人分3个,能分给4个小朋友”。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在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要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求商方法。

交流时,要展示学生不同的策略。

如实践操作的方法,通过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解决问题;连续做减的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用乘法口诀求商与平均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次,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时,要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掌握所有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技能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充分重视除法计算技能的训练,注意合理组织练习,提高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如适当加大课堂练习的密度,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尤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殊“照顾”。

组织练习时,还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如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送信”“找朋友”“抽卡片”等游戏形式练习,让学生兴趣盎然,有效地提高计算能力。

(二)学习过程中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但什么是数感,数感应怎样培养,不少教师存在疑惑,也经常产生误解。

比如,有教师仅仅把数感理解为估计的能力,认为学生能较为准确地估计出物体的数量(如一袋小棒的根数、一瓶黄豆的颗数等),就说明具有了较强的数感。

因此,在数概念教学中一味强调估计能力的培养。

显然,这样的理解是十分片面的。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算的态度与意识,其内涵十分丰富。

举例来说,教材第69页有一张图片,下面写着“有八百六十八人跑马拉松”,学生应该怎样理解这个数呢?

首先,应该理解这个数表示的现实意义,即表示在跑马拉松的运动员的总人数,而且人数很多。

其次,能与自己熟悉的数概念建立联系,并能自觉地进行比较。

如能与自己学校学生总人数进行比较,知道是“多一些”还是“少一些”。

第三,能依据数的组成知识,自觉地在头脑中进行重新编码,如出现“10×10”方阵表象,知道八百六十八人表示有八个这样的方阵还要多一些……

在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如可以结合现实情境呈现万以内的数,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现实生活中的数,让学生在具体而生动的实际例子中理解数的现实意义。

又如,可以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几个三、四位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第70页“做一做”第3题,第80页第9题)。

再如,让学生学习用近似数来表达和交流,并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估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等等。

(三)突出问题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把握好以下两个重点。

第一,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如第2、3页单元主题图教学时,教师应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数学地理解并描述图意,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接着,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教师切忌急于求成,代替学生提出问题。

当然,二年级学生的提问能力还有待培养,有时学生的提问往往踩不到点上。

这时,教师应注意及时点拨引导,指导提问方法。

在学生描述信息、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还应与学生共同进行梳理,用较为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述已知条件和问题。

教师还可以通过板书或多媒体呈现文字叙述的题目,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第二,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从本质上说是学生个体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解决问题。

如第4页例1教学时,除了书上给出的两种方法外,学生还会提出“13-6+22”的方法,只要学生能正确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学生独立探索后,应及时组织反馈与交流,引导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思维活动,呈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图形与变换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以平移与旋转为例,教学时,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丰富的观察、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为了让学生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可安排两个层次的教学活动。

首先,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教师可利用实物演示或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做成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如推动的移门、转动的风车等。

其次,通过举例进一步感知,让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但无论是观察还是举例,教师都应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进行描述,并鼓励学生通过动作或符号来模拟、表征物体的运动方式。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日常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形成相应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又如,在研究平移方向、平移举例时,教师应注意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一开始可以让学生动手移一移,或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

但接着教师应鼓励学生逐步脱离实物操作和直观演示,让学生尝试“在头脑中平移”,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九、课程评价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第一,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在每一节数学课中,始终关注每一位学生,不断利用口头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促使学生朝既定的学习目标发展。

我们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同时我们在评价时,舍得用一些激励性语言及相关的肢体语言。

第二,利用一些成长记录的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

如我设计了“出色卡”,上面写了小朋友近来出色的简语,如:

恭喜你!

进步了!

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

你的头脑真灵活啊!

等等,这学期让小朋友自己在书上画棵“智慧树”,每一次进步都能在树枝上添上小苹果、小红星等,让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二、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技能操作及非学业内容的评价。

在新教材中,不仅对学生知识的评价,而且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评价,如: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涉及学生动手能力的测试。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体现在知识上,在考卷上,有时会在技能上,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上,更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上。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近几年,我校在“低年级数学情景化测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数学情景化测试:

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宽松,引人入胜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做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交流情感,增添自信,理解知识,开发智力,增长才干,它是一个集指导,激励,反馈等功能为一体的评价平台。

为此,我们在设计时,根据本学期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把握.本学期开学到现在主要是让学生熟练计算表内除法,乘除,乘减,除加,除减等计算题,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估算与精算计算的关系,知道估算的方法,并将加减乘除应用于生活中.新教材注重学生的感受,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入手,在情境中引入新课;注重学生的思维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注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来考虑问题,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注重学生数学说话能力的培养等等。

根据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新教材的特点,我们设计了以下两个情景:

春游考查加减乘除计算的应用。

让学生体验春游的情景,根据儿童乐园里玩的项目,第一题:

挑选自己喜欢的算算自己一组共花了多少钱,先表达再计算.如:

(说法一)我参加了小巧一组,4人,想玩木马,共要花36元。

(4×9=36)(说法二)我们是小巧一组共4人,其中2人乘木马,2人乘小火车,一共花了......有乘法计算,也含乘加,乘减来计算,想法不一,计算方法也不同,第二题:

给你50元,喜欢乘哪些?

算算够吗?

学生表达后再计算.有可能是连减,连加,乘减,除法算法等,在这一活动中体现了学生不同的个性,注重说话能力的培养,也体现了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了自己身边的问题.体现小组合作精神,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智慧宫挑战趣味数学

智慧宫里长了棵智慧树,上面长满了金果子,勇于挑战的学生就去摘金果子,金果子上的题目有火柴棒游戏,扑克牌游戏,几何小实践,数图形,趣味一笔画,找规律填数等.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移一移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了学生勇于挑战的竞争意识。

每次测试后,都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们小朋友都很开心,确实.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在玩中学,在愉快的情景活动中进行测试,更能真实而较好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