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docx
《行为金融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金融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
1 1.200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以色列教授丹尼尔.卡曼尼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弗农.史密斯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把心理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
2 以Edwards和Magee为主的技术分析派,1948年《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之父
3 以Graham和Dodd为代表的基本分析派,1934年《证券分析》:
投资者的圣经
4 1952年,Markowitz在其《投资组合选择》,Markowitz的资产组合理论被认为是现代金融理论诞生的标志
5 凯恩斯是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的经济学家,他基于心理预期最早提出股市“选美竞赛”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
6 19世纪GustaveLebon的《群体》和Mackey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疯狂》是两本最早研究投资市场群体行为的经典之作。
7 格雷厄姆和多德在1934年,《证券分析》一书中对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价格暴跌作出了深刻反思。
8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选美竞赛”理论。
2.法玛提出了区分有效市场的三种类型:
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
1970年,其关于EMH的一篇经典论文《有效资本市场:
理论和实证研究回顾》
1 弱式有效市场:
资产价格充分及时地反映了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
2 半强式有效市场:
资本市场中所以与资本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
3 强式有效市场:
它表明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不管是已公开的还是未公开的信息,都已经充分的包含在资产价格中。
3.DeBondt和Thaler(1985)发现了“输者赢者效应”
1 反转效应、惯性效应(动量效应)
2 惯性效应(动量效应)
3 反转效应
4 领先-滞后效应
4.“消息真空”:
与上市公司的基础价值无关的公司事件。
指数效应:
股票入选股票指数成分股后带来股票收益率的异常提高。
公司更名效应:
案例2-5
公司更名效应:
公司更名公告不包含未能预期到的有关公司价值的信息,依照有效市场理论,市场对这类事件应该不做反映。
然而,从一些证据来看,公司的更名确实引起了股价的显著运动,这种异常现象在2000年前的网络浪潮中尤其明显。
股价溢价:
股票相对债券所高出的那部分资产收益。
股票溢价之谜(为什么股票的收益率会高于无风险证券的收益率)的解释:
A.通常的解释:
①股票相对于无风险证券承担了更多的风险,由于风险溢价的存在,股票应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②投资短期股票可能出现损失,但长期会获得较大收益。
B.Benartzi和Thaler(1995)的解释:
如果投资者经常性地评价他们的投资组合,短视的损失厌恶就会令很大一部分投资者放弃股票投资的长期高会把女,而投资于具有稳定回报率的债券,因为股票收益在短期内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据上课时老师说必考)
5.“股票溢价之谜”指股票投资的历史平均收益率相对于债券投资高出很多,并且无法用标准
6.
7.
8.确定性效应、同结果效应与同比率效应
1 “确定性效应”:
在预期效用理论中总的效用是直接用概率作为权重,对各个可能性收益的效用进行加权。
然而现实中,与某种概率性的收益相比,人们赋予确定性的收益更多的权重。
2 同结果效应,相同结果的不一致偏好情形,最早通过阿莱悖论所反映的,它对预期效用理论形成了挑战。
3 同比率效应,即如果对一组彩票中收益概率进行相同比率的变换,也会产生不一致的选择。
同比率效应最早由卡涅曼和特维斯基
9.反射效应
选择性试验都是面对收益的,如果决策问题的符号正好相反,即以损失来代替收益时,反射效应表明,收益范围内的风险厌恶伴随着损失范围的风险寻求
10.孤立效应(对恒定性的违背)
1 为简化在不同选项中的选择,人们通常忽略各选项共有的部分而集中于它们之间相互有区别的部分。
2 这一选择问题的方式可能引起不一致的偏好。
3 因为预期可以以不止一种方式被分解成共同的和有区别的部分,不同的分解方式有时会导致不同的偏好。
4 人们通常忽略选择中所共有的部分,这种现象称为“孤立效应”
11.偏好反转
所谓“偏好反转”是指决策者在两个相同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偏好有所差异,甚至出现逆转的现象
心理学家PaulSlovic和sarahLichtenstein通过实验最早发现偏好反转,并加以命名。
1、成对赌博选择是由赌博获胜的概率决定
2、单独出价则是由输赢的金额决定
(附:
机会赌局——大概率小结果,即赢的机会大,但赢得的金钱小;金钱赌局——大结果小概率,即赢得的金额大,但赢的机会小)
12.菲斯克和泰勒1991年的研究显示,人类是“认知的吝啬鬼”,即人们总是在竭力节省认知能量。
实现该目的的方式:
①通过忽略一部分信息以减少我们的认知负担;
②过度使用某些信息以避免寻找更多的信息;
③接受一个不尽完美的选择,并认为这已经足够好了。
13.代表性启发:
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者说类似于)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又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①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会关注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相似性,以推断第一个事物与第二个事物发生可能的类似之处。
②人们假定将来的模式会与过去相似(历史会重演),并寻求熟悉的模式来作判断,并不考虑这种模式产生的原因或重复的概率
代表性启发
1 代表性偏差可能导致:
对先验概率不敏感
2 对样本规模的不敏感:
小数定律
3 对偶然性的误解:
赌徒谬误
4 对可预测性的不敏感
5 有效性幻觉
6 对均值回归的误解
大数法则——小数定律
代表性的另一个偏差:
样本大小忽略——以为小样本和大样本一样具有代表性(具有相同类型的概率分布)
意味着:
当人们起先不知道数据产生过程时,趋向于在很少的数据基础上很快地得出结论。
小数定律——局部代表性——赌徒谬误
赌徒谬误:
对于那些具有确定概率的机会,人们会错误地受到当前经历的影响而给予错误的判断小数法则的经典表现就是“赌客谬误”
均值回归
1 均值回归从理论上讲应具有必然性。
2 均值回归必然具有不对称性
14.锚定与调整启发法
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
人们通常以一个初始值为开端进行估计和调整,以获得问题的解决答案
(1)锚定现象与“价格粘性”有关。
只要过去的价格被用作对新价格提供建议,新价格就趋于接近过去的价格。
(2)对单只股票而言,价格的变化也会受到其他股票价格变化的锚定,市盈率也会受其他公司市盈率的锚定。
(有助于解释不同股票价格一起涨跌,不同行业但总部设在同一国家的企业比同一行业但总部设在不同国家的企业有更加相似的股价变动趋势。
)
(3)锚定还导致“货币幻觉”。
(货币幻觉:
人们在经济决策中对通货膨胀率没有做出足够的调整,并混淆了货币的名义数量和真实数量。
)
锚定与调整导致的偏差可分为两类
1 不充分调整:
人们在对后面的事件进行判断时,前面类似现象的印象,制约着后面的判断范围,导致了不充分调整
2 对联合和分离事件评估时的偏差(同P84身份判断实验2):
人们倾向于高估联合事件的概率并低估分离事件的概率
货币幻觉
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在经济决策中对通货膨胀率没有做出足够的调整,并混淆了货币的名义数量和真实数量。
货币幻觉会影响人们在认知上、情绪上处理通货膨胀的方法。
16.框定依赖偏差
1 背景对判断的影响
2 对比效应
3 首因效应
4 近因效应
5 晕轮效应
6 稀释效应
17.价值函数图
(1)价值函数以参考点为界将图形分为盈利和亏损两个区域;
(2)盈利区间的图形表现为下凹,即风险回避特征,而在亏损区域图形表现为下凸,即风险寻求特征;
(3)亏损区域的斜率大于盈利区域的斜率,前者大约是后者的2.5倍,表明人们对损失所产生的负效用为同等金额的盈利产生的正效用的2.5倍
18.决策权重函数
人们倾向于高估低概率事件、低估中高概率事件,而在中间阶段人们对概率的变化相对不敏感。
但对极低概率赋予0的权重,而对极高概率赋予1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