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各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汇编.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4623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各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各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各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各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各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1各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汇编.docx

《2021各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各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汇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各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汇编.docx

2021各省高考真题古诗阅读汇编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鹭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

“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 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鹭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 本词将鹭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 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鸯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

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

②侧径:

狭窄的路,篮舁:

竹轿。

③骨毛清:

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4.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

请简要分析。

(2021-新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

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

即白居易。

②惠远:

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

③莫谩:

不要。

雨花社:

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 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 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6.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

请简要分析。

(2021•新高考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

(注)七月诗:

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 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 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8. 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

解的?

(2021•北京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⑴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⑵,恨不茅三间。

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⑶。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

(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

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

(2)周公与管蔡:

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

(3)华颠:

头发花白。

9.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

B. “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C. “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

D. “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B. 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

C. 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

D. 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11.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2021-天津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念奴娇

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宋]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

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

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

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

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画角吹残,

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

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注]姑射:

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

12.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和”,即和韵,是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

这首词就是朱熹依照傅安道和朱希真

梅花词的韵而创作的。

B. 词的开篇运用拟人手法,并以问句提起,将梅花与“群芳”比较,突出梅花的清

香与洁白。

C. 词中写梅花美艳无比,与姑射山仙人相伴;“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

寻常的韵致。

D. “画角”“绿阴”数句,写梅花宁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结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

断梅枝。

13. “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4. 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意难忘•山家

[清]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

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

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

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

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

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

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

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注)①瘦尊,即癭樽用瘦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15. 词中"衰翁”的身份是 。

下片中" ”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

16.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2021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12-14题。

(8分)

虞美人[北宋]晁补之

原桑飞尽霜空杳。

霜夜愁难晓。

油灯野店怯黄昏。

穷途不灭酒杯深。

故人心。

羊山古道行人少。

也送行人老。

一般别语重千金。

明年过我小园林。

话如今。

12. 出版社编《历代词选》,拟为这首词添加一个题目,以下选项中合适的一项是( )(1分)

13. A.野望 B.归隐 C.饯别 D.怀旧

14. 13.下列关于这首词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原桑”两句以萧条之景渲染悲壮情绪。

B. “油灯"句借助典型画面表现人物心理。

C. “羊山"两句以行人情状反衬自身遭遇。

D. 全词不事雕琢,用语清丽,情思宛转。

14.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词中画线部分。

(5分)

参考答案

1. D

2. 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

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赏析能力。

只是从视觉

D.“听觉”是错误的。

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上书写了鹭鹭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鳅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

明确本词的语言特色后,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可。

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鹭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鹭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

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

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3. C

4. 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分析】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

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及处世态度的能力。

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

颈联说:

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

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

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见,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

在“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把个人之乐暂且放下,将苍生之忧挂在心头。

在这一点上,他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可谓异代同心。

5. B

6. “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

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分析】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B.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溢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

故选B。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内容的能力。

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己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

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惠远东林住得无?

”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

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

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

7. C

8.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

诗书无涯,发奋读书;法乎先圣,修身立事;

心怀家国,永存社稷。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错误,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较选择。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情态和态度的能力。

从题干来看,考生要理解“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的用意。

首先分析诗歌的标题。

诗歌标题是“示儿子”,可见这是一首教导儿子的诗歌。

然后理解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进一步分析诗人这样的用意。

“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