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8922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

《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笔记.docx

宏观经济学笔记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1。

国民收入的核算:

这里讲到核算国民收入(GDP)的两种方法:

支出法和收入法。

其中,支出法是在流通环节,通过加总各部门在最终产品上的总支出来得到GDP的数值。

其基本公式为:

GDP=C+I+G+X-M,其中:

C为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I为企业部门的投资支出,G为政府部门的政府购买支出,X、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X-M就是国外部门的净支出。

在这四类支出中,初学者不易掌握的是I即投资支出。

首先要明确这里的“投资”与日常生活中“投资”在含义上有许多不同;其次还要从不同侧面了解投资的构成——从实物形态看,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从价值构成上看,投资包括重置投资和净投资;从投资是否合意上看,投资包括投资需求和非合意投资。

由此也可看出,由于在核算中包括了非合意的投资支出,这使得实际的GDP与下一章将要讲到的均衡的GDP具有根本的不同。

与支出法不同,收入法是从分配的环节核算GDP的,其基本公式为: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前四项为要素收入,后两项则不是要素收入。

读者须搞清楚上述各项收入哪些会进入消费者的账户,哪些则会成为政府和企业的收入。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各宏观收入指标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准确地把握。

2.储蓄—投资恒等式:

储蓄和投资的恒等,是一种定义的恒等,也是基于国民收入核算原理的恒等。

理解储蓄—投资恒等式的关键,在于搞清“事前的、计划的”指标与“事后的、实际的”指标的区别,前者是“合意”的,而后者可能包含“非合意”的部分。

把这个问题搞明白,有助于弄清“事前的相等”和“事后的恒等”的经济含义,有助于增进对下一章将要讲到的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i=s”的理解。

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式:

I≡S;(反映了两部门经济中总供给和总需求等关系之下,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论经济是充分就业还是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

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式:

I+G≡S+T或I≡S+(T-G);(G时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

T=T。

-Tr,T。

表示全部税收,而Tr表示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式:

I+G+X≡S+T+M+Kr或I≡S+(T-G)+(M-X+Kr)

(当M+Kr>X时,外国对本国的收入大于支出,于是就有了正储蓄,政府贸易赤字属于该情况)

------------------------------------------------------------------------------------------

1.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是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Ps:

上述定义含有的意思: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比如,某人花20万买了一幢旧房,这20万美元不能计入GDP,因为它在生产年份已经计算过了。

但买卖这幢旧房的经纪人费用可计入GDP,因为这费用是经纪人买卖这旧房过程中提供的劳务报酬)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2.国民生产总值: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

是用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

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GDP折算指数:

即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6.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叫最终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叫中间产品。

7.总投资、重置投资和净投资:

总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

其中,用于补偿资本消耗,以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为重置投资;总投资扣除重置投资为净投资。

8.存货投资:

是指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9.固定资产投资:

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

10.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手中,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11.净出口:

即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12.间接税:

即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如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等。

13.国民生产净值:

即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之后的差额。

14.国民收入:

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相当于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15.个人收入:

即从国民收入中扣除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然后再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之后的收入。

16.个人可支配收入:

即指税后的个人收入。

对这种收入人们拥有充分的支配权,人们可据以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水平。

17.生产法:

GDP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中夫人价值增值来求得称为生产法

18.支出法: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包括居民消费(购买耐用、非耐用消费品,劳务,房租的支出,注意,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建造住宅属于投资),企业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政府购买(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等。

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出口。

19.收入法:

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1)工资,利息,租金(工资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政府公债利息(属于转移支付)和消费信贷利息不包括在内)

(2)非公司企业主的收入

(3)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

(4)企业转移支付以及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

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5)资本折旧

20.折旧:

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解答题:

1.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和“产出等于支出”?

答:

(1)产出等与收入。

所谓产出,就是当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总市值,在这个总市值的价值构成中,一部分是要素成本(如利息、工资、租金等),一部分是非要素成本(如间接税、折旧等),它们最后分别成为家庭的收入、企业的收入和政府的收入。

因为最终产品的总价格就等于要素成本和非要素成本之和,故产出等于收入。

(2)产出等于支出。

所谓支出,是指各部门针对本国最终产品发生的支出。

由于把因为无人购买或因购买力不足而积压在仓库里的存货视为企业自己将其“买下”的投资行为,故产出也必等于支出。

(3)产出、收入和支出,分别是从生产、分配和流通三个环节对同一堆最终经济成果的衡量,若不考虑统计误差的因素,三者必然是相等的,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的GDP也必然是相等的。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指标中哪个总量有影响?

答:

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将会使PI和DPI减少,而其他几个总量指标则不会受影响。

原因是:

社会保险税是GDP、NDP和NI当中的一个部分,社会保险税的增加意味着其他部分的减少,各部分的总和即GDP、NDP和NI是不变的。

但在由NI得到PI时,需要将社会保险税从NI中扣除。

故其他条件不变,社会保险税增加,PI将减少;由于DPI由PI扣除个人税而得,DPI亦会相应减少。

3.GDP的局限:

(1)GDP不能反映出未用市场价格标价的产出

一,有许多经济活动并不是用来交换的,如家务劳动,父母对子女的照顾

二,物物物交换活动

三,地下经济、黑市交易等,逃避了官方的统计

四,企业投资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负面效应这些成本是由社会承担。

(2)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某地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也许GDP很高,但并不能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只能说明社会生活腐败

(3)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如果为了经济增长有高速度,而拼命消耗资源,对资源采取低效、掠夺式利用,经济增长的后劲和潜力会丧失

(4)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5)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解:

GDP会增加。

 

好题错题整理:

1,下列各项可被计入GDP的是(C)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

B.拍卖毕加索画稿的收入

C.晚上帮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

D.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2,下列那一项不属于总需求(B)

A.政府支出

B.税收

C.净出口

D.投资

3.一直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年初为1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为2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

A.25亿美元和5亿美元

B.125亿美元和105亿美元

C.25亿美元和20亿美元

D.75亿美元和80亿美元

4.注意:

购买普通股票属于产权在不同个体间的转移,不计入GDP

购买一块地产属于所有权转移,不计入GDP

股票价格上升不对GDP产生影响

5.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万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万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万元消费时3800万元,贸易赤字是100万元,计算

(1)个人储蓄

(2)投资(3)政府购买。

解题思路:

根据支出法,储蓄-投资恒等式的理解进行计算

答案:

(1)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4100-3800=300万元

(2)投资=个人储蓄+政府储蓄+外国部门的储蓄=300-200+100=200万元

(3)政府购买=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净出口=5000-3800-200+100=1100万元

6.钱流进企业总需求支出法

钱流出企业总供给收入法

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x)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指仅包括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萨伊定律:

”供给会自动创造出需求”的观点,因而总供给必定等于总需求。

他认为:

任何生产活动创造出参与该产品生产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收入一部分作为消费,一部分作为储蓄。

任何储蓄起来的收入又可以为了赚取利润而作为投资,这样储蓄与投资总是相等的。

供给为了获得收入,而供给最终创造了需求。

(如果总收入为100万元,消费为80万元,则由萨伊定律(设为二部门经济),总需求的水平应为(A)。

A.100万元B.80万元C.大于100万元D.大于80万元小于100万元)

2.有效需求:

凯恩斯把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的交点处的需求量称为有效需求,并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经济学中通常把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看作有效需求。

3.消费函数:

在决定人们消费的众多因素中,假定除收入外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人们的消费支出是其收入的函数,消费随收入变化而变化,记作:

c=α+βy

α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与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

因此,消费函数的经济含义为:

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4.消费倾向:

又称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人们的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5.边际消费倾向:

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时消费的增加量。

边际消费倾向数值为消费函数的斜率,通常记作MPC。

消费函数上任一点的斜率,都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边际消费倾向

6.平均消费倾向: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若平均消费倾向为一常数,则消费函数将是(B)。

A.在纵轴上有一正截距的直线B.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C.一条相对于横轴上凸的曲线D.一条相对于横轴下凹的曲线

7.储蓄函数:

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假定其他影响储蓄的因素不发生变化,储蓄被视为是收入的函数,这就是储蓄函数。

S=-α+(1-β)y

Ps: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第一: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

第二:

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

第三:

APS+MPS=1;APC+MPC=1

8.平均储蓄倾向:

储蓄金额占收入的比重。

9.边际储蓄倾向:

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时储蓄的增加量。

边际储蓄倾向表示为储蓄函数的斜率,通常记作MPS。

10.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在凯恩斯看来,无论是从人的本质看还是根据日常观察到的通常的具体事实看,当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人们将增加消费,消费的增量小于收入的增量,正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的作用,随着人们收入增加,储蓄的份额将加大,如果没有投资吸纳储蓄,则会出现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并存的有效需求不足。

10.凯恩斯定律:

需求决定供给,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增长并实现充分就业,使供给(生产)增加。

简而言之,需求可以自发地创造供给。

当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

人们的消费决定于现期的、绝对的、实际的收入水平,收入越多,消费也越多,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得快(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11.投资:

指增加实际资本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增加新的建筑物、耐用设备以及增加或减少存货等。

12.重置投资:

指用来补偿消耗掉资本的投资,通常是以折旧的方式进行。

13.净投资:

指扩大资本存量而进行的固定资本和存货投资,它是为了弥补实际资本存量与理想的资本存量之间的缺口而进行的投资,可以为正值、负值和零。

Ps:

总投资等于重置投资加净投资,总投资增加时,净投资不一定增加,而只有净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才能增加。

总投资也可能为负,当存货的增减额超过了新增的设备等时。

14.均衡产出:

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

或叫均衡收入,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生产就会稳定下来。

如果生产(供给)超过需求,企业所不愿意有过多的存货会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如果生产低于需求,企业库存会减少,企业就会增加生产。

总之,由于企业要根据产品销路来安排生产,一定会把生产定在和产品需求相一致的水平上。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是E=Y,即计划支出等于计划产出,非意愿存货投资等于零。

均衡的条件也可表示为i=s,即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计划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

均衡收入:

与计划总支出相等的收入(总支出与总需求联系在一起,总收入和总供给联系在一起)

PS:

政府将增加的税收无论用于增加政府购买还是转移支付,结果都会使均衡收入提高。

分析: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政府将增加的税收用于增加政府购买将使均衡收入水平提高,原因是平衡预算乘数大于0(在三部门定量税条件下此乘数值为1)。

政府将增加的税收用于转移支付亦会使收入水平提高。

表面看,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但细想一下,政府增加的税收可能主要来自富有的阶层,而转移支付的受益者则主要是贫穷的阶层。

由于后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一般要比前者高,故将增加的税收用于转移支付也会使均衡收入增加。

15.非意愿存货投资:

也称非计划存货投资。

当产品卖不出去时不得不堆在仓库里,这部分存货不是企业想要持有的存货,即非合意存货或非意愿存货,这部分存货投资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是投资支出的部分,但不是计划投资的部分,因此,非意愿存货投资等于实际产出减计划支出。

16.充分就业:

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就业的一种经济状况。

充分就业是由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范畴。

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即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

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消失,社会才算实现了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也可广义地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17.乘数:

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K=∆Y/∆J(式中,∆Y是国民收入的变化,∆J是支出的变化)。

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消费和收入变化来说明。

初始支出增加引起收入增加,增加的收入中将有一部分花费在其他商品和劳务上,这意味着生产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人的收入增加,随后他们也将花费一部分增加的收入,如此继续下去,最终引起的收入增量多倍于初始支出量,其大小取决于每一阶段有多少收入用于消费,即取决于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

支出乘数包括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等。

18.投资乘数:

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

二部门经济或三部门经济(定量税条件)中,其值为

;三部门比例税条件下,其值为

式中,∆y是增加的收入,∆i是增加的投资,MPC或β是边际消费倾向,MPS是边际储蓄倾向。

19.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其值与投资乘数同。

20.税收乘数:

是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以三部门经济为例,定量税条件下,其值为

;比例税条件下,其值为

,t为税率。

正因为政府购买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因此,如果政府购买和税收等额增加,国民收入仍将增加。

21.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该乘数与税收乘数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

22.平衡预算乘数:

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在三部门经济中,平衡预算乘数

23.古典的利率决定论:

投资时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

24.对外贸易乘数:

1/(1-β+r)

在净出口Nx上,当国民收入水平提高时,一般可假定NX会减少,而国民收入水平下降时,NX会增加。

进口可写成收入的一个函数,m=m。

+ry

课文内容补充:

一.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有一系列限制条件:

1.国民收入的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

2.政府税收政策。

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消费曲线就向上移动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占的比例。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占比重越大,消费就少,储蓄就多,社会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二、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1.相对收入消费函数

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示范效应)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消费与所得在长时期维持以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数是从远点出发的直线理论,但短期小诶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

他的理论的核心是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这种特点被称为:

棘轮效应。

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C=aWR+cYL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财富的比例;YL为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工作收入的比例。

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社会上中年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下降。

所以退休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变。

三、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掀起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1.消费不只同掀起收入有关,而是与一生或是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

2.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很小,MPC几乎为0.

3.永久性税收变动,消费才会被影响

4.永久收入的额边际消费倾向应该大于当前边际消费倾向。

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1.利率

利率提高使储蓄增加时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利率提高使他的将来利息收入增加,会使他认为自己较为富有,以至于增加目前消费,从而可能反而会减少储蓄是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

就低收入者而言利率越高,主要发生替代效应,故利率提高会增加储蓄;就高收入者而言,主要发生收入效应,减少储蓄。

注意,就全社会而言,利率的提高,难以判断会增加储蓄还是会减少储蓄。

2.价格水平

货币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涨,世家收入下降,若消费者要保持原有生活消

水平,则APC就会提高

3.收入分配

高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小,低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大,因此,国民收入分配越

均匀,APC就比较大,反之,APC就比较小。

五、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会受到哪些限制?

答:

所谓乘数,一般地讲,是指收入的改变量与引起收入改变的有关变量改变量的比。

就投资乘数而言,在三部门经济中,是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由于边际储蓄倾向一般大于0而小于1。

故投资乘数大于1。

也就是说,投资的改变会引起收入产生乘数倍的变动。

但乘数作用的发挥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具体有:

(1)经济中是否存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存在未充分利用的资源,若经济中不存在或局部地存在未充分利用的资源,乘数的效应将受到限制。

(2)投资、储蓄、消费、政府购买之间是否相互独立。

若投资增加导致利率上升,从而使储蓄增加消费减少,或者政府购买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打击投资和消费,乘数效应都将大大降低。

(3)货币供给。

若货币供给不能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有可能会使利率上升而使总需求受到抑制,这样也抑制了产出的扩大。

(4)漏出因素。

若在乘数发挥效应的过程中存在漏出因素,如增加的支出用于偿债、购买外国货或以前积压的存货等,乘数效应亦会缩减。

(5)时间因素。

乘数效应的完全释放,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由于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乘数效应远没有数学逻辑告诉我们的那样大。

六、总结:

依据凯恩斯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对消费影响最大。

依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对消费影响最大,健全的社会保险系统可使更多人享受养老金待遇,从而降低储蓄增加消费,即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会增大。

依据营救收入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对消费影响最大。

错题整理:

9.已知潜在GDP为6000亿美元,实际GDP为5000亿美元,若消费者打算把3900亿美元用于消费,计划投资的总额为1200亿美元,则实际GDP将(A)。

A.上升B.不变C.下降D.不能确定

{解析}GDP=5000小于(3900+1200=5100),表现为铲除小于计划总需求。

.已知某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收入为4000亿元,实际均衡收入为3800亿元。

设边际储蓄倾向为0.25,则增加100亿元投资将使经济()。

A.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B.出现5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C.出现20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D.出现100亿元的紧缩缺口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基本概念:

1.投资:

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投资是流量。

投资与利率有方向依存关系,利率为0时的投资量叫自发投资,投资需求函数为:

I=e-dr

影响投资需求有:

利率、预期收益(对投资项目的产出的需求预期、产品成品、投资税抵免)、风险、托宾的“q”说(q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若q>1,有新投资;反之,不会有新投资。

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增加。

Ps:

在西方经济学中,人们购买证券、土地和其他财产不能作为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