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绩效预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9144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绩效预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美国绩效预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美国绩效预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美国绩效预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美国绩效预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绩效预算.docx

《美国绩效预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绩效预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国绩效预算.docx

美国绩效预算

美国绩效预算发展及其经验

一、美国绩效预算的起源与发展

绩效预算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工程管理局的创新。

它作为政府管理的一种方式,最早在1949年正式出现于美国。

二战后,当时预算简单的分类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复杂的公共预算管理需要,管理实践要求新的预算形式来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

胡佛委员会建议:

政府的预算进程需要改善,新的预算进程应该着重于怎样帮助政府实现公共目标,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支出分类。

由此美国便在世界上首次大规模采用绩效预算编制方法,强调预算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政府通过公共产品和服务与成本的比较,要求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1951年,美国政府通过预算账户、叙述式计划与业绩报表将计划和活动清单纳入预算,但由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美国政府很快就放弃了绩效预算编制方法,最终这次改革宣告失败。

尽管如此,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以及英国、法国、瑞典、印度等国家,甚至联合国系统内部也实行过类似的预算组织形式,绩效预算实践探索仍在延续。

20世纪60年代美国编制的“规划——项目预算”,最早于1961年在美国国防部得到采用,于1965年在全国推行,其间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后又因缺乏技术支撑和国会支持,于1971年停止使用。

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政府绩效与成果法案》(GPRA),使得绩效预算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经过1994年和1996年试点后,1997~1999年,GPRA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在此基础上克林顿于2000年提出了包含绩效预算在内的政府改革“总统管理议程”,美国白宫管理与预算局(OMB)于2002年推出项目评估比率工具(PART),试图系统、连续、透明地评价支出项目,用于预算分析和决策。

在2004年的美国联邦预算中,OMB选择20%的支出项目进行PART评估。

PART使绩效与预算的联系更紧密、更清晰,新绩效预算由此真正建立。

绩效预算的建立,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使美国政府从1998年开始结束长达近40年的预算赤字历史,连续实现财政盈余。

自绩效预算产生以来,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被诠释为不同的形态,项目预算、项目规划预算、产出预算、绩效预算等概念常常在文献上被交互使用,极易引起混淆。

在我国,“绩效预算”、“支出绩效”、“预算绩效”、“支出评价”的出现频率极高,也极易产生混淆。

绩效预算是以一种结果为导向的预算体制,是一个预算大系统,预算绩效和支出评价是此系统中的一个部分,而支出绩效是财政支出的绩效化。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现在人们大力提倡的绩效预算,更多的是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被广泛应用的“新绩效预算”。

新绩效预算优势特征明显,它继承了效率导向的一系列预算改革的成果和所有发展,更加强调支出责任,汲取了以前预算改革的一些有价值的成分,包含了早期绩效预算的绩效测量、计划——项目预算的功能分类、目标管理的目标协商、零基预算的目标排序等。

二、美国绩效预算制度内容

美国联邦政府绩效预算的编制过程有两个阶段:

先由行政部门编制并向国会提交预算,再由国会审批预算。

美国的预算编制过程基本上和立法过程类似,程序非常严格。

其主要程序和框架为:

①确定战略性计划任务阶段。

战略性计划必须包括一个任务综合性说明、一般目的和目标的描述及其实现手段、对影响一般目的和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的解释、使用的项目评估的描述和未来评估的计划。

战略性计划为后续计划提供了框架基础。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求部门与国会商量,取得并慎重考虑那些可能影响该计划的相关者和顾客的意见与建议。

绝大部分部门还要把其战略性计划公布在它们的网站上。

②制定绩效计划阶段。

在总统预算的准备工作过程中,要求各政府部门提供以广泛的战略性计划为基础的具体的和年度的细化内容,即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必须包括该财政年度的绩效目标和指标,说明用于满足上述目标的程序、技术、人力、资金或其他资源,描述绩效结果是如何核对和核实确认的。

需要指出的是,绩效计划是与部门预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绩效目标必须以能够满足目标要求的资金分配为基础。

绩效目标和指标应该尽量以客观、量化的方式来表达,尽管政府部门可能会用一种变化的形式如以最低限度的实际项目而不是成功项目的标准来说明,但是它必须是一个精确的和独立的判定。

这些目标应该尽可能地用“结果”来反映,并用“产出”来说明。

换句话说,各政府部门应该侧重于提供实际成绩,提供有用信息和具体结果。

③在每个预算年度结束时,各政府部门均要提交年度绩效报告。

在这个报告中,各部门必须认真审视以前年度的项目完成情况,总结取得绩效目标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根据上一年度成功或失败的情况估计本年度绩效计划的执行前景,提供对未能实现目标的原因解释及以前年度完成项目的评估总结。

三、美国绩效预算实施的成效

美国推行绩效预算以来,尤其是克林顿政府时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财政由大幅度的赤字变为了盈余,政府效率显著提高。

1、建立了新的政府文化

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面临着全新的行政生态环境:

全球化对政府治理提出的新挑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知识化对政府现代化目标的推动,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利益多元化诉求等等。

为顺应全球化公共财政改革浪潮,政府部门必须追求节约、讲究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果,强调绩效为本。

在克林顿总统的第二任期内,建立了一种以成果为导向、以绩效为基础、以顾客为中心的新型行政文化。

克林顿政府把全面质量管理运动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其核心特征是顾客信息反馈与评估、雇员参与质量改善、目标管理等等。

它强调顾客导向在公共行政中的重要地位,这也导致人们对绩效的强烈关注。

绩效预算实际上是绩效政府的代名词,绩效预算能否顺利推行并取得实效,取决于政府有没有实行绩效预算的条件和环境。

2、引入企业竞争精神,建立政府部门自我提高、自我约束机制

政府部门的低效率是因为政府部门提供的产品多数是天然垄断的,而竞争能够带来产品产量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

美国政府在推行绩效预算的时候,制度和方法的设计以及资金预算分配,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机制。

按照企业化经营模式,把政府作为一个提供公共品的经济部门,建立起“公共品—公共品成本—预算”的模式,通过对公共品的核算,进行预算编制。

这就彻底改变了原来只考虑政府公共资源存量的做法,从而使预算紧紧围绕公共品的成本,体现了预算的约束机制。

通过政府战略规划、绩效衡量、结果评估与预算过程相互融合,培养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检讨和纠错能力,让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任地检查自己部门单位的各种低效率现象,并能自我纠正,最终建立政府自我提高、自我约束机制。

3、制定全面具体、简单明晰的绩效指标体系

美国绩效指标的设计综合考虑到社会、经营性、竞争、公共产品的公共性纯度等四种因素,包括“质”和“量”两部分。

“质”即通常所说的最终成果,表明这笔财政支出是用来做什么的,纳税人从这项活动中得到什么好处;“量”即政府做这件事情的效率如何,通常包括产出指标、效率指标和投入指标等方面。

以哥伦比亚大学所在地纽约市的环境卫生绩效考核指标为例。

过去对环境部门考核的是工作量指标,即根据需清洁街道、清扫前的街道清洁等级计算出总的工作量,这项指标由政府聘用的义务监督员来打分。

实行绩效预算后,纽约市环卫机构对全市的6000多条街道进行了摸底,重新调整了方案,对那些不需经常清扫的街道,由每天打扫一次改为2—3天一次;那些肮脏的街道进行重点整治,增加清扫次数。

实行这些措施后,“肮脏的街道”的比例由原来的43%下降到4%。

有近75%的街道被评为“清洁令人满意”。

而环卫部门不仅没有增加人员,经费也比以前节约,环卫工人的收入比以前提高了。

建立绩效指标体系是实行绩效预算的核心,设计绩效指标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为民理财的执政观,政府绩效指标分为合规性和效益性两个层次,寻求政府行政结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契合点。

绩效指标既要全面具体,又要简单明晰,使之能够对政府绩效进行科学规范的评估。

4、确保预算资讯的有效性、可靠性

现今社会信息泛滥、资讯爆炸,以及各种利益集团多元化的利益诉求,都会对政府制定预算产生着影响。

美国过去的许多预算改革企图对所有政府方案做逐一、全面及每年例行的分析与评估,其所制造出来大量劣质的资讯,在预算决策过程中完全不受重视。

此后美国乔治亚州实行选择性方案评估的方法,只针对少数被选定的政府施政方案进行评估,就是为了避免决策被劣质信息干扰的问题。

选择性方案评估能够产生高质量的资讯。

以方案为单位来评估成本和效益,对预算决策者或一般民众而言,比较明确具体,这就便于决策者及一般民众对方案评估结果的运用,增加政府预算决策过程的理性成份。

5、保证财政预算的公开性

美国联邦政府预算编制工作具有较高透明度,注意尊重纳税人的知情权,并且通常能够依法接受国民对政府活动的监督。

美国较早地制定了《情报自由法》,20世纪70年代又颁布订立了《联邦政府阳光法案》,要求政府必须将预算内容尽可能完整地予以公布。

目前,美国政府每年都将所有与联邦政府预算有关的正式文件,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出版物等渠道向社会公布。

通过财政信息的广泛披露,纳税人可以详尽地了解政府税收政策、支出政策以及财政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

而在部门预算的有关文件中,其预算内容则细化到了每一个具体支出项目上。

美国预算编制的公开性使预算的形成和执行置于各方面的监督之下,把全部政府活动严格地控制在预算框架内,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对预算的随意变更。

实行绩效预算,应该保证预算过程最大限度的公开性,起码要让“外行看得懂”,现阶段必须保证人大代表能够广泛参与考察各部门单位的绩效计划和绩效报告,提高预算过程的透明度。

四、美国绩效预算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近几年来推行的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及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等多项措施,我国预算管理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我们应该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和选择下一步财政预算改革的方向,在进一步深化预算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为试行绩效预算体系夯实基础。

通过研究美国绩效预算改革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1、政府领导要重视绩效预算管理,将绩效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改革框架

建立绩效预算管理体系要变“政府改革预算”为“预算改革政府”,把加强政府会计责任作为推行绩效预算的基础,尽量按市场规则组织政府财政活动;规范政府官员行政原理观念,有效促进财政活动绩效,增加政府雇员竞争,减少部门行政机构的利益割据开支;推进民主政治,保障公众参与政府理财过程,有助于深入了解国民意愿,督促政府官员,进而有效推行绩效预算。

2、绩效预算改革需采取渐进模式,既要勇于突破,又要着眼于制度建设,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政府应根据我国预算管理现状,参考经济学家提供的改革目标和思路,确定阶段目标,设计合理步骤,分段稳步实施,并按照“统一规划,积极稳妥,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项目绩效预算”试点改革、“部门绩效预算”试点改革、初步建立绩效预算框架体系三步走的方式,逐步改革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预算管理体制。

3、绩效预算与信息披露挂钩,加强信息公开,增加透明度,适度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减少推行绩效预算的阻力。

绩效预算改革的实质是使预算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避免简单、粗糙和形式化,使部门职责明确,真正对公共产品负责,进而推动政府改革。

4、绩效预算的关键是使各部门根据服务目标来决定项目及预算水平

应尽快建立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机制,相应建立绩效预算审查制度和项目评价制度,加快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实施,充分利用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为主体的监督控制体系。

5、我国目前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程序、预算组织工作状况与美国相比存在着巨大差异

我们可从预算管理技术入手,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加快推进绩效预算的前期准备与试点起步。

例如,在现有基础上引入多年滚动预算制度;实行部分的责权发生制会计,全面反映政府绩效;尽量更多地引进竞争机制,将各部门的预算与其工作绩效挂钩,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来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降低供给成本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