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273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docx

《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docx

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

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

一、混凝土工程质量综合症防治措施

(一)蜂窝

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窟窿。

2、产生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高度过高,使混凝土离析,造成石子集中。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防治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蜂窝坍落度试验

(二)麻面

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

混凝土表面和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麻面防治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双面胶,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

泡为止。

麻面墙柱下口贴双面胶带

(三)孔洞

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2、产生原因

(1)在钢筋较密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高度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孔洞防治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孔洞

(四)露筋

1、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负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2、产生原因:

(1)在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3、露筋防治措施

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当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

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漏筋

(五)缝隙和夹层

1、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松散混凝土夹层。

2、产生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未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凝土浇灌高度过高,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3、缝隙和夹层防治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振捣密实。

(2)在竖向结构中(柱、墙)浇筑混凝土,应采取下列措施:

①支模前应在边模板下口抹50~80mm宽找平层,找平层嵌入柱、墙体不超过10mm,保证下口严密。

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底部应先填以30~50mm和浇筑混凝土成分相同水泥砂浆。

砂浆应用铁锹入模,不得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

混凝土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

②柱子应分段浇筑,边长大于0.4米且无交叉箍筋时,每段高度不应大于3.5m。

③墙和隔墙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应大于3m。

(3)混凝土振捣应分层捣固。

(4)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1.5倍;对轻骨料混凝拌合物,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1倍。

振捣器至模板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1/2。

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

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0~50mm。

(5)混凝土浇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振捣时间。

掌握好振捣时混凝土坍落度和振捣有效作用半径关系。

合适振捣时间也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

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

(6)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

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墙柱接缝处清理、凿毛

(六)缺棱掉角

1、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2、产生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在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在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振捣时经常振捣钢筋和模板。

3、缺棱掉角防治措施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

缺角

(七)强度不足,均质性差

1、现象:

同批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2、产生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拌合不匀。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3、混凝土强度不足防治措施

(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管理和养护。

(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八)表面不平整

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板厚不一致,表面不平。

2、产生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3、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支承面积,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九)砼工程其它部位防治措施

住宅建筑平面应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

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配筋应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应调整平面或采取构造措施。

1、挑出阳台宜用梁式结构;当挑出长度L≥1.5m时,应采用梁式结构;当1.0m≤L<1.5m且需采用悬挑板时,其根部板厚不小于L/10且不小于120mm。

2、板面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

受力钢筋间距不大于200mm,分布钢筋间距不大于300mm。

建筑物两端端开间及变形缝两侧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其他开间宜设置双层双向钢筋。

其他外墙阳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数量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1/3,且不应小于2000mm。

在现浇板板宽急剧变化、大开洞削弱等易引起应力集中处,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并应在板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温度收缩钢筋。

板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配筋率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板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

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和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3、单向板长跨方向底筋配筋量As≥1.5bh/1000,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4、阳台悬挑板长度1.0m≤L<1.5m时,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

5、建筑外转角处室内角部板块和井式梁角部板块宜按图配筋。

墙角加放射筋

6、在建筑平面刚度突变处,板底板面通长钢筋配筋量As≥3bh/1000。

7、室外悬臂板跨度L≥400mm、长度大于3m时,应按图9.2所示配抗裂钢筋。

8、屋面板、露台板、厨房厕所板以及≤2m多跨连续单向板均宜设置通长面筋。

9、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应在梁两侧面设置腰筋,每侧腰筋配筋率As>bhw/1000,间距不大于200mm,如图9.3所示。

10、悬吊于梁下外墙混凝土装饰板,不论整浇或后浇,均应设置足够抗裂纵筋,限制裂缝宽度,如图9.4所示。

腰筋设置照片

11、钢筋混凝土现浇墙板长度超20m时,钢筋应采用细而密布置方式,钢筋间距宜≤150mm。

钢筋混凝土现浇墙板,特别是地下室墙板竖向开裂情况经常发生,该裂缝和构件长度、温度、混凝土养护措施以及混凝土特性有关,同时,抗裂钢筋构造措施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配筋率不变情况下,减小钢筋直径和钢筋间距,对减少该裂缝效果很好。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有一经验公式如下:

εpa=0.5Rf(1+p/d)

式中:

εpa——配筋后混凝土极限拉伸;Rf——混凝土抗裂设计强度(MPa);p——截面配筋率μ×100,例如配筋率μ=0.2%,则p=0.2;

d——钢筋直径(cm),(如钢筋d=1.2cm,则d=1.2)

(十)混凝土结构裂缝和水泥、水量、掺合剂关系

1、水泥宜优先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批次、出厂日期和进场数量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2、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12%。

掺用矿物掺合料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

混凝土用水量是影响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最主要,也是最关键因素。

混凝土用水量会从三个方面影响现浇楼板裂缝产生。

第一,混凝土用水量增加不仅会增加混凝土结构内部毛细孔数量,而且会增加混凝土浇筑成型后毛细孔内含水量,从而将增大混凝土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

第二,在保证混凝土强度不变情况下,混凝土用水量增加会相应增加水泥用量,而水泥用量增加同样会增加混凝土结构内部毛细孔数量,也会增大混凝土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

第三,混凝土用水量增加,使混凝土中泌水增加,而泌水增加,促使混凝土中有更多毛细孔相贯通、使毛细孔中水分蒸发更快,从而增加混凝土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

用水量减少后,早期强度增加,也会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

为减少用水量,防止混凝土开裂,制定本条。

混凝土掺合料种类主要有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沸石粉、硅灰和复合掺合料等,有些目前尚没有产品质量标准。

对各种掺合料,均应提出相应质量要求,并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

工程应用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GB/T18046等规定。

如果不能合理掺用掺合料,则混凝土中毛细孔数量会增多,反而不利于防止混凝土收缩,因此,对粉煤灰掺量加以限制。

对掺合料在两种及两种以上,应做掺合料适应性试验。

(十一)混凝土结构开裂其它原因

模板和支撑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和墙间距不应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

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厚度。

阳台、雨篷等悬挑现浇板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钢筋保护层支架,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现浇板中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mm钢筋网带。

水管严禁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楼板、屋面板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施工平台、走道,施工中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

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现浇混凝土板面裂缝

(十二)后浇带施工

施工缝位置和处理、后浇带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60d后(或者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再施工,浇筑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十三)混凝土保养

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

1、根据气候条件,淋水次数应能使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

养护用水应和拌制用水相同。

2、用塑料布覆盖养护,应全面将混凝土盖严,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3、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应淋水。

4、对不便淋水和覆盖养护,宜涂刷保护层(如薄膜养生液等)养护,减少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

5、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所用水泥品种确定

(1)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2)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6、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应进行后续施工。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应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

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现浇板冲击影响。

严禁使用碎石及短钢筋头作梁、板、基础等钢筋保护层垫块。

梁、板、柱、墙、基础钢筋保护层宜优先选用塑料垫卡支垫钢筋;当采用砂浆垫块时,强度应不低于M15,面积不小于40mm×40mm。

混凝土覆盖养护混凝土浇水养护

(十四)混凝土结构保护层

墙间塑料垫、柱垫是采用巧妙圆形双重保险倒扣方法设计,可作180度垂直或横置使用,当我们把垫块轻轻推进钢筋旁边时,垫块就会牢固地扣在钢筋上不会脱落下来,混泥土干了以后把模板拿开,墙壁、柱表面光亮且平滑不会有凹凸不平现象。

注:

受力钢筋混泥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钢筋外边缘算起且不宜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直径均小于10mm时,应采用钢筋支架支撑钢筋,支架间距为:

当采用φ6分布筋时不大于500mm;当采用φ8分布筋时不大于800mm;支架和受支承钢筋应绑扎牢固。

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直径均不小于10mm时,可采用马凳作支架。

马凳在纵横两个方向间距均不大于800mm,并和受支承钢筋绑扎牢固。

当板厚h≤200mm时,马凳可用φ10钢筋制作;当200mm

柱钢筋保护层板钢筋保护层

二、出现混凝土结构通病时治理

(一)混凝土表面麻面、露筋、蜂窝、孔洞

1、现象:

(1)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有许多小凹坑。

(2)结构内主筋、负筋或箍筋外露。

(3)砼局部缺浆石子多,形成蜂窝状孔洞。

(4)砼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无砼,蜂窝特别大。

2、治理:

(1)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

(2)将外露钢筋上砼和铁锈清洗干净,再用水泥砂浆(1:

2比例)抹压平整。

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砼剔除,清理干净,用高一级碎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3)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用1:

2水泥砂浆修补;大蜂窝,先将松动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并剔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碎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4)需要和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然后按批准后方案进行处理。

在处理梁中孔洞时,应在梁底用支撑支牢,然后再将孔洞处不密实砼凿掉,要凿成斜形,以便浇筑砼。

用清水冲刷干净,并保持湿润72小时,然后用高一等级碎石砼浇筑。

在碎石砼中掺万分之一用量铝粉。

浇筑后加强养护。

有时因孔洞大需支模板后才浇筑砼。

(二)施工缝结合不好

1、现象:

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好。

2、治理:

(1)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冲洗裂缝,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

(2)梁柱等在补强前,首先应搭设临时支撑予以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工作。

清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筑高一等级碎石砼,捣实并认真养护。

(三)缺棱掉角

1、现象:

梁、板、柱、墙及洞口直角处,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2、治理:

缺棱掉角较小时,用钢丝刷刷该处,清水冲刷充分湿润后,用1:

2水泥砂浆抹补齐正。

对较大缺角,将不实砼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透,然后支模用高一等级碎石砼补好,并加强养护。

(四)砼板面不平整

1、现象:

砼板厚薄不一致,表面不平整,甚至有凹坑、脚印等。

2、治理:

局部不平整可用碎石砼或1:

2水泥砂浆修补。

(五)砼结构构件轴线位移

1、现象:

基础、墙、梁、柱轴线位移,以及预埋件等位移超过允许偏差值。

2、治理:

(1)偏差值不影响结构施工质量要求时,可不处理;只需进行少量局部剔凿和修补处理时,应适时整修。

一般可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或提高一等级碎石砼进行修补。

(2)偏差值影响结构施工质量要求时,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方案后,再进行处理。

(六)砼柱、墙、梁外形偏差、表面平整差

1、现象:

柱、墙、梁等砼外形竖向偏差、表面平整超过允许偏差值。

2、治理:

(1)偏差值较小,不影响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时,一般可不处理;如只需少量剔除,就可满足装饰施工质量时,一般可在装饰前进行处理。

(2)竖向偏差值超过允许值较大,影响结构工程质量要求时,应在拆模后,把偏差值较大砼剔除,返工重做。

(七)砼强度偏低、匀质性差

1、现象:

(1)同批砼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0.85或0.90设计强度等级。

(2)同批砼中最低一组试块强度值低于0.9设计强度等级。

(3)同批砼中个别试块强度值过高过低,出现异常。

(4)冬期施工时,同条件养护试块达不到冬施方案预期拆模或拆除保温时强度要求。

2、治理:

(1)当试压结果和要求相差悬殊时,或试块合格而对砼结构实际强度有怀疑,或有试块丢失、编号搞乱、忘记制作试块等情况,可采用回弹仪、超声波等方法来测定砼强度。

(2)如砼强度不合格,可从砼结构中凿取试块,仔细摩平,通过试验机测定砼实际强度。

凿取试块要具有代表性,且不影响结构使用和安全。

(3)当砼强度偏低,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安全度,并经有关设计单位研究提出处理方案,如推迟承受荷载时间,减小荷载值或采取加固补强措施。

(4)冬期施工,如发现早期砼强度增长太慢,应及时采取加强保温以及采取通蒸气、热砂、电热毯覆盖加温或生火炉加温等措施。

(八)砼保护层破坏或砼保护性能不良

1、现象:

当结构保护层砼遭破坏或保护性能不良时,钢筋会锈蚀、铁锈膨胀导致砼开裂。

2、治理:

(1)砼裂缝可用环氧树脂灌缝。

(2)对已锈蚀钢筋,应清除铁锈,凿除和钢筋结合不良砼,用清水冲刷干净充分湿润后,用高一等级碎石砼填实,加强养护。

(3)大面积钢筋锈蚀引起砼裂缝,应和设计单位研究制定处理方案,经批准后再行处理。

(九)砼收缩裂缝

1、现象:

裂缝多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结构构件表面出现,有塑态收缩、沉陷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凝结收缩等收缩裂缝,这种裂缝不深也不宽。

2、治理:

(1)如砼仍有塑性,可采取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办法,并加强养护。

(2)如砼已硬化,可向裂缝内散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润湿,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

(3)也可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布进行封闭处理。

(十)温度裂缝

1、现象:

温度裂缝走向无规律,大面积结构温度裂缝往往是纵横交错;梁板类温度裂缝多平行于短边。

贯穿温度裂缝,一般和短边平行或接近平行。

裂缝宽度一般在0.5mm以下。

表面温度裂缝多在施工期间出现,贯穿温度裂缝在浇筑经2~3个月或更长时间发生,缝宽是冬季宽夏季变细。

沿截面高度,裂缝呈上宽下窄多数,个别也有下宽上窄,遇顶部和底部配筋较多结构,也有中间宽两端窄梭形裂缝。

2、治理:

对表面裂缝,可采取涂两遍环氧胶泥或贴环氧玻璃布,以及抹、喷水泥砂浆等方法进行表面封闭处理。

对防水防渗结构,大于0.1mm宽度贯穿性裂缝,采用灌水泥浆或环氧浆液进行裂缝修补,或者灌浆和表面封闭同时采用。

小于0.1mm裂缝,可不处理或只作表面处理。

(十一)沉陷裂缝

1、现象:

沉陷裂缝多属深度或贯穿性裂缝,有上部,有在下部,一般和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发展。

较大贯穿性沉陷裂缝,往往上下或左右有一定错距,裂缝宽度和荷载大小及不均匀沉降值有关,而和温度变化关系不大。

2、治理:

会同设计等有关部门对结构进行适当加固处理。

(十二)张抗裂缝

1、现象:

常在预应力大型屋面板、墙板、槽形板上表面或端头出现裂缝。

预应力吊车梁、桁架等多在端头出现裂缝。

板面多为横向裂缝,在板角部位呈45°角度;端横肋靠近纵肋部位裂缝,基本平行于肋高;纵肋端头裂缝呈斜向。

此外,预应力吊车梁、桁架等构件端头锚固区,常出现沿预应力筋方向纵向裂缝,并断续延伸一定长度,矩形梁有时贯通全梁。

桁架端头有时

还出现垂直裂缝,其中拱形桁架上弦往往产生横向裂缝。

2、治理:

轻微张拉裂缝,可不作任何处理或采取涂刷环氧胶泥、粘贴环氧玻璃布等方法进行封闭处理。

严重裂缝将明显降低结构刚度,采取预应力加固或用钢筋砼围套、钢套箍等方法处理。

(十三)化学裂缝

1、现象:

(1)在梁、柱表面和钢筋平行纵向裂缝;板式构件板底沿钢筋位置出现裂缝,缝隙中还夹有斑黄色锈迹。

(2)砼表面呈现块状崩裂,裂缝无规律性。

(3)在浇筑砼后半年或更长时间发生不规则崩裂,裂缝呈大网格状,中心突起,向四周扩散。

(4)在浇筑砼后两个月左右出现大小不等园形或类园形崩裂、剥落,类似“出碎子”,内有白黄色颗粒。

2、治理:

钢筋锈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