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故事集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5674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故事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教学故事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教学故事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教学故事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教学故事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故事集锦.docx

《初中语文教学故事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故事集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教学故事集锦.docx

初中语文教学故事集锦

教学小故事

记得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过这样一句话:

“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

捧一颗爱心上路的人,一生也都将生活在爱里。

”在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切身领悟到了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起初,听说教的这两个班入学成绩不尽如人意,心里就没了底,常想:

这样的班,我能教好吗?

这样的学生,我能管好吗?

最初的这个“差”印象让我不自觉地戴上了“有色眼镜”,感觉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他们都没有“优班”的学生好。

然而,一次家长的来访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原先班里有一名语文一直不错的男生,期末考试中成绩却突然下降了,我发现这与他去网吧玩游戏有关,于是请来了家长。

在交谈中,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小学老师根据成绩有意识的把他们分为“优等生”与“差等生”,而他被列入了“差等生”行列。

他的母亲认为,正是这一点影响了孩子的性格养成,变得不爱说,不爱表现自己。

家长走后,我的内心十分不安,虽然自己没有像那位老师一样把学生分等,但戴着“有色眼镜”,也同样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想到这儿,我突然意识到,“教师”这一称呼所承载的责任有多麽的重大。

自此,我摘掉了“有色眼镜”,捧出一颗真心给学生,时刻告诫自己:

他们都是“好”孩子!

我决心,用“爱”点亮学生的一盏盏“心灯”。

与学生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慢慢发现,其实,他们都极度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关爱。

假若老师对某一个学生另眼相看,倍加重视的话,他会自然而然的视你为“知己”,不仅尊敬你,而且会更加喜欢你,愿意倾听你的教诲与劝导。

于是我把责备变成了提醒,把批评变成了鼓励。

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孩子们的一言一行,极力发掘他们身上的潜能,抓住机会,适时引导。

126班有一名女生,眼神中时常流露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应有的忧愁,上课完全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几次找她谈话,她都一言不发,眼中闪动着泪花。

过了几天,我在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封信,打开一看,娟秀的字迹记录下的,是家庭不和给孩子带来的痛苦与无奈,文笔中透露出的善感的情思,使我突然意识到她是一棵文学苗子。

此后,我越发关注这个女孩,找她谈心,鼓励其在作文方面下功夫,课下还进行个别辅导。

渐渐的,她的作文写的真实细腻,于是被我拿来当范文在班内朗读、评析。

虽然,在此过程中,她上课时仍走神、说小话,但她意识到这是不对的,下课后主动向我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犯。

这两、三个星期,她的改变更让我喜出望外,课文的朗读与背诵大有进步,笔记和作业情况也有明显改观,灿烂的笑容让那张青春年少的脸庞更加光彩。

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现在,我以正常的心态看待每一个孩子,用真心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努力使他们的美好记忆留驻这一刻。

同时,我的心也因此而变得温暖,生活也因此而变得多彩。

 

教学小故事

xxx,是个帅气的小伙子。

虽很调皮,上课很少认真听讲,却很懂事,很讨人喜欢。

最神的是他看起来吊儿郎当,每次该背的课文绝对及时会背,该完成的作业也能及时完成。

于是对他更多了一份关爱和疼惜。

记得有一次他没能及时会背课文,我按照约定罚他抄写,他很无奈但不无真诚的说了一句:

“也就是你呀,换个人我才不抄呢。

”当时我也开玩笑说“别给我抄,不用你抄”,虽这么说,心里也美美的,至此之后,他没被罚过。

心中称他为“男子汉”

昨天上课他又走私了,而且眼神示意已经无济于事,无奈我又用我们特有的方式“帮助”了他一次。

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晚自习值班,正赶上他打架了,据他说是第三次犯错误,可能会被开除。

拿书走的时候,他眼中含泪,说了句“老师我走了,如果真不回来了我在这提前谢谢你!

”一句话我的眼泪也下来了,几多不舍和惋惜!

挺好个孩子,被应试教育折磨成了“问题学生”,我对他的一点关爱和理解,竟成了他学生生涯中最美的回忆,多么可怜!

又多么可惜!

真的痛恨该死的应试教育,今天早晨看早自习,铃声已经响了,孩子们是早坐在教室了,可七十多人只有五六个人开始学习了,剩下的又说笑打闹的、吃东西的、发愣的,那感觉就是反正我给你来了,反正我也没迟到。

我很气恼,但更多的是无奈,孩子们对学习有几分兴趣呢?

每天周而复始的重复这么枯燥的生活,常常是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

沉重的课业负担,基本无望的升学前景,让这些孩子又能怎样?

有时庆幸我是一个有爱心的、善解人意的好老师,有时真觉得我的学生是幸运的,可能我不能给他们更广博的知识,但我会让每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找到起码的自尊。

 

教学小故事

语文课堂教学一直以来是我们新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体现,所以课堂教学成了我们永恒研讨的课题。

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

课堂是师生共同发现、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乐园。

怎样来实现课堂应有的价值、实践这一“乐园”的遐想?

那就是如何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地呈现“怎么教”、“教什么”。

很多时候,不少教师包括我,只要是上课,只要是上阅读课,言必是教参内的、说必是网络上的,在对文本阅读中惟独没有自己的,在对引导学生中照着自己设计的“蓝图”,充当“讲”师角色,漠视学生反应,哪里谈得上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体验呢?

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学设计作出新的诠释,对此我有了一点想法和实践,希望能够在漫山遍野的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前行的那条羊肠小道。

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不断更新、师生持续创造的过程。

在学习方志敏《清贫》时,学生没有任何障碍地从课文中读出来的是“一桩趣事”,我个人认为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质疑,从“趣事”中领会“清贫”内涵,所以教学设计围绕这个目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试图以自己的理解来设计课堂教学,规划学生领悟课文水平。

可是在教学中学生从文本中“趣事”、“不幸”入手,引发激烈争论:

怎么被俘还是趣事?

既是趣事怎么又是不幸呢?

由此课文理解的突破口在学生争论中被打开,而我自己设计的突破口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学生在读读找找中,又提出了“清贫”怎么会是“革命者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难道战胜困难离不开清贫生活吗?

结果学生从课文中得到了方志敏是一心为党一心为公高洁风范、国方兵士是一心为己一心为钱丑恶嘴脸,还有学生从自己所看的新闻中得到了难怪现在到处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就是要让他们知道一心为公重要性,只有一心为公,才会战胜诸多困难……课堂上我顺着学生的理解适时引导,学生的理解已经大大超出了我原先的教学设计。

“任何教育情境都是特殊的,试图将教学过程工程化、模式化、机械化,就是压抑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并有违教学的宗旨”。

我在上《百合花开》时,同一所学校同样年级不同班级,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热情、文本拓展深广度不一样,但是由于本人适时调整了课堂的切入点、文本的突破口,一个班级按照课堂预设情境导入课题,并且以一株小百合成长过程的讲述作为文本的突破口,另一个班级则有一位我比较熟悉的同学上课前擦黑板的行为导入课题,以这位同学以自己的方式“默默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作为文本的突破口,都激发了学生深入解读、探讨的兴趣所在,同样让学生获得了对“美丽”的思考和体验。

课堂没有按照我的教学设计发展,但是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生成了个性化阅读、个性化表达、个性化体验的目标基本达到。

所以教学设计是要求我们教师心里装着学生走进课堂,而不是自己,更不是教案,这样我们的课堂最终才会是“指向人的解放”。

教学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价值取向和活动范围。

我一位同事在上《小桔灯》时,学生正在讨论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品质时,一位男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这个故事是假的,是冰心奶奶瞎编的,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不可能做到这样,因为我们这么大,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也会感到害怕的”,而且这位同学还举了他妈妈一次生病晕倒的经历来证实。

我想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会有学生“唱反调”,这个时候如果老师能够再次让学生注意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还有小姑娘成长的环境,就可以进一步根据课文来引导学生认识生存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作用,所谓“穷人孩子早当家”,环境塑造人等道理,激发学生对文本以及文本之外更深入地理解。

我们今天的教材中有很多类似的课文,从内容上看似乎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其实只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在创设情境同时,尤其要设计学生精神世界、价值取向、活动范围与课文有机联系,让学生从课文中、在互动中得到一种或深或浅的认识或感悟。

我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按照旧有的理解,学生不可能达到那种理解高度。

在教学设计时,我从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丰富细致地描写和叙述角度阅读,认识什么是叙述什么是描写,理解童年的“我”对玩耍和读书态度,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讨论什么是童年。

课堂上学生从课文的阅读、质疑中读出了“童年的就是快乐的”、“要珍惜童年珍惜童年的记忆”,进而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快乐往事……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感悟着自己的生活,我认为这才是成功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充分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学和教育的艺术的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百合花开》一文时,我通过赢取同学的掌声方式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激励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心中疑惑,同时对学生的表现采取了“我信息”方式作出积极性评价,激发学生能够对百合花获取个性化认识;通过小组合作阅读、合作探究等形式营造竞争性课堂氛围,及时点击学生快要懈怠的兴趣区,激发他们阅读思考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成功意识,从而有效的实现“教师的需要、兴趣、价值观、经验和教学能力获得充分体现”。

我为了引导学生认识百合花开是为了带给别人美丽和祝福,提出罂粟花的假设,把课堂推向又一个高潮,学生自然主动利用自己的认识来检验我的假设,有位同学在表达中提出了“假如是我应该怎样给别人带来美丽和祝福”的问题,学生在交流中畅所欲言,要使别人美丽,自己首先美丽;要使别人快乐,自己首先快乐……获得了对文本更深的理解。

学生的读和说是我本课教学设计的主旋律,通过学生的朗读、质疑、释疑,课堂有了生气、思维有了火花、情感有了共鸣,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了对百合花开过程的认识以及存在价值的理解,并且领悟到自己怎样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思考。

在学生读和说的过程中,把自己经验上的认识、内心深处的想法、个人顿悟的火花一一地显现出来,有机地融合到课堂的主题活动中,发展了语文课程资源,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

课堂上学生的智慧在这里碰撞、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延伸、学生的思维在这里发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生”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着眼于互动的设计,这种互动就是让学生在读、问、悟、答中体验成功收获喜悦。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科学的教学设计是以文本为载体,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对学习者、学习材料以及课堂涉及到的学习资源作出充分而又灵活地规划,打破依赖别人解读、为自己而设计教案的陋习,努力做到教学设计是为学生设计、为语文课程的发展设计、为体现自己专业成长设计。

 

教学小故事

一直以来,都喜欢写点什么。

教学中的点滴故事、瞬间感动,成长路上进步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生活中的渴望和幸福,都可以伴随文字,化作人生的记忆,镌刻在灿烂的生命里。

这样的文字,或许就是一幅水墨,清清淡淡,不华丽,不炫目,但意蕴会慢慢地渗进你心里,留在那儿,轻轻柔柔地占据着,让你拥有着;

这样的文字,或许就是一曲小调,悠悠婉婉,不恢弘,不昂扬,但清新、自然,真切地发自心底,溢了出来,快快乐乐地吟唱着,是你的世界,你的歌。

羡慕、敬佩很多专家,洋洋洒洒的著作,深邃的思想、灵动的智慧,让我们受益。

我是老师,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

我没有那样的大气、睿智,但我在意每天的读书学习,在意每节课的认真教学,在意经常地追问与思考。

所以,我用我浅白的文字,零零碎碎地记录下了我的故事、我的感悟。

喜欢这样的“写”,正如此刻,静静地敲打下这些文字,小调悠然,水墨跃然,真是快乐的语文、惬意的享受呀!

 

教学小故事

***期中考试过后,惯例是批阅试卷。

阅读短文,照往常看来,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题型,但这次做得还不错。

我不时地为学生有创意的理解而暗暗喝彩。

这时候,一份试卷吸引了我的注意。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防不胜防——比喻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做防御的准备。

几乎无懈可击。

我一下子想不出比这更好的解释。

连忙翻看试卷主人的姓名。

是一位成绩平平的女生。

我的赞赏三秒钟后转变成了难以置信。

我甚至想象得出那个女孩乘监考老师不注意埋头翻字典的情景。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在“√”后面连着打了两个重重的“?

”,就像两只质询的眼睛。

我希望这两只质询的眼睛,能唤起她的愧疚之心,那也就够了。

事情并没有结束。

分析试卷了。

和别的老师不同,我总是习惯于请学生自己提出试卷中的疑难,请求别人援助。

谁能料到,那个女孩子,我心目中认定的“作弊者”,居然站起来提问了:

“老师,我不懂‘防不胜防’的意思。

我气得差点晕过去。

哦,那意思是不是在质问我:

字典上的解释还不对,要什么解释呀?

在象征性地请几位学生说了他们的理解后,我终于按捺不住满心的怒气,冲她冷冰冰地说:

“其实最最标准的解释就在你的试卷上。

”教室里像炸开了锅:

“会的干嘛还要问啊?

”“是不是字典上的解释啊?

”我的怒气还在延续:

“这些问题你们去请教她吧!

女孩夺眶而出的泪水,在我看来,是谎言揭穿后的羞愧。

我没有继续理会她。

课继续上了下去。

语文老师是忙碌的。

在我几乎淡忘了这件事的时候,学生的日记交上来了(我一般一周收上来批阅一次)。

读到她的日记,我惊呆了。

“……‘防不胜防’的解释,您一开始打了对,后来又在边上打了两个问号,我没在意,心想待会儿查查字典吧,后来您让我们提不懂的问题,我就想,不如举手问问同学们吧,还省了我查字典。

问题一提出来,看看您的脸色,我心里忽然觉得空荡荡的,什么感觉也没有……您说其实标准答案就在我试卷上,我当时还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读完后,立即有同学说我是查字典的,我刹那间明白了那两个问号的意思,我好伤心啊!

许多双眼睛看着我,那种怀疑的眼光像针一样刺在我身上,不,是刺在我心上。

老师,我没有查字典,我是自己想的!

我发誓!

我希望您能去问问监考我们的卢老师,和我周围的人,请您还我一个清白吧!

眼前恍然浮现那双含泪的眼睛。

忽然想起案边的现代汉语词典。

不过几秒钟,便找到了“防不胜防”这一词条,白纸黑字赫然写着:

要防备得太多,防备不过来。

对啊,仔细想想,“防不胜防”,哪来的比喻义呢?

我的心,骤然痛了起来,我知道,那是因为,它感应到了另外一颗心的痛。

与此同时,无尽的懊恼在我的脑海里弥漫开来……

如果那天批阅到那个解释,能翻开我那近在咫尺的词典,而不是听凭我的主观判断……

如果那天上课她提到那个问题,能耐心听听她的感受,而不是一任我的怒火蔓延……

如果那天她流着泪到下课,能找一点时间和她倾心交谈,而不是以忙为借口将事情抛到九霄云外……

如果……

不敢想下去了。

任何一个如果,需要的仅仅是几分钟,甚至是几秒钟,然而我吝啬到一秒钟都没有付出。

不是总以为是在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吗?

不是总在追求给学生最好的教育吗?

一件小小的事,却不经意暴露了我内心深处那浅薄的师道尊严。

总是自以为很努力,总是带着偏执的自信不停地朝前走,却忘了要停下来,哪怕是几秒钟,听听学生的声音。

第二天的晨会课上,我诚挚地向那个女孩子道了歉。

课的最后我对我的学生说:

“在我们要对一个人或一件事下一个结论之前,千万别忘了给对方,也给自己,留一点时间。

话未说完,泪已盈眶,我,女孩,全班的孩子

 

教学小故事

哲人詹姆士曾精辟地指出: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无论什么人,受到激励而改过,是非常容易的,受到责骂而改过,则不太容易。

而学生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

在研究者、教育者、家长眼里,表扬能直接增强内在动机。

我也从未怀疑过表扬的积极意义,然而那一次,使我对这“真理式”的做法产生了疑问。

在上完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我留了一个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写一篇展现自己父母几个生活片段的作文,不能抄袭。

这次写作练习难度较高,一方面检测学生描写人物特征的能力,另一方面体验父母的辛劳,培养亲子情感。

我总以为这是充满人情味的作业,学生一定能写出一批高质量的作品来。

然而,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却令我大失所望,一批优秀学生的作文也平淡如水。

正当我气愤之时,一篇流畅清新的作文映入眼帘。

作者是一个文静女孩,叫小楠。

小楠平时沉默寡言,安静得让人感觉不到她的存在。

这次作业小楠是照抄了一篇范文,但相对于其他作业,小楠写得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作文虽不符合要求,但这种学习态度比优秀学生好上百倍,我倒要破例好好表扬她一番,好触动一下令我失望的“宠儿们”。

带着这种想法,我步入课堂。

在小结了上次作业不足之后,我大声对学生说:

“同学们,我要重点表扬一篇作业,那就是小楠同学的作业,她的作业比每一个同学都认真!

”学生们把目光都移向小楠,小楠满脸通红,眼神里流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

说着,我把作业放在显示台上。

“照抄的!

”学生们不满地说,“这样的作业我们也写得出来!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我立即发话:

“小楠同学的作业虽然是仿文,但态度比我班几个写作小组的同学都好!

你们虽然写作水平不错,但态度不认真,连小楠都比不过!

”说着我瞪了瞪几个“宠儿们”,他们都有惭色。

忽然,只听“叭”的一声,循声望去,小楠把铅笔盒重重地摔在地上,竟趴在桌上抽泣起来!

面对小楠这突如其来反常的一幕,学生们都目瞪口呆,而我在一旁一阵茫然:

真想不到,平时一个连说话都有点害羞的小姑娘,竟发这么大的脾气……难道我错了?

难道表扬也有错?

……

认真反思之后,我发现我对小楠的表扬不但没能激发积极的学习情绪,反而增加了她的心理压力,加剧了师生间的心理冲突,酿成了一个学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和逆反心理。

表扬这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激励手段在这里竟然会如此贬值!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让我们对表扬实施的全过程进行分析。

首先,看看表扬的初衷:

教师布置了一个有难度的作业,但优秀学生写的平淡乏味,这与教师的意愿相违背。

小楠的作业虽是抄袭的,但很认真,这加剧了教师对那些“宠儿们”的不满,于是萌发了有意拔高小楠作品的质量来达到鞭策其他学生的目的。

教师设计表扬的根本意图“不在于激励,而在于批评”。

其次,从表扬的实施过程看:

教师把“仿文”展示出来,学生都不能认同,他们马上意识到这是教师有意拔高,而非这篇作文有多少可取之处。

教师在使用激励性语言时,用”态度比我班几个写作小组的同学都好。

”采用横向比较,教师把“态度”这个不稳定的因素作为评价的杠杆,对优秀学生“态度”的批评,其实是对他们“写作能力”的肯定,“批评”非批评。

“态度不认真,连小楠也比不上!

”表面上是对小楠学习态度的肯定,其实则在不断地暴露“小楠能力不如别人”这个缺陷,“表扬”也非表扬。

最后,从小楠方面看:

她一向沉默少言,是一个不喜欢抛头露面的人。

这次作业难度大,由于能力不足,她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写作,偷了一个懒,仿写作文来搪塞老师,只希望不受到批评了就是大幸。

而老师却完全出乎她的意料,反而极力表扬了她认为不应该表扬的作业,因此,小楠觉得老师表扬很虚假,再加上同学们反对的压力,使一个不善于表露情绪的女孩所积蓄的愤怒超出零界点,于是采取“极端”的手段来发泄情绪。

从“表扬是为了批评”,到“表扬反而暴露了学生的不足”,再到“学生认为表扬的虚假而发怒”,从中最关键问题在于教师。

教师表扬不真诚是造成本次消极后果的根源。

一般来说,如果表扬不是自然而发的,而是精心设计操纵个体行为的,就会被接受者认为是虚假的,也是无效的。

不真诚的表扬,使被表扬者感到不舒服,表扬越脱离现实,这种不舒服感越大,从而激起学生对教师的强烈反感,使师生关系日趋恶化。

对学生而言,一方面使被表扬者觉得其他同学施加的压力,另一方面使被表扬者孤立,从而产生同学对他(她)的不信任,导致学生之间不合作,不友善,同伴关系紧张。

可见,表扬并非都有积极意义,不真诚的表扬是有害的。

表扬是否真诚是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

越真诚的表扬,越有助于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良好表现。

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如何做到真诚的表扬呢?

1、表扬是真实的欣赏。

教师对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给予真诚的关注和发自内心的欣赏,不能带有某种目的和企图。

切不可为了降低别人而有意拔高某个学生。

2、表扬要符合实际。

高于实际的表扬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和无助感,同时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怀疑。

因此,表扬的内容要与学生实际行为相一致,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同时也要让其他学生信服,从而产生更高目标迈进的愿望。

对摸不准的学生行为,教师不可草率下定论,可以通过调查,证实学生的行为后再给予表扬。

3、表扬要善于运用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的一个亲切微笑,关爱的抚摩,满意的点头,赞许的眼神,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表扬是发自内心的,用非言语行为进行强化效果好。

4、表扬要注意层次性。

教育对象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表扬也要注意层次性。

实验表明,中高年级故意表扬对个性的激励作用不明显,而低年级故意表扬效果较好。

对容易的任务进行表扬,对低年级有积极作用,而对高年级也许有消极作用。

对男生进行能力方面表扬能激发动机,而对女生在努力方面表扬效果更佳。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表扬的内容和方式,可避免表扬的消极作用。

一口气能吹旺炉火,一口气也能吹灭灯火。

表扬是一门艺术,注意平时表扬中的一字一句,让表扬具有激励又不失实在性,让表扬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真真实实的营养吧!

 

教学小故事

各种花的花期不同不能要求每种花同时开放,同理,因为个人经历的不同知识积累的不同,也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同时发展。

我们班的姜柏林,母亲因父亲不正干而离去,而父亲又常年在外不归,家中只有他一人,每月父亲给他汇一百元以支付日常用度。

他从小缺少关爱,对身边的人常常报以敌视的眼光。

在学校孤僻得很,没有朋友,也不跟同学做过多的交流,上课来,下课走,总是默默无语,让人几乎可以忽略他的存在。

当然,他的成绩也差得很,而且几乎每天迟到。

刚接触他时,不了解他家庭情况,总觉得这孩子见老师也不知道打个招呼,既不礼貌也不懂事,后来陆续从他的同学处知晓了他生长的经历,内心自然而生出同情,对于这样一个缺少关爱的孩子,我们应该尽力地去帮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先是到他家家访。

一座院落,长满杂草;室内,毫不夸张地说,完全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只有一张床一张破沙发和一台黑白小电视。

屋内阴暗潮湿。

问及他每天的饮食,他说几乎是顿顿面条,因为面条既快又省钱,至于改善伙食,从来就不敢想,否则一个月一百元不够花。

又因为没有表,所以总是睡过头。

看着这可怜的孩子,让人几乎掉下泪来。

向自己的过去说再见也是需要过程的,为了让他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同学的面前,我首先从生活上去关心他。

回家后,我立即炒了一罐肉等他放学时让他带回去改善一下伙食,课下常常找他了解生活上是否需要帮助之类的,逐渐的,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真诚的关爱,见了老师也知道远远的就打招呼了,有时还会主动找老师敞开心扉。

再往后,他和同学也逐渐的开始交流,在学校呆的时间相对要长了,这时,我开始从学习上要求他。

我要求他喜欢哪一科就先从哪科入手,自己主动学,不会就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而且在作业上他的量也要少一些,这样一段日子下来,有一些科目他也基本能听懂,也再没有哪个课代表反映他有不交作业的现象了。

现在,虽然他的成绩仍然不怎么好,但是,他已经能把自己融入这个集体中,而且,是一个既懂事有知道学习的孩子了。

教学小故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人为本。

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

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则学生的“心事”教师永远也猜不明白,而教师的“柔情”学生永远也不懂。

双方都互相埋怨并都在苦恼中,教师失望,学生伤心。

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

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桥梁,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更加顺利实现。

每一位当老师的都希望自己能和学生和谐共处,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

但这种良好的愿望往往总是会落空。

学生的貌合神离、阳奉阴违、屡教不改甚至于针锋相对的情况,让职业教育的班主任伤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