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职单招语文科考试说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423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职单招语文科考试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高职单招语文科考试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高职单招语文科考试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高职单招语文科考试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高职单招语文科考试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职单招语文科考试说明.docx

《福建省高职单招语文科考试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高职单招语文科考试说明.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高职单招语文科考试说明.docx

福建省高职单招语文科考试说明

2011年福建省高职单招语文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

语文学科高职单招试卷依据《2011年福建省高职单招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要求并结合我省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在考查考生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命题原则

1.基础性原则。

考试注重考生对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重点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时不出偏题和怪题。

2.科学性原则。

试题力求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规范,难易度分值比例恰当;试题内容科学严谨,文字材料简洁明确;参考答案合理准确,评分标准客观公正。

3.时代性原则。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命题理念,命题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与社会的联系,贴近考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4.公平性原则。

命题充分考虑我省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力求考试的公正、公平性。

三、考试目标要求

高职单招语文科考试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应用(包括评价、探究和写作)四种能力。

1.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2.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3.分析:

指对文本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4.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包括评价、探究和写作能力,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为基础,在阅读和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1)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能有独到的见解、观点、意见、感想、感悟、体会等,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2)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见解、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3)写作:

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并以书面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是在识记、理解、分析、评价、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四、考试内容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1.掌握常用汉字的音、形、义。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以3500个常用汉字和课文注释为基础,以容易读错的形声字、多音字为考查重点。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辨别形似字,区别同音字。

2.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

(1)常见词语包括一般实词和虚词。

一般实词(包括成语)的使用的考查以辨析同(近)义词的用法为主,虚词的使用的考查以关联词的选择和近义虚词的选择为主。

(2)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和色彩,能从感情色彩、词义轻重、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辨析成语运用正误。

3.能辨析病句。

能从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句子成分的搭配是否妥当、句子语序是否合理、句子形式是否单一、表达前后是否一致、有否造成歧义等方面辨别病句。

4.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正确使用句号、问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等常用标点符号。

5.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下辨别常见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表达作用。

(1)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等。

(2)辨析上述修辞手法,理解其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6.掌握本大纲所列篇目的有关作家、作品及文体常识。

(1)古代作家作品

篇目

体裁

朝代

作者

简要说明

《关雎》

诗歌

春秋

《诗经》原称《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地方歌谣,“雅”是宫廷宴享乐歌,“颂”是宗庙祭祀乐歌。

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杂以五、六、七言。

《鱼我所欲也》

散文

战国

孟子(一说为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张的一部书。

《劝学》

散文

战国

荀况

荀况,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著作大部分收在《荀子》一书中。

《鸿门宴》

散文

西汉

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散文

西汉

本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系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编订者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说苑》《新序》等。

《将进酒》

诗歌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蜀相》

诗歌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2)现当代作家作品

篇目

体裁

作者

简要说明

《威尼斯》

游记

朱自清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

选自《欧游杂记》。

《我的母亲》

记叙文

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明湖居听书》

记叙文

刘鹗

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近代小说家。

选自《老残游记》。

《故乡的榕树》

记叙文

黄河浪

香港作家。

《南州六月荔枝丹》

科学小品

贾祖璋

著名科普作家。

《景泰蓝的制作》

说明文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古代的服装及其他》

说明文

吴晗

著名历史学家。

《闽中桥梁甲天下》

说明文

林剑华

《改造我们的学习》

议论文

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诗词大家。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杂文

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悼词

恩格斯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始人之一。

《荷塘月色》

散文

朱自清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

代表作《背影》《春》等。

《项链》

小说

莫泊桑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大师。

代表作《羊脂球》等。

《林黛玉进贾府》

小说

曹雪芹

清代小说家。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雷雨(节选)》

话剧

曹禺

原名万家宝,著名剧作家。

选自《雷雨》。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诗词大家。

《致橡树》

当代诗歌

舒婷

当代诗人,中国当代朦胧诗派代表。

7.默写本大纲所列诗词篇目中的名句。

考试大纲所列诗词篇目:

《关雎》(《诗经》)、《将进酒》(李白)、《蜀相》(杜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致橡树》(舒婷)。

(二)现代文阅读

1.能理解文本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2.筛选文本信息,判断和选择其中重要词语和句子,抓住关键词感知内容。

3.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与作者思路、行文线索的关系,准确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4.在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文体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领会并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方法;对比较复杂的说明文,能领会内容的科学性和语言的准确性,分析主要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对比较复杂的议论文,能把握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体会文章的逻辑性。

5.阅读中外文学作品,重在了解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分析艺术表现力。

(三)文言文阅读

1.考试大纲所列文言文篇目: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鱼我所欲也》(《孟子》)、《鸿门宴》(司马迁)、《劝学》(荀况)。

2.在大纲所列文言文篇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1)一词多义:

朝、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得、恶、患、故(《鱼我所欲也》)

如、意、举、谢、军、幸、故、若(《鸿门宴》)

绝、兴、利(《劝学》)

(2)古今异义:

明日、窥、私、地方、左右、讽、谤讥、刺(《邹忌讽齐王纳谏》)

豆、钟、是(《鱼我所欲也》)

说、山东、去、非常、河南、河北、细说、婚姻、所以、鱼肉、走、置、亡、窃、不过(《鸿门宴》)

劝、以为、金、绳、博学、假、爪牙(《劝学》)

(3)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状语。

朝、面(《邹忌讽齐王纳谏》)

兄、翼、夜、间、步(《鸿门宴》)

日、上(《劝学》)

②动词、形容词作名词。

故、骑、行、细谨(《鸿门宴》)

曲(《劝学》)

③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

服(《邹忌讽齐王纳谏》)

得(《鱼我所欲也》)

军、王、道、籍、目、刑、善、事、近、前(《鸿门宴》)

水(《劝学》)

④使动用法。

闻(《邹忌讽齐王纳谏》)

活、从、止、内、破(《鸿门宴》)

輮(《劝学》)

⑤意动用法。

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王(《鸿门宴》)

(4)通假字:

孰、有(《邹忌讽齐王纳谏》)

得(《鱼我所欲也》)

具、距、内、要、倍、蚤、郤、坐、不、桮、当(《鸿门宴》)

輮、有、知、生(《劝学》)

3.在大纲所列文言文篇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言虚词,如“之”“而”“于”“为”“以”“其”“则”“乃”等,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4.理解大纲所列文言文篇目中重要语句的句义。

重要语句是指那些带有重要实词、重要虚词、古今异义、固定结构等关键词语及带有活用现象、文言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的语句。

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读通、读懂,能够概括其主要内容或含义;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体会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5.理解并翻译大纲所列文言文篇目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句子,是考查考生在理解文言句意基础上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的考查,要求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准确规范。

直译讲究对原文字字句句有着落,原文中的代词要有明确的交代,词语的特殊用法要有对应译法,要表现出对原文所用句式的理解,译文准确并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四)写作

按考纲的五点要求,能根据写作目的和文体要求,独立写出完整的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

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试卷结构

1.试题难度比例

试题易中难比例为7﹕2﹕1。

容易题占70%,中难题占20%,稍难题占10%。

2.题型占分比例

客观题约40%

主观题约60%

3.内容占分比例

语文知识及运用约20%

现代文阅读约30%

文言文阅读约10%

写作40%

六、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例: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坚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B.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

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C.“以前觉得国学都是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位成都市民告诉记者说:

“听了谢教授的讲座,才发现它其实就在生活中,它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

D.鸟类为什么要迁徙?

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候鸟迁徙的路线都相对固定。

答案:

A。

说明: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选项中第一个句号应改为分号;C选项中“记者说”后的冒号应改为逗号;D选项中问号应改为逗号。

(二)填空题

例:

写出下列名句的下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答案:

奔流到海不复回。

朝如青丝暮成雪。

说明: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三)阅读题

例1:

阅读《项链》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佛来思节夫人停下脚步,说:

“你是说你买了一挂钻石项链赔我吗?

“对呀。

你当时没有看出来?

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啊。

于是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

“唉!

我可怜的玛蒂尔德!

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

1.小说《项链》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在文中有多次巧妙的铺垫和暗示。

你认为下面句子中、、句是结局的铺垫和暗示。

①“叫我发愁的是一粒珍珠、一块宝石都没有,没有什么戴的。

②“你能借给我这件(项链)吗?

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③“我……我……我丢了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了。

④“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的;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⑤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

她的朋友正担心她打开盒子。

⑥“我还给你的是另一挂,跟你那挂完全相同。

2.对文中“得意”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路瓦栽夫人为自己终于苦尽甘来而感到自豪。

B.路瓦栽夫人为自己终于能在佛来思节夫人面前扬眉吐气而得意。

C.十年苦难磨练了路瓦栽夫人,她为终于能够战胜自我,而不再存非分之想,从此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而感到欣慰。

D.路瓦栽夫人没有被灾难所压倒,凭自己的力量还清巨款,她的“得意”,不无自豪之感,显示出自己终于还是有能耐的。

3.当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之后,小说嘎然而止,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给本篇小说再补上一个结局,字数不超过100字。

答案:

1.②、④、⑤句

2.D

3.略。

(能根据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大胆想象,思想健康即可。

说明:

第1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第2题考查考生对重要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能力。

第3题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创造的能力。

例2: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今齐地方千里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选段中写了邹忌的进谏和齐威王的纳谏,你更欣赏谁?

请简述理由。

答案:

1.D

2.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能够直译,做到大意对即可)

3.邹忌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忠诚,有自知之明等;齐威王胸怀宽广,虚心听取意见,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回答时可在邹忌和齐威王间任选一人,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说明:

第1题考查考生了解实词含义的能力,要求能辨别出实词在文中的意思,分清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2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要求根据原文语境准确理解句意和关键词(“之”、“私”、“以”、“于”)的意思,然后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

第3题考查考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要求能读懂文段,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对阅读材料作出独特的评价,即针对阅读材料能发表有个性的见解、观点,并准确表达出来。

(四)作文题

请以“回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在试卷中出现真实校名等信息。

答案:

略。

说明:

本题考查考生对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附:

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单项选择题2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汗涔涔(cén)忖(cǔn)度塑(sù)料悭(jiān)吝

B.妩(wǔ)媚游说(shuō)尽(jǐn)打酗(xùn)酒

C.门框(kuàng)供给(jǐ)花坞(wù)作揖(yī)

D.不啻(chì)玷(diàn)污粗犷(kuàng)谄(chǎn)媚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针砭时敝蓬荜生辉幅员辽阔

B.黄粱一梦病入膏盲金壁辉煌

C.贻笑大方川流不息直接了当

D.变本加厉借题发挥繁文缛节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B.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C.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D.抗洪告捷,这里迅速恢复了生产,乡亲们深切地感到如果不是党中央的决策英明、广大官兵的舍生忘死,要想取得胜利,那是不堪设想的。

4.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A.尽管也而且B.甚至都而且

C.乃至都即使D.由于也所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她每个月的工作量都要超过预定计划百分之四十五以上。

B.这天,解放军某部六连官兵与往年一样,提着礼物,带上乐器,来到驻地村庄,为老人过一百零六岁生日。

C.卡塔尔和沙特两个队还有一场比赛,中国队能否出线将取决于这两个队之间的比赛结果而定。

D.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剪纸的题材有经史故事、神话、风俗人情……等等,真是包罗万象。

B.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C.干扰素不仅是制服病毒的法宝,而且还是抗癌的“生力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

干扰素对淋巴癌、肺癌都有显著疗效。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

7.按排列顺序,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

不是。

②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

③祖国大地换新颜,一天等于二十年。

④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A.设问比喻夸张拟人B.反问夸张比喻比喻

C.排比比喻比喻拟人D.设问夸张夸张比喻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A.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B.今日聆听在座诸位先贤的高论,令我茅塞顿开。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不少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B.《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C.曹禺,原名万家宝,代表作有《雷雨》《茶馆》。

D.元明清时代小说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多部长篇小说。

10.下列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塘月色》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文的“美文”。

B.《邹忌讽齐王纳谏》叙写了邹忌既以个人的切身感受又以明言直谏的方式规劝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过程。

C.《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论述了马克思的贡献。

D.《景泰蓝的制作》是以制作过程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语言口语化,体现了准确、通俗、自然的特点。

第II卷(非选择题80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3小题,共28分)

(一)阅读《明湖居听书》选段,完成11—13题。

(本大题共3小题,11题与13题3分,12题2分,共8分)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

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

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

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11.依次在文中的三处“□”中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分别是:

、、。

12.下列对文中的比喻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中,“一线钢丝”比喻王小玉演唱的声音高亢明亮。

B.“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中,“攀登泰山”比喻王小玉演唱的声音变化万千。

C.“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中,“一条飞蛇”比喻王小玉演唱的声音婉转生动。

D.“像放那东洋烟火”中,“东洋烟火”比喻王小玉演唱的声音繁复多彩。

13.这两段文字在写王小玉高超的唱功时,是从听众哪几方面的感受来描述?

试举例简要说明。

(二)阅读《古代的服装及其他》选段,完成14—18题(每题2分,共10分)

本来,贵族、官僚和平民都一样长着眼睛鼻子,一样黄脸皮、黑头发,一眼看去,如何能分出贵贱来?

区别的办法是用衣裳的质料、色彩、花饰来作为等级地位的标志;是花饰,官服的前胸绣有动物图案,文官用鸟,武官用兽,又按品级分别规定哪一级用什么鸟什么兽,是一点也不能含糊的。

这样,不用看面貌,一看衣裳的颜色和花饰就知道是什么地位的贵族、什么等级的官员了。

当然,衬配着衣裳的还有帽子、靴子,例如皇帝的平天冠,皇后和贵族妇女的凤冠,官员的纱帽、朝靴,以及身上佩戴的紫金鱼袋或者帽上的翎毛。

坐车和轿子的装饰,抬轿的人数,房子的高度,间数的多少,用什么瓦之类,都有等级的区别。

14.请给文中的中心句画上直线。

15.段中划线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16.本段从“服饰”说到“交通工具”和“住房”,它是按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17.依次填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最好特别此外B.惟一特别此外

C.惟一特别最后D.最好还有最后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