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602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测评

第I卷积累·运用(23分)

一.本题包括1-4小题,全部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

(共8分)

1.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拾级

诠释

面面相觑

B.褒贬

干涸

揠苗助长

C.粗犷

履历

近在咫尺

D.窘迫

涟漪

鲜为人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是()

A.旅游者陶醉在小城美丽古朴的景色中,感觉好像走进了世外桃源。

B.班主任三顾茅庐,终于使沉迷网络而辍学的学生返回了课堂。

C.面对我军强大的攻势,城中的敌人黔驴技穷,只好乖乖地放下武器投降了。

D.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否则就会闹出郑人买履式的笑话。

3.文学常识的内容搭配有误的是()

A.《陈涉世家》——司马迁——《史记》

B.《桃花源记》——陶渊明——晋朝

C.《济南的冬天》——老舍——“人民艺术家”

D.《皇帝的新装》——安徒生——英国

4.文言加点词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见藐小微物

普少习吏事(学习)

B.默而识之

可爱者甚蕃(多)

C.岁以大穰

贻以金钗(赠给)

D.大楚兴,陈胜王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

二.本题包括5-9小题。

(共15分)

5.改正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注意书写正确、规范、整洁。

(2分)

相提并论浮想联篇含辛茹苦中西合壁

永往直前根深蒂固陈词烂调不言而喻

6.背诵、默写(7分)

(1)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1分)

(2)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分)

(3)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分)

(4)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由描写景物转入到评论历史人物的诗句是

(2分)

(5)《出师表》中“

,庶竭驽钝,

”一句表明了出师北伐的目标。

(2分)

7.请从《西游记》或《水浒传》中取材,补全下面的对联。

(2分)

上联:

胆大心细,子龙勇救刘后主。

下联,

8.依照下面的语句,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2分)

一条小溪,只有汇聚众多的细流,才能成为奔腾汹涌的大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是()(2分)

唐诗里寒山寺的钟声余音袅袅,舒展双翼,飞越红尘,穿透历史长河上的层层雾霭,似雁鸣似笛声,声声荡声回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朝的江枫渔火,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诗句里,应和着寒山寺幽幽的钟声,敲打着世人浅愁的无眠。

①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依然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

②昔日的宏图霸业如长河沙砾,曾经的盛世繁华似过眼烟云。

③秦皇汉武,折戟沉沙;唐宗宋祖,空余嗟叹。

④世事更迭,岁月无常,多少帝王都被雨打风吹去!

A.③④②①B.④②①③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

第II卷理解·感悟(37分)

三.文言文阅读。

(共10分)

阅读《捕蛇者说》选段,完成第10-13题。

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则久已病矣病入膏肓B.犯寒暑作奸犯科

C.汪然出涕曰涕泗交流D.以尽吾齿唇齿相依

1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虽鸡狗不得宁焉虽:

_____________

(2)谨食之,时而献焉食:

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君将哀而生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原文语句填空。

(4分)

(1)蒋氏是怎样让作者确信“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的?

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的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结尾与“若毒之乎?

”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1分)

四.现代文阅读。

(共27分)

(一)阅读《冬日香山》,完成第14—18题。

(12分)

冬日香山

①天寒地冻的时节,我来到香山,领略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②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香山。

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

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

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她的音容。

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茸茸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

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

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

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

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感觉到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

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

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道劲的枝,枝上持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

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羞脸。

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

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只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

柏树或矗立于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

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凛冽寒风中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却无人光顾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柏的骄傲。

他们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他们挺立在严寒之中,展现着盎然的绿意,孕育着蓬勃的生机。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

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

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

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

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

山路寂寂,阒(qù)然无人。

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

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我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

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

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作者梁衡略有改动)

14.文章第②—④段描写了冬日香山的主要景物特征及其给人的感觉,仔细阅读文章,补全下面图表的内容。

(3分)

15.仔细阅读第⑤段,在作者的笔下,冬日香山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春夏秋的香山又给人什么样的美感?

(2分)

冬日香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夏秋的香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第④段描写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侧面表现了作者澄静安闲的心境。

B.文章以游踪为写作顺序,把途中所见景物娓娓道来,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冬日香山与其他三个季节的香山相比,突出了冬日香山的性格特点。

D.文章多次提到“清”“静”,结尾“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与文中的内容呼应,从而深化了冬日香山“清”“静”之美的主题。

17.任选一个语段,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赏析。

(3分)

(1)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

(2)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

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

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⑤段“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说屏》,完成第19—22题。

(9分)

说“屏”

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

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

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便觉得它实在微妙。

我们的先人,擅长把屏的功能与美感结合起来,关键是做到了一个“巧”字。

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②屏者,障也。

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

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

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

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屏按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屏也有大小之分。

所以屏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

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

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

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尝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作者陈从周略有改动)

19.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出②至④段的说明内容。

(3分)

文章各段依次介绍了屏“巧”的总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作者对屏美好前景的期盼。

20.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看,文章第②③段的顺序能否调换?

请说明理由。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在第⑤段引用“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其用意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虽是一篇说明文,但它却饱含了作者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请结合文章第①段相关语句,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蝴蝶效应》,完成第23—25题。

(6分)

蝴蝶效应

①蝴蝶效应原本是一个气象学名词,说的是南美的蝴蝶煽动一下翅膀,最终将会在北美引起一场龙卷风。

听起来这事似乎有些荒唐,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却可能造成一个谁都意想不到的结果。

聪明的人,就应该从蝴蝶效应中及时看出日后的风暴。

在日常的生活中,同样如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

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事实。

千里堤坝的残毁,就是小小的蚂蚁在作祟。

因为没有及时发现,没有对小蚂蚁给予充分的重视,才导致了最终的结果。

大兴安岭的那场大火曾经使多少人谈之色变,它烧了一个月,使无数树木化为灰烬,经济损失更是无法统计。

然而就是这样一场令人恐惧以至现在想来仍然让人心中隐隐作痛的大火,竟是由一支小小的烟头引起的!

本来可以轻而易举避免的事,却酿成了一个天大的灾难。

③改革开放之初,义乌人卖针线,修雨伞,做木工,卖服装等等,这些都是一些人不屑一顾的。

在过了三、五年后,义乌人渐渐鼓起了腰包,完成了原始积累,进而去寻求更大的发展。

义乌人从简单的手艺活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做起,最终获得成功。

④不要忽略生活中的小事,它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

一件件小事,抓住了,可能使你获得成功;忽略了,可能使你就此失败。

⑤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让你的生命无怨无悔。

23.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结合第②③段内容,分析这两段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面可以论证本文观点的两则材料是()()(2分)

A.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E.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第III卷表达·交流(60分)

五.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

(60分)

26.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生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

所以,维护自己的自尊,我们可以挑战困难,最终获得一份成功;维护别人的自尊,我们能够彼此尊重,最终获得一份真诚。

失落了自己的自尊,留给自己的是伤痛,留给他人的是笑谈;忽视了别人的自尊,留给别人的是难堪,留给自己的是遗憾……

请以“自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要求:

(1)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

 

【试题答案】

一.共8分。

1.B2.B3.D4.C(每题2分,共8分)

二.共15分。

5.翩璧勇滥(每字0.5分,共2分)

6.

(1)海日生残夜(1分)

(2)千树万树梨花开(1分)

(3)月有阴晴圆缺(1分)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分)

(5)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每句0.5分,共2分)

(错字该句不给分,共7分)

7.参考示例:

有勇有谋,鲁达怒打镇关西

机智神勇,悟空智斗牛魔王

金蝉脱壳,悟空巧救唐三僧(2分)

8.参考示例:

一只蜜蜂,只有汲取百花的精华,才能酿出清香四溢的甜蜜;一棵树苗,只有吸收足够的养料,才能成为枝叶繁茂的大树。

(2分)

9.D(2分)

三.共10分。

10.C(2分)

11.

(1)即使

(2)喂养(每小题1分,共2分)

12.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2分)

13.

(1)蒋氏运用了三组对比来叙述乡邻与自己生活情形,即回顾过去六十年的遭遇对比;悍吏来乡收取赋税时的情形对比;一年中所受死亡威胁的情况对比,突出了“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的看法。

(摘取原文的对比内容回答或自己概括回答都给2分,表述完整给1分,共3分。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分,只答后半句给0.5分)

四.共27分。

(一)共12分。

14.神清气朗绿意盎然,生机蓬勃(每空1.5分,共3分)

15.冬日香山的性格特点是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

(1分)

春夏秋的香山的美感是妩媚、丰腴、绰约。

(1分)

16.D(2分)

17.参考示例:

(1)语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冬日香山描写成为一个巨人,形象生动。

“抖”“闭”“推”等词语写出了冬日香山除尽繁华、超凡脱俗、神清气朗情状;“正襟危坐”“巍巍然”“静静”等词语写出了冬日香山凛然肃穆、厚重大气的形象。

(2)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冬日香山比作焦墨山水图,形象地写出了冬日香山不要掩饰只留本质的特点。

语句运用了四字语句描写烟霭、亭台、山石、松柏的特点,景物形象集中,整句散句错落有致,富有节奏,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音乐的美感。

(能够从一个角度进行合理地分析2分,表达1分)

18.能够结合语句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共2分。

(二)共9分。

19.屏的功能、屏的分类、屏的放置(每空1分,共3分)

20.不能调换。

文章第②段介绍屏的功能,第③段介绍屏的分类及其体现的美感,②段在前,③段在后,照应了第①段中“我们的先人,擅长把屏的功能与美感结合起来”这一句话;第③段屏的分类所体现的美感与第④段屏的设置也要讲究美感,二者在内容上是承接关系,所以③段在④段之前;对于屏来说,介绍其功能是主要的,介绍其分类是次要的,因此,第②段在前,第③段在后,也符合从主要到次要的说明顺序,突出了屏的本质功能。

(能答出其中的两点即给2分)

21.文章引用“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肯定屏风起到的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同时照应开头,强调屏风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特色。

(两个要点各占1分,共2分)

22.“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这些语句,突出了屏风给人文化的美感和文化的吸引力,洋溢着作者的民族自豪感,也表达了“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的内涵。

(能结合语句回答出民族自豪感即给2分)

(三)共6分。

2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

(2分)

24.第②段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论据和一个烟头导致大兴安岭火灾的事实论据,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第③段用义乌人运用简单的手艺活完成原始积累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了中心论点,这两段内容一反一正,有理有据,有力地论证了文章中论点“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

”(回答出基本内容即给2分)

25.AD(一则1分,共2分)

五.60分。

26.答案略。

作文评分标准

内容

语言

结构

评分细则

一类卷

(54~60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感情真实

内容具体

语言通顺

简洁得体

结构合理

层次清晰

详略得当

在切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项条件。

基本符合三项条件的,得基准分56分:

其中一项有欠缺的,酌情减分;内容或语言有一项突出的,酌情加分。

二类卷

(48~53分)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较具体

语言通顺

结构较合理

层次较清楚

能注意详略

基本符合三项条件的,得基准分50分:

其中一项有欠缺的,酌情减分;内容或语言有一项较好的,酌情加分

三类卷

(42~47分)

基本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欠具体

语言大体通顺

结构完整但不够合理,缺少详略

安排

基本符合三项条件的,得基准分44分;各项有欠缺的,酌情减分;较好的,酌情加分。

四类卷

(36~41分)

不够切题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语言不通顺

不成篇

基本符合三项条件的,得基准分38分;各项有欠缺的,酌情减分;较好的,酌情加分。

五类卷

(35分以下)

不切题

无中心

语言极不

通顺

不成段

基本符合三项条件的,评为五类卷。

说明:

(1)题目:

漏写题目扣2分。

(2)错别字:

每3个字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2分。

(3)标点:

全文一逗到底或没有标点符号的,扣2分;文中因缺少标点符号影响意思表达的,扣1分。

(4)书写:

全文书写极其潦草的,扣2分;文中部分书写潦草或格式不正确的,扣1分。

(5)字数:

不足600字,每少50个字扣1分,扣完2分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