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临床诊断学生化检验.docx
《兽医临床诊断学生化检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临床诊断学生化检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兽医临床诊断学生化检验
血液生化检验
前 言
血浆生化的基本原理
血浆基本上就是流动的细胞外液,内含用来保持水分的蛋白(通过提高渗透压),它把大量的物质从吸收部位或生成部位运输到利用部位或分泌部位,除蛋白质外,血浆还含有许多其它物质,这些物质对维持细胞外液正常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对血浆样品的分析可以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
血浆某种物质浓度异常降低,可能是由于进入血浆中的量减少(合成障碍、营养缺乏、吸收不良、缺乏前体等)或血浆中的清除加快(需要量的增加、排泄量的增加、病理性丢失等)造成的。
某种物质浓度异常升高,可能是由于进入血浆的量增加(生成和摄入的增加或从细胞内病理性漏出)或血浆中清除减慢(利用减少、排泄障碍等)造成的。
同时,在有些病例中,不要忘记正常的体液平衡机制干扰的影响。
这里讨论的血浆的成分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还有许多其它的可用于特异性诊断的检验项目(如激素化验),但这些项目不在这里讲述。
血清和血浆
当含有抗凝剂的血样被离心后,上清液就是血浆,而血清是未抗凝的血样凝固后的上清液。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生化检验都可用血清或肝素抗凝的血浆进行,除了化验项目本身的需要外,很少有特殊的例外。
但有时肝素抗凝的血比凝固的血被更广泛应用,这是因为它更容易操作的原因,它可以毫不耽误时间地进行离心。
凝固的样品必须在室温下静置2小时,以使凝血形成(这不适于急诊病例),而且分离也是十分麻烦的。
除非使用(昂贵的)玻璃收集试管,否则样品必须离心两次,这样引起的结果是血清比血浆更容易引起溶血。
血浆的唯一的问题是在电冰箱中贮存时,它会形成微小的凝血块,但这不是主要的问题。
第一节血浆蛋白质测定
正常的总蛋白大约为60-80g/L(犬的稍低)。
正常的白蛋白约为25-35g/L(犬和猫的比大动物低)。
血浆含有蛋白的混合物――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它们除具有营养功能、维持胶体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的作用外,还具有酶、抗体、凝血因子及运输营养代谢产物的作用。
白蛋白、大部分α-球蛋白及β-球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而免疫球蛋白则是由淋巴器官中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分泌的。
总蛋白通常用双缩脲法来测定,紧急情况时也可以使用折光法。
白蛋白通常用溴甲酚绿染料结合法测定。
蛋白成分的分离首先是测定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量,然后用血清总蛋白的量减去白蛋白的量来得到球蛋白的量。
关于蛋白质更多的信息可以通过电泳来获得。
蛋白成分可在pH为8.4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分离。
干燥以后,染色的凝胶体可在显像密度计上产生可观察的电泳带。
与正常的蛋白质模式相对比,可见一些异常的情况。
白蛋白/球蛋白(A/G)比率,有助于解释蛋白成分的变化。
假如二者大成分一致改变,则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可能是由于脱水引起;如果其中一者的成分明显改变,则认为是异常现象。
一、总蛋白浓度的升高这有三个主要的原因:
1、相对的水缺乏 也称为假性升高。
由于蛋白不完全被局限于循环中,在理论上用于表明脱水的效果,血浆总蛋白浓度没有PCV好。
但在实践中,血浆总蛋白浓度有其自身的优点,它不受脾收缩的影响,可以避免脱水时由于激动或应激引起错误的判断,而且对于犬,其范围比PCV狭窄得多,这就更容易评估某一血样脱水的程度。
当水的相对缺乏引起血浆蛋白浓度升高时,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都以同一比率升高。
当由于其它原因引起的蛋白浓度绝对升高时,只有球蛋白升高,而白蛋白不变或降低。
2、慢性和免疫介导的疾病这些疾病包括肝硬化、慢性亚急性细菌性传染病和自体免疫疾病,特别是猫传染性腹膜炎。
可以引起球蛋白,特别是γ-球蛋白的升高。
3、副蛋白血症这是一种相当少见的疾病,它与恶性的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细胞(通常是淋巴细胞)有关,在其中进行免疫细胞的单克隆增殖,产生大量的外观异常的单个的免疫球蛋白,血浆通常十分粘稠。
二、总蛋白或白蛋白浓度的降低可见于以下各种不同的临床疾病:
1、相对的水过多临床上水过多不常见,但可能是医源性的。
最常见于从一个正在输液的动物采的血,甚至是在静脉输液的套管中采得的血。
这些血样被输液稀释,表现为所有的蛋白都以同一比例改变。
2、过多的蛋白丢失由于白蛋白是血浆中最小的蛋白之一,它比其它的蛋白更容易丢失,所以有些疾病常表现为低白蛋白血症。
肾蛋白丢失见于肾病综合征、肾小球性肾炎、淀粉性样变等。
这可通过检查尿中是否存在蛋白来证实,但有时同时发生的膀胱炎会干扰诊断。
肠蛋白丢失(蛋白丢失性肠病)在大动物中,特别是马,见于严重的寄生虫病和过量的保泰松对马的毒性作用(不像其它的动物,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小动物中,要考虑的疾病有淋巴癌、绒毛萎缩、大肠炎和嗜酸性肠炎。
出血当全血丢失时,血浆蛋白的丢失会引起低蛋白血症,同时存在贫血。
这是评估再生性贫血,出血性贫血,还是溶血性贫血最容易的方法(如果是后者,血浆蛋白不会下降)。
烧伤大面积皮肤烧伤渗出血清,可引起低蛋白血症。
3、蛋白合成的下降
食物中蛋白的缺乏常见于饲养管理较差的动物。
吸收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例如脾外分泌机能不全(先天性或获得性的)、小肠内细菌的过度繁殖等。
另外,在一些蛋白丢失性的肠病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吸收障碍并发。
肝衰白蛋白主要是在肝中合成的,肝脏疾病时血清白蛋白通常降低。
注意肝衰和肝细胞损伤是不同的,不能因为肝酶不升高而认为肝衰不是引起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
进行特异性的肝功试验,如BSP清除率或胆汁酸检测是必须的。
三、低白蛋白血症
由于白蛋白在血浆中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分,低白蛋白血症的病畜几乎都会发生水肿或腹水,这是常见的主要临床症状。
饮食不良引起的低白蛋白血症较轻,很少出现水肿,除非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或快速生长的动物,所以低白蛋白血症要考虑的三个主要方面是肝、肾和内脏。
肾性蛋白丢失可以通过尿样来证实。
肝衰可以通过肝功检验来证实。
吸收不良或蛋白丢失性肠病通常至少是间歇性的腹泻,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排除了肝和肾的问题以后,就必须检查肠病的问题。
在某些疾病中,化验室的检验或其他特殊诊断技术是有帮助的。
患低白蛋白血症的病畜痊愈得非常慢,且伤口反复破溃。
第二节胆红素和胆汁酸的测定
一、胆红素
正常动物血浆胆红素的浓度低于5μmol/L(反刍动物稍高些),但马的正常的浓度可高达50μmol/L。
胆红素是红细胞代谢分解的副产物。
它的初产物是不溶于水的(称为游离性胆红素),在血浆中,它与白蛋白结合在一起。
它通过与运输蛋白相结合,转运到肝脏,然后与葡糖醛酸或其它物质结合,变成可溶的结合性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分泌入胆汁,且它和与它相关的色素(主要是粪胆素)使粪便呈特征性的棕色。
直接胆红素是指结合胆红素,而非结合(间接)胆红素是通过总胆红素减去直接胆红素计算出来的。
实验室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常用的方法有改良J-G法和胆红素氧化酶法。
血浆胆红素浓度增加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1、禁食后的高胆红素血症马是唯一的容易出现该病的动物。
在饥饿或厌食且没有溶血或肝胆异常的马中,血浆胆红素浓度可升高到100μmol/L。
这可能是由于游离脂肪酸的原因,这种症状是轻度的,但一些动物会进一步发展而出现临床的高脂血症。
2、血管内溶血由于正常的网状内皮-肝胆系统的作用,轻度到中度的溶血,血浆胆红素浓度可能并不升高。
而严重溶血时,超过机体排泄胆红素的能力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黄疸),但通常不会特别严重。
随溶血的严重程度不同,其水平约为10-20μmol/L。
当机体血浆胆红素水平升高时,常伴有明显高水平的游离血红蛋白。
大多数或所有的胆红素是非结合性的胆红素。
3、肝脏疾病由于肝脏有许多不同的功能,肝脏疾病可表现为各种各样临床综合征。
一般来说,在急性肝炎中,结合或排泄功能衰竭常常是暂时性的,血浆胆红素浓度可以升高到60μmol/L或更高。
在疾病早期,通常出现的是间接胆红素,但在一些病例中,胆管系统完整性的破坏会引起直接胆红素被释放到循环中。
大多数的肝脏病例,特别是肝炎,会表现出血浆肝脏酶的活性升高,这些肝酶活性(特别是转氨酶)与肝实质的相关程度要比碱性磷酸酶高。
但在一些肝硬化或肿瘤浸润末期,血浆酶水平可能正常或降低。
同样,一些肝衰的疾病也与出血性贫血有关,如果对黄疸和贫血的病畜产生怀疑,就应检测BSP清除率或血浆胆汁酸。
在肝胆机能不全的病例中,清除率的时间会明显的延长。
血浆氨浓度也会在肝衰时升高。
4、胆管阻塞性疾病肝内性或肝后性的阻塞,肿瘤是最常见的病因。
在完全阻塞的疾病中,血浆胆红素浓度可以升到非常高,甚至超过100μmol/L。
由于缺乏粪胆素,粪便变为苍白色。
在该疾病早期,胆红素几乎都是直接胆红素,且肝实质酶几乎都正常,但碱性磷酸酶会有明显的升高。
在阻塞后期,受阻的胆汁会引起真性的肝损伤,这时也可见到间接胆红素升高;碱性磷酸酶以外的其它肝脏酶水平也会升高,但这些酶的升高没有碱性磷酸酶那么特异,碱性磷酸酶在阻塞性黄疸时,很容易超过10000iu/L;BSP清除率时间也会明显延长;血浆胆汁酸浓度也会升高,但氨浓度通常是正常的。
二、胆汁酸
正常的血浆胆汁酸浓度低于15μmol/L。
胆汁酸分为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两大类,游离胆汁酸主要有胆酸、鹅胆酸和脱氧胆酸三种,它们由肝细胞产生。
结合胆汁酸是胆汁酸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结合形成的。
胆汁酸随胆汁分泌入肠道乳化脂肪,是消化吸收食物中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必须条件。
分泌入肠道的胆汁酸,大约95%又重新被吸收入血液,然后又被肝脏摄取,随胆汁分泌入肠道,此现象称为肝肠循环。
血清胆汁酸的检测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或酶联法。
血清胆汁酸含量增多见于胆管阻塞,其增多变化常与血清ALP活性增高相平行。
马、犊牛、羊和犬的急性中毒性肝坏死时,血清胆汁酸含量明显增加。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物的测定
一、葡萄糖
禁食后,正常单胃动物血糖浓度约为4-5.5mmol/L,反刍动物血糖为3-4mmol/L。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血糖浓度是指血浆葡萄糖的浓度。
老的方法是测定全血中的葡萄糖浓度,全血血糖值要比血浆值约低0.5mmol/L(取决于PCV),因为红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明显低于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
但有时很难知道血糖浓度指的是全血的葡萄糖浓度还是血浆的葡萄糖浓度,因为血糖浓度这个词用得很泛,代表两种意思。
正常的血浆葡萄糖浓度对于大脑功能是十分重要的,机体为了适应脑的需要,其范围也相当大。
血浆中的葡萄糖有一种或多种来源方式,这取决于当前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状态。
禁食动物的血糖浓度是通过利用体内所能找到的碳水化合物来维持的――正常情况下,肝糖分解占优势,并有少量的脂解,但如果持续饥饿,脂解就变得更重要。
无论当前是否禁食,激素和复杂又严格的反馈机制控制了这些途径,使血浆葡萄糖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平时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而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则升高血糖。
发生异常时,如持续的禁食或应激,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轴都是十分重要的,它们都可以升高血糖浓度。
由于激素的复杂性,对血浆葡萄糖浓度的解释是十分不容易的。
(一)肾糖阈肾脏对糖的处理是通过允许血浆葡萄糖的滤过并在肾小管近端重吸收来实现的。
但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当血糖浓度接近于10mmol/L时,重吸收是不完全的,一些糖就会出现在尿中。
高于糖尿出现的血浆糖浓度就是肾糖阈。
正常情况下,发现糖尿就意味着在采尿时,血浆糖浓度已超过肾糖阈。
低于10mmol/L的肾糖阈常见于幼畜和在妊娠期间的母畜,也见于近端肾小管的缺陷(范尼氏综合征),在该病中葡萄糖重吸收功能差,可在没有高糖血症时出现糖尿。
在长期患糖尿病的动物中,肾糖阈可能会升高。
未治疗的高血糖可能会引起白内障、脂肪肝等。
在存在高糖症的情况下,没有糖尿的原因是肾脏的疾病,肾病可使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这样近端肾小管的压力就降低了,故可能完全重吸收而不出现糖尿。
(二)血糖升高血糖升高的程度,可从食后的轻度高糖血到未进行治疗的糖尿病中的严重的高糖血。
血糖升高可见于以下原因:
1、采食高碳水化合物的饲料采食高碳水化合物后,血糖浓度有一个吸收后的峰值。
该水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它通常不会升高到超过7mmol/L。
2、跑步运动这与肾上腺轴大量分泌激素有关,赛马和灰猎犬在跑步后的血糖水平升高到15mmol/L左右是常见的。
3、应激,特别是严重的或急性的应激这种情况包括动物剧烈的疼痛和大动物旅途劳累(公路、铁路、海上或空中运输)等。
肾上腺轴和糖皮质激素都起作用,其中肾上腺轴的影响更明显些。
血糖浓度可达15mmol/L,但6-8mmol/L的水平更常见。
4、其它原因引起的糖皮质激素的活动增加例如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库兴氏疾病,这些情况比前面提到的应激的持续时间更长。
胰岛素的对抗作用可能掩盖高糖血症的倾向,但有时可见血糖浓度在6-8mmol/L。
5、用含糖的液体静脉注射治疗最常用的制剂是糖盐水,另外有些静脉注射的制剂含葡萄糖或右旋糖的。
含糖的目的是为了使低渗的电解质溶液增加渗透压,使之适于输液。
使用这种制剂之后会升高血糖。
一般来说,输液的目的是为了纠正脱水,输液的速度不能快到使血糖上升到肾糖阈以上,因为这会引起渗透利尿,从而使水进一步丢失。
由于过快地输糖盐水,血糖升高到15mmol/L,甚至20mmol/L是很可能的。
因此必须当心把这种在输液或刚输完液的动物诊断为糖尿病。
6、糖尿病由于绝对或相对的胰岛素缺乏引起,见于先天性的糖尿病(最常见)或是继发于其它疾病的糖尿病,如胰腺破坏(肿瘤或偶尔的严重的胰腺炎之后)、有过多的胰岛素颉抗剂的疾病(库兴氏疾病、长期的类固醇治疗或肢端肥大症)或抑制胰岛素分泌的疾病。
高糖血症是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当它超过肾糖阈时,就会出现糖尿以及典型的多尿和烦渴症状。
动物中的先天性糖尿病最常见于犬(尤其是母犬)。
在兽医临床中,糖尿病一般要到十分严重才被发现,这使诊断相对容易,只要测定血糖浓度(最好是禁食后的)就足够了。
在人的内科中,禁食后血糖浓度超过8mmol/L就被认为有诊断意义。
在兽医临床中,考虑到明显的肾上腺轴的作用和可能的处理/运输应激会引起病畜的血糖升高,制定一个严格的标准是不明智的。
尽管禁食的血糖浓度正常,但还是怀疑有糖尿病时,最有效的方法是测定2小时后的血糖浓度。
在没有应激的情况下,血糖高达11mmol/L时,就可认为有糖尿病。
如果动物在采血过程中产生应激,即使是2小时的样品也可能是不可靠的。
糖尿不是诊断糖尿病十分可靠的方法,因为可能出现假阳性的结果,如在采尿之前应激或运动引起血糖升高到超出肾糖阈,或是存在肾性糖尿――范尼氏综合征(近端肾小管的缺陷)。
(三)血糖降低由于葡萄糖是大脑的代谢的唯一能量来源,所以低血糖症的症状与脑缺氧很相似,临床上表现衰弱,晕眩,有时出现惊厥,昏迷。
这种疾病是高危的,所以快速诊断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在大多数动物中,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mmol/L时,会出现可诊断的症状,但马对低糖血症的耐受力很强,血浆葡萄糖浓度低达1mmol/L时,也可能没有症状。
血糖降低可见于以下原因:
1、胰岛素诱导的低糖血症。
(a)糖尿病患者过量使用胰岛素犬在给予胰岛素治疗后不采食,或错误地使用了两次胰岛素可以引起低血糖。
(b)胰岛瘤这是一种胰腺小岛细胞上的肿瘤,在犬中常见,其症状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原发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通过胰岛素和C-羧氨酸检测可以确诊,但在临床中,这种测定往往是很难做到的。
对胰岛瘤的治疗,如果可能,就进行手术切除;如果不能,就对症治疗。
2、禁食后的低糖血症。
(a)酮血症(牛)/妊娠毒血症(羊)这种情况只发生于反刍动物,是由于异常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结果。
在反刍动物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不能以同样的形式吸收,而是被细菌分解成游离脂肪酸的形式吸收,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糖原生成的方式转化为葡萄糖。
这使反刍动物易发生低糖血症,低血糖常发生于妊娠后期(羊)/泌乳高峰前期(牛)。
在此期间,动物对糖代谢的需要极大(尤其是双胞胎、三胞胎或大量的泌乳),机体优先保证对胎儿供应,而不是对母体,所以母体容易发生伴有酮病的低糖血症。
单胃动物一般不会因长期的饥饿而发生低糖血症。
(b)玩具犬的先天性的低糖血症这与应激和反复的阶段性的虚弱有关,与胰岛瘤无关,由此引起的严重的低糖血症是不常见的。
3、反应性低糖血症型疾病可见于人,但在动物中很少确诊。
(a)功能性低糖血症在正常的动物中,采食后,血浆糖浓度峰值之后接着有个暂时的低于禁食水平的波动。
在对葡萄糖特别敏感的动物中,这种波动会扩大,并足以引起真性的低糖血症,其症状通常是不严重的。
(b)酒精诱导的低糖血症。
二、酮体(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
正常血浆的β-羟丁酸浓度低于1mmol/L――常常是检测不出来的。
老的检测酮体的方法一般只对丙酮敏感,但如今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对β-羟丁酸敏感。
这里所有的值都是β-羟丁酸的值。
血浆酮体的定量检测方法主要有水杨醛比色法和酶试验法。
酮中毒的发生是由于细胞中缺乏葡萄糖,这会使三羧酸循环无法发挥功能。
同时脂肪酸作为体内的能量来源被降解利用。
当三羧酸循环受阻时,丙酮就会作为异常脂肪酸代谢的副产物而生成。
它出现于下列两种情形:
1、糖尿性酮酸血症 在未治疗的糖尿病中,没有葡萄糖进入细胞,即使在高血糖的情况下,也会有上述情况发生,并常伴有糖尿性昏迷,所以把它与低糖血症区别开来很重要,因为诊断错误会导致致命性的治疗。
在治疗之前,它常伴有高钾血症,但用胰岛素治疗后,可使钾浓度明显降低,并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低钾血症。
2、绝对的碳水化合物缺乏 常见于有丙酮血症和妊娠毒血症的牛羊,且它常与低糖血症有关。
在严重的患病动物中,血浆β-羟丁酸浓度可高于10mmol/L。
由于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代谢方式不同,口服葡萄糖对升高血糖和逆转酮病是没有用的。
因此治疗方法是口服糖原物质,例如丙烯乙二醇。
糖皮质激素对改善糖原的合成也十分有效,常用于治疗牛的酮病。
羊多在分娩前发病,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流产,所以一般最后才使用这种治疗方法。
在单胃动物中,由饥饿引起的酮病是很少见的,但在人中有发生,多见于长时间的绝食者。
在有酮病的动物中,丙酮可通过普通的检测试纸被检验出来。
用检测试纸来检验奶和血浆中的丙酮比尿中丙酮不可靠,因为它的浓度很低,常低于敏感范围,但Rothera’s粉已用于检测奶中的丙酮多年,还是很敏感的。
很多情况下,可从动物的呼吸中闻出丙酮的气味来。
三、胆固醇
犬正常的血浆胆固醇浓度约为7-8mmol/L,猫的为4-5mmol/L,草食动物的为2-3mmol/L。
血浆胆固醇浓度的测定有异丙醇提取高铁冰醋酸-硫酸显色法(修改的LRC法)和酶法。
胆固醇既可从消化道中吸收(肉类食物),也可在体内合成。
它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可增加细胞膜结构的牢固性。
过多的胆固醇排泄在胆汁中,一部分以胆汁酸和胆盐的形式,一部分以未变化的胆固醇形式(可以被重吸收)。
在人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硬化和局部缺血性心脏病有关,但在家畜中还未发现这种关系。
(一)胆固醇升高(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水平在草食动物中是很低的,且它的升高也不特异地与某一疾病有关。
在小动物中,已发现有许多原因可以引起高胆固醇血症。
1、最近吃了含脂肪的食物 食物对血浆胆固醇浓度的影响不是特别大,最多为2-3mmol/L。
但如果要让胆固醇有诊断意义,最好采禁食后的血。
2、肝或胆管疾病 由于肝胆管系统与胆固醇的排泄有关,患有肝衰的病畜的血浆胆固醇浓度会升高。
3、肾病综合征 可能是由于它对血浆蛋白的作用引起的。
4、糖尿病 在一些病例中,糖尿病动物脂肪代谢的增加会引起胆固醇的升高,特别是当病畜还患有肝脂肪浸润,使肝功能降低时。
5、库兴氏疾病 血浆胆固醇浓度升高常见于库兴氏疾病,部分是由于脂代谢激素紊乱,部分是由于类固醇性肝病引起,类固醇肝病常与该病伴发。
6、甲状腺机能减退 食物的影响不可能使血浆胆固醇浓度升高到超过10mmol/L,在肝、肾、糖尿病、库兴氏疾病中也很少升高到15mmol/L以上。
甲状腺机能减退可使高胆固醇血症高达50mmol/L,如此高的浓度或多或少对该病是有诊断意义的。
但轻度的病例很难与库兴氏疾病区分(在这种情况中,血液学检查十分有帮助),30%有甲状腺疾病的病畜的血浆胆固醇浓度是正常的。
(二)胆固醇降低在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例中,出现异常的低胆固醇常有报道,但这不具有诊断意义。
四、甘油三酸酯、乙二醇和游离脂肪酸(FFAs)
犬正常的血浆甘油三酸酯浓度约为1mmol/L,马的为0.4mmol/L。
游离乙二醇一般低于100μmol/L。
脂肪贮存是以甘油三酸酯的形式贮存的,甘油三酸酯是由三个脂肪酸与一个乙二醇酯化形成的。
正常的脂肪动员是由肾上腺轴的刺激引起的,还与脂肪酶和酯酶的作用有关。
血浆甘油三酸酯水平的升高见于一些疾病,当在血浆中有乳白色悬浮物时(脂血症),就要怀疑该病。
但要注意的是,实际中不能真正测定甘油三酸酯,它是用脂肪酶和酯酶处理样品后再测定总乙二醇的量。
因此,化验时游离乙二醇浓度的升高必须记录下来,否则也会误认为是甘油三酸酯,除非同时化验游离乙二醇(减去脂肪酶和酯酶)。
甘油三酸酯的值是由总乙二醇减去游离乙二醇得来的,其结果便是真正的甘油三酸酯。
与血浆甘油三酸酯升高相关的疾病包括:
1、糖尿病。
2、甲状腺机能减退。
3、肾病综合征。
4、肾衰。
5、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6、马的高脂血症。
这是马的一种特殊的疾病,是由于食物中长期缺乏碳水化合物引起的,一方面是冬季牧草缺乏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继发于其它疾病的厌食(例如疝痛)。
它与牛的酮血症有几分类似,但不是脂解产物(酮体)的蓄积。
患病动物通常完全停止吃食,而脂肪动员旺盛。
血浆总乙二醇浓度超过2mmo/L和血浆总脂肪浓度超过5g/L。
血浆胆红素通常也升高。
如果不治疗,该疾病通常是致死性的。
最有效的治疗是肝素,治疗必须持续至血浆总乙二醇浓度已低于1mmol/L。
通过胃管投喂葡萄糖也是有效的,最好葡萄糖和半乳糖每天交替使用。
要注意的是紧张的运动也会引起血浆总乙二醇浓度的升高,这并不是甘油三酸酯升高,而是游离乙二醇升高的缘故。
第四节 含氮物质测定
除了血浆蛋白之外,血浆中有诊断意义的含氮物质是与氮的排泄有关的代谢产物――尿素、肌酐和氨。
尿酸在兽医内科中通常认为是没有诊断意义。
一、尿素
正常的血浆浓度约为3-8mmol/L(猫和一些马的值可高达15mmol/L)。
要注意的是当尿素的值用老单位表示时,可能会混淆。
有两种尿素浓度的重量表示方法都表示为mg/100ml。
一个是直接的每100ml的尿素的毫克量,另一种是每100ml中尿素氮的毫克量,即BUN(尿素氮)。
在这两个单位中的数量是不相同的(明显的一个整个分子量要大于其内含的两个氮原子的量),所以知道在一个病例中是用哪个单位表示是十分重要的。
最安全的方法是把所有的数据都转换为SI单位(每升中尿素的mmol数),但这也需要系数转换方面的知识(尿素是0.17,尿素氮是0.36)。
尿素为在肝中形成的含氮代谢产物,是氨基酸代谢的终产物。
尿素在肝中形成以后,就在血浆中被运送到肾脏,接着被排泄入尿。
因此,血浆中的尿素浓度可受许多不同的因素影响。
(一)食物因素
1、食物中过多的蛋白会引起脱氨基的增加,会使血浆中尿素浓度升高,但其浓度不会升得十分高――在多数动物中仅为7-10mmol/L。
2、食物中蛋白质质量低劣也有同样的效果――在没有必需氨基酸时,非必需氨基酸会被脱氨基,从而引起血浆尿素浓度的轻度升高。
3、碳水化合物的缺乏。
当食物中没有足够的能量时,体内贮存的蛋白质(起初是肝内贮存的蛋白质)将会由于其所含的碳链而被脱氨基作为能量被利用。
在饥饿,特别是存在脱水的病例中,血浆尿素浓度可以高达15mmol/L,甚至是20mmol/L。
4、食物中低水平的蛋白质可以引起血浆尿素浓度减少至1-3mmol/L。
(二)尿素循环失败(高氨血症)
尿素循环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