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界乡山洪灾害防治预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9368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界乡山洪灾害防治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界乡山洪灾害防治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界乡山洪灾害防治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界乡山洪灾害防治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界乡山洪灾害防治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界乡山洪灾害防治预案.docx

《小界乡山洪灾害防治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界乡山洪灾害防治预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界乡山洪灾害防治预案.docx

小界乡山洪灾害防治预案

小界乡xx灾害防治预案

一、总则

1.1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为规范和指导小界乡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山东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泰安市岱岳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有关法律、法规。

1.3编制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的原则;

二是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的原则;三是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的原则;

四是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小界乡。

二、基本情况

2.1自然情况

小界乡位于洛宁县东北部,经度111.57纬度34.48.东邻东宋镇,西接马店乡,南连王范回族镇、城关镇、城郊乡,北界陕县。

乡政府驻地李家原村(鞍桥山)距县城17公里。

2.2经济社会情况

全乡32个行政村,2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109人,其中农业人口29457人。

全乡总面积163平方公里,有常用耕地4454公顷。

南部王村原是洛宁小麦主产区之一,北部丘陵山区林、牧业生产发展潜力较大。

2010年,全乡农村经

济总收入31500万元,乡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0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

2.3历史xx灾害损失及成因

2.3.1各类xx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一、xx灾害的成因

1、溪河洪水灾害的成因。

导致溪河洪水灾害发生的因素有暴雨、地形和人类活动等。

而突发性的暴雨是造成溪河洪水灾害的主要因素,加之人为因素、地形的影响,更促成了溪河洪水灾害的形成。

2、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泥石流的形成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

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全区境内的泥石流绝大多数是在纵坡较陡的沟床中的松散碎屑堆积物由洪水冲刷而形成的。

3、滑坡的形成和发生主要取决于地质条件、地貌条件和斜坡自身的受力条件。

斜坡自身的受力条件又与气象水文和人为因素等密切相关。

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条件和斜坡自身的受力条件,是滑坡形成的内在因素和基础条件;气象水文和人为因素等是与斜坡受到的外部作用力(即外应力)有关的外部影响因素,在滑坡形成过程中起着导引、诱发和加快加剧滑坡发生的作用。

二、xx灾害的特点

山洪灾害是指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由于山丘区洪水来势猛、涨水快、流速快、冲击破坏力大,洪水过后造成房毁、路毁、桥毁、田毁,是一种毁灭性灾害。

九十年代以来,山洪灾害越发频繁,损失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全区经济发展。

我区的山洪灾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山洪突发性强,预报、预测、预防难度大

山洪突发是由暴雨造成的,由于降雨强度大,加上特定的地质、地貌等下垫面条件,导致山洪来势凶猛。

全乡山丘区以变质岩、严重风化的石灰岩、花岗岩等组成的山体为主体,易冲蚀,山丘区坡陡谷深、高程起伏大、产流快,极易形成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山洪形成十分突然、迅猛强烈,流速快,历时短,不仅加重了灾情,而且难以进行准确的预报和有效的防治。

2、山洪来势猛、成灾快,破坏性强、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由于山洪流程短,流速快,冲击力强破坏性大,对工矿、交通及当地居民地、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危害严重。

3、山洪灾害发生的季节性强、频率高、具有周期性特点

山洪灾害主要表现在降水引起的洪水及诱发的滑坡泥石流影响。

首先,降水较多的年份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也明显偏高;其次,在同一年中,多雨期是地质灾害尤其是泥石流的多发期,具体发生时间大多和降雨同步或短期滞后。

4、灾害区域性特征明显,易发性强

在地质环境条件不同的地段,所形成的地质灾害类型各不相同。

山洪灾害多发区主要集中在降雨值区中具备相应地理下垫面条件的地区。

从地域地形分布区看,山洪灾害主要发生在中低山口丘陵区。

这是由于当地工农等各业主要分布于河流干流、河谷平原或较为平坦的谷地,人口稠密、工商业及交通密集。

因此,每当山沟洪水袭来,都给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

山洪灾害已经成为当前防洪减灾中的突出问题。

5、一次山洪灾区范围小,但危害大,灾后恢复困难

山洪的突发性致使其危害性、破坏性极强。

山洪成灾很快,顷刻之间就会造成房屋倒塌、耕地被毁、公路中断、溪河改道,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其破坏性强的突出表现是造成人员伤亡,往往对水利、交通、电力、通信、农田等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2.4xx灾害防御现状

2.4.1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防灾非工程措施

1、加强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各有关部门要利用“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特别是山洪灾害易发区干部群众预防灾害的意识。

2、做好灾害防治预案。

乡水利和国土资源部门每年要制定洪水、滑坡及泥石流灾害防治预案,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3、各有关部门要建立速报巡查、应急调查等各项工作制度,汛期乡水利和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各灾害易发区进行巡查,并实行24小时值班制

度,公布值班电话。

各有关部门要对全区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各行政村、有关部门对各危害点进行巡查,对发生的灾害迅速到达灾害现场调查灾情,并指导抗灾、救灾、减灾工作。

4、要建立预警预报系统,对巡查中发现的可能发生的灾害点,及时向政府提供预警预报。

要实行汛期山洪灾害情况报告制度。

5、要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各灾害隐患点都要有专人进行监测,并随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监测情况。

在山洪灾害较严重的部分地区,要在重大灾害点设立警示牌。

6、要认真落实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害速报制度,对查出的危险点和隐患点,将《山洪灾害明白卡》发到当地人民手中,层层落实防灾预案和群防群测,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7、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对山洪灾害防范重点区域、灾害隐患点向社会发布,将流域近期发生的山洪灾害制成录像带或光盘,分发到村、组进行宣传;在山洪灾害易发区树立警示牌,灾害隐患点和发生灾害点树立警示牌,提高人民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

8、水利、民政、土地等部门要加强合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区域灾害形成的趋势,做好预警预报工作,及时向当地政府提出预警预报,对可能发生的山洪灾害区域制作《搬迁建议书》,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二、xx灾害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xx灾害防御意识薄弱

山丘区群众对山洪灾害的高危险性、毁灭性认识不足,防御意识不强。

盲目建房、毁林开荒、与河争地、矿区生产不规范等现象严重,加重了山洪灾害的损失。

2、防御预案不健全

部分地区由于对地形地质条件、暴雨分布等方面研究不够,山洪灾害区划不详实,所制定的防御预案不够详细,对防御预案宣传不够,没有做到家喻户晓,没有进行必要的实地演习,可操作性差,增加了防灾避灾的难度。

2.4.2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2005年以来,全乡水利和国土资源部门对山洪灾害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开展了以下工程:

1、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对瓦川水库、12座骨干坝进行了除险加固。

2、水土保持工程。

主要开展了田洼村、王沟村、卫洼村、风口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

二、存在的问题

1、防灾资金缺乏。

2、防灾避灾难度大。

山洪灾害往往发生在偏远山区,群众居住分散,交通、通讯设施落后,很难及时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处。

三、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3.1危险区、安全区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

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

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

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

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

3.2危险区、安全区的基本情况

根据上述原则,将全乡划分为5个危险区,其它为安全区。

1、崩塌、xx为主的危险区(Ⅱ)

主要分布在风口、王沟、沪上路茶沟段等地,该乡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地形坡度较大,岩石风化较强烈,陡崖、陡坎等微地貌发育。

在强降雨或地震过程中,易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本区崩塌、滑坡隐患点共有5处,受威胁对象主要为道路和农田等。

2、安全区

该乡主要分布在山前冲洪积平原,涉及15个行政村,面积约30平方公里。

该乡地形平坦,第四系分布广泛,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不充分,属地质灾害不易发区。

四、组织指挥体系

4.1组织指挥机构

乡政府成立由乡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水利、国土资源、民政、财政、建设、交通、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全乡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小界乡办公室,指挥部设立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

各行政村要成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和基干民兵为主体的1~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

每个村、组要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一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并造花名册报送乡防汛办备查。

4.2职责和分工

4.2.1乡防汛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山洪实灾害防御工作,各部门各负其责,实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乡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乡防汛指挥机构在乡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

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负责本行政村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

4.2.2明确工作职责

监测组:

负责监测辖区雨量站、气象站等的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

信息组:

负责对区防汛指挥部、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

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

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质、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

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

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

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4.2.3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包括指挥部成员,各工作组人员,监测、预警人员,转移负责人以及抢险人员等。

五、监测预警

5.1xx灾害雨、水情临界确定

5.1.1xx灾害雨情临界确定

参照有记录的两次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根据本区域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经分析确定本区域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为24小时降雨量150mm或连续降雨200mm。

该区域降雨超过以上数值有很大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5.1.2xx灾害水情临界确定

根据有记录的两次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溪河水位情况,经分析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水情临界值为主河道水位短时间内超过平常水位1米,支河沟水位超过平常水位0.5米,同时水流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河水由清变浑。

在这种情况下该区域有很大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5.2实时监测

5.2.1监测内容:

辖区内降雨、水位、泥石流和xx等信息。

5.2.2监测要求:

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

5.2.3监测系统的设立:

摸清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现有监测站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布设测站或简易测量设施,拟定监测方式以及信息采集传输方式等。

5.3通信

5.3.1选取适宜的通信方式。

常用的通信方式有电视、广播、电话、传真、网络、语音查询、短信、数字式调幅无线电指挥系统、专用警报系统、锣鼓号等。

5.3.2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因地制宜地建设与通信方式相适应的山洪灾害监测信息、警报等的传输和信息反馈通信网络。

到每户。

制作标识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

6.1.4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

6.1.5制定当交通、通讯中断时,乡、村(组)躲灾避灾的应急措施。

当交通、通讯中断时,由乡、村先行组织群众按照汛前拟好的路线、安置地点、应急躲灾避灾,在交通、通讯恢复后再组织转移。

七、抢险救灾

7.1抢险救灾准备

7.1.1乡防汛指挥部培训干部、群众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

7.1.2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抢险救灾方案,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

7.1.3抢险救灾的准备,包括救助装备准备、资金准备、物资准备等。

由乡防汛部门负责落实。

7.2抢险、救灾

7.2.1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队立即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

7.2.2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由相关部门、村安排专人监测、防御,报区防汛指挥部备案。

7.2.3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7.2.4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

7.2.5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对灾区作好卫生防疫工作。

7.2.6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八、保障措施

8.1汛前检查

汛前,乡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8.2宣传教育及演练

8.2.1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要利用会议、广播、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

8.2.2组织居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

8.3纪律

为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需制定相应的责任人执行职责纪律、紧急转移纪律、灾民安置纪律等工作纪律,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附:

1、乡xx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名单

乡xx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名单

指挥:

张保利乡长

副指挥:

xx副书记

xx纪检书记

xx副乡长

张新亭副乡长

xx副乡长

xx武装部长

xx人大副主席

成员:

xx党政办副主任

xxxx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xx财政所所长

xx国土资源所所长

xx民政所所长

xx派出所所长

xx中心校校长

高有才公路管理所所长

xx水利专干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乡办公室,赵峰兼办公室主任,卫纪波任办公室副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