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三周测练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1511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高三周测练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高三周测练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高三周测练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高三周测练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高三周测练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高三周测练案.docx

《高考语文高三周测练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高三周测练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高三周测练案.docx

高考语文高三周测练案

高三年级

语文练案

课题:

周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

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具体表现为:

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

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

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

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变成活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

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

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抽样调査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

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B.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而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

C.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

D.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

B.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

C.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活数据服务社会对智能治理的重要意义。

D.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

B.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C.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

D.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 临的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刀马旦

周海亮

刀马旦腰身舞动,婀娜可人。

花枪抖开了,啪啪啪,耍得人眼花缭乱,过瘾,透着舒坦。

刀马旦半年前调到省城,很快成了剧团名角儿,舞台上刀马旦魅力四射,舞台下,却是沉默寡言。

她不主动找人说话,你问她话,也是爱理不理,心不在焉。

这让常和她演对手戏的那个武生,心痒得很。

下了班,武生时她说,回家?

她说,回家。

武生说,一起喝茶?

她说,谢谢。

武生说,只是喝杯茶,去还是不去?

她说,不了,谢谢。

人已经飘出很远。

武生盯着她的背影,恨得牙根直痒。

第十三次碰壁,窝囊。

武生不是那种蛮不讲理的人。

舞台下,他是一位绅士。

他恰到好处地掩饰着自己的感情,除了请她喝茶,他不给她施加任何压力,他知道刀马旦的婚姻并不幸福,他听别人讲过。

他还知道刀马旦的丈夫曾经试图结束他们的婚姻。

他只知道这些。

他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他,甚至,没有人认识刀马旦的丈夫。

武生三十二岁。

他认为,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爱情。

他可以等,哪怕长久。

有几次,武生感觉舞台上的刀马旦,非常疲惫。

他把大刀劈下去,刀马旦拿枪一迎,却并不到位。

有一次,武生的大刀,险些劈中刀马旦的脑袋。

武生问她,没事吧?

她说,没事。

武生说,一起喝杯茶?

她说,谢谢,以后吧。

人已经飘出很远。

武生摇摇头。

以后?

那是什么时候?

剧团去外地演出,晚上,住在一个乡村旅店。

累了一天,所有人睡得都香。

夜里武生被一股浓重的焦糊味呛醒,他发现到处都是火光。

武生和其他人拥挤着往外逃,场面混乱不堪。

武生数着逃出来的人,突然大叫一声,再次冲向火海。

他摸到刀马旦软绵绵的身子。

他把她扛在肩上。

他的头发上着了火。

他摇摇晃晃地往外跑。

他一边跑一边哭。

人们头一次看见武生哭。

人们惊叹一个男人,竟会有如此多的眼泪。

武生和刀马旦坐在茶馆喝茶。

刀马旦说对不起。

武生摸着自己被烧伤的脸,什么对不起?

刀马旦说其实我什么都知道,可是不可能。

武生说我可以等。

刀马旦说等也不可能。

武生说我抱抱你吧。

马旦说好。

武生就抱了她。

武生说我吻吻你吧。

刀马旦说不要。

武生说我真的可以等。

刀马旦说真的吗?

武生说真的。

刀马旦说,好。

星期天,你来我家。

武生敲刀马旦家的门。

只敲一下,门就开了,像是等待很久。

刀马旦披挂整齐,完全是演由时的行头。

正愣着,刀马旦拉他进屋。

于是武生看到一个男人。

一个瘦骨嶙峋的男人,正躺在床上,歪了头,对着他笑。

男人说原谅我不能给你倒茶,让玲儿帮你倒吧!

刀马旦就给他倒一杯茶。

男人指指自己,动不了,这狗屁身子!

男人抱歉地笑,不能去捧玲儿的场,只好在家里看她演……可苦了玲儿了。

男人的脸红了,有了腼腆害羞的样子,与瘦长的满是胡茬的轮廓,很不协调,

刀马旦开始舞动腰身,碎步迈得飘忽而稳当。

花枪抖开了,啪啪啪,耍得眼花缭乱。

录音机里传出锣鼓齐鸣的声音,小小的客厅,便仿佛涌进千军万马。

刀马旦一个人指东打西,很快,那施着淡妆的脸,有了细小的汗粒。

武生两个空翻过去,和刀马旦并肩作战,试图击退并不存在的敌人。

刀马旦朝他笑笑,不等了?

武生说,不等了。

刀马旦说,真的不等了?

武生说,不等了。

男人鼓起掌来。

那是他们最成功的一次演出。

4.下面对小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刀马旦”是京剧的角色之一,专演提月骑马、武艺高强的巾帼英雄。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玲儿既是戏中的“刀马旦”,也是生活中的“刀马旦”:

是家中的顶梁柱,顽强对抗生活的压力,守护自己的爱情和家庭。

B.这篇小说构思精巧,武生对刀马旦的情感态度变化(等不等)是这篇小说的线索。

而武生最后的“不等”是为了反衬“刀马旦”对丈夫的不离不弃。

C.小说用词简洁却内涵丰富,如“人已经飘出很远”中的“飘”字,一方面写出了刀马旦离去的匆忙,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刀马旦离开后武生内心的空落。

D.小说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刀马旦”这个形象:

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同时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了一个形象鲜明、呼之欲出的主人公形象。

5.小说的结尾交代刀马旦的丈夫一直瘫痪在床,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请结合全文,找出小说为此埋下的伏笔。

(5分)

6.文中两处关于刀马旦艺术表演的描写同中有异,请从情节结构与人物塑造方面分析其作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调查发现,82.55%的高校有报纸;84.29%的高校有广播;46.07%的高校有新闻网;71.2% 的高校有通讯社;45.9%的高校有电视台;39.62%的高校有新闻类杂志;87.26%的高校有微信公众号;72.25%的高校有微博。

可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信公众号发展迅速,普及率跃居第一位。

报纸、广播、微博等紧随其后。

   对比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1年发布的《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中的数据,传统校园媒体数量均有缩减。

其中报纸下降8.95%,广播下降5.91%,电视台下降12.1%,新闻类杂志波动最小,下降0.33%.传统的校园媒体形态中,仅通讯社类校园媒体呈上升趋势,上升1.6%。

   相比其他类型的校园媒体,校园电视台需要的技术、资金投入较多,专业性更强,这使校园电视台的普及率相对偏低。

但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结果显示,64.57%的校园媒体有独立的视频生产能力,生产的视频类型最主要的三种为文艺娱乐类(74.32%)、新闻类(61.08%)、谈话类 (42.16%)。

   调查发现,融合型校园媒体大幅增加。

在此次调查中,4.19%的校园媒体组织仅有一种媒体形态,其他校园媒体组织均具有一种以上的媒体类型。

而在《2011年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中,单一类型的校园媒体组织占总数的76.7%。

   数据显示,39.92%的校园微信公众号在2013年以前成立,16.53%在2013年成立,2014年到达校园微信公众号成立的高峰期,比例为24.6%;2014年以后,校园微信公众号成立趋势减缓,2015年成立的校园微信公众号为13.91%,2016年仅为5.04%。

   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汹涌而来,越来越多的传统校园媒体顺势转型,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等新的媒体形态寻求长远发展。

在已经建立了微信公众号的校园媒体类型中,92.37%的通讯社建立了微信公众号,87.65%的纸媒建立了微信公众号,82.86%的电視台有微信公众号,广播(电台)有78.02%,网站有76.32%。

(摘编自《2016年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

材料二:

现在的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几乎是手不离机。

绝大部分大学生从新媒体平台中获取最新信息。

   校园市场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大学生是“下一代消费者”,是未来的消费主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下一代消费者、保持品牌的持续年轻态。

从2013年开始,广告主数量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量率。

2016年,校园广告主数量达95万个,预估2017年会达到120万个。

随着消费升级和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子女进入大学,未来进行校园营销的企业将会持续高速增长。

   然而,传统媒体并不能高效地满足“企业进校园”的需求。

高校新媒体的出现,部分解决了这一困扰,但投放效果需要进一步优化。

目前,70%的高校新媒体主要通过软文广告来实现盈利。

在当下的高校品牌营销,软文投放并不能完美地解决企业营销诉求。

(摘编自《2016年中国高校新媒体蓝皮书》)

材料三:

当前一些校媒的“媒体融合”只能算作“多媒体合作”,并没能按各类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优势进行深度融合,没有丰富受众的信息获取体验,反而让不少受众产生了信息雷同的阅读疲劳。

(摘编自左军《全媒体时代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状况研究》)

材料四: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很多优势,如传播速度快、传播成本低、互动性强、用户参与感强等。

材料五: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高校校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微信公众号的普及率跃居第一位。

B.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高校传统校园媒体数量,除通讯社类校园媒体略有上升外,其余的均不同程度地呈现缩减趋势。

C.超过六成的校园媒体有独立的视频生产能力,生产的视频有文艺娱乐类、新闻类等,这表明,视频类节目将迎来大发展时期。

D.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高校传统校园媒体转型加快,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态以求长远发展是一大趋势。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校园电视台普及率相对偏低,是因为校园电视台相较于其他校园媒体,需要投人更多的技术与资金,而且专业性更强。

B.2014年以后,中国高校校园微信公众号成立趋势减缓,这表明这种校园新媒体必将被其他类型校园新媒体取代。

C.现在的校园媒体融合,不是按各类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优势进行深度融合,只是多媒体合作,让人产生阅读疲劳感。

D.高校新媒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企业进校园”的需求,它以软文广告等形式实现盈利,这是传统媒体办不到的。

9、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高校校园新媒体为什么具有很高的营销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

隆庆五年进士。

授南京兵部主事。

张居正当国。

世卿奏匡时五要。

居正欲重罪之。

吏部尚书王国光曰:

“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

”遂出为楚府右长史。

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

世卿饶心计。

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

进户部尚书。

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

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

岁增金花银二十万,宫帑日充羡。

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

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

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

帝亦不省。

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暂停米税。

帝以不当尽停。

世卿上言:

“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不报。

诏罢矿使,税亦稍减。

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

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

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

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

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

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

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

世卿以为辱国,疏闻于朝,帝置不问。

世卿素励清操,当官尽职。

帝雅重之。

吏部缺尚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

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之。

廷臣遂疑世卿党比。

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劾之,世卿遂杜门乞去。

章复十余上,不报。

乘柴车径去。

廷臣以闻,帝亦不罪也。

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B.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C.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D.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B.福王,王爵名。

一般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是开国的元勋,或有赫赫战功的人,才封王。

C.疏,文中指古代的一类文书,是封建社会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属于上行公文。

D.劾,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与现代社会的“弹劾”的含义有所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世卿敢于进言,不惧权贵。

他上奏提出几点纠正时政的建议,得罪了当权者张居正,张居正要惩治他,被王国光劝阻。

B.赵世卿富有心计,关注边防。

他监督淸理仓场时,考虑周全,国家、军队都依靠他;他先后两次请求拨款百万支援边防。

C.赵世卿要求减税,反对奢靡。

矿税使到处做坏事,国家经费捉襟见肘,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福王结婚,皇帝要加钱,他不予执行。

D.赵世卿做官尽职,不恋官位。

他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推重李廷机却被怀疑结党,于是请求离职,没被批准,最终自己坐车离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

(5分)

(2)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望

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⑴汉宫墙:

实际指明朝当时在大同府西北所修的长城,它是明王朝与革达靼部族的界限。

一作“汉边墙”。

⑵客子句:

“客子”指离家戍边的士兵;“过壕”指越过护城河;“野马”本意是游气或游尘,此处指人马荡起的烟尘。

⑶弢(tāo):

装箭的袋子;弢箭,将箭装入袋中,就是整装待发之意。

⑷天狼,指天狼星,古人以为此星出现预示有外敌入侵,“射天狼”即抗击入侵之敌。

⑸飞挽(wǎn):

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是:

“飞刍(草)挽粟(粮)”的省说,指迅速运送粮草。

⑹朔方:

唐代方镇名,治所在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此处泛指西北一带。

⑺郭汾阳:

即郭子仪,唐代名将,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

14、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了诗人登临眺望的地点和时节。

水绕边墙,秋雁南飞,扣题的同时也使诗的境界愈见空阔、苍凉。

B.全诗紧扣诗题“秋望”二字落笔。

诗中之景,无不是“望”中所见,无不透出凄清肃杀的秋的气息。

C.颈联描写了尘土飞扬的黄河渡口和冷月亮高挂的战场,战前准备的繁忙和战场的冷寂对比,预示着战争即将来临。

D.尾联直抒胸臆,着重表达了对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的朔方节度使、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的敬仰之情。

15.本诗是一首边塞诗,作品中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边塞诗的特点?

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领导人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

领导人强调,庄子说过:

“,。

”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许多名家的名字取自于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像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之名出自《离骚》“”一句。

法国、美国、英国和其他北约国家打着“设立禁飞区”的旗号对利比亚进行空袭,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位名人曾说过:

“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韩愈的一句话: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与子女的关系中,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

这与传统社会对父亲角色的定义有关。

有了家庭,父亲被天然地视为支柱,这个角色要求他们在外,去成就事业。

人到中年,父亲面临的工作、家庭压力越来越大。

但中国的父亲习惯,父亲不允许懦弱,只得默默承受。

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并且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这样的父亲形象本身就不是的。

增进了解的唯一途径,是敞开心扉进行沟通。

情感需要表达,而不单单依靠“意会”。

孩子未成年时,往往是父母主动沟通。

但当父母与子女的身心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前者开始老去,后者成长成熟时,沟通需要由子女主动发起。

子女主动关心和探望,会影响父亲原有的情感表达习惯,彼此增进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子女纠正对于父亲角色的一些认识偏差,重新树立一种更亲密的情感关系,子女和父亲。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

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

B.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

C.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与子女之间未能增进了解。

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

D.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

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子女与父亲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浪迹天涯隐忍不发无懈可击亲密无间

B.东奔西走隐忍不发十全十美亲密无间

C.东奔西走忍辱负重无懈可击如胶似漆

D.浪迹天涯忍辱负重十全十美如胶似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子女而言,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虽他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B.在子女看来,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C.对子女来说,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D.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20、下面是某校长邀请校友来校参加学校60周年校庆活动信函中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岁月如歌,沧海桑田。

2018年12月28日,母校将迎来60周年寿辰。

这是全校校友耿耿于怀的盛典。

在此,我要代表学校八百余名师生,热忱邀请您重返母校,欢聚一堂,重温您们意气风发的求学时光,同览母校勃勃发展的新姿新貌,畅叙手足情谊,分享成功喜悦,共话美好前景。

我们相信,母校60周年校庆必将因您的参与而更加精彩。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1:

又到一年开学季,2010年出生的适龄孩子报到,老师又要开始记每个学生的名字了……

有人编了这么个段子:

近日,一年级的某老师碰到这样一件事,梓轩和子轩打架,撞伤了梓萱和子瑄……可馨、可欣和可歆跑过来劝架,撞到了若曦、若溪和若熙,梓睿和子睿告诉了班干部浩然和昊然,大家一起拉开了梓轩和子轩,扶起了梓萱和子瑄……,最后子轩、梓轩、梓萱、子瑄在大家的帮助下握手言和……

材料2:

最近一些新闻报道很火。

一位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叫做王者荣耀,居然还是一个女孩;新一届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出现了刘小灵童、李锁铛然、程门立雪等名字;一年级老师在新生报到当天懵了——希璿、墨汧到底该怎么念?

(名字中的后一个字分别读xuán和qiān)。

(1)材料1反映了这一代家长给孩子取名时的一种什么现象?

(不得超过25字)

(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试从家长心理角度分析一下出现以上取名现象有哪些原因。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每年秋天,武汉大学的6位院士会从天南地北的会议中抽离,陆续回到一方不大的讲台上。

台下的大一新生刚从应试教育中浮上来,他们邂逅的第一位老师就是院士。

这是一门叫做《测绘学概论》的课程,由6位院士、4位教授共同讲授,有人称它为“最奢侈的基础课”。

 20年间,这门课走进了武大的通识课堂,走进了千里外的同济大学,听过课的学生上万人次。

(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在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FA S T正式启用一年后,南仁东因肺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