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硕431金融学重点知识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364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专硕431金融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金融专硕431金融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金融专硕431金融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金融专硕431金融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金融专硕431金融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专硕431金融学重点知识点.docx

《金融专硕431金融学重点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专硕431金融学重点知识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专硕431金融学重点知识点.docx

金融专硕431金融学重点知识点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

1.货币的起源

(1)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学说:

先王制币说,管子认为货币是有权势的统治者或者贤明的人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自然产生说,司马迁认为货币是为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随着农、工、商三业的交换和流通渠道的形成,货币和货币流通应运而生,随之兴盛。

(2)西方的货币起源学说:

创造发明说,货币是由国家或者先哲创造出来的;便与交换说,货币是解决直接物物交换困难而产生的;保存财富说,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3)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就产生了。

(4)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观点:

出发点不是物物交易的困难,而是交易成本高的必然趋向交易成本低的规律。

2.货币形式的演进

(1)实物货币:

世界上最早的货币,如羽毛、贝壳、兽皮、铜、银、金等。

(2)金属货币:

具备价值比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四个条件,世界各地先后走上用金属充当货币之路。

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

掌握称量货币、铸币的概念。

(3)纸质货币:

世界最早的纸币为北宋交子。

银行券为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

(4)存款货币:

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

存款货币取代现金进行支付,具有快速、安全、方便的优点,特别是在大额异地交易中,优势明显。

(5)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的使用要借助于一定的介质。

3.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功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

(3)价值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便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4)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独立存在,并非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

(5)世界货币职能:

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4.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M0为流通中现金,M1为M0+活期存款,M2为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它存款)。

5.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6.货币制度的演变发展

(1)银本位制:

分为银两本位制和银币本位制。

(2)金银复本位制:

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按照金银比价关系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3)金本位制:

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4)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这是当前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

1.布雷顿森林体系

(1)主要内容:

“双挂钩”的安排;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IMF为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困难事先作出安排。

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货币措施。

(2)1973年崩溃。

(3)特里芬难题。

2.牙买加体系

(1)主要内容:

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提高SDR的国际储备地位;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2)运行特征:

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多元化的汇率制度安排;多样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二、利息和利率

●利息

1.信用概述

经济范畴的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信用的基本形态包括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货币借贷为信用的主导形态。

最古老的信用形式为高利贷,真正动摇高利贷垄断地位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以及现代银行和信用货币体系的建立。

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1)间接融资:

盈余方和赤字方以金融机构为中介而进行的融资活动。

银行信用是间接融资的典型代表。

优点:

社会公众更高的资金安全性;筹资资金的数量和期限有很大灵活性;不需要公开信息披露。

局限:

割裂了资金供给双方的直接联系,资金运用和配置效率依赖于金融中介的素质;筹资者成本高;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和高风险项目的融资需求。

(2)直接融资:

盈余方直接把资金贷给赤字方使用,即赤字方通过发行所有权凭证或债权债务凭证融入资金。

证券市场的投融资活动通常被视为直接融资的典型代表。

优点:

债权债务人利益紧密联系;成本低;融资规模与风险承担方面进行灵活组合。

局限:

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筹资者信用级别低时,资金供给者风险大;公开信息披露。

3.信用形式

(1)商业信用是指在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卖方以商品形式向买方提供的信用,最典型的形式为赊销。

作用:

润滑生产与流通,加速资本周转。

局限性:

规模、方向和期限的限制。

(2)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特点:

资金来源于社会闲置资金,规模大;信用以货币形态提供,授信规模广;贷款数量期限灵活。

(3)国家信用即政府作为债权人或者债务人的信用活动。

(4)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包括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

(5)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和借贷活动。

4.利息的基本概念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资金借入方支付给资金贷出方的报酬。

利息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

西方经济学认为,货币的时间价值来源于对当前消费推迟的时间补偿。

掌握单利法和复利法计算利息。

5.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1)利息转化为收益:

认为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必然产物,人们可以凭借资本所有权而获得收益,利息也就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2)收益资本化:

各种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6.利息的计算

(1)单利法:

FV=PV(1+i*n),PV=FV*[1/(1+i*n)]

(2)复利法:

FV=PV(1+i)n,PV=FV/(1+i)n,连续复利下FV=PV*ern

●利率决定理论

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利息率的变化范围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

2.古典学派的实际利率理论

投资流量导致的资金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流量导致的资金供给则是利率的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

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利率是由货币数量和人们对货币的偏好程度决定的,即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决定的。

4.可贷资金理论

利率是由可贷资金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任何使供求曲线产生移动的因素都将改变均衡利率水平。

5.IS-LM模型

利率水平由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决定的。

将IS曲线和LM曲线放到同一图上,二者的交点即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水平。

当IS曲线和LM曲线发生移动时,均衡利率也必然会发生变动。

6.影响利率的风险因素

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税收风险,购买力风险,汇率变动风险。

7.利率市场化

掌握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必要条件。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次序:

先外币,后本币;先农村,后城市;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

●利率的期限结构

1.利率的种类

基准利率和一般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官定利率、行业利率和市场利率,即期利率和远期利率。

2.利率的期限结构

是指风险相同,期限不同的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用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来表示。

3.债券的收益率曲线

是指在一个以利率为纵轴,期限为横轴的坐标系中,把期限不同、但风险、流动性和税收等其他因素都相同的零息票债券的收益率连成的一条曲线。

4.预期理论

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当期利率与预期短期利率的平均数。

预期理论的一个关键假设是假定债券投资者对期限没有偏好,而只是按预期收益率的高低决定是否购买债券。

所以,不同期限的债券是完全可替代的。

预期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现实中大多数利率期限结构曲线是向上倾斜的现象。

5.市场分割理论

在每一个独立的市场上,债券各自的供求关系形成了各自的收益率曲线。

市场分割理论的关键假设是不同期限的债券是完全不能替代的,人们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对债券期限有着特殊偏好。

市场分割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长期利率会随短期利率的变动而变动。

6.流动性溢价理论

假设债券的收益率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无风险利率,另一部分是风险溢价。

预期理论解释了无风险利率这一部分,通货膨胀和利率风险解释了风险溢价这一部分。

他们共同形成了利率期限结构的流动性溢价理论。

流动性溢价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态。

三、外汇与汇率

●外汇

1.外币成为外汇的三个前提条件

一是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二是可以自由兑换,买卖;三是在国际支付中被广泛接受。

2.我国对外汇的定义

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具体包括:

①外国货币,包括钞票、铸币;②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③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④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⑤其他外汇资产。

3.外汇的种类

(1)根据是否可自由兑换,分为自由外汇和记账外汇;

(2)根据外汇的来源不同,分为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3)根据外汇交割日期不同,分为即期外汇(现汇)和远期外汇(期汇)。

4.套利和套汇交易

套汇交易是指套汇者利用不同地点、不同货币在汇率上的差异进行贱买贵卖,从中套取差价利润的一种外汇交易。

直接套汇:

利用两个外汇市场之间某种货币汇率的差异进行的套汇。

间接套汇:

指套汇者利用三个不同外汇市场中三种不同货币之间交叉汇率的差异,同时在这三个外汇市场上贱买贵卖,从中赚取汇率差额的一种套汇交易,又称三点套汇或三角套汇。

●汇率与汇率制度

1.汇率及汇率的表示

汇率是指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价,也就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外币作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币,也称应付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以一定数量的本币单位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也称应收标价法。

2.固定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是政府用行政或法律的手段确定,公布及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照物之间的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具有相对稳定性,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债权债务清偿,抑制投机。

3.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指的是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干预的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的优点:

(1)可以防止国际金融市场上大量游资对货币的冲击;

(2)可以防止某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和黄金流失;(3)有利于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

浮动汇率制的弊端:

(1)不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2)助长了国际金融市场上投机活动,使国际金融局势更加动荡;(3)可能导致竞争性货币贬值。

4.其他汇率制度

其他汇率制度还有爬行钉住制,汇率目标区制,货币局制等。

5.三元悖论

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

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6.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该模型扩展了对外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同政策效应的分析,说明了资本是否自由流动以及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当资本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无效。

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失效。

●币值、利率与汇率

1.法定升值与升值,法定贬值与贬值

法定升值是指政府正式宣布提高本国货币含金量,或者提高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基础汇率,降低外汇汇率的一种措施。

升值是指由于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造成的外汇汇率的降低。

法定贬值指政府主动降低本国货币的含金量,或者降低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基础汇率,提高外汇汇率的一种措施。

贬值是指由于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造成的外汇汇率的升高。

2.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

(1)名义汇率就是现实中两国货币兑换的比率。

(2)实际汇率是将名义汇率用价格水平调整后得到的汇率,反映了两国商品的兑换比率,实际汇率可以表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实际汇率越高,则产品竞争力越强;在直接标价法下,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外国的物价水平/本国的物价水平)。

(3)有效汇率是一种加权平均汇率。

将本币与其他货币的直接标价法汇率,以本国与该国经济往来的密切程度(如本国与该国贸易额占本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又称为汇率指数,可以综合反映本国货币汇率的基本走势。

3.影响汇率变化的经济因素

国际收支、相对通货膨胀率、相对利率、总需求与总供给、预期、财政赤字、外汇市场投机、中央银行干预。

●汇率决定理论

1.金币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

金本位制下,各国规定单位金币的法定含金量,两国货币的比价,由各自的含金量,即铸币平价决定。

汇率在黄金输出入点之间,围绕铸币平价,随着外汇的供求波动。

实现平衡的条件:

黄金自由输出输入。

2.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货币之间的汇率由政府公布的纸币所代表的含金量之比决定,称为法定平价。

汇率随供求关系围绕法定平价上下波动,但是波动的幅度不再受制于黄金输出输入点。

汇率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3.购买力平价理论

人们需要货币是因为它具有购买力。

货币的转移体现的是购买力的转移。

汇率主要取决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对比。

(1)绝对购买力平价:

在某一时点上,两个国家的一般物价水平之比决定了两国之间的汇率水平。

汇率=本国的综合物价水平/外国的综合物价水平。

汇率大于该值时,在本国市场买入商品,国外出售,兑换成本币;本币逐渐升值,汇率降低。

(2)相对购买力平价:

在一个阶段之内,汇率的变化率是由本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外国通货膨胀率之差决定的。

本国货币新汇率=本国货币旧汇率×(本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外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本国货币旧汇率×(本国物价指数/外国物价指数)。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用来说明汇率的决定,相对购买力平价用来解释汇率的波动。

4.利率平价理论

对货币的需求是为了进行投资。

汇率决定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利率及收益的比较。

利率平价说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角度进行研究。

(1)抛补利率平价:

即期汇率不变时,两国货币的远期汇率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高利率国货币远期汇率必将升水,低利率国货币远期汇率必将贴水。

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近似地等于两国间的利差。

(2)无抛补利率平价:

预期的汇率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意味着市场预期本币在未来将贬值。

5.国际收支说

汇率是由外汇供求决定的,而外汇供求又由国际收支来决定,外汇供求平衡是国际收支均衡的一种表现。

影响均衡汇率变动的因素:

本国国民收入—正向、外国国民收入—反向、本国物价水平—正向、外国物价水平—反向、本国利率—反向、外国利率—正向、预期汇率—正向。

6.汇率的货币分析法

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本国与外国之间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以及货币供给水平通过对各自物价水平的影响,决定了汇率水平。

(2)汇率的黏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商品市场价格具有黏性,短期内购买力平价不成立。

当货币市场出现失衡时,商品价格在短期内难以做出反应,调整货币供求失衡的任务完全由资产市场来承担,通过国际套利活动,引起利率和汇率水平的超调。

而在长期中,商品价格水平可以调整,购买力平价成立,这时利率和汇率水平的超调现象得以纠正,资产市场达到长期均衡。

四、金融市场与机构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1.金融市场的概念

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它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它是金融资产进行交易的一个有形或无形的场所;二是它反映了金融资产的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所形成的供求关系;三是它包含了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行机制,其中最主要的是价格(包括利率,汇率及各种证券的价格)机制。

2.金融资产的概念

金融资产是指一切代表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亦称为金融工具或证券。

金融资产可以划分为基础性金融资产与衍生性金融资产两大类。

前者主要包括债务性资产和权益性资产,后者主要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和互换合约等衍生金融工具。

3.金融市场的功能

聚敛功能、配置功能、调节功能、反映功能。

4.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

直接金融市场指的是资金需求者直接从资金所有者那里融通资金的市场,一般指的是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的方式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的融资市场。

而间接金融市场则是以银行等信用中介机构作为媒介来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

5.初级市场、二级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

资金需求者将金融资产首次出售给公众时所形成的交易市场称为初级市场、发行市场或一级市场。

证券发行后,各种证券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买卖流通所形成的市场即为二级市场,又称流通市场或次级市场。

第三市场是原来在交易所上市的证券移到场外进行交易所形成的市场。

第三市场的交易相对于交易所交易来说,具有限制更少、成本更低的优点。

第四市场是投资者和证券的出卖者直接交易形成的市场。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机构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它们之间的买卖数额很大,因此,希望避开经纪人直接交易,以降低成本。

6.公开市场和议价市场

公开市场指的是金融资产的交易价格通过众多的买主和卖主公开竞价而形成的市场。

金融资产在到期偿付之前可以自由交易,并且只卖给出价最高的买者。

一般在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进行。

在议价市场上,金融资产的定价与成交是通过私下协商或面对面的讨价还价方式进行的。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绝大多数债券和中小企业的未上市股票都通过这种方式交易。

7.离岸金融市场

是非居民间从事国际金融交易的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以非居民为交易对象,资金来源于所在国的非居民或来自于国外的外币资金,离岸金融市场基本不受所在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的管制,并可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待遇,资金出入境自由。

离岸金融市场是一种无形市场。

●货币市场

1.货币市场的概念

货币市场是指一年期以内的短期金融工具交易所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总和。

2.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

交易工具期限短,交易目的是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需要,交易工具有较强的货币性。

3.商业票据市场

商业票据是大公司为了筹措资金,以贴现方式出售给投资者的一种短期无担保承诺凭证。

多数在10万美元以上。

期限较短,一般不超过270天,未到期票据平均期限30天以内。

票据承兑(市场):

汇票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面记载事项,在票面上作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

票据贴现(市场):

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4.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主要指国库券市场。

(1)发行市场,通过一级自营商承销。

(2)流通市场,贴现、买卖和回购交易。

(3)回购市场,交易双方签定回购协议,卖方承诺在未来某个时间将所出售证券买回,分为正回购与逆回购。

5.同业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

同业拆借的资金主要用于弥补短期资金的不足、票据清算的差额以及解决临时性的资金短缺需要。

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大,能敏感地反映资金供求关系和货币政策意图,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因此,它是货币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可转让大额存单CD是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创造的一种金融工具。

特点:

不记名,可转让;面额大且固定;利率比同期限存款高;期限在1年内,到期前不能提前支取。

发行方式:

批发发行,零售发行。

交易方式:

流通交易,做市商制度。

●资本市场

1.资本市场的概念

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金融市场。

按市场工具来划分,资本市场通常由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投资基金构成。

2.资本市场的主要特征

交易工具期限长,交易目的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供求需要,借贷和筹资规模大,满足长期投资项目需要。

3.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

(1)债券:

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2)债券市场:

多为场外市场OTC,少数在交易所内交易。

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3)发行方式:

公开和非公开。

(4)发行价格:

平价、溢价、折价。

4.股票市场

(1)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

股东权益:

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

(2)发行方式:

按发行对象不同,可分为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

按发行主体不同,可分为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

间接发行又分为包销发行、代销发行和备用包销发行。

根据股票发行价格确定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议价发行和投标发行。

(3)二级市场通常可分为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

●衍生工具市场

1.远期

远期是指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按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

基本类型有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外汇合约、远期股票。

2.期货

期货交易是指在期货交易所内集中买卖某种商品的标准化期货合约的活动。

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包括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合约。

3.期货交易与远期交易的区别

标准化程度;交易场所;违约风险;价格确定的方式;履约方式;双方关系;结算方式。

4.期权

买方向卖方支付期权费(权利金)后拥有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式期权)或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欧式期权)以事先规定好的价格(协议价格)向卖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物的权利,但不负有必须买进或卖出的义务。

基本类型:

(1)按照买者权利:

看涨期权、看跌期权;

(2)按照行权时间:

欧式期权、美式期权、百慕大期权;(3)按照标的资产:

现货期权、期货期权、复合期权。

5.期权与期货的区别

权利和义务的对称性;标准化;盈亏风险;保证金制度;风险管理的效果。

6.互换

互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照商定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金融交易,包括货币互换、利率互换等。

●金融机构(种类、功能)

1.金融机构的种类

金融监管机构与接受监管的金融企业,存款性金融机构与非存款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非政策性金融机构,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2.金融机构的功能

信用中介、经纪和交易功能、承销功能、咨询和信托功能。

五、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1.交易账户和非交易账户

交易账户是私人和企业为了交易目的而开立的支票账户,客户可以通过支票、汇票、电话转账,自动出纳机等提款或对第三者支付款项。

交易账户包括活期存款、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自动转账制度等种类。

非交易账户包括储蓄存款、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1)存款业务,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2).其他负债业务,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短期资金占用,发行金融债券。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1.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1)现金资产:

库存现金、存放中央银行的款项、存放同业款项、托收中现金;

(2)贴现业务:

商业票据、政府债券;(3)贷款业务:

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和消费贷款;(4)证券投资业务:

国库券、金融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国际债券。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1.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內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即能为商业银行带来货币收入,却不直接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

2.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中间业务主要包括结算业务,委托代理业务,租赁业务,咨询业务,保管业务,投行业务,信托业务,信用卡业务等;表外业务主要包括担保业务,票据发行便利,金融业务,贷款承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