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5009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docx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docx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_icu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篇一:

ICU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ICU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摘要:

icu是集危重、抢救、大手术为一体的治疗场所,是一个具有特殊环境和规章制度的科室。

[1]在icu住院期间死亡的威胁、疾病的痛苦、陌生的环境、沟通的障碍等问题,使病人产生一系列的负性心理反应,其精神、心理的创伤,远远超过疾病带来的痛苦。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该熟练掌握每位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其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这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icu心理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38-01

1心理特点

1.1恐惧感和威胁感。

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严重程度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成正相关,这主要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关。

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认为自己病情严重,会危及生命,产生十分明显恐惧感、威胁感[3]。

1.2情感抑郁、孤独感。

icu患者缺少外界信息,病室气氛严肃,医护人员忙于各种救护处置,无暇与患者充分交流,使患者得不到及时的信息;另外,有些患者由于病情原因不能与医护人员交流,如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均可因信息缺乏,如:

产生孤独、恐惧、忧郁、厌世等消极情绪反应。

此外,icu需控制感染,因而谢绝探视,患者与亲友隔离,容易产生孤独感。

篇二:

ICU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ICU患者家属心理护理

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手术室和ICU基本实行封闭式管理,家属不能随便进入,但这带来了一些问题,也引起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等问题。

干预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转变,医疗服务过程中提供全面、系统、整体规范的身医疗服务一即心理干预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工作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实施范畴渗透到医疗的各个角落,心理干预对象从局限于患,扩展到患者家属及社区。

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势迅猛,起病急、变化快,预后极差,常使患者及家属产生恐惧、焦虑等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甚至产生严重影响。

家庭中一个成员患病,其他成员将面临疾病及其治疗所带来的影响,影响患者家的日常活动和情绪状态,生活质量显著降低。

家属在陪护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问题,中最常见的负性情绪是过度焦虑和抑郁。

一方,家属是与患者最为密切的接触者,他们的焦虑绪很容易波及到患者;另一方面,家属的身心健是为患者提供支持的保障前提,严重的恐惧、焦等负性情绪甚至可影响对危重病人的医疗决策,如何合理处理和有效缓解ICU病人家属的焦虑况值得医护人员关注,也是ICU重要的日常工作。

作为医疗人员要加强对心理学理论、方法和医伦理学的学习,正确调节患者家属的心理冲突,轻其心理压力。

分析患者家属的现有问题

A.ICU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

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付过程,结果是可以适应和不适应的。

人在应激状态下常见的反应大致分为焦虑、恐惧、依赖、失助感、抑郁、愤怒、敌自怜等。

ICU患者病情重、危、急、变化快,家属将承受着创伤和治疗带来的情感痛苦、高昂的医疗费用,无法亲自顾和陪护患者,ICU探视时间的限制,患者病情稳定后转ICU到普通病房后护理等将会对家属心理产生很大压力。

B.ICU患者家属的行为状况

患者的病情变化时刻影响着家属的情绪和心理,这种心态使家属产生一定的情绪反映,极易发生医患冲突。

主表现为:

(1)冲动:

当患者刚人住ICU时或病情发生变化,有些家属无法按捺心中的焦虑情绪,往往硬闯ICU或在门口大声哭喊,影响病人救治工作正常进行。

(2)猜疑:

询问患者或医生、护士.对护理工作不信任,探视时翻床检查患者全身,一旦发现患者肩膀外露,责怪护士让病人,检查患者的毛巾、卫生纸,甚至饮品、食物,怀疑护士调拿走(常有的物品有:

衣服、贵重物品(手表首饰)、剃须刀、假牙、门诊病历卡、CT、X片,纸巾,食物等)物品在进入ICU时应物到人手,必要可自行设计清单,用表格的形式,便于当场填写,记录客观真实,达到实用、清晰、便捷的目的。

在转出ICU时做好检查防止遗漏,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3)暴力:

因疗效欠佳或医疗损伤人住ICU的家属态度蛮横无理,无视ICU规章制度,自由进出。

医护人员稍有不慎,便会招来一番漫骂,殴打。

(4)自伤:

情绪过于、焦虑,家属在ICU门外晕厥,尤其在患者生命濒危时。

心理护理及干预对策

1.提高自身素质,灵活适时的心理护理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指导下,护士应学

习心理学知识,加强责任心,多点爱心,设身处地为家属着想,关心家属的感受,适时恰当对家属进行心理指导。

学会宽容,尊重生命,尊重他人。

医护人员要充分理解家属的心情,家属反复向医护人员询问患者病情,急于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也是合情合理的心情。

当患者病情无法治愈时,家属希望所有可能的医疗措施均都已执行,没有遗憾。

针对家属的心理问题主动以简单的言语提供符合其教育程度的讯息,表示理解,总结谈话结果,询问家属是否有其他想法和要求,从家属的言语变化认定是否接受或否认。

2.较强的协调能力,恰当的技巧护士工作在临床一线,在ICU护士是第一个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人,在做出准确的判断、急救配合的同时,还有可能是第一个电话通知家属的人,得体的语言在此时将是非常重要,如:

“患者病情有变化,医生护士正在抢救,请您在门外等候,医生会详细告诉您况”、“请保持安静、在外面稍等一会,好吗?

”、“为了咱们的人,请冷静”。

(当家属看到患者,特别是中、青年患者,突遭变故,病情危重,危及生命,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书”痛哭。

家属急切希望挽回患者的生命,恳请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抢救治疗及护理。

这种情况对神志尚清楚的患者会加重其心理负担,间接影响其病情,对抢救工作极为不利。

因此,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以高度的同情心来安慰患者家属。

注意语言平和,避免使用伤害性词语,减轻和消除消极情绪,使其在接受现实的同时,对患者病情的恢复也充满信心,以便积极地配合抢救工作?

3.发挥集体力量,稳定家属情绪有纠纷及时组织会诊会诊结果告知家属。

当遇到有医疗纠纷时避免正面冲突,时科主任、护士长出面,通知领导,解决难题。

4.有预见性防范措施针对ICU环境特殊性,病情复性,对于可控制因素进行预见性防范。

及时沟通,对需要入ICU进行救治的病人,专科医生首先要向家属讲明转ICU必要性,医疗费用问题等;入住ICU后,ICU医生护士积极救治的同时向家属介绍探视制度,留下家属的联系式;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与家属沟通交流取得理解.告知家属治疗方案,每日定时把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护理效果信息告知家属(及时告知病情患者进入ICU后,采用通俗易懂语言,尽快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归情况,让家属有充分的心理思想准备。

随后治疗过程中一旦有病情变化,也应及时向家属告知。

尤其是女性或低收入者做好必要的心理咨询和解释工作,尽可能减轻焦虑反应。

)。

根据本地风俗习惯调整探视时间,如探视排在下午4点午睡后(在既不增加患者感染率,又能满足患者和家属心理需求的情况下,适当延长探视时间。

因为亲情的安慰、支持和鼓励是医护人员和医疗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如何保证家属能探视而又不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关键在于管理。

目前我们实施每天两个时间段探视,让主要家属轮流进入病房面对面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家属探视在病情变化、各种侵入性操作前征求患者家属意见.签署协议书,催交欠款时注意讲话艺术,不能动不动就以停止治来威胁家属,对一些必要的外出检查提前告知家属,做好备,若因病情变化而无法外出检查,如:

机械通气病人无法机要及时告知家属,以免家属在ICU外长时间等候,听不能去检查引起不满。

当病情变化或无好转时,开导家属万不要失去信心,不可在病人面前悲悲切切,更不可有反情绪,以免促使病情加重。

当死亡是不可避免时,及时同属进行开放性沟通,对家属在观念上传递死亡是的自然生周期的一部分,如果家属觉想哭,愤怒,悲伤等心情都是正常的。

尊重家属的教信仰,允许家属参与协助尸体料理,为家属提供患者可怀念的

物品。

5.健康指导对病情稳定需转出ICU继续治疗的病人对其家属进行必要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指导,并定期到专随访。

对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的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出院导,包括生活护理,如何处理呼吸急促,各种管道护理。

居环境要安静,避免过多访视,特殊症状如疼痛、恶心、呕吐、搐时处理。

死亡后处理,各种管道如何拔除等。

小结:

对ICU患者家属心理行为护理干预,能提高ICU护士的自身素质,意识到ICU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救治患者身心康复,还体会到患者家属在对待家人病情变化及生活环境变化时的心理变化,渴望得到医疗护理的心态,以及在面对自身,周围人和事物变化时的脆弱情感。

医护人员针对家属心理给予心理干预,降低其焦虑,抑郁等一心理状态,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优化医护关系,降低医疗纠纷。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篇三:

ICU病人心理

ICU病人心理护理

ICU病人心理变化阶段住进ICU的病人,因病情危重,所以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很高,估计50—60%,他们的心理变化常见4个阶段:

初期的恐惧心理最突出的表现在入病房的1~2天,主要是因为对死亡恐惧,这可以认为是一种合理的心理反应,是原始的心理抗衡机制的反应。

医护人员一般可以用简单的心理安慰,适当的保证,使之减轻这种恐惧心理,以尽快适应监护环境。

心理否认反应约50%的病人产生心理否认反应。

多数病人在入室后第二天始出现,第3~4天达到高峰。

由于急性症状略有控制,病人心理上否认自己有病或认为虽有病但并不需要住进监护病房,这是一种保护心理防御反应。

心理否认反应可以防止过度恐惧的心理。

一般持续2~3天,可能有1~2天反复。

中期忧郁忧郁症状一般在第5天以后出现,可见于30%的病人,这是一种心理损失感的反应。

病人感到失去工作能力和自理生活能力,忧虑家庭,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自我评价过低,消极意念增强,这时医护人员应向病人说明进入监护室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有利于忧郁的消除。

撤离ICU的焦虑许多病人由于对离开监护室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或已对监护病人室产生,在离开监护室时怕不安全产生焦虑反应。

医护人员应作好说明,对一些治疗项目不要停用,以解除后顾之忧,减轻病人的焦虑。

临终病人的心理问题

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过程,大致可分6个阶段:

回避期是指病人已知患了致命性病症,而医护人员和家属采取保护措施,不把实情告诉病人的阶段。

家属与病人之间不谈论病情,也不谈论死亡,病人为了避免引起亲人的悲伤而佯作不知病情,掩饰痛苦。

否认期知道自己患了致命性疾病之后,心理上受到强烈的冲击,病人不承认自己病情变化,认为别人搞错了,但是又总想在医务人员那得到证实,并在护士面前打听医生对自己病情的预后判断。

否认期长短不一,但大多数短暂,少数永久地否认。

愤怒期当病情加重,否定的感情无法保持下去时,病人就会出现愤怒、怨恨、羡慕他人不得病,敌视周围的人,不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等情绪。

协议要求期病人有愤怒转入协议期,表现为部分承认疾病的存在,内心显得平静,并期待医护人员设法治疗,积极配合治疗,以期恢复健康。

抑郁期随着病情日益变化,症状逐渐加重,知道自己垂危无望,在心理上做好了死的准备,表现为极度的伤感。

此时可能有安排后事的考虑,或留遗言、遗嘱,或有急切会见自己亲友的愿望。

接受期在心理上完全接受了死亡的结果,是临终的最后一段心理表现。

此期病人多为既虚弱又衰竭,处于平静、安然的状态。

大部分病人的疾病经过治疗可以治愈,但不论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有一小部分病人因医治无效而面临死亡。

不管死亡是突然发生或久病造成的,一般说护理重危病人和安慰这阶段病人的家属,是护理上最难处理的情况。

临终病人的心理状态极其复杂和多变的。

有人将多数面临死亡的病人心理活动变化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