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项目BIM技术应用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1320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PC项目BIM技术应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EPC项目BIM技术应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EPC项目BIM技术应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EPC项目BIM技术应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EPC项目BIM技术应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PC项目BIM技术应用方案.docx

《EPC项目BIM技术应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PC项目BIM技术应用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PC项目BIM技术应用方案.docx

EPC项目BIM技术应用方案

EPC项目BIM技术应用方案

1项目BIM技术应用总体思路

在项目BIM应用过程中,BIM将作为项目部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工具。

项目部设立BIM管理部,综合协调及管理各部门及专业分包单位BIM工程成果,并进行施工中的深入应用,解决现场问题,指导施工。

按照项目建设特点和业主要求,我单位在本项目采用的BIM应用点包括:

施工图BIM模型创建、管线综合、碰撞检测、深化设计、现场及安全文明管理、进度管控、方案辅助等。

同时,为保证项目的高品质实施,结合我单位BIM技术优势,项目部还将在预制加工、激光扫描、BIM系统调试、信息运维等方面开展运用。

2项目BIM技术保证体系

2.1BIM管理系统

项目实施阶段,项目部将全员应用BIM技术,组织各专业及相关部门配置能直接使用BIM作为工作工具的人员,进行各专业内的BIM工作。

同时成立BIM管理部,综合协调及管理各专业BIM成果,并负责将BIM成果发布给项目全员使用,将BIM应用到具体的施工工作中。

我单位积极协调各专业分包单位密切配合业主,完成和实现BIM模型的各项功能,并利用BIM技术手段指导现场施工管理。

2.2BIM组织架构

项目部总包管理层设BIM管理部,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担任总负责人,指导BIM管理部经理带领BIM工作团队完成BIM模型建立、维护及协调等工作。

项目经理担任项目BIM执行和应用过程中的总协调人,协调各部门各专业及各分包单位间的BIM成果应用及共享。

同时由公司及外部BIM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项目BIM应用进行技术支持。

项目部BIM管理部工作团队分为BIM模型管理组、BIM技术应用组、项目信息管理组。

BIM模型管理组负责施工阶段的施工图BIM模型建立、深化设计BIM模型、模型整合与综合协调、碰撞检测、模型的更新与管理等工作;BIM技术应用组负责施工阶段的各项BIM应用,包括BIM进度辅助管理、造价管理辅助、现场及安全文明BIM应用、各专业BIM应用管理等;办公平台及信息化管理组负责搭建项目BIM协同平台、维护及管理BIM平台和项目信息、建立并维护BIM材料设备数据库。

3项目BIM技术保证措施

3.1软件配件

我单位根据自身实施BIM技术的经验,针对项目BIM应用点,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配置以下办公软件系统。

操作系统:

为更好的兼容各类BIM平台软件,项目BIM实施人员的BIM工作站均配置Windows7企业版(64位);应用软件:

Office套装;

BIM软件:

根据项目BIM应用点及项目重难点,我单位将使用使用

(包括但不限于)AutoCAD、Rhino、MagiCADTakla.

Revit、Navisworks>Vico、Office等软件进行BIM工作,实际施工过程中将按业主方要求批准使用软件产品。

软件版本与设计、各专业分包等相关团队进行充分沟通,保证版本通用性和先进性,并符合业主对于软件的要求。

如未来有BIM软件版本升级或增加其他BIM软件平台,我单位将协调项目各参建各方统一、兼容。

3.2硬件配置

根据BIM软件和模型运行需求,以及项目规模,我单位拟采用以下硬件设备如下:

硬件类型

套数

硬件型号

功能

机架式服务器

1套

戴尔T130

创建、整合、运行、维护、展示项目BIM系统及协同管理平台

高端工作站

1台

戴尔PrecisionT7810

中端工作站

5台

戴尔PrecisionT5810

移动工作站

2台

戴尔Precision5520

对参建各分包软、硬件做如下要求:

每个分包团队至少有两台中端工作站,至少一台移动工作站,移动平板电脑根据需要进行配置。

并确保具有与总包BIM协同管理平台联接的网络条件,保证数据传输。

除上述硬件设备外,我单位还将为现场管理人员配置移动端设备,用于轻量化BIM成果的现场使用。

3.3模型标准

GB/T51212—2016《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GB/T51235—2017《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3.4文件交互标准

项目部在将提交软件原始格式模型、Revit格式的连接模型和Navisworks绑定的浏览模型等。

我单位将遵照如下文件交换标准:

序号

运维信息管理模型工作关键点

1

不同专业模型整合是基于建模BIM平台的自身集成模型,通过数据传输,集成Revit、Tekla和MagiCAD以及其他数据模型。

2

所有BIM模型数据可以被Navisworks读取,并能在Navisworks中浏览。

3

最终浏览模型是基于Navisworks平台,集成多种数据格式。

4

最终可编辑模型是基于Revit平台,集成多种数据格式。

5

对于项目参与方的其他BIM数据转换要求,需经业主同意,方可提供原始的BIM模型文档,并提供Navisworks模型。

6

项目部将遵守业主提出BIM信息保密制度,在项目发布BIM信息之前,确保得到业主的同意和授权,并做好相关的数据传递、交接记录。

3.5模型分解及命名方式

为便于模型文件的统一管理、查找和使用,本工程将对所有BIM过程文件和成果文件施行统一的模型划分及文件命名规范。

我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BIM模型文件分为工作模型和整合模型两大类。

工作模型为设计人员输入包含建筑内容的模型文件,整合模型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将工作模型整合起来成为建筑系统的成果模型或浏览模型。

3.5.1模型划分

为方便信息的流畅传递、模型的轻量化使用,同时为了方便BIM模型在施工阶段各项BIM应用的实施,我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将按照施工区域和楼层对各专业工作模型进行划分。

除分区模型外,我单位定期交付项目综合所有楼层及区域的项目整体综合BIM模型。

3.5.2模型及构件命名

模型及构件命名方式如下表:

序号

模型阶段

命名方式

1

施工阶段的工作

[项目名称]」专业单位L[专业代

模型

码L[施工区域](丁楼层定位])

2

构件的命名

[项目名称L[专业单位L[构件类型描述L[构件尺寸]+[构件编号]

3

碰撞分析整合工作模型

[项目名称][Coordination].[施工区域L[楼层定位]

4

整合完提交业主审核模型

[项目名称]_[Composite]_[施工区域L[楼层定位]

5

各专业竣工模型

[项目名称]」专业单位L[专业代码L[楼层区域L[楼层定位]_[AsBuilt]

6

竣工整合模型将

[项目编码[楼层定位](,楼层区域])

3.6BIM数据安全

3.6.1数据访问安全

在BIM协同管理平台,通过设置身份权限和认证,保证非BIM工作团队人员不能访问BIM数据。

根据团队成员实际任务分工,制定不同等级的数据使用权限和工作集,并严格执行。

局域网内部通过“域”管理实现身份认证,非BIM工作团队人员无法登陆项目局域网访问BIM数据。

BIM数据存储按照实际任务分工,制定不同等级用户的访问权限,并严格执行。

3.6.2数据加密

BIM工作团队的局域网采用防火墙数据加密安全软件,加密全部BIM数据。

DWF文件设置浏览密码,避免数据流失。

4.6.3硬件输出端口安全

BIM工作团队电脑屏蔽数据输出端口(包括USB、1394、

eSATA端口)。

BIM工作团队电脑机箱安装密码锁保护。

4BIM成果交付及进度

5.1BIM成果知识产权及保密工作

本项目所有BIM模型以及所有其他项目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都归属于业主方所有。

所有和与BIM有关的信息均为保密信息。

我单位利用BIM协同平台定期记录项目所有BIM文件的上传下载记录,并提交给业主审核。

4.2BIM成果交付进度

序号

项目

各阶段完成成果

完成时间

1

BIM标准、体系建立

BIM组织架构表

2017.10.10

2

BIM工作执行计划

2017.10.20

3

BIM协同平台搭设

2017.11.15

4

BIM模型制作及设计优化

地下施工图BIM模型提交

2017.11.30

5

地下碰撞检测报告

2017.12.5

6

地下室各专业深化设计BIM模型

与深化设计进度同步

7

地下室预留预埋模型提交

2017.12.10

8

地下室管线综合模型提交

2017.12.30

9

地上施工图BIM模型提交

2017.12.25

10

地上施工图BIM模型碰撞检测报告

2017.12.30

11

施工变更引起的模型修改

在收到变更单后的

3日内

12

地上各专业深化设计BIM模型

与深化设计进度同步

13

预留预埋模型提交

2018.1.20

14

管线综合模型提交

2018.3.20

15

BIM应用

施工方案可视化演示

与施工方案同时提交

16

施工平面布置展示及优化

与施工组织设计同时提交

17

施工进度模拟

与施工组织设计同时提交

18

变更BIM验证及预检

在收到变更单后的3日内

19

周进度管控模型

每周五

20

其他BIM应用

随项目进展实施

21

竣工模型

BIM竣工模型

在出具完工证明前

5BIM专项应用

5.1BIM数字加工及RFID技术应用

在钢筋、钢结构、机电专业上,项目部将基于BIM深化设计模型对构件进行分段分节,并对每个构件赋予ID。

利用RFID技术形成带有条形码的任务单、带有实际意义的带条码标签、箱单和箱单的条码标签、发货单。

在生产加工执行过程中,按要求将标签贴在构件或材料相应的位置上。

根据发货指令将构件转移到发货区,扫描箱码形成发货单,发货单创建成功后,系统内物料自动转储至项目。

施工管理过程中通过无线射频识别,实时更新材料精确位置,优化排版取料顺序,减少材料浪费,加快施工进度。

序号

名称

说明

1

深化设计BIM模型

分解

利用各专业深化设计模型进行分段分节并形成料单。

2

模型生成料单,进

将料单导入至预制加工系统,系统根

序号

名称

说明

行预制加工

据BIM模型进行预制加工。

3

生成RFID标签,对物资进行追踪管理

利用RFID技术对材料及构件生成信息标签,利用无线射频识别对材料进行跟踪管理。

5.2BIM5D及辅助造价管理和管控应用

序号

名称

说明

1

工作量提取

项目部将从施工图BIM模型中自动提取各类构件的工程量,同时添加相应的计算公式以考虑相关的损耗等系数,用于现场实际工程量预估和造价控制。

2

算量模板

项目将在三维模型浏览模式中直观地查看各个算量所对应的模型构件。

并在算量管理BIM模型的基础上,形成算量模板。

3

造价管控

当项目遇到变更时,更新模型并导入至BIM5D管理平台,平台自动捕捉到模型的变化,将变更反应到工程量变化中,项目管理人员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模型的工程量变化进行对比,从而管控项目造价。

5.3BIM三维激光扫描辅助实测实量及深化设计管理应用

项目部将配置TrimbleX130激光扫描仪,利用激光测距的原理,在每层结构施工结束并具备扫描条件后,利用BIM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当成施工现场形成的三维点云数据。

同时将激光扫描模型导入至深化设计模型进行精度对比,发现误差,并修正到BIM模型中。

项目部将激光扫描模型及更正的BIM模型及时上传至BIM协同平台,供各专业及分包使用。

并及时通知相关专业调整深化设计模型或整改施工现场,避免出现因现场与图纸、模型不一致而导致的返工、洽商问题。

为确保施工现场与图纸、模型一致性,保障数字楼宇BIM数据的准确性。

在竣工验收阶段之前,设置完工验收节

点,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部分项完成完工模型与施工现场、施工图纸一致性的调整与验收。

序号

名称

说明

1

激光扫描模型

利用激光扫描仪扫描形成现场实物模型。

2

激光扫描模型与

BIM模型复核

将激光扫描实物模型与BIM模型整合并复核BIM模型。

3

施工误差分析及模型整改

检索BIM模型理论值和施工实际值,分析施工误差,修改BIM模型与现场实物一致。

4

基于施工实物模型进行专业深化设计

基于施工实物模型进行各专业深化设计,提高深化设计精准度。

5.4BIM放样机器人辅助现场测量工作应用

项目部将配置TrimbleRTS771BIM放样机器人进行部分专业的施工放样工作,从机电专业深化设计模型中提取综合支吊架安装放样点。

并将模型放样点录入至使用BIM放样机器人。

在现场协调项目测量管理人员将模型与现场位置进行匹配,利用BIM放样机器人在现场进行自动测量放

样。

序号

名称

说明

1

提取模型点

从深化设计BIM模型中提取需要进行测量放样的点位。

序号

名称

说明

2

模型点与现场匹配

在现场确定基准点,将模型点位与现场实际点位进行匹配。

3

BIM测量放样

利用BIM放样机器人自动进行测量放

样C

5.5轻量化BIM虚拟现实应用辅助现场安装管理

序号

虚拟现实轻量化管理关键点

1

项目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所有BIM成果均进行轻量化和虚拟现实化处理,形成可直接用移动端浏览的BIM轻量化模型模型和BIM虚拟现实模型。

2

BIM管理部将BIM成果轻量化模型上传至项目协同管理平台供项目管理人员下载,并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交底。

3

利用二维码技术将平台模型转化为二维码,并在模型对应的工程复杂节点处配置二维码。

4

现场管理人员通过手机或iPad扫描二维码直接获取对应节点做法的BIM轻量化模型。

利用BIM成果轻量化及虚拟现实化成果,以第一人称视角查看复杂节点做法、完成效果,确保现场施工实物与模型的一致,杜绝施工工艺错误引起的整改。

5

项目部将在现场配置一定数量的GoogleCardboard轻量化虚拟现实眼镜,供项目管理人员使用。

5.6BIM协调预调试

针对项目机电调试需要调试人员专业背景高、调试中用到的设备种类多、操作复杂、收集的数据及记录曲线快速整合分析要求高。

项目将使用BIM技术进行机电工程的预调工作,缩短调试时间,提高调试效率。

6.6.1基于BIM的空调负荷复核

序号

基于BIM的空调复核管理关键点

1

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条文7.2.1:

除在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可使用热、冷负荷指标进行必要的估算外,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空调区的冬季热负荷和夏季逐时冷负荷进行计算。

因此深化设计阶段和设计变更时,可对空间的负荷重新计算,复核原设计设备是否能满足使用需求。

2

项目部将利用相关机电负荷计算插件,进行逐时负荷计算,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各种时间表,详细查看负荷的各部分构成比例,生产各种类型、各种格式的计算报表,以便查看。

5.6.2基于BIM的水力计算与优化

通过对空调复核的计算复核数据,进行水力、风量计算,以下以通风系统为例:

序号

基于BIM的空调复核管理关键点

1

直接从Revit模型提取数据,对整个系统进行计算。

2

提取系统时,可按照Revit系统类型,自动判断是合流还是分流系统。

3

提取系统时,可直接提取Revit模型中的系统名称。

4

提供手册中的风管管径规格管理。

计算出的风管规格都满足手册的要求。

5

数据管理:

管件的局阻系数,通过拟合公式自动计算,更为准确。

计算完成后可点击管道局阻项进行查看。

6

计算结果直接赋回模型,自动调整模型尺寸,大大提高设计效率。

基于BIM的水管优化过程与风管优化过程类似。

5.6.3基于BIM的风平衡调试

序号

基于BIM的风平衡关键点

1

风平衡调试目标:

系统经过平衡调整,各风口或吸风罩的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5%o

序号

基于BIM的风平衡关键点

2

风平衡调试方法:

通过风量调节阀对系统管道特性阻力数比值进行调节,使其与设计要求管道特性阻力数比值一致,系统总风量达到设计风量时,各风口风量均同时达到设计风量,系统实现风平衡。

3

风平衡调试设置:

设计调试系统图,并计算该系统各分支风管路阻力计算,确认最不利管路。

将各支路与最不利支路进行压损比较,预设调节阀开度。

5.7基于数字楼宇交付的FIM运维信息管理模型应用

序号

运维信息管理模型工作关键点

1

竣工阶段,项目部通过BIM数字楼宇技术,为物业运行准备准确的3D记录模型,并在竣工BIM综合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构件编码体系架构与设备运营维护信息的挂接,形成FIM(运维信息管理模型),向业主提交。

2

模型与材料设备数据库相关联,通过标准化的模型编码与材料设备数据库的编排对接,材料设备记录型号、规格、生产厂家、运行参数等信息录入至BIM模型,形成运维信息管理模型。

3

运维信息管理模型以NWD格式模型的形式向业主提交,方便业主的使用与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