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学重点资料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840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投资学重点资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国际投资学重点资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国际投资学重点资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国际投资学重点资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国际投资学重点资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投资学重点资料整理.docx

《国际投资学重点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投资学重点资料整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投资学重点资料整理.docx

国际投资学重点资料整理

国际学投资复习资料整理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简答题、材料分析、论述题

1、国际投资——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殖的经济行为。

2、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直接投资,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

国际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证券投资,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

国际合作开发——指资源国通过招标方式与中标的一家或几家外国投资开发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合同,明确各方的权、责、利,联合组成开发公司对资源国石油等矿产资源进行开发的一种非股权参与国际技术转让方式。

三、国际投资与国内投资的基本特征比较

(1)投资主体多元化:

资主体是指具有独立投资决策权并对投资结果负有责任的经济组织或自然人——四大类:

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个人投资者。

(2)投资客体多样化:

投资客体是投资主体进行经营操作以实现投资目标的对象——三大类:

实物资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

(3)投资环境多样化:

投资环境的多国性。

(4)投资目标多元化:

包括外经为外贸服务、外经为外交服务等国内投资没有的投资目标。

(5)投资运行复杂化:

包括在投资输出国的管理运行、在投资输入国(东道国)的管理运行,有时还涉及在第三国和国际组织的管理运行。

四、国际投资的的产生

从商品资本(国际贸易)发展到货币资本(国际借贷、证券等间接投资/跨国银行出现)再到生产资本(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出现)。

五、国际投资的历史发展七阶段特点及原因

(1)起步阶段(1914年以前)

特点:

投资来源主要是私人资本,官方资本比例少;

投资形式主要为间接投资;

投资母国数目少,以英国为主,包括后起的法、德、西、葡、美、日等几个国家;

投资流向为资源丰富国家和殖民地国家;

投资领域为资源开发和铁路等公用项目;

投资期限较长,有的长达99年;

投资收益高,比国内投资平均高近2个百分点;

殖民统治、军事掠夺与投资活动联系紧密。

原因:

资本帝国主义盛行、世界经济、技术、政治等发展极端不平衡

(2)缓慢发展阶段(1914-1945年代)

特点:

主要投资母国由英国变成了美国;

投资主体中的官方投资有了较大的增加;

投资形式中的直接投资有了很大的发展。

原因:

两次世界大战;

欧洲成为主战场之一;

美国国际政治领域的孤立主义政策与经济领域的凯恩斯主义政策。

(3)恢复增长阶段(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

特点:

原因:

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私人投资规模的增长;

直接投资成了主要投资形式;

发展中国家开始成为投资母国。

两极对抗冷战格局的形成;

美国的凯南计划(包括扶持欧洲复兴的马歇尔计划和扶持日本复兴的道奇计划);

朝鲜、越南等局部国际战争。

(4)高速增长阶段(20世纪70年代)

特点:

原因:

直接投资进一步增加;

发达国家成了主要投资母国和吸引投资的东道国;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增长较快;

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美元”成为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

美元荒与美元灾;

债务危机;

石油危机。

(5)稳定增长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特点:

直接投资增长迅速,超过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长速度;

美国由最大的债权国变成最大的债务国,投资地位下降;

发展中国家投资地位继续上升;

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投资新格局。

原因:

日本、西德的崛起;

广场协议的签订。

(6)突破性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金融危机)

特点:

原因:

非传统投资国、发展中国家成为投资新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多种投资形式并存;

新的国际投资格局形成了新的国际生产体系。

WTO的成立;

9·11事件引发的全球恐怖主义危机;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

金砖国家以集体面目活跃在国际舞台。

(7)结构性调整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

特点:

原因:

国际投资总体回落;

发达国家国际投资进入衰退;

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异军突起;

国际投资争议频发。

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的发挥;

发达国家转嫁危机思潮盛行。

 

六、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的原因

(1)科技进步引起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

(2)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产生了大量“过剩资本”;

(3)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4)跨国公司的全球一体化经营战略。

七、国际投资的直接目标

维持与扩大商品出口规模;

维持与发展垄断优势;

获得自然资源;

降低经营成本;

扩大和利用外资规模;

获得国外先进技术;

获得经济信息。

八、国际投资布局

总体上,在国别布局方面,国际投资布局总的流向是“北—北”,支流是“北—南”;在行业布局上,国际投资布局在二战前主要投向自然资源和基础产业,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主要投向第二产业的制造业,20世纪80年代后转向第三产业。

九、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的概念

跨国公司FDI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是指依赖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活动的企业。

加速生产与资本国际化,促进生产力发展

促进科技进步,加强国际技术交流

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促进国际资金的流动

促进经济全球化

十、国际投资环境的概念

国际投资环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东道国(地区)拥有的影响和决定国际直接投资进入并取得预期投资目的的各种因素的有机整体。

国际投资环境是国际投资者所面对的东道国环境的总称,是指影响国际投资的东道国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法律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各种因素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统一体。

十一、国际投资环境的构成因素和分类

投资环境是一个由多种复合因素构成的综合系统。

按照各因素的社会属性,构成投资环境的全部因素可分成以下六个类别。

1、政治因素——政治环境因素是指东道国的政治状况与政策。

政治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制度、政治稳定性、当政者、政策连续性、政府状况、治安以及国际关系等。

2、经济因素——经济环境因素是指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如国民收入水平、年增长率等)、经济发展前景以及影响进一步投资的各种基础设施状况等。

经济环境是影响国际投资活动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因素。

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发展阶段、收入水平、基础结构、经济政策、贸易状况、国际收支状况、经济制度以及市场状况等。

3、基础设施因素——基础设施环境因素是指投资者在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基本物质条件。

可分为生产基础设施和生活基础设施两部分。

主要包括对内对外联系设施、能源及水源等供应设施、减灾与防灾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等。

4、法律因素——法律环境因素是指东道国有关投资方面,特别是外国投资的所有法律、法规的总体构成情况。

5、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包括东道国的历史与文化、社会状况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这些环境因素对跨国投资者有着重要的影响。

6、自然地理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是指自然或历史上形成的与投资有关的自然、人口、地理条件。

从投资项目看,投资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东道国的宏观自然环境。

二是投资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

十二、国际投资环境的一般作用

(1)好的投资环境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引力磁场

(2)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竞争手段

(3)投资环境状况是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导向航标

13、国际投资环境的影响

1、国际投资环境对东道国的影响

(1)完善投资环境是振兴民族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2)完善投资环境是合理配置生产力的前提

(3)完善投资环境是提高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条件

2、国际投资环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推动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

(2)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十四、国际投资环境发展的新趋势

(1)拥有高素质劳动者的国家是国际直接投资者的青睐对象

(2)市场规模成为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极其重要的内容

(3)较高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成为国际直接投资注视的重点

(4)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国际直接投资从事生产经营的必备条件

十五、国际投资环境中的政治因素分析

国际投资环境中的政治因素由国内和国际两大类型构成,具体表现为:

(1)社会制度及政治体制

(2)执政者治理国家的能力及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

(3)政局的稳定性与政策的连续性

(4)政府及公众对待外资的态度

(5)东道国与国外的政治关系因素

十六、国际投资中的政治风险

1、东道国的国有化政策风险

2、战争与内乱风险

3、劳资纠纷风险

4、东道国政府对外资采取的非歧视和歧视性措施

十七、国际投资环境中的经济因素分析

经济因素可以划分为国内经济因素和涉外经济因素两大类型。

1、国内经济因素

(1)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中央集权经济体制)、混合经济体制。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潜力——经济技术开发能力、人民的生活质量

、经济活力。

(3)经济稳定性——通货膨胀率、财政金融状况。

(4)市场环境

(5)产业环境

2、涉外经济因素

(1)国际收支状况

(2)国际贸易状况

(3)国际金融状况

(4)对外资的优惠

十八、国际投资环境中的基础设施因素

基础设施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是任何投资活动都必须依赖的“硬件”环境。

一、基础设施的内容

二、基础设施的特征

能源供应系统

供水和排水系统

交通系统

邮电系统

防灾系统

环境系统

生活服务系统

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共性和两重性

基础设施效益的间接性

基础设施运转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基础设施建设的超前性

经营管理的多样性和垄断性

十九、国际投资环境中的法律因素

一、东道国吸引外资的法律法规

二、母国管理资本输出的法律法规

对外资进入的法律规制

对外资经营的法律规制

对外资税收的法律规制

税收鼓励

国外投资保证

国外投资的运行

三、保护国际直接投资的国际法制度

四、解决国际投资争端的法律制度

1、保护国际投资的双边条约

2、保护国际投资的国际公约

1、解决国际投资争议的两个关键性法律问题:

解决争议的具体方式、解决争议适用的法律。

2、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及其特殊地位。

二十、国际投资环境中的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主要通过人的行为实现。

社会文化因素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差异、文化自我参照准则、种族自我中心主义三个方面。

1、国际投资环境中的语言文字

2、国际投资环境中的价值观念

3、国际投资环境中的教育水平

二十一、国际投资环境中的自然地理因素

国际投资环境中的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包括东道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规模、地形、地质、水文、气候、自然风光以及物质资源情况。

二十二、国际投资环境评价的原则

1、坚持从投资者要求出发的原则

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3、保证全面、突出重点的原则

4、兼顾投资国和东道国双方比较优势的原则

二十三、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价形式

1、专家实地论证评价P179

组建专家组直接进入投资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价。

(专家组的构成/调查对象的选取)

2、问卷调查评价P179

使用邮寄问卷调查表给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并进而作出评价。

(问卷的设计/对信息数据的处理)

3、咨询机构评估P180

委托专业咨询机构对投资地环境进行调查评价。

(咨询机构的选定/调查要求/对评估报告的取舍)

二十四、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价指标

一、国际直接投资环境评价体系的建立

1、一般投资决策过程

评价体系是为投资决策服务的,因此,建立评价体系必须先了解投资决策过程。

国际投资的一般投资决策过程:

先选国家,再定地区。

2、与投资决策过程相适应的两层评价指标体系P182

面向东道国一般投资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

面向特定投资地区投资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十五、两层评价指标体系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主要表现为两层指标体系的功能不同。

第一层属于宏观层面的指标体系,是选择投资对象国的依据。

第二层属于微观层面的指标体系,是选择具体投资地点的依据。

2、联系

两层指标体系是一个统一体

第一层指标体系是第二层指标体系的基础

两层指标体系可能存在交叉

二十六、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系统性原则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针对性和启示性的原则

具备反映、监测、预警功能的原则

可比性原则

二十七、投资者衡量东道国投资环境的标准

风险小;机会多;经营条件好

二十八、国际投资环境评价方法(非重点-了解即可,能应用于案例题中进行投资环境分析——如代表公司去国外投资,你选择国别、地区、行业、投资方式、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能编出你的理由就好。

1、多因素评分分析法

罗氏多因素评分分析法

闵氏多因素评分分析法

2、投资障碍分析法

3、冷热比较法

4、美国道氏化学公司评估法

5、关键因素评估法

6、抽样评估法

7、相似度法

8、国家风险评级法

9、综合评价法

二十九、规制管理与运作管理

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和母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有时,投资结果有时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安全。

因此,无论是投资东道国还是投资母国,都采取各种措施对国际直接投资进行规制管理。

(规制管理)

国际直接投资目的的实现取决于投资项目的成功运作,投资项目的运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果管理不当,势必不能实现投资目的。

因此,投资主体都会采取各种措施对国际直接投资进行运作管理。

(运作管理)

三十、国际直接投资效应

指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和母国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主要表现在资本转移效应、技术与发明能力转移效应、组织与管理技能转移效应、市场进入效应、经济结构调整效应和就业效应等几个方面。

1、资本转移效应

(1)对东道国的效应

正面效应:

增加了资本流量;增加或调整了资本存量,改善了资产质量;引发国内相关投资,提高国内投资信心。

负面效应:

承受一定程度的剥削;某些重要经济部门被外力控制,阻碍民族工业的独立健康发展;外债负担加重,国家主权利益受损。

(2)对母国的效应

正面效应:

刺激出口供给;提高调资能力,增强竞争力,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负面效应:

引发国际收支恶化、国内资金供应不足、国内通货膨胀。

2、技术与发明能力转移效应

(1)对东道国的效应

正面效应:

提高研发能力,获得先进技术与研发成果;产生技术与发明的溢出效应与外在效应;

负面效应:

可能阻碍技术进步,影响技术创新。

(2)对母国的效应

正面效应:

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研发能力;增加技术收入,提高管理技能;

负面效应:

导致技术外流,失去技术竞争优势;培养技术竞争对手。

3、组织与管理技能转移效应

(1)对东道国的效应

正面效应:

获得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技能;产生示范效应,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负面效应:

阻碍管理创新、影响管理水平的提高;本国管理经验外流。

(2)对母国的效应

正面效应:

获得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技能;东道国的竞争压力迫使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并反哺投资母国企业;

负面效应:

造成管理经验外流。

4、市场进入效应

(1)对东道国的效应

正面效应:

增强进入国际市场能力,促进出口的扩大;开辟新的市场,引导出口导向;

负面效应:

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外流;国际市场控制力丧失。

(2)对母国的效应

正面效应:

扩大出口市场;强化国际市场地位,巩固与发展国际市场份额,获取规模经济效应;

负面效应:

培养市场竞争对手。

5、经济结构调整效应

(1)对东道国的效应

正面效应:

形成新兴工业部门,改变经济结构;通过外部效应和扩散效应促进其他产业发展,改善国民经济整体结构;

负面效应:

削弱本国对经济结构安全的控制力,形成畸形经济结构。

(2)对母国的效应

正面效应:

优化产业结构。

负面效应:

可能导致特定产业空心化。

6、就业效应

(1)对东道国的效应

正面效应:

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

负面效应:

造成下岗待业;加重低层次劳动者就业压力。

(2)对母国的效应

正面效应:

间接增加就业机会。

负面效应:

造成结构性失业。

三十一、东道国对外来直接投资的政策管理,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技术政策、资本政策、人事政策和再投资政策等几个方面。

1、东道国对外资的财政管理政策

包括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和保护本国利益政策两个方面。

优惠政策包括降低所得税、减免税、出口退税、加速折旧等。

保护本国利益政策包括反避税政策、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政策等。

2、东道国对外资的金融优惠政策

包括补贴性贷款政策、贷款担保、政府赠与、政府提供股权参与援助等政策。

3、东道国对外资的技术管理政策

包括吸引外资和技术转让政策和促进技术扩散政策两个方面。

吸引外资和技术转让政策包括营造有利于技术研发的基础环境,营造有利于技术商业转化的经济环境,制定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政策。

促进技术扩散政策包括劳动者流动政策、产学研合作政策、建立科学园区政策等。

4、东道国对外资的资本管理政策

主要是资本金和利润的汇出政策。

5、东道国对外资的人事管理政策

包括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选聘政策、技术人员聘用政策和普通员工雇用政策等。

6、东道国对外资的再投资政策

包括激励再投资政策、防止投资转移政策等。

三十二、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措施

一般是投资鼓励性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1)信息与技术支持政策

(2)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抵免、税收饶让、延期纳税、免税等)

(3)金融政策(包括信贷支持、股本融资、提供担保和保险等)

三十二、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措施

一般分为管理政策和促进政策两个方面。

(1)管理政策

包括计划管理、重点管理、现金流管理、外汇管理等。

(2)促进政策

包括信息与技术援助、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培训等政策。

三十三、国际投资法

——是指专门调整国际投资活动及其组织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各国国内法的总称,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两个层面。

三十四、国际投资法规管理

——是世界各国以立法的形式在国内法和国际法等方面对国际投资进行法律规范和管理。

1、国际直接投资的国内法规管理

国际直接投资的国内法规管理是指世界各国以国内法律手段对本国对外投资和外国投资者对本国的投资实行管理和规制。

国际直接投资的国内法规管理可以从投资母国和投资东道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投资母国的立法管理

主要表现在对外投资的审批程序立法和海外投资保险立法两个方面。

(为什么/学习目的)

(1)审批程序立法

具体包括主体资格、项目、东道国、投资客体、资金额度等方面。

(2)海外投资保险立法

具体包括承保机构,合格的投资与合格的东道国,承保的险别,保险额、保险期限与保险费,赔偿与救济等方面。

3、东道国的立法管理

主要表现在对外资的投资范围、外资的出资比例、审批程序、投资期限、征用或国有化等方面。

(为什么/学习目的)

一般说来,发达国家对外资的立法监管较为宽松,限制较少,对外资与内资基本实行无差别待遇。

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和民族工业,对外资的立法监管稍显严格,部分外资可以享受超国民待遇,部分外资享受低国民待遇。

三十五、国际直接投资的国际法规管理

——可以分为双边性法规管理、区域性法规管理和全球性法规管理三个部分。

1、双边性法规管理

主要类型有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双边投资保证协议和促进与保护投资协定等。

2、区域性法规管理

典型代表为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东盟、拉美等区域性组织签定的区域性投资协定。

(我国参加的区域性投资条约)

3、全球性法规管理

典型代表为联合国层面的《跨国公司行动守则》,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层面的《外国直接投资待遇指南》,世界贸易组织层面的TRIMS,以及专门解决投资特定领域问题的华盛顿公约和汉城公约等。

其中,华盛顿公约、汉城公约、TRIMS影响最大。

(1)华盛顿公约

该公约是在世界银行主持下制定的,公约的主要内容为解决国际直接投资争端提供专门的国际性途径,即建立“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专门为国际投资争端的解决提供各种设施和方便。

发展中国家签署华盛顿公约,接受ICSID应高度注意的四个关键问题

①逐案审批同意权

②当地救济优先权

③东道国法律适用权

④重大安全例外权

(2)汉城公约

该公约主要是对跨国投资中的政治风险提供相应担保。

根据该公约成立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与投资母国官办的投资保险机构形成对跨国直接投资面临的各类风险实行全面保障。

(3)TRIMS

全称为《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关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的决定》,1994年正式通过生效,是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框架下,对可能影响国际贸易的各类投资措施进行专门调整的法律文件。

三十六、国际投资争端的三种类型:

(1)企业之间的争端,一般由国内法进行调整解决。

(2)企业与国家之间的争端,一般由国家间的协定进行调整解决

(3)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端,一般通过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进行调整解决。

其中,税收管辖权和司法管辖权是此类争端的典型代表。

三十七、解决国际投资争端的方式及其关键点

1、解决国际投资争端的方式

(1)协商解决方式

(2)调解解决方式。

(3)司法解决方式,包括国际司法解决方式和国内私法解决方式。

(4)国际仲裁解决方式,包括特设仲裁庭仲裁和常设仲裁庭仲裁方式。

2、解决国际投资争端的关键点

(1)解决方式的选择

协商与调解方式没有法律约束力;诉讼解决涉及到国家司法主权,对非受诉法院地一方明显不利;仲裁解决涉及仲裁机构的选择。

(2)准据法的选择

包括选择当事人国内法、第三国法、国际法和混合法。

三十八、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方式——投资主体为自己的特定国际直接投资项目进入东道国(地区)特定行业所选定的方式或安排。

三十九、绿地投资的概念

——又称创建投资或新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创建投资会直接导致东道国生产能力、产出和就业的增长。

四十、绿地投资的评价

绿地投资是指到国外投资设厂的投资模式。

到国外相关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等资源,实施本土化经营,增加当地就业和税收,能缩小或消除文化和心理上的距离,有利于经济与文化的融合,促使企业健康发展,因此被称作绿地投资。

绿地投资作为国际直接投资中获得实物资产的重要方式是源远流长的。

早期跨国公司的海外拓展业务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方式。

绿地投资有两种形式:

一是建立国际独资企业,其形式有国外分公司,国外子公司和国外避税地公司;二是建立国际合资企业,其形式有股权式合资企业和契约式合资企业。

四十一、绿地投资方式应具备的条件

(1)拥有先进技术和其他垄断性资源。

采取绿地投资策略可以使跨国公司最大限度地保持垄断优势,充分占领目标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