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244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措施.docx

《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措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措施.docx

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措施

一、腹泻发生的原因

1、病毒性腹泻:

⑴传染性肠胃炎。

本病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

临床上以厌食、呕吐、严重腹泻、失水为特征。

特别在寒冷季节,能迅速传播各种年龄的猪。

10日龄以内仔猪病死率高达100%,5周龄以上猪的死亡率很低,成猪几乎没有死亡。

康复猪带毒可达10周甚至100多天,在不良环境下重新排毒而导致病的传播。

该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生于冬季和春季,发病高峰为1-2月份。

病毒传播可通过猪的直接接触。

母猪乳汁可以排毒,并通过乳汁传播给哺乳仔猪,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

本病流行有3种形式:

流行性多见于新疫区;地方流行性多发生于疫区;周期性地方流行性在疫区。

由于母猪具有免疫力,其初乳中的免疫抗体可为哺乳提供保护力,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但在断奶后又成易感猪。

本病传播迅速,数日内可蔓延全群。

首先呕吐,继而发生频繁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极度口渴,脱水,体重迅速减轻,日龄越小越严重,病死率越高。

⑵猪流行性腹泻。

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小猪易患此病,哺乳仔猪死亡率达50-100%。

其特征为呕吐,腹泻。

病毒存于病猪的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饲料、饮水、交通工具及用具而传染。

在寒冷的季节里对断奶前后的仔猪危害最大。

⑶轮状病毒感染。

病毒存于易感动物的肠道内,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在人和家畜之间可能相互感染。

在寒冷、潮湿、不良的卫生条件下,发病率高。

病毒经口进入机体能抵抗蛋白分解酶和胃酸的作用,所以能顺利到达小肠,经胰蛋白酶激活而感染小肠绒毛顶部上皮,在其中增殖并使之发生变性、溶解或脱落,绒毛遂缩短变宽。

隐窝细胞未及分化成熟就移向感染发病的绒毛上皮,并取代其位置,于是发生吸收不良。

双糖特别是乳糖消化障碍,电解质从细胞外液转移至肠腔,从而导致水样腹泻。

8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高,一般为50-80%,若有大肠埃氏菌混合感染更严重。

2、细菌性腹泻

⑴猪痢疾。

由猪痢疾密螺旋菌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

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发生,7-12周龄猪发病率最高。

该病最初在猪群中呈散发性,发病急,继而同群猪陆续发病,病情严重的发生死亡,病愈的猪生长也很缓慢。

猪群起初发病时,常呈急性,主要表现食欲废绝和剧烈下痢,严重者发生喷射状水泻,带有血液、血块或粘液。

随病程的发展,粪便混有脱落的粘膜或纤维素渗出物的碎片,味腥臭,色灰色或黄色。

发生本病的原因是一些养殖户观念陈旧,认为猪不怕脏,舍内不经常打扫,更谈不上消毒。

⑵仔猪黄痢。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

病猪以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或浆糊样稀粪和迅速昏死为特征。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主要发生于5日龄以内的仔猪。

3日龄以内的猪发病率90%左右,死亡率达100%。

该病的特点往往是一窝一窝地发病。

该病在本县农村散养户中尤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观念,封建迷信思想严重。

例如,母猪在产仔后,羊水、恶露污染的垫草必须等仔猪满月后才能清除,这样就给大肠杆菌形成了良好的培养基,导致仔猪发生黄痢和白痢。

⑶仔猪白痢。

本病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

突然腹泻排出白色、灰白色粥样粪便或糊状粪便,有腥臭味,形状粘腻。

病猪表现畏寒,拱背,行动缓慢,脱水,呼吸次数增加,皮肤粗糙无光泽,食欲减少,饮欲增强。

病程短的2-3天,长的1周左右,15日龄以上的病猪多能自愈,但多数病例有反复,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⑷仔猪副伤寒。

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

因为目前使用的仔猪副伤寒疫苗均为活苗,采用口服或注射法免疫。

调查中发现,一些专业户将疫苗稀释后拌在一大盆饲料内,让一群仔猪一起采食,造成分配不均,引起部分仔猪发病。

还有的将疫苗用温热水稀释,使疫苗在使用前即失去活性,引起大批仔猪发病。

⑸仔猪红痢。

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

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新生仔猪多见,偶尔发生2-4周龄以下的仔猪。

0-3日龄发病率71.1%,4-7日龄为10.5%,第2周为13.2%,第3周为5.3%。

死亡率一般在20-70%。

发病有一定的规律性,发病仔猪由于肠粘膜炎和坏死以排出红色稀粪便为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

该病在本县较偏远的地方,怀孕母猪以散养和放牧方式为主的猪群中发生。

3、寄生虫性腹泻

⑴猪球虫病。

在本县散养和规模化的猪群中常有球虫病的发生。

主要是由艾美属和等孢子属的球虫寄生于肠上皮细胞造成的上皮细胞损伤而引起的腹泻性疾病。

球虫在成猪体内寄生,一般只呈带虫状态而不表现临床症状,对7-10日龄的仔猪危害较大。

病畜发生水样腹泻,衰弱,脱水,发育迟钝,时有死亡。

⑵线虫病。

寄生于猪消化道内的线虫,有猪蛔虫、食道口线虫、毛尾线虫、类圆线虫等,主要侵害仔猪,可引起腹痛、腹泻、粘液性或血性下痢。

在散养和规模化的猪群中都有发生。

4、营养性腹泻

主要发生于仔猪。

哺乳母猪饲养不良,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不足,影响母乳的数量和质量。

如母乳中维生素a不足时,可导致消化道粘膜上皮角化;维生素b不足时,可使胃肠消化机能障碍,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

5、应激因素

断奶期的仔猪对断奶环节没有控制好,加之饲养管理不当,饲料突变,圈内环境卫生条件差,很容易引起腹泻。

此外,饲料霉烂变质、误食有毒饲料、饮用污水、天气多变、阴雨连绵、受寒等应激因素都会引起猪发生腹泻。

二、猪腹泻的防治

1、不同年龄不同原因引起猪腹泻的治疗。

腹泻由于肠蠕动加强,分泌增多,导致大量肠液、胰液丢失,钾离子、钠离子丢失增多,液体在大肠段的重吸收作用降低或消失而引起脱水、电解质丢失及酸碱平衡紊乱。

因此,在消除病因的情况下,采取强心补液、预防脱水、维护心功能、解除酸中毒、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等治疗原则。

临床上多用0.9%的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钾、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

2、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坚持自繁自养,减少疫病的传播。

严禁从疫区引进猪种,猪场实行全进全出的原则,按时对猪舍进行严格消毒,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发病猪场最好全群淘汰,彻底清洁和消毒,空舍2-3个月,再引进健康猪。

对发病的猪只,在隔离消毒的前提下,采取对症治疗。

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使用,在治疗过程中可使用抗病毒药。

3、细菌性腹泻的防治。

对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等引起的仔猪黄痢、白痢和水肿病,应在怀孕母猪产前用大肠杆菌单价或多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通常在母猪产前免疫1次,也可以在母猪产前5-6周和2-3周各免疫1次,以保证初乳中有较高浓度的母源抗体。

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调制饲料。

做好仔猪饲养管理和防寒保暖工作。

对发病的仔猪,首先应选择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做药敏试验后进行治疗。

对于仔猪红痢要在母猪产前30天和15天各注射红痢菌苗5-10毫升。

对于仔猪副伤寒的防治应先用仔猪副伤寒疫苗接种,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进行防疫。

对发病猪应选择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做药敏试验后进行治疗。

4、寄生虫性腹泻的防治。

对于球虫病的防治,仔猪与成年猪应该分群饲养,保持圈舍清洁,发现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

治疗可选用抗球虫药,如氢苯胍、莫能菌素、马拉菌素和三字球虫粉等药物治疗。

对于线虫的防治,应注意保持圈舍和运动场的干燥、清洁,舍内最好铺水泥地面。

及时清扫粪便,堆积发酵。

每年春秋2次定期驱虫。

药物治疗可用丙硫咪唑、伊给菌素等。

5、营养性及应激性腹泻的防治。

对猪群应加强饲养管理,饲料营养全价,配方合理,不喂发霉变质、有毒的饲料,注意圈舍清洁卫生。

减少一切应激因素,避免腹泻的发生。

腹泻是仔猪最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不同疾病引起的仔猪腹泻往往有一定的日龄特异性,了解出现腹泻症状的日龄阶段,十分有助于确定腹泻的病因并科学施治。

1-3日龄:

多发生仔猪红痢,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

病的经过急骤,有时不表现临床症状即死亡,主要症状是排红褐色血性粪便,有腥臭味,死亡率极高。

预防:

母猪产前30天和15天各注射红痢菌苗5-10ml。

防治:

由于本病的病程太急,药物治疗往往收效不佳,必要时可用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治疗。

仔猪刚出生时口服青霉素10万单位、链霉素500mg,每日2-3次,可作为紧急的药物预防。

2-3日龄:

母猪感染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后,常出现流产、早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早产的仔猪出生时立即死亡或数天后死亡,正常分娩的仔猪在2-3日龄多发生腹泻,早产仔猪更加严重,病仔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糊状下痢,有的排出灰色或黑色焦油状稀粪,少数带血。

预防:

母猪用灭活苗每年免疫2次,每次间隔21天,弱毒苗仅限3-18周龄仔猪应用。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发病仔猪应加强饲养管理,给仔猪注射抗生素并配合支持疗法,以防止继发性感染和提高仔猪成活率。

1-7日龄:

多发仔猪黄痢,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

病猪排黄色粘液样腥臭的稀粪,严重的病猪粪便失禁,全身脱水,很快消瘦,肛门和阴门呈红色。

本病主要发生在出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内仔猪,以1-3日龄最为多见,7天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极高,最高可达90-100%。

预防:

母猪产前40天和15天各注射1次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苗(如k88k99987p)。

治疗:

肌注痢速清2ml;肌注乳酸诺氟沙星10-20mg/kg体重。

1-10日龄: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这两种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等极为相似,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仔猪先是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发生急剧的水样腹泻,粪便为黄绿色或灰色,有时呈白色,并含有凝乳块,病猪迅速脱水,体重明显下降,精神萎顿,采食减少或停止,死亡率高达50%-100%。

即使病愈,仔猪增重缓慢,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成为僵猪。

预防:

冬春季产仔的母猪在分娩前30天,用猪流行性腹泻?

传染性胃肠炎灭活苗后海穴注射3ml。

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可用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0-30ml,加维生素c250mg、维生素b6

250mg静脉注射,1日2次,同时口服氟哌酸30mg、苯乙哌啶片10mg。

8-15日龄:

多发生球虫病,此时的仔猪感染后出现典型的腹泻症状,有人也把它称之为“十日龄腹泻”。

主要临床症状是腹泻,腹泻的颜色从白色到黄色,形状可从粥样到水样,但是不会出现血便,仔猪逐渐消瘦,生长速度下降,同一窝仔猪生长发育不均匀。

防治:

仔猪与成年猪应分群饲养,保持圈舍清洁,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

治疗可用增效磺胺制剂25-30mg/kg口服或肌肉注射,连续用药5-7天,有较好疗效。

也可用氯苯胍、莫能霉素、马杜霉素和三字球虫粉等药物治疗。

10-30日龄:

多发仔猪白痢,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

排灰白色糊状稀粪,有腥臭味,粘附于肛门及后肢,病猪食欲不振,脱水消瘦,体温变化不大。

防治方法可参照仔猪黄痢。

10-60日龄:

多发生轮状病毒病,以寒冷季节多发,常与仔猪白痢混合感染,只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大猪为隐性传染。

发病仔猪精神萎顿,食欲减退,常有呕吐,并迅速发生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黄白色或暗黑色,腹泻愈久,脱水愈明显。

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发病后停止哺乳,立即内服或静注5%-10%葡萄糖盐水和3%~10%的碳酸氢钠溶液,并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有较好疗效。

15-90日龄:

多发类圆线虫病,尤其在15-30日龄更加严重,潮湿炎热季节发病较多。

当有大量类圆线虫寄生于小肠时,小肠发生充血、出血和溃疡,病猪消瘦、贫血、下痢,粪便中带有血液或粘液,最后因极度衰竭而死亡。

预防应注意保持圈舍和运动场的干燥、清洁。

治疗可用丙硫咪唑20mg/kg口服,或伊维菌素0.3-0.4mg/kg口服。

断奶后:

(1)感染非典型猪瘟的母猪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有的出生后表现精神沉郁、间歇性腹泻、运动失调等症状,常在2-3天内死亡;仔猪在哺乳期内生长良好,一旦断奶后,仔猪便出现体温升高至41℃左右,厌食和顽固性腹泻,粪便由褐色变成黄色,后期由于肛门失禁,粪便沿着后腿淌下,恶臭异常,病猪迅速消瘦,腹下部及耳根皮肤呈紫红色郁血,治疗无效,1周左右死亡。

预防:

母猪在配种前补防一次,公猪每年两次,仔猪20-25日龄、60-70日龄免疫二次。

(2)感染伪狂犬病的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以及新生仔猪出现昏睡、呕吐、拉稀等而大量死亡;伪狂犬病病毒引起断奶仔猪发病死亡,主要表现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发病率20-40%,死亡率10-20%。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

预防:

作种用的仔猪断奶时用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或弱毒苗免疫一次,4-6周后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半年接种一次;妊娠母猪产前30天加强免疫1次,育肥用的仔猪在30~35日龄时注射1次。

50-90日龄:

多发仔猪痢疾(猪血痢),病原为猪痢疾密螺旋体。

最急性型往往见不到任何症状而于数小时内死亡;急性型病例开始排黄色至灰色的软粪,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0-40.5℃,后排出含有大量粘液或血丝的粪便,弓背,吊腹,脱水,饮欲增加,消瘦,虚弱和共济失调,该病例最多见;慢性型症状较轻,表现为反复下痢,不时排出灰白色带粘液的稀粪,并混有黑色血液,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猪。

治疗:

可用0.5%痢菌净液按0.5ml/kg体重肌肉注射,或红霉素1-3mg/kg每日两次肌肉注射,连用2-3天。

对剧烈下痢者还应采用补液、强心等对症治疗。

60-120日龄:

多发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

临床多见慢性型,体温升高或正常,周期性下痢,粪便呈淡黄色、黄褐色或绿色,有恶臭,混有血液和假膜,有的咳嗽、皮肤有疹等。

预防:

1月龄以上的仔猪用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肌肉注射1ml。

治疗:

恩诺沙星按5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庆大霉素1-1.5万单位/kg,每日2次肌注或内服

仔猪腹泻防治措施

查明病因,做到对症治疗,减少盲目用药,以免延缓治疗时机,尤其是由传染病引起的腹泻,更要及时治疗,消除病因。

(1)补液:

腹泻容易引起机体脱水,尤其是腹泻的后期,补液可以起到提供能量,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一般可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300~50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10毫升、庆大霉素10~15万单位混合一次静脉输入,每天1次,连用3天。

在饲料中拌入盐酸环丙沙星和蒽诺沙星(用量按说明),对于缓解脱水和控制继发感染有较好的作用。

(2)肌肉注射硫酸黄莲素5~10毫升,或青霉素10~30万单位和链霉素15~30万单位混合肌肉注射。

也可用土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日剂量30毫克/公斤体重,连喂4~7天。

(3)大蒜30克捣成蒜泥,加陈醋150毫升、百草霜5克,充分搅拌混匀,一次喂服,2次/天,连用2天;或用陈醋200毫升,炒焦的高梁250克(研成粉状),混匀一次灌服,2次/天,连用2天;也可用黄连10克,陈醋200毫升煎服,2次/天,连用3天,效果好。

(4)马齿苋、地棉草、车前草、黄苓、黄连、黄柏各500克,煎水喂服,可供100头10~20公斤体重的仔猪1天饮用,连用3~5天;或用马齿苋、车前草、鲜竹叶各500克、白糖300克,煎水拌饲,1天用量,分3次拌饲喂,连用3~5天,效果理想。

(5)15~20公斤体重的仔猪腹腔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00~300毫升,加青霉素40万单位和鲢霉素1~1.5克,2次/天,连用3天。

也可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毫升加硫磺酸黄连素80~120毫克,每天2次,连用3天,比单独使用抗菌素肌肉注射效果好。

(6)如果是大群发生腹泻,可用新燃烧完的煤球捣碎过筛放入猪舍,让其自由采食,连用2~3天,能收到良好效果。

煤灰含有钙1%、钾1.8%、磷0.06%、钠0.27%、镁0.16%、铁0.2%,还含铜、锌、锰等元素,进入胃肠道后,不但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同时这些元素都是猪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矿物质。

(7)一般细菌引起的腹泻,可用黄荆籽(秋季成熟后采摘备用)20粒捣碎拌饲喂(10~20公斤体重的仔猪1次用量),每天2次,1~2天即可痊愈。

(8)用干牛粪烧成灰拌入饲料中饲喂哺乳母猪或在仔猪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可治疗因仔猪白痢引起的腹泻。

给哺乳母猪煎服如下中药:

生地15克、金银花10克、龙胆草15克、地骨皮15克、丹皮10克、蒲公英12克、黄柏10克、地榆10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甘草8克。

该药方可清热、解毒、净血,对治疗仔猪黄、白痢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其实.对于小猪黄白痢,有个很简单但是也很有效的方法..就是你在注射拉稀药的同时.再在另一边的颈部注射一针阿托品.对于一般的拉稀都有效果..如果你想好的更快。

你再口服给予拉稀药..我一般的情况下是给与齐全一支灵..但一定要是真的啊.现在一支灵假货太多...当然拉脱水的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