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教案与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1149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构成教案与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立体构成教案与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立体构成教案与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立体构成教案与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立体构成教案与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体构成教案与讲义.docx

《立体构成教案与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构成教案与讲义.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立体构成教案与讲义.docx

立体构成教案与讲义

立体构成

教案与讲义

二○○七年十一月修订

 

艺术设计系教师朱瑞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二○○七年三月

总体要求

【课程性质】

为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

适用于所有设计专业学生,尤其是建筑设计、工业设计与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专业课中的重中之重。

【适用对象】

应用于环境雕塑、展示设计(空间美术范畴)、景观设计等。

【教学目的】

立体构成是艺术领域中研究三维造型活动的共同基础学科。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利用抽象的材料和模拟构造,创造纯粹的形态造型,从而引导学生从形态要素的立场出发,熟练掌握三维形体的造型规律。

【教学内容】

本课程也称之为空间构成,重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立体感觉和空间构型能力,立体形态基本元素、练习程序为主要讲授部分,并以作业辅导形式加以强化记忆和理解。

【教学时数及分配表】

学时分配表

章序

内容

学时

装潢设计/环境设计专业

(含实践)

第一章

立体形态概论

二学时听讲,记录

二学时体会,理解

第二章

立体构成概况

一学时听讲,记录

一学时理解,标注

第三章

立体形态基本元素

三学时听讲,记录

一学时记忆,整理

第四章

立体构成材料构造

一学时听讲,记录

一学时记忆,掌握

第五章

立体形态形式感觉

四学时听讲,记录

二学时记忆,联系书本

第六章

练习程序

二十学时听讲,记录

十四学时做作业

第七章

立体形态要素构成

三学时听讲,记录

一学时记忆,理解

总计

五十六学时(二课时总结,作品拍照)

【使用教材】《立体构成》、金宝升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出版、于2006年8月再版,

【教学时数】56学时。

第一章立体形态概论

一、立体构成的涵义

二、立体构成的概念

三、立体构成的起源

四、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

第二章立体构成的概况

第三章立体形态基本元素

一、形态的本质分类

二、形态的空间意识

三、形态的构成元素

第四章立体构成材料构造

一、立体形态材料加工

二、立体形态制造工艺

第五章立体形态形式感觉

一、立体形态感觉

二、立体形态形式

第六章练习程序

点的立体构成

1二点五维构成

2块立体构成

3平面立体构成

4面立体构成

5几何形多面体

面的插接立体构成

曲面立体构成

线的立体构成

第七章立体形态要素的构成

一、几何形体构成

二、抽象形体构成

三、装置观念构成

 

第一章立体形态概论

[教学目的]

了解立体构成的涵义、概念,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区别,初步建立体的观念。

[基本要求]

理解立体构成的涵义、概念,掌握其构成条件,学会收集有价值的资料,由感性入手上升至理性的分析。

[教学要点]

与平面构成的区别,与机械制图的区别,鉴别误区。

不是某种材料的堆砌,更不是某种技法的游戏。

分析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联系和区别,学会建立体的观念。

[教学时数]

授课二课时,自己体会、理解二课时

[教学内容]

立体构成的概念、涵义、避免一般状态下会遇到的学习误区、满足条件

第一节立体构成的涵义

一释义:

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是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延伸,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

平面构成中的重复、渐变以及色彩构成中的色彩关系都将运用到立体构成中;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如何才能尽快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

首先,我们要明确它的实质内涵,才能做到行之有效。

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

在现代艺术美学中,这种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是人类在总结了历史美术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的;

(二)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

对各种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单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块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

(三)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

点、线、面、体的造型手段。

因为任何形体都可还原到点、线、面的构成中,并且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地去变化进行。

既可表现形态造型实体,又可表现实体中的空洞虚体,

(四)运用综合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把握形态传递方式。

从而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

(五)从造型审美形式拓展到装置观念设计。

甚至还可以向造型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渗透,融进数学、力学、文学、哲学、宗教、戏剧、音乐、电影等各种门类之中。

(误区:

不是某种材料的堆砌,更不是某种技法的游戏。

二联系与区别:

(一)平面构成:

具象形或抽象形的点、线、面、体在二维空间内进行的分解、组合的过程。

(二)色彩构成:

运用色彩关系(色相、明度、纯度等)表示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三)立体构成:

建立在三维空间内的一门构成艺术学,其的点、线、面、体都占空间位置。

上述三者之间的联系:

立体构成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延伸,平面构成中的重复、渐变与色彩构成中的色彩关系都将运用于立体构成之中。

区别: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是在平面基础上进行的构成艺术,立体构成是立体的三维构成方式,所处空间与位置不同。

所谓空间:

指立体形态周围的空虚部分,实体是有限的,空间是无限的。

空间与时间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

空间:

物质存在的广延性。

时间:

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

平面设计通常状态下以印刷品(纸质媒体)的姿态呈现于大众眼前:

平面广告、招贴、海报、插图/插画设计、字体设计、瓶贴、外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识别标示设计等;而立体设计以工业产品设计、家具设计、展示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等领域。

要将其与工业制图、电路设计、以及纯粹的抒发个人情感的雕塑区分开,其只不过是外观设计,换言之——“外在的形态。

第二节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

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

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的是:

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规律训练;区别的是:

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

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构成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

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注意要避开自然界和传统艺术具象形体的局限和束缚。

学习者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习惯于单凭感情冲动创作新形态,结果是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作品的表现往往是毫无章法、零乱松散、随意挥洒;另一类学习者是一切从理性出发,作品往往有根有据、条理分明、但整体结构拘谨、表情呆滞、毫无生机。

在学习中要正确处理并解决这些问题,抽象形态同样可以表达情感,非理性抽象形态是情感外露于形体的造型表现,而理性的抽象形态虽然注重结构的理性智慧,但绝对要区别于机械制图,同样需要情感内在冷静地表现内涵。

立体构成通过材料、结构将形态制作出来,这与产品设计相同。

立体构成只要变化一下材料本身就可成为产品。

立体构成的原理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环艺设计、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

与几何构成里的面线概念不同,画面用的是二维的心理透视产生三维的错觉。

建立体的观念。

第三节立体构成的起源

20世纪初,在印象派画家塞尚的方块风格和高更的原始主义神秘感召之下,一批反叛之士拉开了现代艺术的序幕。

他们纷纷阐述自己的艺术观点,并强调个人内心世界联想,颠倒时序和空间,形成了一股现代意识潮流。

其中最初的艺术流派是:

一原始主义,

二立体主义,

三未来主义,

四结构主义,

五达达主义,

六风格主义。

第四节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

一立体构成的因素,就宽泛意义而言,可分为视觉基本特征(关系因素)、环境条件(必要因素)、形态本身(对物像——条件因素)这3个方面。

(一)视觉的基本特征

任何造型都是服务于人的。

人的视觉条件具有特征性,涉及到视觉效应,而视觉效应往往与人的生理、心理、情绪、文化背景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人之所以能辨认某形状的存在,除了物体本身的外在因素外,全凭借人有着功能健全的视觉器官,通过视觉器官将形象反映于视觉中枢。

但由于人的视觉器官的晶体结构并不完美,也使人在辨认形态的过程中,会有盲点、错视及错觉的现象发生,致使人所见的形态与物体本身的真实面貌有一定的差距。

由于视觉的生理组织往往影响到视觉现象的准确性,因而成为辨认形态的表象的关键因素。

所以探讨立体构成必将涉及人的生理与心理问题。

(二)环境条件

在环境条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为光、色彩、明暗、距离、大气等,它们都会影响视觉的判断。

光线与色彩是构成形态的必要因素。

它不仅是视觉辨认的主要媒介,而且也是形态作用于人们的生理、心理的机能因素。

人们看到的色相,是物体受到光线照射反射的结果,没有光线也就没有色彩的存在,同时也由于光线反应的强弱而有“明度”的差距。

为了使人能知觉出浮现与背景的物象,形态本身的色彩、明度、背景的色彩、明度有着最起码的差距,这样才能观察其存在。

事实证明:

光线、明暗、色彩与形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三)形态本身

我们常说的对象物,主要是指形态。

而形态的内在本质的因素,主要指形态自身所具有的机能、结构、组织、内涵等,这些都是物体外在的现象成立的条件因素。

在立体构成的学习中,首先要使大家了解形态的分类、造型的发展、中华民族自身在造型上形成的特点、这一特点与西方民族在造型创造上的区别,较为基本地掌握立体构成的要素和这些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只有把握这些关系,才能由感性入手上升到理性的分析。

建议要多阅读跨学科的书籍,加大阅读量。

现代艺术展览,艺术节,高清视频影像资料,游戏CG。

艺术节/展览:

诸如:

在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举行的西班牙未来艺术节,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四处联展的大声展(声音艺术与城市地理研究相结合的项目;在私人公寓或小型办公室举办的展览和活动;“新物质主义”:

重新找到一种观看物质世界的新角度。

由新媒体专家、MTV和电影导演、声音艺术家及时尚产品的制造者们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性作品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给观众,以独特的角度诠释当代视觉文化和新媒体艺术的内涵和活力。

)目前(9月22日至11月10日)正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行的西班牙设计展,源于历史悠久,包罗万象,在建筑、家具、手工艺品、时装、出版物、包装等各个设计领域等。

视频资料:

国际电视广告片集锦等。

影片实例:

近日前由梦工场(派拉蒙)公司投资拍摄,著名电视广告导演及制片迈克尔.贝执导、大师级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监制的好莱坞式漫画改编电影《变形金刚》在全球上演,影片极具视觉冲击,其流行文化与古典艺术并存,大量运用计算机动态捕捉技术,及时CPU演算动画。

CG动作组的动画师宣称:

若将用来建造片中机器人的所有多边形面头尾相接,可以从地球至月球,再折返。

余下的多边形足够建造两座罗马大斗兽场。

制片迈克尔.贝说:

必须尊重创造这些了不起玩具的人们。

单个“金刚”由10108个零件构成,每个都能动,还要考虑变形形态,工程之艰巨可想而知。

第二章立体形态概况

[教学目的]

了解立体构成的概况,初步明晰构成历史。

从教师的分类中延伸,收集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基本要求]

理解现代构成的分类、概念,掌握其构成特征。

把握作品主旨,强化记忆。

[教学要点]

掌握现代构成的种类,明确装置艺术的理念。

从了解上升至初步掌握后现代艺术的设计思路,并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时数]

授课一课时,理解、标注一课时

[教学内容]

现代构成雕塑的分类,后现代装置艺术概述。

第一节现代构成雕塑

一超现实主义(Superrealism)二战之后,现代雕塑中超现实主义就像是黑暗之后的黎明曙光,引亮了艺术界。

众多的艺术家憧憬着神秘的诗歌、梦中的世界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境界。

这些作品的特征大致是没有五官表情,朦胧状态和骨架式的构成。

二集合艺术(Assemblage)美国的构成雕塑、废品雕塑在20世纪50年代起成为主要方向。

评论家们把这种用现成品和废旧的材料,通过组合装配而成三维作品,称为集合艺术。

作品主旨:

关注社会、生存。

三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Expression)取用战后废弃的金属材料雕塑造型的另一流派是抽象表现主义,抽象的艺术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文化的主流。

艺术评论家肯定了这种纯形式美的价值并称之为“前卫艺术”。

四动态艺术(KineticArt)作为工业时代的回应,在金属构成雕塑的大潮中,动态雕塑也是其中一员。

他们追溯继承40年前的未来主义、机械美学。

对新的工业文明、速度、空间、材料和运动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五波普艺术(PopArt)由于抽象艺术的文化垄断已成为新的权威,针对这种抽象中的“自我”概念,波普艺术诞生了。

六极少主义(Minimalism)它和波普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

他们都取消抽象艺术中的“自我表现”,也都用现成品来表现,强调作品中的“客观性”。

唯一不同的是,波普艺术使用的是社会提供的图像,而极少主义拒绝社会图像在作品中存在。

其将对象拆成最初的几何形状,予以人性化方式以表达的艺术形式。

七大地艺术(EarthArt)后极少主义艺术的另一个流派是大地艺术。

他们将艺术搬出画廊和社会,安放在空旷的大自然中,使之成为巨大的、固定的地景。

把艺术搬到荒野去的目的意义,首先是改变了以往艺术行为只是在博物馆室内封闭的空间里的观念,其次目的是由现代世俗的社会,联想到原始宗教行为的神秘领域,意义在于呼吁挽救环境和挽救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第二节后现代装置艺术

如果说立体构成与现代构成雕塑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它和装置艺术也有着间接的联系。

装置艺术(InstallArt)又称“环境艺术”,在当今西方的艺术中已成为艺术家们热衷于表现的形式。

它广泛存在于公共环境和室内建筑中,又展示在美术馆、画廊和许多媒体上,还在许多高等艺术院校教学上占据重要位置。

它不受艺术门类限制,拥抱兼容造型之外,去表明人类的思想观念,已成为后现代艺术的象征。

而今,我们学习立体构成这门课时,如拒绝发掘装置这个“宝藏”,似乎是一种损失和遗憾。

北京798艺术区(300家艺术机构,近百家画廊,几十个艺术工作室。

乘车路线一:

从圆明园画家村—东村;乘车路线二:

从三里屯—后海—798)

 

第三章立体形态基本元素

[教学目的]

明晰形态的本质分类,建立空间意识。

[基本要求]

了解形态的构成元素,并理解予以掌握。

[教学要点]

要建造一种把形态自身内部也看作是一种不断运动着的、具有生命力的物体的观念。

[教学时数]

授课三课时,一课时记忆整理。

[教学内容]

形态的本质分类,空间意识与构成元素。

第一节形态的本质分类

一立体构成中,形态元素的研究很重要。

形态不等于形状,它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由无数个角度、体面形成的形状,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概念体。

如果对自然界各种形态详加注意,从微观到宏观,还涉及到造型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形态关系。

对形体的认识、观察和研究过程中,须建立新的观念。

不能把观察研究的对象和观察者本身看成是各自孤立的、静止的。

要把两者看作是不断运动的、相互关联的组合体。

(一)观察者以不同视点、全方位地对形体进行观察;

(二)观察者以固定视线观察在不断运动的物体;

(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在方位上不断地变化,使观察者对形体能够获得更多角度观察的可能性。

要建造一种把形态自身内部也看作是一种不断运动着的、具有生命力的物体的观念。

(只是一种观念,但是这种观念却可以开拓想象力,有助于发挥造型想象力。

何谓形态?

把每个视角所观察、触摸到的形状的总合,称为形态。

形态的分类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方面。

源于观察物体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就要以经验来判断。

物体的形态可以被认为是该物体内力不断运动变化的结果,从而决定立体外部特征的形态本质,该是内力的运动变化。

自然形态:

为不依靠人们的意志而存在的一切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

诸如:

山川、大地、草原等,自然界存在的物质形态。

人工形态:

为人类有意识地从事视觉要素之间的组合或构成等活动所产生的形态。

比如:

建筑、家具、服装、电器及生活用具等。

现实形态中的人工形态和自然形态,从空间角度讲,属于可见形态,称之为“积极形态”。

立体形存在的“空间”是无限的,也是无形的,所以叫做“消极形态”。

任何形态都是积极形态和消极形态的综合体。

若要把无形的空间转化为有形之态,就要将空间加以限定,成为空间“场所”而存在,而这种限定,是借助于立体形态而存在的(积极形态)。

将这种借助实体而限定的空间称之为“空间形态”。

第二节形态的空间意识

什么是形态的空间意识?

立体构成中除了造型形态的实体之外,还有一种虚拟的空间形态。

这种空间形态几乎涉及一切艺术设计领域。

中国古代老庄哲学中就十分强调“空”、“无”的美学观念,认为“无”形比有形更富有表现力。

中国古典建筑中最讲究通透,这种内外合一把建筑的实体与空间自然融合的方式,可以丰富空间的层次和对景物的情思。

第三节形态的构成元素

(一)点的元素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性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取得心理的表象。

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

点的空间表现:

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四点含体。

点,几何学上的点被定义为“只具有其位置,而无其面积大小”,是属于零次元无实质的单位。

  

点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其多样性使它呈现为明确表现和隐蔽表现。

圆的圆心和正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的中心是明确的点的存在形式。

而在线、面、体上,点的存在是通过隐蔽的形式表现的,比如一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直线转折处、两线相交处、圆锥体的顶端等。

  

几何学上的点是无形态的。

但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造型表现中,点具有空间位置并需按照一定的尺度来界定。

与它所处的环境空间、面积形状和其他造型要素比较时产生对比,具有视觉力场和触觉力场作用的都称之为点。

对点不能以绝对的标准来界定,而只能以相对的标准来界定。

像宇宙中的许多星体,虽然其体积比地球大得多,可在夜晚,群星璀璨形成无数点的感觉。

可见大与小的尺度是相对于一定的环境空间而言的,点的存在同环境空间有着密切联系。

点的凝聚会产生视觉引力,而点的量变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引力,一个点所具有的紧张性是求心的。

当只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会集中到“点”上面。

当有两个相同的点时,人们的视线在两点之间移动,且产生线的感觉。

当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点时,人们的视线首先集小到大点上,然后转移到小点上。

人们的视觉习惯和视觉方向常常带有秩序性,即由大到小、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内近到远的顺序。

当有三个性质相同的点,则会产生虚面的感觉,倘若是多点,则虚而感觉更强,且形的特征可按人的意图表达出来。

点的凸凹变化在人们的心理上能产生不同的感觉,凸点有扩张感、力量感,而凹点则有收缩感、压迫感。

点的排列和距离的不同使点在视觉上产生线面形态的变化。

造型上点的线化主要由距离和方向所决定。

如将相同的点连接可构成虚线,其距离越近,线的感觉越强。

但将点作等距离的排列,显得规范工整合顺序。

美中不足的是略显机械而呆板;如果有计划、有规律地作间距处理,可以产生节奏感;如果改变点的方向,并有计划进行大小变化排列,则可表现出跳跃性的韵律,也可表现出曲线的流畅感。

点的面化是内点的聚集产生面的感觉,通过点的大小变化或排列上疏密的变化产生立体感、层次感,并给面带来凹凸的感觉。

点的面化运用得巧妙,可产生二次元的视觉效果。

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中,与其他造型要素相比,点是最小的视觉元素,但它的地位是其他要素所不能取代的。

点在造型中具有特殊的、积极的意义,并与形的表现有着实质的关联作用。

  

点在造型中的整体与局部关系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运用得当、巧妙,可画龙点睛,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相反,运用不当,则会对整体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和负面效应。

在各种艺术设计中,点以它独特的作用折射出艺术的光彩。

(二)线的元素

立体构成中线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

就线的形态而言有粗细、长短、曲直、弧折之分;断面又有圆、扁、方、棱之别;线的材质感觉上有软硬、刚柔,光滑、粗糙的不同;从构成的方法看有垂直构成、交叉构成、框架构成、转体构成、扇形构成、曲线构成、弧线构成、乱线构成、回旋构成、扭结构成、缠绕构成、波状构成、抛向构成、绳套构成等。

几何学上这样定义线: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只具有位置及长度,而没有宽度和厚度。

从造型要素来讲,线是具有长度的一次元要素,它的特征是以长度来表现的,与其他造型元素相比具有连续的性质,粗细与长度有着极端的比例就成为线。

线分为直观线和非直观线。

直观线是概念线,即面和形的边缘。

极薄的平面与平面相交部位便形成线。

曲面相交则形成曲线。

可以说,线是面与面的分界,起到分割作用,但线也可以起到结合作用。

非直观线具有隐蔽性,它在两面交接处隐蔽存在。

线按形态可分为:

直线、折线和曲线。

1直线直线是最基本的线的形态之一。

直线包括水平线、斜线、垂直线等形式。

将直线通过垂直、水平方向的组合变化可构成二次元空间和三次元空间,表现出强烈的力度感。

现代高层建筑大多采用直线形态构建,用直线形态构建的斜拉桥承载力更大。

尽管直线易使人的视觉产生疲劳,但从视觉感知的效果来看,用直线构建的形态更容易感知。

水平线有安定、平衡、开阔的感觉,使人联想到海平面、地平线、大地,并产生平静、安静、抑制等心理感受。

垂直线有坚实、稳定、向上的感觉,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意义,象征对未来的理想和希望。

斜线是直线形态中动感最强烈的、最有活力的线型.充满运动感和速度感。

斜线也最易使人产生不安定感。

斜线可产生巨大的拉力作用,斜拉桥就是根据力学原理利用对称斜拉索增强桥梁结构的稳定性。

2折线折线是按几何角度转折的线。

每一段都是直线,两条直线间有折点(折点具有点的性质,起着联系两条线段的作用)。

折线有刚劲、跃动的感觉。

由于折线的方向具有可随意变化的特点,在造型中常常利用折线增强视觉引力。

3曲线曲线是柔韧而有转折的线,它的转折是平滑的。

曲线有规则曲线和自由曲线两大形态。

曲线优美、流动感强、充满运动感,运用得好,可产生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线的表现中,不可忽视的还有消极之线。

所谓消极之线,就是不直接画线,仍有线的感觉。

像平面边缘或立方体棱线就属于消极之线。

线在造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线的活力和动感使得它存在于任何形态中。

在许多艺术设计和形态构成中都留下了线的艺术魅力。

(三)面的元素

面的形态元素,在几何学中是线的移动的形态,也是由块体切割后而形成。

面的感觉虽薄,但它可以在平面的基础上形成半立体浮雕感的空间层次,如果通过卷曲伸延,还可以成为空间的立体造型。

几何学上将面定义为线的移动轨迹。

几何学上的面只具有位置、长度和宽度,而无厚度。

但在二次元空间里,无论是内点还是出线移动构成的面就成为形。

面分消极的面和积极的面。

消极的面由点的集合群化、线的集合群化构成;积极的面可由扩大点的面积,扩大线的宽度,对线进行密集移动构成。

面具有几何形、非几何形两大形态。

几何形是规则的,它的基本形态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由直线和几何形曲线构成。

正方形的特点是垂直与水平;三角形的特点是斜向与角度;圆形的特点是外轮廓的曲线。

非几何形是不规则的,是由自由曲线结合直线构成的自由形,实际上也是自由曲线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