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963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1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docx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docx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

中央财政支持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二O一一年十月

序言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结合辽宁省和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方案。

本方案共分为“学院及专业所在系情况”、“专业建设项目组人员组成”、“建设基础”、“建设目标与总体思路”、“建设内容”、“专业建设改革举措”、“经费预算与预期绩效”和“建设项目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本方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辽宁省“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结合学院办学实际,科学地制定了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提升专业服务区域建筑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以整体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全面提升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同时,结合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要求,确定了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进度安排和具体验收指标。

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预算总经费为390万元,按年度对中央和地方的建设项目资金进行了分配,并确定了建设进度和具体验收指标。

同时,制定了科学的保障措施,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一、学院及专业所在系概况…………………………………………………………………………1

二、专业建设项目组人员组成………………………………………………………………………3

三、建设基础…………………………………………………………………………………………4

(一)行业背景…………………………………………………………………………………4

(二)建设基础…………………………………………………………………………………5

(三)问题与差距………………………………………………………………………………8

四、建设目标与总体思路……………………………………………………………………………8

(一)专业建设目标……………………………………………………………………………8

(二)人才培养目标……………………………………………………………………………9

(三)建设总体思路……………………………………………………………………………9

五、建设内容…………………………………………………………………………………………9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9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11

(三)师资队伍建设……………………………………………………………………………16

(四)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9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23

(六)专业文化建设……………………………………………………………………………23

六、专业建设改革举措………………………………………………………………………………24

七、经费预算与预期绩效……………………………………………………………………………26

(一)专业建设经费预算汇总…………………………………………………………………26

(二)专业建设进度及预期绩效………………………………………………………………26

八、建设项目保障措施………………………………………………………………………………36

(一)组织保障…………………………………………………………………………………36

(二)资金保障…………………………………………………………………………………36

(三)政策保障…………………………………………………………………………………36

附件1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实施管理办法………………37

附件2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41

附件3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仪器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44

附件4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47

一、学院及专业所在系概况

(一)学院概况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新型建筑类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1982年成立的辽宁省建筑工程学校,2000年并入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更名为沈阳建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3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成立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校园占地200余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

有较现代化实验实训场,包括建材、土工、力学等38个实验、实训室。

与省内外200余家建筑企业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高职高专教育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被辽阳市批准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学院现有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精品课12门,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部级教科研课题立项122项,主编教材132部。

学院现有教职工239人,专任教师17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7人,“双师”素质教师105人,有59人获得硕士学位,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辽宁省专业带头人4人,辽宁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

经过多年的培养和建设,拥有了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学院紧紧围绕“建筑”特色,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学院发展步伐,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在省内率先创建了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特色鲜明的“2+1”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行业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紧紧围绕“建”字做文章,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理念,加大重点专业的建设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创建特色优势专业。

现有专业及方向22个,在校生4093名。

毕业生遍布在党政机关,建筑施工、建筑监理、房地产开发、装饰装修企业,他们正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行业需求和社会认可为学院开辟了广阔的办学前景。

招生省份已经达到20个,录取的学生绝大部分为第一志愿考生。

建立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先后与中国建设总公司等200多家大中型企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毕业生供需合作关系,确保了人才输出渠道的畅通。

近几年就业均在95%以上,并且逐年攀升,在辽宁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多年的办学历程使学院凝练了“厚德、励志、笃学、善建”的校训,形成了“诚信、和谐、严谨、创新”的校风。

2006年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学院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质量是生命线的办学理念,以“规模适度、特色突出、质量一流”为目标,注重内涵建设,实现教学高质量、管理高水平、办学高效益。

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管理科学、省级示范的精品高职学院。

(二)建筑设备系概况

建筑设备系是学院重点扶持、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系部之一,该系现开设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制冷与空调两个方向)、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和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技术等六个热门高职专业。

其中,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两个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

该系拥有一批具有较高教科研水平的双师型队伍,主持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奖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主、参编教材50余部,省级精品课2门,院级精品课2门,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建筑设备系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办学条件,科学的教学体系,一流的管理水平。

全系校内专兼职教师共计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11人、助教4人、高级实验师3人、辅导员2人;国家注册设备师1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7人,校外兼职教师共计15人;全系在校生人数近千人。

校内实训基地建有一流的电工电子实验室、电拖实验室、PLC实验室、空调实训室、流体热工实验室、管工实训室、焊工实训室、建筑给排水实训室、电工实训室、消防联动实训室、楼宇智能化实训室等实践教学场所;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分布在北京、杭州、沈阳、大连等地,与各大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专业实践环境,促进了学生就业工作。

建筑设备系在2002年首次实行“2+1”分段式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内学习2年,1年时间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践。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学生毕业后零距离就业、零距离上岗,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由于该系毕业生的质量高,适应岗位能力强,现已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就业态势,该系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多年在全院排名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建筑业贡献着一份力量,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二、专业建设项目组人员组成

专业名称: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项目组组长:

王青山(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组副组长:

张绍萍(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辛德奇(沈阳市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项目组成员:

张铁东(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王丽(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尚久明(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赵歧华(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陈思荣(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韩俊玲(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崔红(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尚伟红(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马斌(辽阳市审图中心)

栾胜林(北京建工集团)

张清慧(沈阳市铝镁设计研究院)

王志勇(辽宁华强集团空调公司)

金振同(沈阳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咨询中心)

项目建设周期:

二年

 

三、建设基础

(一)行业背景

1.行业现状

2009年6月26日,辽宁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做大做强建筑业”的战略决策,确定了辽宁省建筑业发展的目标:

到2014年底,全省建筑业年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迈入全国前5名;全省年产值百亿元建筑企业要达到10家,50亿元企业达到20家。

省内建筑企业总量达到1万家;完成400亿元税收,实现翻两番目标;打造500万人建筑大军,进一步拉动就业。

2010年,辽宁省建筑业总产值4693亿元,两年年均净增超千亿,翻了近一番,提升了5个位次;辽宁省已超越上海、广东、河南等省市,从全国第十位跃居第五位,跨入建筑强省行列。

短短两年时间,建筑业已成长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2010年,建筑业地方税收176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省地方税收的12%,占第二产业地方税收的33.4%;到2010年末全省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175.4万人,新增就业人口42.8万人,同比增长32.3%,为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辽宁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

实施引进战略、重组战略、优化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做大做强建筑业。

培育一批资质等级高、施工力量强的专业化建筑企业集团,重点扶持建筑装饰、建筑钢结构、设备安装等领域的优势建筑企业,发展一批集设计、采购、施工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型工程集团,积极发展绿色建筑,不断提高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力。

“十二五”期末,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力争进入全国前列。

随着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辽宁省建筑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对室内环境舒适性的要求日益增强,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就需要集中供热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给水与排水系统和电气设备系统来实现和完成。

近年来,房地产的大规模投资,大量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些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高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平方米,对建筑物室内环境和室内装饰设计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大都采用了大型的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集中供热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给水和排水系统和电气设备系统等现代化的建筑设备来保证室内的舒适性环境,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能源等。

随着建筑技术、高新技术的发展,科技含量的提高,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对自动化、节能、环保方面的要求更高,需要不断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大量外资企业的涌入,为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背景。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密切结合东北地区大量用热的特点和公共建筑以及工业生产对通风空调的需求,亟需要培养大批从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安装、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型人才。

作为建筑大省的辽宁,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基本建设迎来了又一个高峰,从2009年开始每年都需要补充专业技术管理人员6000人,培养中级工3000人,培养高级工2000人,培训技师和高级技师800人,这为学院的发展和专业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建设基础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是学院主干专业之一,有着30年办学的历史经验和浓厚的文化积淀,为辽宁省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

1999年开办高职以来,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初步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截止到2011年7月,已经为省内外输送了759名专本专业毕业生,为建筑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0年9月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被省教育厅评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5年6月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品牌专业。

经过多年探索和教学改革实践,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逐步形成了浓厚的专业文化和建工精神专业建设理念和办学特色。

1.初步建立了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

2002年,本专业率先走出校门到建筑安装企业,实行开放式办学,构建了工学结合“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即在校内完成两年的专业理论学习,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

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建立校企双方共赢的机制。

随着“2+1”人才培养模式的展开,校企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企业已经介入到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日常教学和就业安置毕业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校企合作进入到广泛合作、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实现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良好效果,呈现出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2+1”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本专业的特色和品牌。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图

2.建立了一支具备“双师素质”、整体能力较高的教师队伍

现有专业专职教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12人全部具备“双师素质”,校外兼职教师6人,教育部高职高专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近五年完成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近30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教科研课题近20项,获省部级、市级和学院教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被评为辽宁省品牌专业。

(3)《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辽宁省示范专业《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4)《供热工程》和《安装工程预算与施工组织管理》两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5)承担的省级教研课题《建设类高职“2+1”教学模式的研究》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辽宁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主编、主审及参编教材30余部,其中《工程识图基础与CAD》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供热工程》和《工程制图》被列为建设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通风与空调工程》和《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获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

(7)开发教学课件10余项,其中有1项获得国家级奖励。

4.建立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工学结合基础较好

校内建有4个实训室,3个实验室。

实训项目贴近生产工艺,实验实训开出率达到100%。

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49.2%。

充分发挥建筑设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与45家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生产性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5.专业教学紧密联系社会实践,产教结合服务社会

在开展与企业合作教育过程中,利用专业教师的技术专长为区域内企业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持和技能培训服务。

(1)近几年,每年接收辽阳市房产供暖公司、辽阳市电业局、中铁十九局、辽宁建设集团、建发集团等单位技术人员共计1000余人,同时承担200余名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达到资源共享,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职业教育的目的。

(2)为工业企业和施工安装企业培训项目经理、工长、造价员、质检员。

(3)为辽宁省及辽阳市供热企业新建扩建集中供热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规划和设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

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同时,通过社会实践也提升了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4)继续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把职业资格考核内容与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教学进度与职业鉴定考试同步,保证学生在毕业时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确保“双证书”通过率达到100%,同时为学生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学院现为辽阳市第九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辽阳市高技能培训基地,每年进行管道工、焊工、冷作钣金工等6个工种工种技能鉴定500余人;每年进行造价员、档案员、施工员、CAD等职业资格认证300余人。

(5)作为辽宁省高职师资培训基地,每年利用寒暑假期间为区域内职业院校进行“双师”培训,总计培训150余人。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进而优化学校的师资结构,加快了区域内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6.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发展

以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技术)是具有共同学习特点、共同环境需求、专业内容相近和配套、就业岗位群相似等特征,形成在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实训、实习基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资源共享的相关专业的组合。

将各专业学科有机结合,形成学科共建、相互支撑、资源共享的专业格局和特色。

通过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可以构建相关专业群良性发展的基础平台,为全面提升建筑设备类专业群综合实力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问题与差距

1.办学机制不够灵活,尚不能满足专业建设需要。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尚未完善,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3.校外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学院还没有兼职教师的评聘制度。

4.校内实训室设备的功能和技术指标还落后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购置新设备。

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以调动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积极性。

5.教学资源库还不完备。

四、建设目标与总体思路

(一)专业建设目标

经过两年的建设,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2+1”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创建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

扩建和新建实训场所,培养与岗位对接的高技能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

校企深度融合,共享行业企业资源,实施合作教育,提高就业质量,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建筑设备类专业群的综合实力,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更多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满足省内外建筑安装行业的社会服务需求,使之成为建筑设备类人才培养基地、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和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在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二)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系统的通风空调与制冷工程、供热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和建筑电气等工程方面的应用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较强的从事本专业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管理等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建筑设备施工安装与组织管理为核心就业岗位,以安装造价、设备运行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等为就业岗位群,胜任建筑设备安装、运行管理等一线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三)建设总体思路

坚持改革创新,走内涵发展道路,以提高校企合作办学质量为重点,以建筑行业为依托和支撑,全面推行开放办学,着力进行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特色教材、真实工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环境及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把专业建设成为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的省内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专业,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建筑业输送大批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并通过对口支援,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等途径有效带动同类及相关专业发展。

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辽宁省的建筑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五、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分析,通过校企合作研讨会的论证,针对核心就业岗位和就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职业能力,明晰专业系统图

纸识读能力、局部变更与深化设计能力、施工安装能力、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能力、编制施工组织计划能力、施工组织管理能力、系统调试与验收能力等岗位核心能力,明确职业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工作态度等教育目标。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如图2所示。

2.人才培养模式

 

图2  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

实施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模式,实现毕业证与上岗证双证融通,调

整由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建筑设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适应核心就业岗位为主要培养目标,参照建筑设备安装施工员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工作岗位活动过程,完成素质、能力、知识的解析,实现专业课程体系重构设计,优化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1.建设目标

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本位,创新和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行业职业标准,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将课程进行深度融合,构建与职业岗位能力相适应的“项目导向+毕业顶

岗实习”教学模式,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开发建设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核心课程和教材;建立并完善与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2.建设思路

为全面支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在对地方建筑安装行业和供热空调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依托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建立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管理)骨干和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建设小组,以专业工程项目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设计培养方案:

构建以3个专业工程项目为核心、以8个实训项目为支撑的项目导向教学+毕业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全面分析专业人才培养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解,确定职业核心能力和对应职业岗位所需知识结构,然后分解课程知识点,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按各专业工程项目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将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相关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进行深度融合,确立项目导向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草稿。

为保证项目导向教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组织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人技师和专业教师成立教材编写委员会,集中校企密切合作优势,深入研究探索、编写出能适应项目导向教学要求的配套教材。

在第一轮次的教材使用过程中,及时反馈信息,对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配套教材作出修改、调整。

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