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实践新课程理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9169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着力实践新课程理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着力实践新课程理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着力实践新课程理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着力实践新课程理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着力实践新课程理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着力实践新课程理念.docx

《着力实践新课程理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着力实践新课程理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着力实践新课程理念.docx

着力实践新课程理念

∙001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002婴儿的情绪,是认识世界的反映

003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来修剪

004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005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读写算和各种技艺

006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007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幼儿学习更是如此

008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009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010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011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012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013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014一个人的成功=1%IQ(智商)+99%EQ(情商)

015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016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017只要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018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019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020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021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022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023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

024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025只要家长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

026在生活中学习,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027性格塑造始于婴儿时期

028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029想象与显示不分使孩子很容易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并从中受到教育

030适时引导孩子讲故事,这是保持他们思想活跃的绝妙方法

031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032简单、凝练的童话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

033丰富的想象力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034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东西跟人一样,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035运动贵有恒,饮食贵有节

036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虽然粗糙,但远比得来现成的精美玩具快乐

037没有体谅和信任,便没有友谊

038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

039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

040教育幼儿除了要有耐心之外,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041孩子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的人类语言,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和体会

042育儿过程有艰辛,也有欢乐

043没有一个朋友能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能比得上疾病

044对症下药方可治愈疾病

045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

每周四下午固定是美术学科教研时间。

由于人多,我根据最近工作需要,把

教师分成不同层次来参加教研活动。

而且尽量作到教研活动生动有趣,切实的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让他们挟着期望来,带着满意走。

校本教研: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几乎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学科,所有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并将之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校本教研是大家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

它基于学校,是一切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的总称。

又不同于以往,要求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教学中实际的问题。

许多学校不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发挥校本教研的独特作用。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美术教研室及南岗区复华小学校承办了《南岗区小学美术学科校本教研复华小学现场会》

在课改实施的两年多里,复华小学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独具特色,尤其是美术学科的教研活动更具灵活性和实效性。

那么,校本教研绝对不是“以校为战”是需要各级教研部门,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的,所以这次的会议,我们将复华小学美术组的教研活动与南岗区小学美术学科的教研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目的是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促进学校的领导和各位老师对校本教研的深入思考和研究,以便更好的推进课程改革的大力发展。

这次会议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黑龙江省教育厅孟凡杰副厅长亲临我们的会议。

同时还有南岗区教育局主抓教学的孙波副局长,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主抓教学的副校长,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部教研室主任,以及其他兄弟区的教研员都来参加会议。

会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请复华小学王丹副校长介绍复华小学美术组的校本教研情况。

接下来展示给大家的是南岗区部分美术教师的“参与式”校本教研活动。

最后,汇报给大家的是复华小学美术组的全体教师在平时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我不知道大家对“参与式”培训,熟不熟悉。

我简单的说一下。

我们都是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现象,其实这些现象底下就隐藏着一种问题。

我们把参与培训的老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分成小组,首先由一个主持人找到大家在教学中问题比较集中的话题,。

每个人自由的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现象拿出来,由打字人员现场打到微机中。

这时在请老师根据现象归纳问题。

大概总结出几条。

然后,每组认领一个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

在组内进行研讨,找出解决办法。

每组的人有一定的任务分工:

比如有信息员、整理员、汇报员、等角色。

这时候每组发一张一开的大白纸。

将研讨的结果由书写员写到纸上。

由汇报员分组到前面汇报本组研讨的结果。

本组其他人可以进行补充。

其他小组成员还可以进行反驳。

最后在大家相互的碰撞中找到问题最终的解决办法。

会议开得相当的成功,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孟厅长称:

这是他看到的最真实的,最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在新课改中的一些思想理念在美术学科中反映的如此深刻,研究的如此深入,让他很欣慰,通过这次活动,让他全面了解了最基层的学校是怎样开展教研的,南岗区是怎样实实在在进行课改的。

这样的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的,最直接的一种形式。

接下来他对我们学科教师的整体素质,会议研讨的主题都给予高度评价。

孙波局长也评价到我们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所研究的主题贴近教学实际,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问题。

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也为全区其他学校、其他学科如何开展校本教研开了一个好头。

这种培训方式特别受教师的欢迎,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要解决的问题也和他们切身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本组的荣誉,他们会缴尽脑汁想出解决的办法,每个人都很投入,都很忘情。

而不是象现在这样,我在前面讲,你们被动的坐在下面听了。

我给大家节选了会议其中的几段……

我要说的是我们南岗区一年一度的教学百花奖活动。

它也属于一种特殊的教研活动。

这个活动已经在南岗区开展了十九年之久,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我们南岗区教学特色,形成了一种教学文化。

它在教师心目中是占有重要位置的。

它也成就了好多名优教师的发展。

比如我自己就是受益于百花奖活动,可以说是百花奖给我提供了发展自我才能的机会。

先后连续两次获得百花奖一等奖。

在当时的年月,一等奖是很少的,每个学科也就一两个而已。

接下来代表南岗区参加哈尔滨市的公开课等,就这样一步一步走下来,直到今天,所以我对百花奖的感情是情有独忠的。

那么,南岗区进入课改以来,也改变了以往十几年百花奖的进行方式。

以前是学校先在教师中进行筛选,名额控制很有限。

而且在赛课的时候是每个学科的教师集中在一所学校进行,根据课节的多少可能要进行两天,三天等。

可是去年的百花奖,也就是第十九界教学百花奖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方式方法,将活动进行到每所学校中去。

去年的十月,十一月是我们教研员很苦的日子,在两个月中我们初了周六周天不用下到基层学校之外,其他的时间天天都是在基层学校,每天一家学校,大一点的像花园、继红、复华我们就要去两次。

评价的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取消了一、二、三等将的评比办法,而是采取名师型教师、课改型教师、新秀型教师三个层次来进行评价教师。

不限制参加人数,只要符合条件的教师都可以参加。

大大激发了教师的兴趣。

最重要的是在我们听完一节课后,马上坐下来和老师交换意见,从他的教学环节、教学思路、教态、等各个方面给予指导,让老师在上过课后能很清晰自己的课优点在那,缺点在那。

应该怎样改正。

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而且在各学科都听完课的时候,我们所有的教研员要坐下来和学校的领导交换意见,把听课教师的优点缺点给学校的提出来,以便于学校领导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在整个百花奖活动结束后,我们根据这次活动出了一本《新课程、新教研、新课堂》里面有我们教研员的手记、优秀课堂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

我们这种形式的教学百花奖受到基层学校的欢迎,也受到各级领导的一直好评。

(图)

二、教师思想理念的转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发展,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必先实现专业化,这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教师的发展是不可能专业化的,只能是“教书匠”为此。

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

目的就在与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蜕变”,行为的“转变”。

率先实现教育思想专业化。

在理念的转变和提升上我们采取了“零距离”培训,请到课改专家,全国著名教师、教育行政领导,各级教研员与教师面对面对话。

我们邀请全国著名教师靳家彦给我们教师进行讲学、上课、带徒弟。

在不断的努力之下,许多教师已经在实践中一点一滴的内化理念,有92%的教师已经将新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的课堂之中去。

三、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南岗区的教学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在前期的听课过程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课改精神已深深的走进了教师的心中。

无论是在他们的理念上,还是在课堂的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正努力的尝试着要在新课程的环境中和学生共同营造一种崭新的课堂氛围,来体现他们对课改的认识。

我结合去年的教学百花奖中听到的四十八节课来进行讲解说明。

尽可能的帮助广大教师更好的去理解吸收。

力求真正能给你们一些启示。

我们知道这次课改在美术新课标中强调要重视美术课的过程与方法,也就是课堂活动的设计安排。

那么造就学生,主要依赖于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认知实践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方交流活动。

进入课改之后,我们南岗区的美术课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特色:

一、发挥美术教学活动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一名美术教师应该懂得如何挖掘视觉造型中外在的美以及内在美,并将之融入到课堂教学里,使充满美感的视觉形象与洋溢着美感的课堂教学艺术浑然一体,让学生醉心于美的殿堂。

在现在的教学中,许多教师特别重视发挥美术教学活动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1.引导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艺术美是一个美术作品本身最吸引人的地方,感受美的过程本身是愉快的,而对美术作品由“感”发展到“悟”之后,这种愉快便满足了一种精神的追求,两者合一便是我们所谓的审美快乐。

许多教师特别重视对优秀作品的赏析。

在他们的课堂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名家名画。

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不仅掌握了美术学科的知识技能,还了解了美术丰厚文化。

解放小学美术教师白晓菲就让学生尝试到了这种审美快乐。

在上《谁画的鱼最大》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更清楚的欣赏书中提供的作品,便将这幅农民画《戏鱼》临画成一幅一人多高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当这幅作品一出现时,学生惊讶的睁大了双眼,有的甚至跑到前面去仔细的观察它,用小手轻轻的触摸这幅作品,他们对这幅作品的喜爱可想而知。

再加上教师适当的讲解引悟,更加深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程度,从“感”到“悟”,使学生受到一次非常好的审美教育。

继红小学教师杨秀薇在自己设计的《手形的联想》这一课时,循序渐进的给学生出示大量的欣赏图片,有和手有关的手的装饰画、以及世界名画《蒙娜丽莎》中的手,引导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

最后,又请学生欣赏一些学生作品,开拓他们的视野。

欣赏的范围不应只停留在平面作品的水准上,还应该扩大范围,从多元的角度去让学生欣赏,感悟。

例如王岗小学的刑福刚老师克服了学校电教设备不齐全的困难,利用自己会做课件的长处,在上《未来的交通工具》一课时,给学生提供了一段非常精彩的科幻影片,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住了,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2.创设课堂情境美。

美的情境本身蕴涵着吸引力,使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一定的活动中去。

对于美术课堂,情境美尤为重要。

在课改之后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多教师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而创设美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接受新知识,感受新体验,让他们的身心完全处于一种兴奋的,快乐的状态之中。

(1)、营造特定的情境

一方面,可以根据美术知识本身来创设一种磁力般的情境。

比如:

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再联系到新知识,产生求知欲;运用学生熟悉的、喜欢的一个人或一件事,一个物体,一句话导入新内容,激发学生热情,形成乐学态度;运用提问、解答的方法,引起对所学美术知识的注意,从而加深理解和认识。

复华小学校的美术教师李秋喜在上《秋天的树》一课时,将一片树叶拟人化,由这片树叶带领大家去旅行……从而将整节课的各个环节贯穿起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情境优美。

非常适合学生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积极主动的调动起来,他们会不由自主的主动探究的去学习。

建工小学青年教师,在上课时穿了一件中式的小褂,上面粘满了不干胶作的铜钱。

在上课时先由机器猫导入课题,在由机器猫贯穿整节课,最后展示作品时是画出了一个卖东西的柜子,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粘到柜子上,他当时身上的铜钱已经作为奖品发到学生的手中了,那么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用手中的钱币来买你认为最好的作品,要说出理由,在这里就将评价这个环节设计的非常巧妙。

而且为了让学生真有买东西的感觉,他在柜子上弄了个窟窿,钱币是真的可以投进去的。

另一方面,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辅助手段制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氛围。

比如,一首激昂的诗、一段悦耳的音乐,都能创造出与美术内容相关的特定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如诗如画的境地,与教学内容及教者产生共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象欣赏山水画,学生通过课堂能真正步入其美妙的意境之中,也就获得了审美快乐,而我国古代委婉的诗、悠扬空灵古筝名曲都有相通的意境,三者结合,互相熏染,效果自然更好。

再比如,可创设与美术活动相关的场景,在充满“诱惑力”的气氛之中,学生自然产生审美快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

上剪纸课时,在教室里贴上各种剪纸作品,学生又自然而然地进入剪纸的氛围之中。

当然,根据需要,还可改变座位或场地,以方便活动的进行。

(2)、构建积极的心境

思想感情的跳跃也是一种特殊的情境,即“心境”。

学生消极、被动、盲目的心理都是不良“心境”,这严重影响整节课中审美快乐的获得,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或鼓励,或表扬,或示范,或调节,使学生以良好心境进入到美术活动之中。

桥南小学的张翼老师在上《神气的小的厨师》一课时,创设了厨师班培训小厨师这样一种情境,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学生处在一种很兴奋的状态下,即有着非常好的“心境”。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

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

建工小学的美术教师于洋利用学生熟悉的物体——废旧的瓶子设计了一节《瓶饰》,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会用一双美的眼睛观察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并学会用双手创造艺术。

充分利用情感体验,训练学生感知能力。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设想:

在美术课中教师干巴巴地说教,学生听课垂头丧气。

极具情趣、表现自由的美术教学变成了一次次老八股式的重复。

这样的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而且只能使学生更加厌学。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一是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再现形象,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的兴趣。

二是注意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作用,从满足学生的一些重要需要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使学生在发展求知需要的过程中,尽可能充溢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满足对美的需要。

三、充分利用情感体验,激活学生主体意识。

情感的特质往往能在个体或整体行为和态度中显露出来,经常发生而被镶嵌在个性之中,产生某种行为。

美术教育的特点正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

它是靠真情来打开审美者的心灵大门,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本原的心灵感觉,去体悟我们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发展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以情施教,有利于运用情感手段来发掘教学中的美的因素,寓美于情,以情育美,从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关注人类,关注自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如在讲授《最后的晚餐》这幅举世名作时,通过充满激情的声调和富有情感的语言,以一组学生排演的13个人物动态揭示了犹大的卑劣、丑陋,表达画家对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爱憎,让学生深刻体会此画的意境,体会达,芬奇作画的技巧,以达到学习主体的情感和审美的和谐统一。

四、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

关注学生真正的参与。

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美术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让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地想像,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由地呼吸,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大力改进美术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充盈课堂:

讨论、游戏、表演、创作、展示、欣赏、评价……,使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促使每个学生真正的动脑、动口、动手,参加到学习探究、创意构思广自由创作中去。

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动手动口等方式,重新认识外部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在“有意无意之间”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和发现。

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注重学科知识整合,训练学生感知能力。

美术作为一门综合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美术教师也灵活的发挥其独特功能

在课堂上有机的将音乐、自然、语文、数学、社会、英语等许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到一起。

在他们的课堂上不仅有美术学科基本知识、技能的训练,还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名家名画。

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不仅掌握了美术学科的知识技能,还了解了美术文化,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丰富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文昌小学美术教师孔德友,在上《大树的故事》一课时发挥自身优点,利用双语教学进行大胆的课堂尝试,在传授美术课知识的同时,又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教学中以情施教,有利于运用情感手段来发掘教学中的美的因素,寓美于情,以情育美,从而在情感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感知能力。

我记得我在给学生上《我爱国旗》这一课时,有意将这节课安排在周一,因为周一举行升旗仪式,所以,连续着上一节这样内容的美术课,具有一定深远的教育意义。

我首先让同学们回忆一下升国旗时的情景,让他们重温一下那庄严肃穆的感觉,然后,通过电脑教学等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请同学们收集资料等方法,向同学们讲解五星红旗来之不易——那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宝贵生命才换来的。

教导学生要热爱国旗,热爱中国共产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等一些爱国主义教育,从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在上手工课《团结的小集体》一课时,我通过讲解怎样制作手拉手的人物造型,让学生了解团结就是力量,集体的力量大于一切,向同学们说明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只有这样,一个班级,一个集体,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现在的美术教学中有很多教师特别重视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

通过观察实验、触摸物体、聆听音乐、肢体动作等许多方式让学生去发现、去感受、去体会身边的事物,从而以一种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事物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感受变为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一位教师她做课的题目是《小刺猬》。

由于,我们的孩子平时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小刺猬,在上课的时候这个教师就带来了两个真的小刺猬。

同学们当时高兴极了,用手去摸刺猬的刺,把带来自己的水果给小刺猬吃等。

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发自内心的一种表达。

当他们再画小刺猬的时候,就不单单是从结构上对小刺猬的理解了。

而是带着对小刺猬的感觉,对小刺猬的喜爱去画了。

这样一来,虽然课堂的时间站用了一些,但并不影响课堂作业的质量。

很多同学的作业都很有感染力。

我觉得这位老师做的非常好。

因为美术课首先是感情的培养,其次才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看一节课,就是要看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

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美术课标明确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课程,这种规定性实际上也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而且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

这样,学生就能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渐提高人文素养。

对于这件事我有亲身经历,在2002年12月的时候,我那时还是花园小学的美术教师。

我们学校承办了全国一次现场会,我校的主题是综合实践课,那么就要求各学科拿出方案来。

我们美术组决定就以“纸”为素材,制作出各种纸的造型:

例如纸浮雕、纸面具、皱纹纸的粘贴画等,当时我就决定制作染纸100个京剧脸谱,和剪纸水浒人物一百单八将。

那么大家知道制作这两个作品是很艰难的,加上时间紧,仅仅有两周的时间,需要大量的查资料、找素材、学习基本的制作方法等等。

最后,十五、六五年级的孩子在十几天的时间里制作出两个分别长达四米,宽一米半的巨形的作品,我们校长非常高兴,花了一千多元作了两个镜框把作品装裱起来,挂在学校的四楼艺术长廊里。

当全国各地的专家来到我们学校看到这些作品时,特别惊讶,简直不敢相信那些是学生的作品。

纷纷询问我是多大的孩子,花多长时间完成的。

资料是怎么找到的……。

甚至有的人提出来想要一些资料走……那么当时我在让学生准备这件作品时说真的也没有想到怎么样让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等等问题。

那么后来在我准备这个稿子的时候,我就一下子想起这件事,那么我想我让学生在搜集资料,在整理,在创作的这个过程中就已经很好的使学生参与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

教材的改变以及使用情况:

目前三年——五年级使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的教材。

地方性教强,大多数内容适合北方的孩子,但知识含量多,偏难。

一、二年级使用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的教材。

它是根据新课所倡导的精神理念而编写的教材。

从整体来看趣味性强,内容丰富,和孩子生活相贴近,适合孩子认知和年龄特点,从教师使用情况来看普遍反映较好。

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

1、内容安排不得当:

比如一年级第二册中就有《画冬天》,《画手套》这样的内容,二年级《拓印树叶真美丽》等和黑龙江的地域季节不符。

2、内容灵活多样,形式新颖,但是不适合我们这样的教学条件,教育机制。

比如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