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细胞生活的环境.docx
《112细胞生活的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2细胞生活的环境.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2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模块为《稳态与环境》,因此,在开始本模块的学习时,就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做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
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新知】
学习任务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自主学习
活动1:
通过阅读教材P2-P3,明确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的含义及细胞外液的组成,并用文字和箭头标示出它们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向。
活动2:
写出下列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1)组织细胞:
(2)血细胞: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4)毛细血管壁细胞:
(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自学检测
1.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2.右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据图回答:
(1)填出各标号所指液体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
(2)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填标号)。
(3)图中④内物质来自 。
学习任务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自主学习
活动1:
阅读教材P4,了解血浆的化学组成,区分组织液、血浆、淋巴成分的异同。
活动2:
判断下列物质或反应是否存在或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
①葡萄糖()②原尿中的尿素()③血红蛋白()④呼吸氧化酶()
⑤抗体()⑥汗液()⑦泪液()⑧血液()⑨消化液()
⑩Na+()
乳酸()
受精作用()
抗体的合成()
自学检测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B.葡萄糖C.呼吸酶D.血浆蛋白
4.下列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组合是()
①消化酶②抗体③维生素④血浆蛋白⑤SO2-4⑥O2⑦血红蛋白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D.②④⑥⑦
5.下列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疾病是()
A.浮肿B.手足抽搐
C.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D.尿毒症
6.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细胞内液
C.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中D.丁中O2浓度比甲中高
7.内环境中不含()
A.胰岛素、氨基酸、尿素B.酶、甘油、维生素
C.麦芽糖、淀粉、乳糖D.无机盐、葡萄糖、性激素
学习任务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自主学习
活动1:
了解内环境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的理化性质
自学检测
8.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
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B.碳酸C.三磷酸腺苷D.钾离子
9.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10.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A.Fe2+B.K+C.Na+D.Ca2+
合作交流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细胞外液的PH会显著下降么?
具体如何调节?
学习任务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学习
活动1:
结合教材,判断下图ABCD所代表的名称。
自学检测
11.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总结提升】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图
【巩固达标】
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消化液
2.组成内环境的三种主要成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血浆
组织液B.组织液→淋巴C.淋巴→血浆D.淋巴→组织液
3.在下列物质中,一般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
A.葡萄糖B.CO2和O2C.H2OD.血红蛋白
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B.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C.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一般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5.右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
请回答
(1)正确填出①~⑤所示结构或内部液体的名称:
①为,其内液体称为细胞内液。
②内液体称为。
③内液体称为。
④内液体称为。
(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不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其理化
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和。
(3)②内液体中有HCO3-、HPO42-等离子,它们对于维持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4)此图也表示了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的相互关系,各细胞直接从内环境中获得和,并直接向内环境中排出。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学习重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学习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学习新知】
学习任务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自主学习
活动1:
尝试分析P7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活动2:
通过调查,了解人体体温的变化规律
活动3:
阅读教材P8,理解稳态的含义
自学检测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2.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包括哪项内容()
A.小肠肠腔内pH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组织液中的温度的相对稳定D.淋巴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环境因素的是()
A.温度 B.酶 C.pHD.渗透压
学习任务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自主学习
活动1:
阅读教材P8,了解人们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过程
自学检测
4.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
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
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
A.①②④⑤B.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D.③⑥⑦⑧
5.从事养殖业的人都知道:
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
A.氧浓度较低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6.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pH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排出CO2
B.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pH
C.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
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
学习任务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
活动1:
阅读教材P9,通过实例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活动2:
通过实验,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自学检测
7.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
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无限的
C.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D.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总结提升】构建内环境稳态与人体的主要系统的功能联系的示意图
【巩固达标】
1.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2.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
A.细胞中DNA含量相对稳定 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
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D.血浆pH相对稳定
3.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是()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葡萄糖量B.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C.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5.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体内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统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都与生物体本身具有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
动物和人体是如何通过自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
本章主要从个体水平来阐述稳态的维持,本章和第4章、第5章共同组成多层次生命系统的稳态、调节以及稳态与环境的关系的内容,是一个整体。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学习重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学习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学习新知】
学习任务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自主学习
活动1:
回顾初中教材,小组讨论,标出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活动2:
自主阅读教材,明确下列问题
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②反射的概念③反射的类型
④反射的结构基础⑤反射弧的组成⑥反射发生的条件
活动3:
结合教材P17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示意图,标出反射弧的结构名称,说出兴奋的概念及反射的大致过程
自学检测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
A.由于气温高而出汗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
C.在强光下瞳孔收缩D.用手触动含羞草的叶片,叶片立即收缩而下垂
2.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3.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开,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合作交流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靠几个神经元完成?
学习任务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自主学习
活动1:
观察P18图示及相关文字说明,理解兴奋是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
___________
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____________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_______________
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______________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
电流方向在膜外由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在膜内由__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___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
4.在1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5.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静息时膜内是正电位,膜外是负电位
D.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因为K+内流
6.如图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
(甲图为神经纤维,乙图含有突触结构,甲、乙图中ab间长度相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态是______________,在这一电位状态时,膜外______________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______离子浓度高于膜外。
(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甲图所示,当a处受到刺激时,电流计将怎样偏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同时在甲、乙图中a处给予一个有效刺激,观察指针摆动,指针反应时间落后的是__________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自主学习
活动1:
结合教材分析突触的结构,标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活动2:
阅读教材P19,理解兴奋是如何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
合作交流为什么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自学检测
7.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
B.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C.突触小泡移动到突触前膜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D.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8.在一次反射过程中,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以及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
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A.效应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B.感受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C.效应器、突触小体、突触后膜D.感受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感受器和效应器应该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中
B.所有反射的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它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
C.兴奋传导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
D.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细胞膜,也可以是肌细胞膜等
【总结提升】比较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特点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信号形式
传导速度
传导方向
实质
【巩固达标】
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2.右图为一完整反射弧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的传导方向是E→D→C→B→A
B.刺激B点或D点,刺激点两侧均有电位变化
C.刺激D点,B点有电位变化,刺激B点,D点也有电位变化
D.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3.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4.肉毒杆菌注射除皱是由加拿大皮肤科医师发展的新型除皱技术。
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毒蛋白,是自然界己知的最强的神经毒素。
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麻痹肌肉从而达到除皱效果。
这种毒素可以影响兴奋传递中的结构是()
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D.受体
5.如图如果A接受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会引起E收缩
B.神经细胞C与D的兴奋是同步的
C.在B处,兴奋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
D.一般情况下,E中细胞将消耗蛋白质分解释放的能量
6.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
现于箭头处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电位变化的位置()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D.a、b、c、d和e处
7.右图是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
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
D.以上说法都对
8.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
学信号→电信号
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
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
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9.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析此图回答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_,该物质使另一个神
经元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触小泡中的膜结构直接来自于细胞中____________(填
细胞器)。
(3)在突触小泡内物质的分泌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怎样的结
构特点?
____________。
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内环境成
分中的____________。
(4)突触后膜上有一种受体,该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
【学习目标】: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学习重点】:
人脑的高级功能
【学习难点】:
人脑的高级功能
【学习新知】
学习任务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自主学习
活动1:
结合教材P20图2-5,识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级中枢的功能
活动2:
阅读教材P20资料分析,理解神经系统中各级中枢之间的关系
自学检测
1.人体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位于()
A.下丘脑B.延髓C.大脑D.小脑
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③②①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②③
学习任务二人脑的高级功能
自主学习
活动1:
阅读教材P20,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活动2:
阅读教材P21,结合图示,了解人类大脑皮层言语区的组成及功能
活动3:
结合图2-7,理解不同形式记忆的关系及学习与记忆的生理基础
自学检测
3.某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写字,也能看书看报,受损的是言语区的()
A.S区B.W区C.V区D.H区
4.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
【总结提升】梳理人脑的高级功能相关知识
【巩固达标】
1.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D.效应器的兴奋性
2.图所示为测定A、B为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
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c处,电流表的变化是()
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
B.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
C.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3.下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C.经④释放的递质只能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D.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4.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D.树突
5.下图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下列正确的是()
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动作电位逐渐增强
C.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D.在S5~S8时期,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6.上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
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
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
请回答:
(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__进入___,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3.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学习难点】:
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学习新知】
学习任务一促胰液素的发现
自主学习
活动1:
阅读教材P23“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完成如下问题:
1根据沃泰默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沃泰默的结论是什么?
你们同意他的解释吗?
3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他们是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他们的观点的?
4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有没有不严谨的地方?
5上述促胰液素的发现,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
活动2:
举例说明什么是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有什么区别?
学习任务二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自主学习
活动1:
区分人体的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判断下列腺体哪些属于内分泌腺)
①唾液腺②汗腺③甲状腺④泪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