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5422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7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docx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

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科研基地

舞台设备生产车间

水池底人工挖孔桩

专项施工方案

 

北京佑胜建筑物机械拆除有限公司

二0一四年五月十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1

1编制依据1

2编制原则4

二、挖孔桩工程概况4

1.概况4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5

3.工程难点分析6

三、人工挖孔桩技术参数7

四、人工挖孔施工7

1.人工挖孔桩工艺流程图7

2.支护桩测量定位7

3.挖孔桩施工8

4.钢管制作及安装9

5.成孔及质量要求10

6.施工进度计划和人员组织10

五、施工保证措施11

1.施工质量保证体系11

2.成孔安全措施13

3.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15

4.文明施工措施21

5.排水措施21

一、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一)业主提供的技术文件及设计图纸

序号

名称

编号

1

本工程有关舞台设备生产车间图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

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北京航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主要规程、规范如下表

类别

名称

编号

国标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GB/T50502-200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

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

11SG814

行标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180-200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0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03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CECS22:

2005

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

CECS96:

97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111-98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146-2004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地标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DB11/489-2007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DBJ11-501-2009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

DB11/T446-2007

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DBJ01-62-2002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11/695-2009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

DB11/383-2006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

DBJ01-83-2004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

DB11/513-2008

(三)主要法规、规定

序号

法规、规定名称

编号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4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393号令

5

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13号

6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15号

7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建质[2009]87号

8

北京市防火安全工作管理规定

政府令第53号

9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政府令第72号

10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

京建质[2000]578

11

北京市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

京建施〔2009〕841号

12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

京建科教〔2007〕1158号

13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京建科教[2008]92号

14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

京建施[2003]1号

15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场容卫生标准

京建施[2003]2号

16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准

京建施[2003]3号

17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保卫消防标准

京建施[2003]4号

18

北京市消防安全责任监督管理办法

政府令第143号

(四)主要法规

序号

类别

名称

1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五)有关文件

序号

类别

名称

编号

1

公司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

2

《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

3

《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管理手册》

4

《噪声控制程序》

除上述有关规范、资料外,在进行方案设计的编制中还借鉴了大量已完成的CFG桩复合地基工程的有关资料,方案力求完善科学。

2编制原则

2.2.1安全:

首先要确保施工安全的要求;

2.2.2确保较短的施工工期: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选择适宜的施工工艺,压缩地基处理工程的施工工期,以便为后续的结构主体施工赢得时间;

2.2.3经济合理: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要尽量充分利用较先进的理论及相关施工经验,最大限度的降低造价,节约投资。

二、挖孔桩工程概况

1.概况

工程名称

舞台设备生产车间水池底人工挖孔工程

工程地点

拟建场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清源西路南侧,金盛大街东侧,金福大街西侧,鼎力路北侧

基础埋深

水池底下9m

±0.00

32.80m

水池内外高差

-5.0m

施工工期

8日历天

具体开竣工日期以合同约定为准。

工程内容

人工挖孔

投标保证质量

工程质量按国家颁布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进行检验评定,均要求达到合格

安全指标

杜绝重大伤亡和火灾事故,按国家颁布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进行检验评定

文明施工指标

达到“标化工地”要求,让业主满意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一)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拟建场区25.0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大致可分为7层及若干亚层,第

层为人工填土层,第

层为新近沉积层,其下各层均为一般第四纪沉积层。

现由上至下分别描述如下:

1、人工填土层

层:

粘质粉土素填土,黄褐色,湿,稍密,夹有砖屑、灰渣,植物根等。

本层层厚0.40~1.10m,层底标高介于30.56~31.20m之间。

2、新近沉积层

层: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黄褐色,稍湿~湿,密实,含云母、氧化铁等。

可见层层厚0.80~4.7m,层底标高介于26.04~29.32m之间。

1层:

粉质粘土,黄褐色,湿~很湿,可塑~硬塑、局部坚硬,含云母、氧化铁等。

本层局部缺失,可见层层厚0.70~3.2m,层底标高介于27.54~30.02m之间。

3、一般第四纪沉积层

层: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黄褐色,稍湿~湿,密实,含云母、氧化铁等。

可见层层厚0.80~6.5m,层底标高介于21.76~26.75m之间。

1层:

粉细砂,褐黄色,湿,中密,含云母、石英等。

本层只在个别钻孔中可见,可见层层厚0.30~3.30m,层底标高介于24.35~24.55m之间。

2层:

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褐黄色,很湿,可塑~硬塑、局部坚硬,含云母、氧化铁。

本层局部缺失,可见层厚0.70~3.80m,层底标高介于23.87~27.10m之间。

层:

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褐黄色,很湿,可塑~硬塑,含云母、氧化铁。

可见层厚0.70~5.70m,层底标高介于16.52~23.45m之间。

1层:

粉细砂,褐黄色,湿,中密,含云母、石英等。

本层局部缺失,可见层层厚0.10~4.20m,层底标高介于16.61~20.73m之间。

2层:

粘土,褐黄色,很湿,可塑~硬塑,含云母、氧化铁。

本层局部缺失,可见层厚1.00~3.50m,层底标高介于19.29~22.15m之间。

3层: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黄褐色,稍湿~湿,密实,含云母、氧化铁等。

可见层层厚0.70~1.50m,层底标高介于20.65~23.05m之间。

层:

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褐黄色,湿~很湿,可塑~硬塑、局部坚硬,含云母、氧化铁。

可见层厚0.30~6.20m,层底标高介于11.45~18.74m之间。

1层: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黄褐色,稍湿~湿,中密~密实,含云母、氧化铁等。

可见层层厚0.80~7.30m,层底标高介于10.21~18.71m之间。

层:

粉细砂,褐黄色,湿,中密,含云母、石英等。

可见层层厚0.40~4.90m,层底标高介于7.89~15.63m之间。

1层: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黄褐色,稍湿~湿,稍密~中密,含云母、氧化铁等。

可见层层厚0.40~3.80m,层底标高介于10.77~14.23m之间。

第⑦层:

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褐黄色,稍湿~湿,可塑~硬塑,含云母、氧化铁。

本次勘察本层未钻穿,厚度不详。

以上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详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及土工试验成果表。

(二)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1、勘察时地下水及水文地质条件

本次勘察期间(2013年12月)拟建场区25m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2、场区历年最高水位及近3~5年最高水位

场区历年最高水位记录:

根据《1959年北京市丰水期潜水等水位线及埋藏深度图》(1:

10万),该场区历史最高水位标高为接近地表。

该场区近3~5年最高水位标高约为11.00m。

目前北京市有关地下水观测资料表明,场区潜水水位年升降幅度约1.00~2.00m。

3.工程难点分析

本工程在已挖开基槽底,场地狭小,基地已打垫层,钻机无法进入场地成孔,现场不具备机械成孔条件。

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挖孔桩施工要求进行,确保安全生产。

此外,施工现场在基槽内,需做好雨季排水。

三、人工挖孔桩技术参数

设计孔数8个,孔径900、孔深9m、详见设计图纸。

四、人工挖孔施工

1.人工挖孔桩工艺流程图

 

2.支护桩测量定位

1)依据坐标基准点及施工图纸,采用经纬仪定向,钢尺量距,确定桩位,保证桩位偏差小于50mm。

桩位确定后,从桩中心引十字交叉线,确定4个控制桩。

 

2)根据业主给定的水准点及测量控制网进行引测,设立坑内水准引测点采用水准仪测定孔口标高,以此计算孔深、钢管吊筋长度,确定钢管顶标高。

3.挖孔桩施工

桩位定设完毕后,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桩孔开挖支护采用现浇外齿式混凝土护壁,每挖掘0.8m~1.2m深时,即立模灌注混凝土护壁,厚度10cm,强度等级采用C20,护壁钢筋φ6@150双向,若土层松软,可缩短分节高度。

模板不需光滑平整,以利于与桩体混凝土联结。

为加快施工进度,护壁混凝土中可适当掺加早强剂。

在护壁上二次放设标高及桩位中心线,安装垂直运输架、运土辘轳及吊桶,然后进行第二节桩孔开挖,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三、第四节桩孔开挖,每天开挖深度控制在5节以内,每个施工作业组配备5套模板,护壁混凝土必须保证密实,达到一定强度后(养护24小时)方可拆模,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人工挖桩只能白天进行,严禁夜间施工。

如遇到流沙及易坍塌地层,根据实际情况减小每节的开挖深度至0.3m-0.5m,以确保孔壁安全。

 

图-1外齿式护壁

 

 

4.钢管制作及安装

1)依照施工规范及施工图纸进行钢管制作。

2)在钢筋圈制作台上制作箍筋并按要求焊接。

钢管制作完毕,责任工程师自检后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表》,并请监理方检查验收。

3)吊装时保持钢管的整体垂直度。

吊放入孔时应对准孔位保持垂直缓慢下放,不得左右旋转。

如遇到障碍,需查明原因,不得强行下放。

4)下放钢管时,责任工程师要对钢管进行定位,保证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责任工程师要现场测量钢管标高,下放至设计标高。

5)灌注混凝土;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混凝土罐车运输到工地。

人工挖孔灌注时采用串桶灌注。

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加灌15~20cm。

5.成孔及质量要求

1)以桩位为中心,按设计的支护桩孔径,由圆心依次向周围扩展外挖,每次开挖深度为0.8~1.2m,安装护壁模板,浇注护壁混凝土。

施工中必须保证第一节孔圈护壁中心点与桩位中心点偏差不大于20mm,并且第一节护壁要高出场地地面(孔口)200mm,做好延口圈,延口圈外径要大于护壁内径200mm,以防止地面水及杂物进入孔内。

第一节护壁完成后,将桩位中心控制线及标高引到护壁上,作为测量下面各节护壁中心及井深的基准点。

上下两节护壁要有一定的搭接长度。

开挖至易坍塌地层,减小每节的开挖深度至0.3m-0.5m,确保孔壁安全。

2)每开挖1m,安装护壁模板后测量护壁中心,在中心偏差小于20mm后浇注护壁。

护壁砼采用现场人工拌制,现场砼必须拌制均匀,有较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入模后用钢筋将砼反复插捣,使其密实。

护壁开挖过程中如遇到滞水层可加入速凝剂(掺入量2~4%),以提高施工进度。

3)现场专职质检员应随时检查护壁质量,拆除砼护圈模板应在砼浇注24小时后,未经许可,不得自行拆模。

现场必须配置足够数量的模板,从而保证提高施工进度。

4)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将孔底清理干净,准确测量孔深,并清理护壁上和孔底残渣,质检员自检合格后及时通知监理单位到现场检验,验收合格后应立即下钢筋笼和浇灌桩身砼,并及时填写《支护桩施工记录》。

桩孔开挖过程中逐节检查测量桩位中心轴线、孔径、形状及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在挖桩过程中,如果遇到地下障碍物(如钢绞线或钢筋),采用钢锯切割,严禁采用气割、气焊或电焊进行。

若遇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设计等有关部门研究解决。

6.施工进度计划和人员组织

安排2组共6~8名作业人员。

第1天测量放线,施工人员进场,施工准备。

第2天至第8天进行人工挖孔施工和钢管加工,第9天至第10天进行吊放钢管、灌注砼施工。

其中钢管吊放、灌注混凝土与人工挖孔可相互在时间上错开施工。

人工挖孔桩施工总工期为10天。

五、施工保证措施

1.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1)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1)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各工序密切协作,高效运作,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办法,保证施工质量。

施工中各工序进行自检、现场质检员复检、项目部负责抽检,层层把关。

本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如下图:

 

2)选派能力出众、有经验的施工技术员负责本工程技术工作。

3)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严防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4)每一工序找出质量控制要点进行重点控制,工序施工结束,须经责任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每一工序作业开工前由责任工程师做好技术交底,施工中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作详细记录,征得有关各方同意后,严格按照批准的补救措施进行处理,严防不合格工序进入下一工序。

5)施工中,做好各类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所有原始记录、中间成果资料及最终成果资料进行质量控制,资料逐级审签以保证工程资料的质量。

(2)质量保证措施

1)人工挖孔质量保证措施

①成孔质量标准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1

孔位

50mm

2

孔径

+50mm

3

孔垂直度

<0.5%

4

井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偏差

不大于20mm

5

同一井圈任意直径的极差

不大于50mm

②挖孔时吊线锤控制孔身垂直度不超过桩长的0.5%。

③护壁不小于设计厚度,混凝土为现场人工搅拌而成。

④随时清理孔口积土,防止土体落入桩孔内。

⑤挖土至设计桩底,经技术员确认达到设计孔深后方可终孔,同意终孔后,将孔底渣土清理干净。

⑥桩位复核(挖孔前进行),人工挖孔开口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不大于50mm。

2)钢管制作质量保证措施

①钢管使用之前,应检查钢管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是否齐全,检查钢管的规格及外观(有无油污、锈迹等)是否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②钢管需焊接的,电焊工必须持证(特种作业有关证件)上岗,并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钢管焊接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要求施工,进行钢管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

③钢筋工必须认真阅读基础桩设计图纸,熟悉钢管的几何尺寸、长度、标高等要求。

④钢管加工场地宜平整,加工钢管时垫方木找平,钢管制作施工误差满足质量标准。

3)钢管存放

①钢管的场地要平整,垫高堆放。

②存放区四周有排水措施并及时覆盖,防止生锈。

4)钢管吊放

①平整孔口场地,放好垫木、选好吊点、拴好钢丝绳等。

②钢管垂直、缓慢下放,下到设计位置、校正中心后采取措施固定。

5)灌注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①灌注混凝土前,孔口应装好护口筒。

②混凝土原材质检合格,成品符合设计要求。

③混凝土塌落度180-220mm。

④灌注前复测孔底,合格后方准灌注混凝土。

⑤灌注砼要连续进行,灌注充盈数不得小于1,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⑥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标准

内容

标准(允许偏差)

桩位偏差

50mm

孔底沉渣

不大于10cm

钢管保护层

50mm

桩长

±50mm

2.成孔安全措施

(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工程施工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服从甲方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和项目部的有关要求。

切实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管理目标为: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通过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认真整改,实现零死亡事故目标。

安全体系如下:

安全生产管理组组长

专职安全员

其它安全生产管理组成员:

劳务分包队伍安全员

 

(2)人工挖孔桩安全措施

1)在开工前,必须向全体施工人员做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并设专职安全员随时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每天安全检查情况要有书面记录。

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2)每日施工前由现场安全员逐个检查桩孔的施工机具是否齐全,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尤其对提升设备要认真检查,严禁使用开焊、开裂、破损的设备。

吊索采用钢丝绳,承载力不得小于2KN;安全绳采用直径20mm的棕绳,承载力不小于1.5KN,符合规定并做出记录后再通知班组施工。

挖孔过程中,专职安全员必须在施工现场监督管理。

3)辘轳支腿要用铅丝绑牢并安放平稳,配重距离孔口不能少于50cm,距离地面高度不大于20cm,绞线要用Φ6mm的钢丝绳,严禁用麻绳,每日开工前各班组要对辘轳绞绳和辘轳轴进行检查,磨损严重的要立即更换。

4)挖桩孔口必须铺设木质脚踏板,两端固定牢固,孔上人员站在脚踏板上操作,孔内设置软梯,挖孔人员上下沿着软梯上下出入。

5)每个桩孔须备孔盖,每班作业完成时,及时将洞口覆盖;每班作业前打开孔盖,通风后方可下孔作业。

6)当发现孔内气味有异时,应及时沿安全绳出来并及时上报,待采取防范措施后(要立即用鼓风机强制送风更换孔内气体,直至能继续施工为止),方可继续进行施工。

7)孔下施工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绳,戴好安全帽,下井人员系安全绳,保险绳固定在井口。

孔内有人作业时,孔口人员不准离开,必须离开时应暂停孔内作业,待孔内人员上来后方准离开,孔内必须设置盖板,保证杂物及吊桶不会伤及孔内操作人员。

8)开挖工作要连续进行,中途不能无故停歇。

孔上孔下人员要适当互换作业,孔内工作人员2h要轮换一次,严禁一人长时间在孔下工作。

9)孔上人员向孔内运送模板、盖板和其它工具时,必须系牢,防止落物伤人。

10)孔内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走,暂时不能运走的,要倒在距孔口3.0m之外,且高度不超过1m,并及时清离孔口附近杂土,确保孔口附近干净。

11)料筒装土不能过满,孔口边不能堆放杂物,严禁向孔内投料、投物。

12)孔内有人作业时,孔口上要有人监护,随时与孔内人员保持联系,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施工并协助孔内人员撤离,及时向领导汇报。

13)孔内照明应使用低压照明设备,电压不得大于24V,并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

14)井内无人作业时,应将井口盖好。

15)距离孔口3m处悬挂作业安全标志,3m以内严禁车辆通过。

16)所有电动机具、机械、电气设备必须由专职电工或持证的操作手进行操作和维修,非电工或操作手不得随意动用机电设备。

机械设备集中安放于安全位置,注意防水。

17)人工挖孔桩开孔施工应间隔一定距离,必要时采取间隔开挖的原则。

18)夜间不准进行挖孔作业。

19)每孔每日开挖进度:

在保证有足够的钢制模板且当天不拆模的情况下,每日开挖深度不得超过5节,穿越易坍塌地层时不得超过3节。

20)穿越粉、细砂层时,如果发生流砂现象时,采用预制混凝土护筒,必要时用铁板护筒进行支护,适当延长支护钢侧模的拆模时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达到30h以上方可拆模。

在确保上节侧模不拆的情况下,节与节之间的施工必须留有足够的间歇时间,即下节施工必须在上节混凝土浇筑完成12h后方可进行。

(3)临近基坑边人工挖孔桩安全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对该部位桩,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在施工过程中,对该部位桩孔应间隔开挖。

2)严格控制每孔每日开挖进度,在保证有足够的钢制模板且当天不拆模的情况下,每日开挖深度不得超过3节。

3)该部位桩护壁混凝土养护时间应达到24h以上方可拆模,下节施工必须在上节混凝土浇筑完成12h后方可进行。

4)在进行该部位桩位开挖工作时要连续进行,中途不能无故停歇。

5)孔内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走,确保距孔口3.0m内无引孔土方。

3.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

(1)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由于施工过程中需要在井口工作,且部分钻孔距离已经开挖完成的基坑很近,易发生高处坠落,造成人员伤亡。

1)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基本安全要求:

①第一节护壁要高出地面200mm,作业点地面简单硬化。

②孔口设置活动安全盖板,下班后或停止作业时必须盖好盖板。

③作业点周边1m范围内严禁堆土和杂物。

④护壁顶上不许放置任何工具。

⑤桩孔内传递物品,用吊渣桶,严禁直接往孔内投掷任何物件。

⑥孔口监护人员应尽职尽责,密切注意井内作业情况,不得擅离岗位。

⑦井内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⑧严禁穿硬塑料底等易滑鞋、高跟鞋进入施工现场。

⑨作业人员严禁互相打闹,以免失足发生坠落事故。

⑩临井边设置临时防护措施。

2)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①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临近的广安门医院(约500m)进行抢救治疗。

②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运伤者。

应在骨折部位用简易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

固定方法:

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板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