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5367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湘教版必修2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生活链接] 约85%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视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对节育和堕胎。

近年来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2.36%,每年约有170万婴儿出生,按这种速度,菲律宾在未来的30年内人口将增至1.7亿左右。

一、文化背景与人口

1.文化: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地域文化:

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

特定文化现象。

3.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1)初婚年龄

①发展中国家:

偏低→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

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

加快人口增长。

②发达国家:

晚婚乃至不婚不育→

降低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稳定程度:

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

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会导致

出生率降低。

4.宗教:

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因此形成较高的出生率。

[自我探究] 爱尔兰晚婚的习俗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 导致人口出生率降低。

二、中国文化与人口

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

生育、职业选择、

人口流动等方面。

2.变化

(1)早婚早育→

晚婚晚育。

(2)多育多子→

只生一个。

(3)“学而优则仕”→“

全民皆商”。

(4)安土重迁→“

四海为家”。

[自我探究]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

1.以下关于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自然界的阳光、空气、山峰、河流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②山川林木一旦经过人类开发成为景观,就成了文化的一部分 ③茹毛饮血的饮食本能也是文化 ④人们将食物加工成适合人类需要的食品,这一现象及产生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构成了饮食文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化”概念的理解程度。

2.国家鼓励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就业压力

B.减轻社会负担

C.有利于社会稳定

D.延长代际生育时间

答案 D

解析 国家通过鼓励晚婚晚育可以使妇女的生育年龄延迟,生育时间缩短,亲子年龄差距加大,从而控制人口的增长。

探究点 中国传统文化和新风尚对人口发展的积极意义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为了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对人口问题的特别关注,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总人口约为13.4亿。

材料二 目前,我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从总体上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文盲率为6.72%,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还比较低,初中毕业生能进入高中的只有30%,而高中毕业生进入各类大学的则只有30%左右。

我国的大学入学率只有美国和加拿大的1/20,平均每1万人口中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数量,日本是中国的530倍,德国是中国的236倍。

尽管我国拥有一批世界上优秀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但数量极少,人口总体接受教育的年限(12岁及以上人口)1964年为2.3年,1982年为4.6年,1987年为5.1年,1990年上升为5.5年,只接近小学水平。

(1)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人口面临着什么问题?

这些问题的形成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无关系?

(2)你认为目前我国民众的人口观、婚育观与传统观念相比有了哪些变化?

[答案]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人口数量过多,人口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还很低。

这些问题的形成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如早婚早育、多子多福、重男轻女、亲上加亲、学而优则仕、安土重迁等有很大关系。

(2)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中国传统文化和新风尚对人口发展的积极意义

传统观念

现代观念

积极意义

婚俗

和制

度 

早婚早育

晚婚晚育

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

生育

多子多福,

多育多子,

重男轻女

只生一个好,少生、优生,男女都一样

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积累社会财富

职业

选择

重仕轻民,重

农轻工、轻商

全民皆商

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人口

流动

“安土重迁”

“父母在,

不远游”

四海为家

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口身体、文化素质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到1995年流动人口达8000多万。

据此回答

(1)~

(2)题。

(1)材料中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2)促使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

D.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解析] 第

(1)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们迁移的目的大多是务工经商,也就是说“全民皆商”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而“四海为家”的新风尚也就相伴而生了。

(2)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陋习被逐渐革除,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秀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答案] 

(1)C 

(2)B

[方法指导] 地域文化中“地域”范围的大小及划分

范围——地域文化中“地域”范围可大可小,可以是一个大洲,一个国家,也可以是一个省,一个县,甚至是一个乡镇等。

划分——根据需要进行划分,如亚洲文化包括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包括北方文化,北方文化包括北京文化,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继续细分。

如: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明不同地域间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活动提示』

[教材第22页 活动·实践]

爱尔兰是一个西欧国家,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爱尔兰为北美通向欧洲的通道。

爱尔兰人属于凯尔特人,是欧洲大陆第一代居民的子嗣。

它有5000多年历史,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

爱尔兰是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全国98.7%的人是爱尔兰人,另有3万人是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约有5000人,犹太人约有4000人。

人口总数为4156119人(2008年6月),人口增长率为1.133%(2008年),出生率(出生/百人)为1.43%(2008年);死亡率(死亡/百人)为0.78%(2008年);净移民率(移民/百人)为0.48%(2008年)。

[教材第24页 活动·探究]

优生原理总的原则是血缘关系越近,后代先天身体素质就越差;血缘关系越远,后代先天身体素质就越好。

男女双方通婚距离的远近,即通婚圈的大小也会影响到后代的先天身体素质。

一般地说,通婚距离越远,越有利于生育身体素质较好的后代。

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也会对人口文化素质造成影响。

任何地域都会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而地域文化会给生活在这个地域的人们打上烙印。

不同地域文化的人口通婚,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乃至发展,这些将深深地影响到他们的后代,提高后代的文化素质。

探究点

 文化背景与人口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重男轻女指数。

分析回答1~2题。

国家

巴基

斯坦

尼泊尔

韩国

泰国

肯尼亚

哥伦

比亚

菲律宾

委内

瑞拉

指数

4.9

4.0

3.3

1.4

1.1

1.0

0.9

0.9

1.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似的国家是(  )

A.韩国、泰国、菲律宾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答案 C

解析 我国传统上是农业大国,受儒家学说影响深远,结合传统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所以我国民间一直就有重男轻女的习俗;表中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的重男轻女指数都较高,说明他们的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似。

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B.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的传统思想,也重视子女的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C.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没有性别偏好

D.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出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答案 A

解析 “稻米文化”是指传统农业中的水稻种植业,因劳动强度大,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量大,逐渐演变为“男孩偏好”,并形成传统;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的传统思想,重视的是子女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对于子女自我发展往往以“大逆不道”扼杀;基督教虽然没有性别偏好,但发达国家并不是都没有性别偏好;从表中可知发展中国家重男轻女指数并不是都高,菲律宾、委内瑞拉、哥伦比亚、肯尼亚就是例子。

探究点

 中国传统文化和新风尚对人口发展的积极意义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

199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

13∶1,1990~1996年是10∶1,2010年是2.6∶1。

在这20多年里,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并开始养育下一代。

于是,由4位老人、1对夫妻和1个孩子构成的“421”家庭数量激增。

在这样的家庭里,在职职工供养退休人员的巨大压力表现明显。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说,未来10年,我国“421”家庭数量至少会有上千万个。

“421”家庭引发的最主要社会问题就是养老压力。

据此材料,完成3~4题。

3.对于“421”家庭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B.受传统文化观念和婚姻习俗的影响

C.受宗教的影响

D.受婚姻不够稳定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421”家庭的形成是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从而导致出生率降低。

4.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且能遏制“421”家庭形成的有(  )

A.用垃圾作为能源发电

B.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必须坚决执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

C.构建节约型城市,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

D.实行“二孩”政策

答案 D

解析 “用垃圾作为能源发电”和“构建节约型城市,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符合持续性原则,但不能遏制“421”家庭的形成;“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必须坚决执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则会进一步增加“421”家庭的数量;“二孩”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出生率,从而遏制“421”家庭形成。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文化背景与人口

4,5,6,7,8,13

中国文化与人口

1,2,3,9,10,11,12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基础巩固]

根据我国1980年《婚姻法》界定,除部分少数民族外,男方22岁以下、女方20岁以下缔结婚姻即为早婚。

下图示意近年来我国早婚的趋势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对图文信息的正确解读是(  )

A.早婚年龄持续减小B.女性早婚年龄大于男性

C.男性早婚率波动变大D.早婚现象逐步缓解

答案 D

解析 图中显示的是早婚比重,不能说明早婚年龄大小的变化;女性早婚年龄小于男性;男性早婚率波动变小;由早婚比重减小可知,早婚现象得到缓解。

2.我国早婚现象可能导致(  )

A.老龄化加剧B.劳动力短缺

C.社会负担减轻D.人口压力增加

答案 D

解析 早婚导致新出生人口增加,会加大社会负担,导致人口压力增加。

3.有利于缓解早婚现象的措施是(  )

A.二孩政策B.严格户籍管理

C.发展教育D.鼓励生育

答案 C

解析 二孩政策、严格户籍管理、鼓励生育对早婚现象影响很小;随着教育的发展,年轻人婚育观念发生变化,会缓解早婚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4~6题。

①俄政府将妇女每生育1个婴儿得到的补贴提高到1万卢布,对18个月以下的婴儿每月的补贴也由500卢布增加到800~1000卢布。

②宋代法定婚龄要求“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

③日本国会在1948年通过了《优生保护法》,以应对战后婴儿激增及有力的公共保健政策所致死亡率下降而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的冲击。

④到20世纪70年代,由(印度)中央统一严密管理计划生育工作,这种没有缓冲带的高压政策不仅与婚姻法等碰撞,而且引起了政治骚乱,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甚微且被迫中止。

4.从各国政府关于婚育的政策看,政策制定时妇女生育率最低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A

解析 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俄罗斯政府鼓励生育是因为出生率低,即妇女生育率低;宋代鼓励早婚,加上没有相应的节育政策,导致妇女生育率高;(日本)“人口快速增长”说明当时妇女的生育率较高;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是限制生育,说明妇女的生育率较高。

5.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政策制定时的亲子年龄差距最小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B

解析 宋代的法定婚龄很小,将导致亲子年龄差距小。

6.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政策制定时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A

解析 俄罗斯鼓励生育是因为出生率长期偏低,导致老龄化严重。

[能力提升]

下图示意2017年甲、乙两国人口性别比(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其中甲国为西亚某产油国,乙国为南亚某人口大国。

读图,回答7~8题。

7.导致甲、乙两国2017年全国人口性别比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

A.教育水平B.产业结构

C.宗教信仰D.生育政策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西亚某产油国(甲国)人口性别比很高,南亚某人口大国(乙国)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

产油国石油工业发达,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大,吸引其他国家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使其男性人口比重增大,故B项正确。

8.为应对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乙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促进城乡人口流动B.政策鼓励少生优生

C.限制国际人口迁移D.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乙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较高,说明该国女性社会地位较低,故应提高女性社会地位,D项正确。

2016年我国全面实行二孩政策。

据此完成9~11题。

9.实行二孩政策主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  )

A.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B.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

C.人口增长速度过慢D.现阶段劳动力不足

答案 A

解析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

为了延缓老龄化趋势,调整人口年龄结构,我国决定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故A项正确。

10.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我国人口增长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育龄妇女的比例小

B.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

C.生育观导致生育二孩意愿低

D.社会养老负担较重

答案 C

解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生育观念逐渐发生变化,由多生转向少生,导致二孩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故C项正确。

11.据调查,一孩为女孩的年轻夫妇生育二孩的意愿更高。

该现象对新生儿的性别结构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几乎没有影响B.影响较小

C.男孩比例增大D.男孩比例减少

答案 A

解析 目前,我国新生儿的出生性别比偏高。

一孩为女孩的年轻夫妇生育二孩的意愿更高,但生育意愿对新生儿的性别结构几乎没有影响,故A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一 小红随妈妈参加了表哥的婚礼,婚礼主持人发言时祝贺新人“……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单位上的证婚人发言时却说“……要注意计划生育”。

材料二 小红在上网时发现了两组有关我国婚姻状况的数据:

甲:

2008年上海人均结婚年龄再次推迟,男性平均结婚年龄为32岁,女性平均结婚年龄为29.6岁。

比2007年推迟约0.6岁。

乙:

香港统计年刊载:

1991年至2007年香港的离婚判令数与粗离婚率统计图(粗离婚率指一年内每1000名15~64岁的离婚人数)。

(1)材料一婚礼主持人与单位证婚人的发言反映了我国生育文化发生的变化有(双选)(4分)(  )

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B.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C.从家长包办到自由恋爱

D.从封建礼教到新社会风尚

(2)试分析近年来上海市人均结婚年龄推迟对人口的影响。

(4分)

(3)由材料二图可知,1991~2007年香港离婚率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分析这种变化使香港产生的人口问题有哪些?

(10分)

答案 

(1)AB

(2)会使人口亲子年龄差距变大,降低人口的出生率。

(3)波动上升 离婚率增加会降低人口出生率,同时会使单亲家庭增多,对家庭尤其是儿童产生不利影响,并影响社会稳定。

解析 第

(1)题,婚礼主持人的发言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的思想,而单位证婚人强调计划生育,反映了我国提倡晚婚晚育,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

(2)题,人口结婚年龄推迟,会延长亲子年龄差距降低生育率,其原因在于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3)题,离婚人口增加会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同时产生家庭与社会问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8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图。

材料二 据调查显示,被调查人口的意愿生育水平与国家所要求的政策生育水平尚有一定距离(见下表)。

被调查者按市、镇和乡分的意愿生育子女平均数表

地区

有生育政策

意愿子女数(个)

无生育政策

意愿子女数(个)

城市

1.39

1.70

小城镇

1.53

1.78

农村

2.01

2.23

总体

1.78

2.04

材料三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2010年12月全国流动人口2.6138亿人,比2000年增加80%。

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中15~35岁人口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5%以上。

材料四 出生人口性别比图。

(1)我国大陆人口现在已经超过________,今后仍将维持________趋势,到________________时达到基本平衡,在此过程中将先后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高峰。

(12分)

(2)目前,我国每个家庭平均意愿生育________个孩子,但城乡差别明显,说明社会环境因素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生育高低的主要原因。

(4分)

(3)材料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发展模式属于________型,但同时还存在________的隐状,现在的低生育水平需依赖________________。

(6分)

(4)从材料三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________性的,其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5)材料四反映出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并持续升高,请你谈谈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后果。

(10分)

答案 

(1)14亿 增长 21世纪40年代 劳动年龄人口 总人口 老年人口

(2)1.78 经济发展水平

(3)“低—低—低” 反弹 严格的生育政策

(4)自发 从农村到城市 从内地省市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5)原因:

有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因素。

在许多农村地区,生育男孩是看重体力劳动和传统生活方式的需要,同时,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尚不健全,农民有后顾之优等,这是产生男孩偏好的经济基础;传统文化中养儿防老、男尊女卑、只有男孩才能传宗接代等传统落后观念的影响;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种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刺激人们产生“男孩偏好”的情结;利用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等。

后果:

造成社会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破坏正常的性别平衡,势必造成部分男性将来结婚困难,危害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

解析 第

(1)题,根据人口发展趋势图可以进行判读。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出生率降低,故我国人口会先后迎来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和老年人口三大高峰。

(2)题,据材料二“被调查者按市、镇和乡分的意愿生育子女平均数表”可获取答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善,人们生育意愿较农村低。

第(3)题,现阶段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均较低,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的现代型,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故应坚定不移地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第(4)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性的,人口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第(5)题,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