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吴下阿蒙造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567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吴下阿蒙造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用吴下阿蒙造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用吴下阿蒙造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用吴下阿蒙造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用吴下阿蒙造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吴下阿蒙造句.docx

《用吴下阿蒙造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吴下阿蒙造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吴下阿蒙造句.docx

用吴下阿蒙造句

用吴下阿蒙造句

篇一:

二Ο一五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答卷

二Ο一五年上学期期中考试答卷七年级语文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

1.(D)2.(D)3.(C)4.(B)5.(B)6.(D)

7.

(1)万里赴戎机当窗理云鬓

(2)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8.

(1)

(2)广告词:

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

9.

(1)(以宾客之礼相待)

(2)(常人.普通人)

(3)(曾经)(4)(停止)

_.(B)

_.A.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就能终身不忘..

B.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渐渐地(同乡人)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_.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司马迁幼时担心自己的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可见,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因素,后天的学习才是关键.(2分).

_.(C)_.(C)_.成语:

刮目相待/吴下阿蒙造句:

_.略

三.现代文阅读

_.C;D;A;B._.(B)

_.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_.示例: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岭.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表达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无限的乐趣.

_.本文的叙事线索是目光(齐刷刷的目光);记叙的顺序是顺叙(时间).(2分)

_.试用文中的语句简要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无缘参加高考;经过①稀里糊涂补习了几天②疯狂地读书;结果:

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4分)

23.第①段中画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全文;

句中的〝伤痕〞指的是彭老师勒令〝我〞滚蛋,同学们歧视〝我〞.(2分)

24.从文中找出一个与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即〝我〞连预考都差十万八千里.(1分)

25.第④段中描写出了一种寂静,冷漠的环境特点;

作用是烘托〝我〞受到极度的羞愧.痛苦的心情..(2分)

26.联系全文看,使〝我〞〝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因素有哪两个?

①老师把〝我〞赶出教室②同学一齐鄙视〝我〞(这是参考答案给的)/〝我〞的拼命读书.(2分)

27.最后一段中画线的语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以前遭遇的目光使〝我〞刻骨铭心,现在已成为催促〝我〞不断努力的动力.(此部分的题目不必强求答案统一,但一定要说得有理才可给分).(2分)

篇二: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人教版]

第_课>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题目是编者加的.>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_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_9-1_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

对……说.掌事:

掌管国家大事.但:

只不过.多务:

事情多.孰若:

与……相比如何.遂:

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

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

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

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

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

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目标4)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一.二.三.

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六.说课精要:

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教后记: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

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

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

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

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

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

吕蒙说:

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教后记: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

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学生能够理解和找到文中的主旨.背诵的情况也是良好.

_>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2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3通过人物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重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难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看导语.注释1(作者.作品简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卿邪孰遂

2朗读课文

三看书下注释,了解全文大意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字多义

四阅读课文概括情节

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五课文在材料的安排.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六分析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孙权:

严格要求殷切期望

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2吕蒙:

知错就改虚心好学才干谋略大有长进

七找出文中成语并解释1吴下阿蒙

2刮目相看

篇三: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新)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初二语文试题编制人:

尚现刚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6分)

1.[认一认].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无误的一组()(2)

A.赫(hè)然弥(ní)坚可歌可泣(qì)风悲日曛(_ūn)B.重荷(hè)彷徨(páng)锲(qì)而不舍鲜(_ián)为人知C.磐(pán)石筹(chóu)划兀(wù)兀穷年沥(lì)尽心血D.深邃(suì)踌(chóu)躇气冲斗(dòu)牛警报迭(dié)起2.[写一写].补全下列词语,并解释所填的字.(4)义愤填()()轻怕重()乎不同锋芒()露3.[辨一辨]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

A.对犯错误的同学,我们应认真地指出他的特点,真诚地帮助他,不能讳疾忌医.

B.暑假了,李明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海南三日游〞活动,他那被晒黑的饱经风霜的脸,让人联

想起亚热带的阳光.

C.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全班同学的热情鼓起来.D.你们学校打篮球的水平实在高,我们甘拜下风.4.[记一记]按要求填空(_)

(1)○1>的作者是,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等.(2)名句填空

○1.鞠躬尽瘁,.○2.金无足赤,.○3,一览众山小.(杜甫>)

④杜甫的>一诗中表达作者远大志向的名句是,⑤气蒸云梦泽,.

⑥>中说明作者志趣高雅的句子是:

⑦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的人,一个有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想一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请写出两个你崇拜(喜欢)的人,并用一句话来评价他.(4)

○1人名评价○2人名评价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4分)[课内回顾]

(一)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

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

〝这可以用底下的方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说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信任他.

〝文革〞初期,他所有的研究所(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_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_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1.奥本海默与邓稼先性格和为人是截然不同的:

奥本海默是_____;

邓稼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欣赏理由是

初二语文试题编制人:

尚现刚

造句(3)

2.选文第二小节中加点的词〝常常〞和〝时有〞能互换位臵吗?

为什么?

(2)

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列举邓稼先在〝文革〞中的两件事正是为了说明

(2)

4.怎样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这句话的

含义

(2).

5.选择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准确意义.

(2)

(1)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A.纯粹B.纯洁C.纯朴D.单纯

(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A.对未来事物的希望B.使人满意的C.符合希望的

(二)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

〝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划线的词

(2)

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解释句子(4)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本文选自>,那是一部____体通史,其主编者是(人名)是______家.家

(2)4.解释下边两个成语并造句.(4)

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句

[课外演练]

(三)>

其实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

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

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

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囚

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斯

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

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

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

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

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

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

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

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

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

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

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

>,>.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

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奇集>>.

1.〝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中所提到的〝小说〞即>,它是我国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一本回忆记〞指>.(2分)

2.鲁迅学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弃医从文的原因又是什么?

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

(2)

3.请分别说明下面句子中两个〝不好〞的不同含义.

(2)

①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

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语文试题编制人:

尚现刚

②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

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加点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谈谈你对鲁迅人生道路选择的看法以及你所得到的启示.

(2)

(四)生死攸关的烛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____的搜查.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地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

〝天真冷,我到柴房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走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

〝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

〞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去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等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了.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娇气地对德国人说: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

〝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1.根据上下文选词填空:

(1)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______(A.严谨B.严峻C.严密D.严厉)的搜查.

2.第5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点的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指

(2)

3.〝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

〞保持原意,把这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可看出,文中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是为了表现那个中尉____________的态度.

(2)4.〝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和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既_______又________的复杂心理.

(2)

5.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

(2)如:

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

伯诺德夫人.小女儿杰奎琳.6.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

(2)三.写作展台(50)

年轻的贝多芬闯荡维也纳,在那儿他得到了亲王李希诺夫斯基的关怀备至.对此,贝多芬十分感激.后来,亲王企图迫使贝多芬改变自己的意志,贝多芬勃然大怒,并宣布与之绝交.他在致亲王的绝交信里写道:

〝您之所以成为一个亲王,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却是由于我自己.亲王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永远只有一个!

〞请以〝只有一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

(1)除诗歌外,其它体裁不限.

(2)不少于6_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